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优质烟叶保障能力的“遵义力量”

2011-04-14来源:东方烟草报 作者: 王青超 赖晓丹、雷鸣

更给力:壮苗培育的科技支撑

    “受北方强冷空气影响,我市将出现降温降雨,今夜气温骤降12℃以上……”3月20日,当记者再次看到贵州省遵义市天气突变的报道时,心境已与5天前大不相同。5天前,记者从报纸上看到了春雪突袭遵义的消息,不禁为育苗大棚里的烟苗能否顺利度过这料峭春寒而担忧。随后,记者赶到遵义龙坪育苗工场。正是此行,让记者彻底放心了。

面对春寒有备无患

    位于遵义县的龙坪育苗工场是遵义市规模最大的育苗工场之一,大棚面积6.5万平方米,培育的烟苗可供应两个基地单元、3.5万亩烟田。工场外一条顺畅的柏油路贯通南北,路两旁的油菜花开得格外灿烂。


    “降温降雪对油菜花算不了什么,对烟苗的影响应该比较大吧?”在育苗工场门口,记者见到了正在进行巡查的遵义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技术推广站副站长蒋卫,与他攀谈起来。


    “没什么影响,我们已经提前做好了应对措施,有备无患。”蒋卫笑着回答。说话间,记者走进育苗大棚,瞬间感到一阵暖意,眼看去,只见翠绿的烟苗已经封盘。蒋卫用手指了指温度计:“你看,棚内温度比室外温度高10℃呢,水温也达到了15℃,正是烟苗生长的适宜温度。”


     “别的地方烟苗还很小,怎么你们这里已经封盘了呢?”记者疑惑地问道。“在这个大棚里,你有没有发现什么特别的地方?”在蒋卫的提示下,记者注意到:大棚顶部整齐地悬挂着几排白灯,发着柔柔的光;育苗盘下分布着一条条细管和红线……


    “这可不是一般的灯,是专门用来给烟苗补光的稀土补光灯。还有这些管线,是为营养液加热的热水管和电热线。”蒋卫对记者说,“有了这几样东西,我们就能保证烟苗健康快速地生长了。”
据蒋卫介绍,去年9月他们就开始运用地热线水体加热方式培育壮苗的探索,通过电热线增加育苗池内的水温,促进烟苗生长。今年,以地热线水体加热方式培育壮苗的措施已经开始示范应用,许多育苗工场的烟苗目前已提前进入封盘期。

技术创新为提质护航

    增温补光是遵义市局(公司)通过技术创新提升壮苗培育水平的一个重要课题。近年来,他们积极开展技术创新,努力减少不适宜因素对烟叶生产的影响,为壮苗培育、烟叶质量提升保驾护航。


    “遵义有着适宜‘中间香型’特色优质烟叶生长的生态条件,但也有一些不利因素。”说起当地烟叶生产环境,贵州省局(公司)烟科所到遵义县局(分公司)挂职副经理的陈庆园作了详细介绍,“遵义的气候特征、地理环境和区域位置,适宜培育生产‘山地醇甜香’中间香型特色优质烟叶。然而,在烟叶采摘期,伏旱、大风经常影响烟叶质量。对此,我们通过对烟叶提前采摘,避免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


    要实现对烟叶提前采摘,并不那么简单,这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过程。陈庆园介绍,烟叶的大田生长期必须在140天左右,要避开伏旱、大风对烟叶质量的影响,实现早采摘,必须早移栽。而贵州春季气温低、日照时间短,烟苗生长期较长,贸然将移栽期提前,就挤掉了炼苗的时间。苗不壮,烟叶质量就会受影响。所以,解决问题的重点就到了如何早播种和如何培育壮苗上。遵义市局(公司)给出的解决方式是,将着力点放在增温补光、集中催芽、干湿交替等技术措施保障上。


    “正常条件下,积温达到70℃烟苗才会出一片叶。如果不采取增温补光措施,烟苗需要25天才能出苗,而增温补光之后,这一时间则可以缩短为7天左右,并且出苗也更为整齐。这样,既为炼苗赢得了时间,又达到了提前移栽期的目的。”陈庆园说,“目前,通过技术创新提升壮苗培育水平的一些方法还在探索当中,要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这样才更有益于推广。”


    在陈庆园的带领下,记者又分别看到“水暖锅炉水体、空气加热”,“锅炉空气加热”和“烤房炉具空气加热”三种增温方式。尤其是“烤房炉具空气加热”方式,如果技术要点得以突破,不仅对培育壮苗更有利,烤房的利用价值也会提高。

聚能力:职业烟农的专业化成长

    从各家自种各家田,到通过“土地流转”进行规模化经营;从始于育苗终于交售的全线劳作,到成立专业合作社实现专业化分工;从辛苦耕耘养家糊口,到“高高兴兴种烟、轻轻松松赚钱”,贵州省遵义市的烟农走上了职业化之路,深刻体会到现代烟草农业的种种便利。

积极构建

    3月18日,记者在遵义县龙坪育苗工场见到了正在进行苗床管护的育苗专业队队员李数群。


    “老乡,您参加育苗专业队几年了?”


    “育苗有三年了,加入专业队,今年是第一年。”


    “您今年家里种了几亩烟叶?”


    “我家没种烟叶。除种了一点水稻外,全都种的辣椒。”


    “您不是烟农啊?”


    “也算是吧,不过我只管育苗。”


    “那不育苗的烟农在干什么呢?”


    “整地啊,他们一般都种着好几十亩烟叶呢,这段时间一般都在整地。”


       ……
    据李数群介绍,她从三年前开始帮育苗专业户育苗,逐步掌握了育苗技术。2010年,遵义县龙坪烟农综合服务合作社成立,李数群由一名“帮工”成为了合作社育苗专业队的一员。她说:“加入合作社后,接受专门培训的次数多了,感觉身份也和以前的‘帮工’不一样了,干起活来更用心,收入也更有保障了。”


    与“只育苗、不种烟”的李数群不同,今年种了42亩烟叶的余庆县松烟镇友礼村村民韩方志则是地道的“专业烟农”。


    3月19日,记者见到韩方志时,他正在整地。在他眼里,正是有了像李数群这样专司一职的“烟农”的协助,种烟才更轻松、更专业了。“他们分为育苗、烘烤、分级等服务队,基本涵盖烟叶生产全部流程。像现在,他们在育苗,我们就能专心整地。”韩方志对记者说。


    在余庆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副经理刘方贵看来,无论是“李数群们”还是“韩方志们”,都是他们致力于引导和培养的“职业烟农”。据他介绍,专业服务队队员的入队标准是有责任心、懂技术,在余庆,有很多像李数群一样不种烟的农民成为了专业服务队员。专业服务队及其所隶属的合作社,被定义为烟叶生产辅助主体,与包括烟叶种植大户和烟叶种植专业合作社在内的烟叶生产主体,共同构成了较为稳固的职业化烟农队伍。


    专业化服务队的“不排斥非烟农”,不仅解决了烟农“雇工难”的问题,也增加了就业岗位,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农村和谐稳定。

作用初显

    为什么要加大职业化烟农队伍建设?从去年余庆县局(分公司)整县推进“专业化分级散叶收购”工作中,记者找到了答案。


    “去年我们的‘专业化分级散叶收购’工作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得到卷烟工业企业、当地党委政府和烟农的一致肯定。这与我们有一支职业化烟农队伍密不可分。”余庆县局(分公司)局长(经理)张正林向记者介绍了职业化烟农队伍的作用。


     据张正林介绍,当地烟叶生产工作已由以烟农为主线变成以烟叶为主线。在以烟农为主线的模式下,烟农负责烟叶的采摘、烘烤、分级。而在以烟叶为主线的模式中,烟农只负责采摘,然后交给专业烘烤队烘烤,再由专业分级队进行分级……职业化烟农的特征在流水线作业中逐步显现。


    去年,遵义烟区开始大面积推广“散叶烘烤”。提起这种新型烘烤方法,韩方志笑着说:“好处多着呢。散叶烘烤不用绑杆,降低了劳动量,减少了用工支出,而且烘烤技术也更高一筹。”


    烟叶分级是烟叶生产最后环节的重点工作之一。“以前都是烟农自己进行分级,软件和硬件都有欠缺。”张正林告诉记者,现在烟草公司除了对专业分级队员进行培训外,还对专业化分级流程进行了精简,减少了烟叶扎把、分类打捆、入户预检、初检四个环节。同时,在每个分级台上设置三个工位,由三名专业队队员分别负责去青去杂、颜色分组和按级分类。在硬件方面,设置了标准的照明设备,确保光源稳定。


    “一开始还担心他们分不好,观察了一段时间后发现人家分得特别仔细、准确。更重要的是,我们种烟不再是从头忙到尾,感觉轻松多了。”余庆县松烟镇大松村烟农张堂珍说。


“以前觉得实行专业化分级散叶收购,我们卷烟工业企业需要派驻很多人,烟叶分级效果会不稳定,现在看来,这种担心完全是多余的。在散叶收购的模式下,实行的是单部位单炕次单烤单收,杜绝了混部位的问题。另外,由于专业化分级散烟收购的质量较高,我们工业企业取消了精选环节,直接进入复烤加工环节,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效率。”湖南中烟在余庆驻点的工作人员李连利如是说。

谋“势”力:结构提升的调整之策

    “烟叶结构调整,是国家局根据新时期烟叶工作形势,为全面提升原料保障能力而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谁能率先调好烟叶结构,满足工业原料需求,谁就能抢占市场先机。”贵州省遵义市烟草专卖局(公司)局长(经理)丁伟认为,结构调整是遵义烟叶生产工作再上新水平的一次难得机遇,要把握住这次机遇,实现转型发展,必须切实转变观念,改变过去以完成计划任务为目标的思想意识,要将调整结构作为烟叶工作的首要任务,确保结构上得去、品质提得高、计划完得成,切实保障烟农利益。

把握主动

    “在烟叶生产过程中,有的烟农为了保证上中部烟叶质量,有时会适当处理掉两三片脚叶,这为我们下一步开展‘鲜烟处理’工作奠定了一些基础。下一步,我们要加强宣传,在充分尊重烟农意愿的基础上,合理推进‘鲜烟处理’工作,争取做到我们收购的烟叶,全部是卷烟工业企业所需的烟叶。”3月17日,在遵义市余庆县敖溪烟站,站长黄峰再次跟烟技员强调,要稳步、妥善推进“鲜烟处理”工作。


    余庆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要求烟技员在做好技术指导的同时,当好烟农的“理财师”,帮助烟农算好明白账、少花冤枉钱。“鲜烟处理”便是他们为烟农算的第一笔账。


    “大家知道,脚叶、底叶,还有病残叶烤出来也卖不上好价钱,但是花的功夫和成本一点都不少……”3月18日,在余庆县松烟烟站,站长蒋石香率先给烟农算起了账。


    面对烟叶工作人员的宣传,烟农是怎么理解的呢?在余庆县白沙光明烟叶生产专业合作社,记者见到了该合作社理事长聂光华。在他的眼里,适当处理卷烟工业企业用不上的烟叶,一方面有利于提升烟叶的整体结构,另一方面还可以避免许多无效劳动,无论是对烟草部门,还是对烟农,都是一件好事。


    丁伟介绍说,遵义市局(公司)为抓好烟叶结构调整工作,认真落实省局(公司)“打掉一两片底烘叶,清除病残叶,不采僵硬顶叶”的工作要求,正在加强与工业企业沟通合作,积极开展鲜烟叶处理与沼气生产的综合利用、提高上部烟叶可用性等配套技术应用。

形成合力

    “以县、区(市)为单位,在县级财政部门设立专用财务账户,实行专款专用,主要用于项目的管护补贴。”在遵义市政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管护的通知》中,记者看到了这样的条文。“发展现代烟草农业,单靠烟草一家的力量远远不够,我们必须争取当地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丁伟告诉记者。


    据介绍,在遵义市局(公司)的积极争取下,遵义市政府专门制定下发了关于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和烟基设施管护的文件,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的现代烟草农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织起多个部门,共同参与现代烟草农业建设。“譬如,在道路修建上,烟草部门只负责烟路建设,而我们协调多个部门,将有烟路通过的交通道路也进行硬化,进一步改善了当地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而在烟水配套工程等烟基设施管护上,市政府更是明确以县、区(市)为单位,建立县级管护基金机制和受益村或村民小组筹资管护机制。”余庆县松烟镇党委副书记谭朝江介绍说。

科技支撑

    在联合多部门共同推进现代烟草农业的同时,遵义市局(公司)还重点在科技创新及先进技术推广应用上做文章,以科技为“中间香型”特色优质烟叶的开发护航。


    “‘十二五’期间,我们将重点建立技术研发、推广双体系,进一步提升科技支撑水平。”丁伟向记者描绘了遵义市局(公司)增强优质烟叶保障能力的科技蓝图。如今,遵义市局(公司)已经开始着力完善1个行业级烟草农业技术中心、4个科技园、10个县级示范园,逐步建立“1410”技术创新研发体系。丁伟向记者介绍说:“技术中心负责科技研发引进,科技园进行组装集成,示范园开展生产示范,从而形成3级技术创新体系,加快实用技术研发引进、消化吸收和转化集成。”除此之外,为加快实用技术转化应用,将进一步完善市局(公司)生产科、县局(分公司)技术推广站、基地单元烟叶工作站3级推广体系,主要负责对研发集成实用技术进行推广指导和培训服务。
“十二五”期间,遵义市局(公司)还将实施两大工程:一是实施科技人才队伍建设“35331”工程,即到2015年全市形成一支包含2~3名博士、50名硕士的高学历、高素质人才队伍,专业技术人员新晋升高级农艺师3名以上、农艺师30名以上,确保一个基地单元至少配备1名农艺师;二是实施创新产出成果“35331”工程,到2015年力争获国家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出版科技专著3部,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励3项以上,地(厅)级技术推广奖励10项以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