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好事办好 把实事办实

烟草行业三年来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综述

2008-06-04来源:东方烟草报 作者:姜兆华
      “我当了几十年的村支书,为让村民喝上自来水,曾先后10次制订计划,但最终都是希望化作泡影。如今我没费什么功夫,你们就把泉水接到了烟田里和老百姓家中,真是感谢烟草公司啊!”前不久,湖北省鹤峰县烟叶分公司经理呙亚平到中营乡岩屋冲村检查烟叶生产工作,看着蓄水池里清澈的泉水哗哗地流到烟田和烟农家中,该村老支书汤世佳紧紧握住他的手,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岩屋冲村的变化是烟草行业落实中央“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缩影。三年来,全行业先后投入120多亿元,在全国22个省份的烟叶主产区全面开展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一大批烟水、烟路和烤房先后投入使用,不仅促进了烟叶综合生产能力和抗御自然灾害能力的提高,而且给烟区老百姓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科学规划 体制机制逐步完善
      加强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是全行业提高烟叶工作整体水平、推动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
      烟叶是烟草行业发展的基础。2005年,国家局、总公司明确提出了“重心下移、着眼基层、突出服务、加强基础”的烟叶工作指导方针,制定了《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规划纲要》和基本烟田保护制度。同年,国家局、总公司提出,从2005年起,连续5年投入资金约200亿元,在各地烟区实施烟水配套工程、密集型烤房建设、烟区机耕道等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
      国家局、总公司着眼大局,科学规划,烟基建设的体制机制不断完善。为了加强对烟叶基础设施建设的领导,国家局、总公司专门成立了全国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领导小组,制订印发了《全国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和《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补贴资金管理办法(试行)》,确定了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科学论证、制定规划,搞好试点、分期实施,严格管理、规范运作,加强监管、确保效益”的指导思想和“科学合理、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建设原则。
      建章立制,确保了宏观管理到位,对规范项目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三年来,国家局先后制定了《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项目管理办法》、《项目资金管理办法》、《项目抽查验收、评价办法》、《机耕路建设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制度规定,各省级局(公司)制定了具体的实施细则,形成了一整套制度规范和运作流程,使项目建设严格按照规定要求有序进行。
      与此同时,各省级局(公司)根据国家局、总公司的要求,相应建立了工作机构,制定具体措施,切实抓好项目的建设落实。通过听取汇报、查阅档案、现场实地察看、走访烟农等方式,全面掌握基层的实际建设情况,推动了烟基建设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
稳扎稳打 探索足迹清晰可见
      “地下水哗哗流,地表水贵如油”、“宁给一杯酒,不给一杯水”,这是贵州省毕节地区农村缺水的真实写照。缺水问题,严重制约了毕节现代农业和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制约了农业生产水平和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如今,随着全国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的推进,这一现象逐步得到改善。三年来,全行业在国家局、总公司的领导下,烟基建设工作稳扎稳打,先后召开了5次现场会,探索创新的足迹清晰可见——
      2005年12月,国家局、总公司在四川凉山首次召开全国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现场会,明确提出“九个一”,即建立和制定“一个制度、一个规划、一个方案、一份合同、一套标准、一套程序、一套机构、一套资金管理办法、一套监管措施”的要求,这次会议为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2006年7月,国家局、总公司在云南曲靖召开现场会,在吸收各地经验的基础上,总结推广了“三个为主”,即工程项目布局规划、质量管理和检查验收、资金管理以烟草部门为主的项目建设管理形式,在建设模式上逐步向“全面规划、整体配套、连片开发”转变,烟水配套工程建设管理水平明显提高。
      2007年5月,国家局、总公司在重庆黔江再次召开全行业现场会,总结观摩黔江烟水工程建设经验,进一步提出“科学规划、系统设计,网络布局、规模推进,不断优化、持续改进”的要求。
      去年下半年,国家局、总公司又分别召开辽宁阜新烤房建设现场会和山东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现场会,为全国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推动了全国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不断提高。
      3年来,行业各烟区突出“因地制宜、规划先行、连片推进”的原则,创造性地探索出了符合各地实际的烟基建设新模式,现代烟草农业的气息愈发浓厚。
成效明显 意义超出烟叶生产工作本身
      姜成康局长指出,没有这3年的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就不可能有烟叶生产的稳定发展,也就不可能有今天烟草行业好的形势。3年的烟基建设过程,是全行业对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思想认识不断统一、组织领导不断健全、各项制度不断完善、质量水平不断提高的历程。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不仅有效地改善了烟叶生产条件,提高了烟叶生产水平,而且有力地促进了烟区烟农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为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营造了和谐环境。
      ——保证了烟叶生产的基本条件。2006年,福建和重庆分别发生了大涝和大旱,由于实施了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比较好地保证了烟叶生产。基础设施起到了基础性作用,比较好地保证了烟叶生产的基本条件。2007年10月,水利部副部长矫勇在深入贵州毕节地区调研烟水配套工程后认为,工程规模大,综合效益好,建设一步到位,节水标准很高,能够旱涝保收。
      ——促进了规模种植。行业各单位按照“相对集中、重点突出、连片推进”的原则进行整体规划,通过整村连片、规模推进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了几百亩、几千亩烟叶成片种植,烟叶生产的规模和水平有了明显提高,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较好地发挥了引导烟农规模种植烟叶的作用。
      ——促进了烟叶生产水平的提高和现代农业生产方式的推广。行业很多烟区都在“老、少、边、穷”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烟农的生产、生活普遍比较困难,通过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烟叶质量和生产水平明显提高,烟叶单产水平进一步提高。建好的水池里流着清澈的水,流到老百姓家里变成了自来水,流到田里滋润了烟田,现代农业生产方式在烟区得到大力推广。
      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的意义已经超出烟叶生产发展本身。许多地区的烟水配套工程兼顾解决了当地群众的生活饮用水问题,改善了当地农民生活条件,在促进烟区经济社会发展和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福建省南平市副市长陈美琼说,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使村民关系得到了进一步改善。同时,改善了农村的村容村貌,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夯实了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有效地推动了南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有媒体报道认为,烟基建设工程“是一个‘工业反哺农业’、推动新农村建设的经典案例”,“折射出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的觉醒”。
启示深刻 为烟基建设深入开展奠定基础
      3年的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实践,为行业烟叶工作发展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也给我们以重要启示。
      坚持“两个至上”行业共同价值观是推进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开展的强大动力。烟基建设的实践充分说明,行业工作必须牢固树立大局意识,从全局中找准行业工作位置,努力为全局服务,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山东省局(公司)建设千个烟叶生态村、湖北省局(公司)建设千村千亩工程、贵州毕节的烟水综合配套工程、云南楚雄州的集约化烘烤工场等,都比较好地体现了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建设的紧密结合,充分体现了行业共同价值观的追求,在当地引起了较大反响,深得当地群众的欢迎和支持,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是保证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取得实效的重要前提。福建、湖南、广东等地根据当地雨水多、防洪排涝任务重的特点,选择能长期发挥作用的排灌渠和河滩护坡进行重点设计和施工,效果明显;贵州、云南等西南烟区地下水源充足,选择提灌站和管网配套模式;黑龙江、吉林等东北烟区干旱缺水,选择用机井从地下取水灌溉。这些都比较好地体现出了当地项目建设的特点,推动了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不断提高。
      严格管理、规范运作是提高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质量水平的关键措施。3年来,全行业通过严格建章立制,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狠抓项目建设的规范运作,较好地保证了工程建设质量。各省级局(公司)组织了项目督察组,对工程项目建设进行了有效督察。
      培养锻炼一支高素质队伍是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顺利推进的重要保证。据统计,全行业专门从事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的人员有4738人,其中技术人员1410名。各单位在开展项目建设过程中,高度重视队伍建设,培养锻炼了一大批人才,涌现了一大批先进典型,为行业队伍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福建省三明市局烟基办主任潘建菁,作为一名年轻母亲顾不上照顾自己的小孩,早出晚归加班加点,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以高度负责的精神抓好全市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湖北省鹤峰县烟叶分公司经理呙亚平,坚持原则,严格管理,规范做好项目建设工作,使该县烟水配套工程发挥出了显著效益。许许多多典型的人物及其事迹说明,从事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的这支队伍是作风正、能吃苦、讲科学、过得硬的优秀队伍,为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顺利推进作出了积极贡献,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