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赴福建、四川、云南、贵州、湖北、重庆6省市烟叶主产区调研发回的报道可以看出,由烟草部门推进的烟田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了烟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这项被广大烟农亲切地称作“德政工程”、“民心工程”的烟田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其意义已经超过了烟叶生产发展本身。烟草行业服务“三农”的经验和做法是什么?记者采访了国家烟草专卖局局长姜成康。
记者:烟田基础设施建设的规模和进度如何?
姜成康:从2005年开始,烟草行业对烟田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连年加大,2005年投入24.3亿元,2006年为43.3亿元,2007年为53.8亿元,2008年约为75亿元,累计约200亿元。
4年时间里,我们在烟叶产区共建成水窖999065个,容积10406.59万立方米;水池190674口,容积6990.54万立方米;沟渠40015条,长度33854.95公里;管网51520条,长度110347.419公里;整治小塘坝9756座,容积 25481.992万立方米;排洪渠2215条,长度1598.34公里;机井11408口;提灌站1877座;机耕道7109条,长度7988公里;简易桥梁758座;新建密集型烤房239234座;普通烤房密集式改造300010座;标准化晾房181509座。
下一阶段,烟草行业还要进一步加大反哺力度,在已投入200亿元的基础上,再增加400亿元,预计4年投完。届时,全国3500多万亩基本烟田,亩均投入将达到2000元,从而基本实现烟水、机耕路、烤房和烟草农业机械的配套。
记者:国家烟草专卖局为什么要推进烟田基础设施建设?
姜成康:目前,全国有基本烟田约3500万亩,分布在22个省区市的580多个县、4400多个乡镇、40000多个行政村。烟叶产区大部分位于老少边穷地区。全国有592个国家开发扶贫重点县,其中的三分之一约185个贫困县种植烟叶。如果再加上省级扶贫县,种烟叶的贫困县比例更大。
烟区的水利、机耕路、烤房等基础设施薄弱。改善烟区、烟农的生产状况和种植条件,不仅是为了稳定整个烟草行业发展的基础,更是烟草行业反哺农业所应承担的义务和社会责任。
记者:如何保证项目建设质量?
姜成康:我们紧紧抓住项目质量管理和资金规范使用两个核心,在地方党委、政府的领导之下,创造性地提出“三个以我为主”的项目建设管理形式:即工程项目布局规划、质量管理和检查验收、资金管理以烟草部门为主。
为此,国家烟草专卖局专门成立全国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领导小组,制定印发了《全国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抽查验收、评价办法》等,对项目质量和补贴资金使用提出严格要求,对项目抽查验收、评价进行规范。各省级局相应成立了专门工作机构,明确职责,制定措施。各地进一步完善操作细则,形成了一整套制度规范和运作流程,使项目建设严格按照规定要求有序进行,保证了项目质量和资金安全。4年来,我们还在烟草行业内部培养和锻炼了一支基建人才队伍。全行业专门从事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的人员有4738人,其中技术人员1410名。
在烟田基础设施建设中,我们坚持将是否改善了烟区生产条件作为检验考核基建成效的最终标准,通过建管结合、管用并举来突出烟农的主体地位。对每个建成项目我们都用GPS定位并编码,打上铭牌,不定期组织人员抽查;在田间地头,我们还对项目的规划和资金使用树立明示牌,随时接受村民监督检查。
记者:烟田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哪些突出成效?
姜成康:目前,烟田基础设施建设基本满足了约2000万亩的烟田排灌需求和800余万亩烟叶的烘烤问题,同时使部分地区人畜饮水得到根本解决。大规模的投入和高质量的建设已使广大烟区的农业基础设施状况大为改观,涝能排、旱能灌、渠能通、路相连,农田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和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带动了烟农收入稳步提高。2008年,全国1729万亩烟田实现产值330亿元。烟叶亩产值近1900元,比2002年翻了一番,比1998年增加了3倍。2008年,全国烟农户均年收入超过1万元。
烟区农民素质和生产技术水平也有明显提高。目前,我国共有240多万户烟农,超过500万人从事烤烟生产。在各个烟区行政村都有烟草种植技术员进村入户为烟农种烟进行指导。2008年,全国共有烟草种植技术员72861人,每年约培训烟农720万人次。
烟区农业防灾抗灾能力明显增强。以湖北省为例,2006年建立了烟草种植自然灾害的保障机制,当年补贴受灾烟农资金达1700万元,2007年度为2200万元,2008年度为2900万元。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的水窖工程、重庆的水窖水池管网工程在2006年百年不遇的干旱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保证了烟农生产生活用水。
我们还十分重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建立了基本烟田保护制度,通过烟水、烟路配套建设,推广轮作、机械深耕、秸秆还田、种植绿肥、平衡施肥等措施,改善了土壤生态,优化了环境,有效地缓解了因过度开垦和掠夺性种植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
记者:烟草是国家限制发展的行业,烟田基础设施建设会否发生“与粮争地”的现象?
姜成康:正好相反,烟田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了烟区农业生产效率,可以在有限的土地上创造更大的价值,从而减少烟叶种植面积。
烟叶生产遵照国家规定,每年的生产计划都由国家有关部委下达,保持相对稳定。近年来,烟叶种植区正逐步从交通发达、基础设施完善的地区向边远山区转移。由于这种变化,2007年,我国烟田的机耕化率只有27%。而随着烟田基础设施建设的稳步推进,目前全国烟田机耕化率已经达到47%。亩产干烟由2005年的115公斤提高到现在的140公斤,单此一项每年大约可以节省耕地150万亩。
随着烟区生产效率的不断提高,2009年,全国烟叶种植面积将比2008年少种50万亩,为农业发展腾出更多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