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盛夏时节,全国各大烟区日渐繁忙,成千上万亩烟田中郁郁葱葱的烟叶陆续开始采收、烘烤、收购作业,一片片烟叶由翠绿烤成金黄散发出独特的香味,令为之付出辛勤汗水的人们喜笑颜开。与自然灾害频发的前几年相比,今年天公作美,烟区基本没有发生大的自然灾害,如无意外,烟叶“丰收”已成定局。
然而,在烟叶生产多年保持稳定发展的大背景下,原料供需的结构性矛盾依旧如影随形。
自2010年以来,卷烟对优质烟叶原料需求的从紧信号不断:卷烟工业企业纷纷出台品牌发展规划,品牌规模迅速扩张,产品结构不断提升,上等烟需求量增大……诸如此类的变化,让原本就用途单一、用来满足卷烟生产的烟叶原料供需产生了新变化,优质原料保障问题随着“卷烟上水平”的持续推进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年初召开的2013年全国烟草工作会议上公布的数据表明:2012年卷烟产品结构不断优化,全国在产卷烟牌号同比减少7个,单箱销售均价同比增长11.47%;重点品牌发展态势良好,销量同比增长13.34%,实现商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9.57%;产销量100万箱以上品牌16个,“532”品牌发展目标取得重大进展。今年上半年,卷烟产品结构继续优化,一、二、三类卷烟销量增长,重点品牌发展的态势仍在持续。
显然,不断提升的卷烟产品结构和日益扩张的品牌规模已经成为提升行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至关重要的力量,但烟叶结构、质量不能满足卷烟品牌发展需要的结构性矛盾将制约品牌尤其是大品牌发展。而优化烟叶结构及田间处理不适用烟叶工作的深入开展,为解决原料供需结构性矛盾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路径,不过,矛盾的解决并非如此简单,表象背后酝酿的变局和希望值得深思。
企业的忧虑
“现在,‘中华’销量每年都在以20万箱的速度递增,但突出的问题就是优质原料不足。”在今年本刊就烟叶订单生产问题采访时,上海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采购中心副总经理蒋国政曾表示,从“中华”原料保障的实际出发分析矛盾所在,存在两个方面的“瓶颈”:“中华”烟叶原料库存仍然不足,尽管连续几年尽极大努力,采购了大量烟叶原料,但从发展目标看,总量还存在一定的缺口;库存“中华”原料的地区结构与需求尚不匹配,尤其是部分重点区域的烟叶库存资源缺口较明显。
“中华”遇到的原料“瓶颈”具有典型性,但绝非个例。伴随卷烟产品结构调整和规模扩大,烟叶等级结构矛盾、部位结构矛盾、区域结构矛盾是近年来卷烟工业企业在原料保障上普遍遇到的难题。
难题既是行业持续发展的一面镜子,也是品牌快速成长绕不过去的一道“坎”。在2006年年初“两个10多个”战略构想提出之前,卷烟结构较低,品牌规模不大,上等烟的消耗比例长期低于收购比例,曾一度出现上等烟库存偏高的局面,一些产品结构较低的企业对优质原料没有强劲的需求。但随着品牌规模和结构“双提升”,上等烟的消耗加速,上等烟从供过于求快速转变成供不应求,到2010年原料供需结构性矛盾已经非常突出,特别是近两年一些品牌实现了从几十万箱向100万箱、200万箱的高速增长,更是将烟叶结构性矛盾成倍放大。
结构性缺口与原料使用本身也密切相关。对致力于不断扩大品牌规模和提升产品结构进而在“532”、“461”中占据一席之地的企业而言,一、二类卷烟用料都极其精细,甚至到了十分挑剔的地步。比如生产一箱“芙蓉王”,需要5000多片烟叶,这5000多片烟叶是从几十万片烟叶中优中选优而来,而这几十万片烟叶大多是优质烟叶产区生产的中部上等烟叶,这是卷烟配方的特性决定的,也是高档卷烟高品质的基座。在“中国最好的烟叶在云南,一、二类烟品质建立在以云南烟叶为代表的优质烟叶原料基础上”的惯性推动下,“中华”、“云烟”、“利群”、“芙蓉王”等大品牌卷烟配方中云南烟叶都占相当的比重,尽管迫于优质原料不足的压力,不少企业对卷烟配方做了一定程度调整,扩大了可适用烟叶的范围,但整体上尚未从根本扭转对优质烟叶原料的依赖,原料供需的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
值得注意的是,企业对品牌发展的预期更加剧了原料供需结构性矛盾。“卷烟上水平”以来,各企业纷纷出台“十二五”发展规划,描绘了未来品牌发展蓝图,同时,卷烟生产有其特殊性,当年收购的烟叶需要醇化1~2年才能使用,再加上烟叶调拨的计划性质,企业普遍按照两三年品牌发展需求进行原料储备。“每年烟叶生产的蛋糕就那么大,优质烟叶就那么多,他多一点你就少一点”,“调拨烟叶好比买牛肉,你要最好的部位,有时需要买下整头牛”,企业时刻都在想办法“拼抢”优质原料,进一步凸显了原料供需结构性矛盾,尤其是区域结构矛盾。
一方面是品牌发展形势大好,让人喜;另一方面是原料采购与生产匹配存在滞后现象,令人忧。不少企业的原料采购人员表示,之所以能够在较短时间实现品牌做大、做强、做优,除了利用前几年原料的积累“寅粮卯吃”外,很大程度上是以降低适用库存水平为代价的。有的企业,烟叶库存水平达到了31个月的高位,但云南烟叶库存只能满足不到20个月的卷烟生产,库存总量与烟叶结构失衡并存,库存结构矛盾与调拨结构矛盾同在,优质原料的“瓶颈”让众多企业忧虑不已。
烟区的苦经
对于企业“缺粮”的困难,处于供应方的烟叶产区也有苦衷。
烟叶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一株烟种出来既有中部烟叶,也有上部和下部烟叶,经过烘烤后必然产生各个等级的烟叶,烟区不可能只按照市场需要仅收购相应的等级,也不可能仅出售以中部上等烟叶为代表的优质烟叶,这是烟区难以满足企业优质原料“胃口”的重要原因。
从执行烤烟国标的角度,部位是烤烟国标分组的首要因素,与烟叶等级的关系密切,有效烟叶20片的烟株,上部叶约6~7片,中部叶约6~7片,下部叶5片左右。优化烟叶结构在田间处理掉不适用的上2片和下2片之后,可以提升中部烟的比例,但无法增加绝对值,更何况很多烟区一株烟有效留叶数还达不到20片。假设烟叶营养平衡、采烤适当、未受自然灾害影响,理论上16片烟叶上等烟比例可以达到70%左右,但实际生产中也就是60%左右,自然难以满足企业快速大幅提升中部特别是中部上等烟供给比重的需求。
以备受企业青睐、区域结构矛盾最为凸显的云南烟叶来说,云南省局(公司)在优化烟叶结构之初曾对企业关于云南烟叶的需求进行了一次深度调研,结果显示,全国卷烟工业企业对云南上等烟的需求量占计划收购量的67.7%,中部烟叶需求量大,需求等级集中度高。即使2011年云南烟区清除不适用鲜烟叶82.9万吨,实现上等烟比例65.4%;2012年清除不适用鲜烟叶95.2万吨,实现上等烟比例66.3%,上等烟比例两年平均为65.9%,比实施优化结构前提高10.8个百分点,但实际生产比例仍然与企业平均需求比例存在差距,更别说满足一些企业对云南上等烟高达70%、80%甚至100%的需求。
优化结构对于减少不适用烟叶、提高等级质量、增强优质原料保障能力具有十分明显的作用,那么能否通过多打叶片实现个性化的“订单生产”呢?这个看似很好的办法事实上并不可行。原因是多方面的,打掉更多的叶片就必须提升补贴标准,目前还没有政策支持,大面积推广不具备条件;即使企业可以承受更高的补贴成本,但田间处理不适用烟叶意味着每亩烟田单产降低,打掉越多减产越大,要维持相同的产量规模势必要扩大种植面积,但在用工成本增高、农村劳动力紧缺、城镇化推进耕地减少的国情下,是否有足够的土地资源、会不会冲击粮食生产、有没有轮作的空间、劳动力如何保障等伴随而来的问题将难以解决。
再换一个角度看,所谓不适用烟叶是当前卷烟配方中用不到的烟叶,“用不到”既是烟叶生产问题,也是配方技术水平问题,不适用烟叶本身并非没有价值。实际上,小小的烟苗长成一株烟,上面的每一片烟叶都凝结了人们无差别的劳动,管理、用工、肥料等投工投料一个都不少,如果仅仅因为配方用不上就简单地打掉,实在可惜。或许,田间处理不适用烟叶是严控规模前提下缓解原料供需结构性矛盾立竿见影的措施,但却不一定是最佳的办法。
持续的探索
随着大品牌在行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重要,企业面临的原料供需结构性矛盾越来越无法被忽视。
而严守5000万担的“红线”,工业库存的持续增大,原料库存结构失衡,自然灾害的不确定性……诸如此类的压力,让相对品牌规模和结构提升而言原本就不太乐观的优质原料供需形势,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
破解原料供需结构性矛盾,行业在宏观层面上一直在不懈努力。早在2004年,行业连续四年开展部分替代进口烟叶开发工作,旨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一定比例的进口烟叶配方替代,缓解进口高档烟叶的不足;2008年烟叶资源配置方式改革和特色优质烟叶开发启动,国家局提出厂办基地的思路,明确基地单元概念,以单元为载体,全面推进品牌导向型基地建设;2010年“卷烟上水平”正式明确原料保障上水平“三化”要求,将基地化与特色化、现代化同步推进;2011年,优化烟叶结构田间不适用烟叶处理工作开始试点,进而全面展开,叶片数也由“下2上1”调整为“下2上2”……
辩证地看,各种举措不断地推进开辟了一条以品牌需求为导向的烟叶生产路径,有力支撑了重点卷烟品牌的快速发展,但也反映出一、二类卷烟品牌,特别是高端卷烟品牌的快速发展态势使企业对优质烟叶原料需求更加迫切,解决原料供需结构性矛盾尚需努力。
原料供需结构性矛盾归根到底主要还是烟叶生产问题。从国际经验看,好烟叶不仅仅在中部,也在上部,之所以国内上部叶不好用,是因为上部叶理化指标不足、成熟度不够,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生态气候差异造成的,通过改进生产技术能解决一部分,但不能解决根本,还需要企业通过提升配方工艺和加工水平,弥补或克服上部烟叶的不足,在整体上提高烟叶的可用性,多管齐下应对原料供需结构性矛盾。
在优质原料短缺的压力下,不少企业纷纷外展开源、内延节流,展开了积极行动。一方面,原料来源从以往目光紧盯云南、贵州等少数特色优质烟区不断向外延伸,在全国范围内布局基地单元建设,拓宽产区范围,提高不同产区各等级烟叶的综合利用率,甚至走出去在国外寻求烟叶资源;另一方面,立足于技术创新优化卷烟配方,做到烟叶使用省一点、瓶颈资源替一点、配方结构扩一点、精工生产挖一点、潜在资源增一点,努力使原料保障水平提高的速度跟上品牌发展的要求。
某种程度上,发展的高峰期也一定是矛盾的集中期,许多工作必然经历打破旧平衡、寻求新平衡的动态过程,原料供需结构性矛盾“求解”也不例外。步入行业发展的最好时期之一,品牌发展的成绩有目共睹,原料供需结构性矛盾是品牌快速发展带来的问题,发展的问题须在发展中解决,目前各种措施已经开始显现出效果,原料供需结构性矛盾有所缓解,但还没有真正破题,如何根据品牌发展的形势协调烟叶发展,离不开执著的脚步,也需要更高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