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科学发展之路 筑现代烟草农业之基

——白城市发展现代烟草农业的调查

2012-02-02来源:中国烟草作者:赵景军 孙立伟

  自2007年纳入烟草行业管理以来,由于实行了统一生产、统一经营、统一管理、统一收购和统一销售的产业化经营模式,白城烟叶生产步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特别是2010年以来,白城市烟草公司开展了以“三增”(企业增效、党旗增辉、惠农增收)为核心的创先争优活动,使这项地方增税收、烟农得实惠、企业增效益的支柱产业得到了更快发展。据统计,5年来,全市累计收购烟叶66.97万担,销售收入74629万元,实现税利24122万元。

  创新管理体系,以先进理念引领发展,“四步好棋”走活烟叶产业整盘棋局

  多年来,“十年九旱”的自然条件、薄弱的生产基础设施,使白城烟草农业裹足不前。烟叶生产经营纳入行业管理后,白城烟草人在总结地方政府管理烟叶工作经验基础上,确定了“以烟草公司为龙头,以烟农为主体,以地方政府为支撑,以烟农协会为辅助”的“四位一体”管理体系和工作理念,着手走了“四步好棋”:

  强化主体作用,突出党组的领导责任。把烟叶工作纳入党组重要议事日程,确定为“一把手”工程,在市局 (公司)初步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班子成员蹲点抓,各职能部门配合抓,烟叶生产经营管理部具体抓”的良好局面。

  强化职能作用,建立健全内设管理机构。组建烟叶生产经营管理部,内设综合管理、业务、生产、基建办公室等科室;设立烟叶工作站;制定《市县两级烟叶部工作制度》、《职能科室工作制度》、《烟叶站工作制度》,根据不同岗位职责按月制定工作月历,做到了工作有目标,考核有依据,保证烟叶工作程序规范、运转协调和务实高效。

  强化支撑作用,积极争取地方党委、政府支持。烟叶工作涉及农、工、商以及地方党委政府多个职能部门,离不开地方党委、政府的支持,白城烟草积极协调,主动汇报,引起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白城市委、市政府将烟叶生产确定为白城农业十大产业之一,建立了烟叶生产联席会议制度,专门下发关于促进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的文件。在基本烟田的确定与保护、种植计划的分解与落实、烟叶市场的整顿与规范等方面及时下发文件,层层安排部署。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深入实地调查研究,对加快发展烟叶生产提出具体意见要求,帮助协调解决烟叶生产经营中遇到的难题,为烟叶生产创造了宽松稳定的政策环境。

  强化辅助作用,引导种烟户组建烟农协会。协调种烟村村委会,把烟农统一组织起来,组建了以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保护为主要职能的烟农协会。全市共组建烟农协会80多个,吸收会员1000多人,在组织烟农自愿进行烟田流转,开展劳动力、资金、技术互助合作和交流以及互相监督,依法履行合同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连接行业和烟农的重要桥梁与纽带。

  强化基础建设,以务实创新推动发展,“四个关键”筑牢烟叶产业发展根基

  面对烟叶生产现状,白城市局(公司)不断创新工作思维,围绕“抓规划,控总量,打基础,提质量”的思路,着力把握了四个关键环节。

  因地制宜,优化布局,按规模化生产确定基本烟田。白城烟叶生产经营纳入行业管理之后,积极协调地方国土、农业、水利等部门,对全市现有烟田分布及土壤气候条件、烟区自然灾害规律、种烟户耕地数量、技术水平等进行全面调查,调整烟叶生产布局,确定了基本烟田,并保证基本烟田均适应机械化作业和水利化建设需要。市政府制定下发以固定用地、用养结合、合理轮作、加强监管为主要内容的相关政策,为加强烟田基础设施建设创造了稳定的政策条件。

  总量控制,合同管理,把烟叶种植与收购纳入法制化轨道。采取 “政府宏观调控、乡镇合理布控、公司合同严控”的办法,突出面积控制。其中,实施的“三集中”(向重点乡镇、重点村屯、重点烟户集中)、“四个不”(对不符合条件的种烟户不供给烟苗、不供给烟叶生产物资、不投入资金、不收购烟叶)、“五不签”(不是基本烟田的不签,过去不按合同交烟的不签,落套户不签,不宜种烟的地块不签,违法违纪户不签)的条件制约原则,为基本烟田的稳控打牢了基础。按照“全面推广、一次到位、明确权责、完善提高”原则,推广户籍化管理,建立烟农户籍化土地档案,实行责任人严格把关。通过司法公证处对全市1128份合同依法公证,使烟叶生产经营从行政化管理向法制化管理转变。

  统筹兼顾,精心组织,大力加强烟叶生产经营的基础设施建设。制定并精心实施《白城市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五年规划》。坚持把好工程的立项审批关、招投标关、质量关、结算关,保证烟叶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用好、用到位。确定“统筹规划、建管结合、国家投资、村级所有、烟农受益、农企共管”的建管模式,确保各项基础设施发挥长久效益。

  创新技术,集约经营,全面提高烟叶生产质量。把质量作为第一要务来抓,通过技术创新、集约化经营、打造精品工程,全面提高烟叶质量。开展微肥实验与推广,烟叶质量大幅提高;进行集中供热烘烤;育苗专业队集中统一育苗;围绕打造原料供应基地化、烟叶品质特色化、生产方式现代化的“三化”目标,把镇赉县打造成了全国整县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示范县;初步建立白城市烟叶生产标准化体系,并纳入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

  转变工作理念,以真情诚信服务发展,构建企业与烟农和谐共进、互利双赢的发展格局

  白城烟草站在新农村建设的高度,将“情系烟农、关爱烟农、诚信服务、和谐共赢”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强化服务意识,用有效的服务引导烟农转变传统烟叶生产方式,实现增产增收,构建起了企业与烟农和谐共进、互利双赢的良好格局。

  转变思想观念,增强服务意识。构建和谐的企业与烟农关系,是搞好管理的基础和前提。只有赢得烟农的充分信任,才能保证管理措施的落实。白城市局(公司)坚持把管理融于服务中,通过真诚服务实现严格管理。教育全体员工转变思想观念,增强服务意识,工作的价值取向由单纯强调企业效益转到追求企业和烟农利益双赢上;工作思路由为了企业效益而加强对烟农的管理转到为了烟农利益而搞好服务上;工作方法由强迫命令、动辄制裁转到平等协商、示范引导上,与烟农结成利益共同体,真正成为帮助烟农致富的好帮手、贴心人。

  围绕生产管理,全程提供亲情化服务。重点从物资采购、技术指导和防灾抗灾方面向烟农提供亲情化服务。5年来,共投入90万元免费为烟农提供种子;农用物资采购上严把质量关,给予适当补贴,减轻烟农负担;聘请技术顾问、配备技术员进行技术指导;每年投入资金购买防雹炮弹和烟田保险;为烟农统一编制下发烟叶生产年历,按月明确烟叶生产主要环节和要求;建立服务信息平台,及时将天气预报、病虫害预测等内容通过手机短信传递给烟农。

  创新服务方式,实行烟叶生产专业化分工。以“减工、降本、提质、增效”为目标,建立多层次、全方位专业化服务体系。以市局(公司)烟叶部、县(市)分公司和村委会、烟叶协会为组织者,组建31支机械化服务队,按市场化运作、契约化管理、有偿服务原则,为烟农提供机械化作业服务。同市农机研究院共同研制集刨坑、施肥、浇水、移栽、覆膜为一体的移栽机,提高烟叶生产机械化水平。

  优化市场环境,以健全制度规范发展,确保烟叶产业健康有序推进

  从2007年开始采取从制度上管住、源头上堵住、外部环境上看住等措施,对影响和破坏烟叶市场的行为进行严格“内管外打”,成效明显。

  健全规章制度,规范收购人员工作行为。制定《白城市烟叶收购管理办法》等16项规章制度及公开收购合同、公开收购价格、公开等级标准、公开举报电话制度,建立了整顿办牵头,专卖、财务、烟叶、纪检监察审计、考核办共同参与的内管机制。烟叶收购期间,统一抽调人员进驻收购站,全程监督收购工作,确保收购期间不发生违规违法案件。

  改革收购方式,建立科学收购流程。收购方式上大胆改革,研究制定以“预约收购、编码定级、储蓄结算”为核心的收购流程和管理模式。预约收购防止了烟农卖烟时间盲目集中、拥挤等候现象的发生;全市新建10个标准化烟站,购置了先进设备,全面推行编码定级、封闭收购;储蓄结算方式改由金融部门代烟农支付烟叶销售款,保证了烟农销售货款及公司资金的安全。

  严打违法活动,净化专卖市场。大力净化烟叶收购市场,每年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为期100天的烟叶收购秩序“百日整治”行动,为烟叶收购打下了坚实的市场基础。

  四个必须,是发展现代烟草农业的有效途径

  现代烟草农业是企业反哺农业、惠农增收的一个重要产业,是引领和助推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白城市发展现代烟草农业的实践给我们带来了诸多启示。

  启示一:发展现代烟草农业,必须发挥地方政府的领导协调作用。发展现代烟草农业离不开各级政府的支持,离不开国土、农业、水利等部门的通力合作。只有加强领导,做到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工作到位,有关部门密切配合、齐抓共管、上下联动、左右互动,才能确保现代烟草农业工作整体推进。

  启示二:发展现代烟草农业,必须牢固树立“质量第一”工作理念。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特别是卷烟工业企业的联合重组,烟草行业大企业、大市场、大品牌趋势已形成,工业企业对烟叶原料提出了更高要求。发展现代烟草农业,完成从小农生产方式向现代化大生产方式转变,坚持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经营、专业化分工、信息化管理的基础上,必须坚持标准化生产,注重提高烟叶质量,生产出风格一致、品质稳定的烟叶,满足大品牌发展需要。

  启示三:发展现代烟草农业,必须大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技术创新体系要全面加强烟叶技术服务中心建设,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企业创新体系。技术服务体系要健全科技传导机制,加速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应用,加强基层烟叶技术推广站和烟区标准化示范建设,提高烟叶生产技术成果转化率和到位率。

  启示四:发展现代烟草农业,必须建立科学有效的运行机制。建立有效的基本烟田保护制度,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促进烤烟生产科学布局,合理调整;完善土地流转机制,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积极探索土地转包、让包,土地置换和土地入股等流转形式,发展适度规模化种植,提高规模化效益;完善专业化分工管理机制,提高全方位的社会化、商品化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建立风险保障机制,提高烟叶生产抵御自然灾害能力,真正解除烟农后顾之忧;完善烟农职业化管理机制,从扶持政策、投入资金、社会劳动保障等方面,为职业烟农创造良好条件;完善科技创新激励机制,鼓励技术人员大胆开展技术创新、示范和推广,缩短科技成果转化进程,加速烟区科技发展步伐,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健康发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