十年探索
烟叶是烟草行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烟叶生产可持续问题则是关乎行业发展全局的根本性问题。早在2003年,国家局就曾针对这一问题组织专题调研,并多次讨论研究。次年在四川凉山召开的全国烟叶收购工作现场会上,《中国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规划纲要》出台,从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三个角度,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思路,并确定了基本烟田制度,一场夯实行业发展之基的攻坚战就此打响。十年的探索实践,可以大体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2005年,行业全面实施基本烟田基础设施建设,烟叶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不断夯实;
2007年,行业正式启动现代烟草农业建设,明确了“一基四化”的总体要求,以基地单元为平台的现代烟草农业建设持续推进,有力促进了烟叶生产方式加快转变;
2010年,国家局提出“原料保障上水平”发展战略,确立了以现代烟草农业建设为统领,走原料供应基地化、烟叶品质特色化和生产方式现代化深度融合的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道路。
三个节点、三个阶段,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部署取得显著成效。基本实现了稳控有度,烟叶技术和质量水平大幅度提升,风格特色不断彰显。同时,烟叶供应也和卷烟生产保持了协调发展。2004年~2012年,全国收购上等烟比例由38.5%增至56.5%,中部烟叶比例提高到了55.6%,有效支撑了卷烟重点骨干品牌的快速发展。
更为重要的是,烟叶生产具备了较强的发展“后劲”。现代烟草农业建设极大改善了烟叶生产条件,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信息化水平全面提升,“种烟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的发展模式初步构建。
在此基础上,烟农种烟积极性有了根本性转变。十年前提出的农民“自觉自愿种烟、简简单单种烟、轻轻松松种烟、平平安安种烟”,在部分基地单元正在成为现实,这正是行业致力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带来的根本性变化。
尽管通过现代烟草农业建设,我国烟叶生产的基本状况发生了根本转变,但随着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同步推进,烟叶生产面临着新的变化、新的形势和新的挑战,依然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目前,我国农业生产已经进入“双高”、“双紧”的新阶段,“三农”现状发生了深刻变化,其中最根本的是“人”的变化,农户兼业化、村庄空心化、人口老龄化日趋明显,土地大规模流转成为趋势,农村青壮劳动力大量流失不可逆转。小农生产方式、土地、劳动力、技术、环境、队伍等诸多制约因素依然存在,一些深层次问题尚未根本解决。烟叶生产仍然面临生产投入大、风险高,用工多,周期长、产业链长、技术密集等一系列难题。加之新农村建设带动的农业产业结构深度调整,宏观调控空间越变越小,难度越来越大。
四个谋划
如今,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丝毫不亚于10年前,甚至更为紧迫。解决这一问题,仍然应从“在哪种烟、靠谁种烟、怎么种烟、为何种烟”四个方面统筹谋划。
“在哪种烟”是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问题。当前,烟叶生产存在向欠发达地区、山区(半山区)、高海拔地区、基础条件相对较差的烟区逐步转移的趋势,种烟土地的不可持续已逐步上升为制约现代烟草农业发展的主要矛盾。
今后的发展中,应进一步落实基本烟田制度,与当地农业产业布局结合,与烟田基础设施建设结合,与茬口设计结合,与科学轮作结合。同时,重视生态选择与挖掘,在总量平衡的前提下,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生产出更多优质烟叶、高档烟叶。在此基础上,合理配置土地资源,实现土地连片、规模化种烟,这也是实现优质烟叶批量化、均质化生产的基本要素。
此外,还应注重生态维护与治理。全面实施GAP管理,推行精准灌溉、精准施肥、精准施药、减量施肥、节水灌溉等技术措施,努力维护和保持植烟区生态特色,保障烟区土地资源的永续生产。
“靠谁种烟”是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问题。烟叶生产的组织形式必须适应新的形势变化,在“种烟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发展模式下,形成“种植在户、服务在社、专业合作”的烟叶社会化大生产体系。
随着现代烟草农业的发展,烟叶经营者分化为两类,一类是传统种烟户,以自有土地为主,种烟规模在10亩左右;另一类是种烟大户、家庭农场,以承租土地为主,以种烟为产业,发展适度规模种植。稳住烟农队伍,必须让烟农走向职业化,种植大户、家庭农场是十八届三中全会所鼓励发展的经营模式,也是未来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指导传统种烟户提高生产水平的同时,烟区商业公司应适当采取政策措施,重点扶持种烟大户、家庭农场,发展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
“力争到2015年,培养30万户种植规模20亩以上的现代职业烟农队伍,种植面积达到1000万亩,产能3000万担。”今年的烟叶工作座谈会明确提出了这一目标。
形成一定规模后,烟农只需负责烟叶生产的组织管理与经营,复杂的技术环节和繁琐的生产作业交由合作社来承担。合作社把整个基地单元的物资、技术、信息、劳动力甚至土地等资源有效整合起来,实现育苗、机耕、植保、烘烤、分级等环节的专业化服务全覆盖,实现减工降本增效。
农业生产的根本出路在于农业现代化,解决“怎么种烟”问题必须以现代烟草农业建设为统领,紧紧围绕“减工降本增效”的中心课题,实现现代化大生产。扩大种植规模,提高机械化水平,充分运用大农业政策环境和社会化服务体系为烟叶生产服务。
积极探索精益生产作业方式,推进烟叶生产转型升级。精益生产是集技术、经营、管理等全要素、全流程、全过程的一个完善体系,旨在推动烟叶生产向集约经营转变。各烟叶产区应尝试逐步将精益生产的理念、方式方法引入烟叶生产,达到技术精良化、作业精准化、管理精细化。
最后,作为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为何种烟”也是每个烟区必须思考的问题。
我国70%的烟叶分布于老少边穷地区,种烟是当地一项重要的支柱产业,在某种程度上承载着农民增收、地方发展、政府增税的希望。但归根究底,为卷烟品牌发展才是种烟的最终目的。烟叶生产必须站在行业全局的高度,明确为卷烟品牌发展而种烟。种多少烟、种什么样的烟都应围绕这一需求而定。而且,为卷烟品牌发展而种烟,与支持地方发展和烟农致富的目标是一致的。正确处理与烟农、地方政府关系,保障相关利益和长远利益,也是推进现代烟草农业的出发点。
为卷烟品牌发展而种烟,就应充分发挥工业主导作用,按品牌需求来种烟,基地建设是抓手,订单生产是方向。把品牌导向型基地建设作为各方互动的支点,坚定订单农业发展方向,优化整合各种资源要素,需求才能有效满足,烟叶生产才能可持续。
烟叶稳,行业稳。“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烟叶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任重道远,需要集全行业之力勤思力行、扎实推进。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夯实行业永续发展之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