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之树原料为根

湖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加强原料供应助力“黄鹤楼”品牌腾飞

2008-04-02来源:东方烟草报作者:马琨
      2004年到2007年四年间,湖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的“黄鹤楼”品牌实现了突破性发展。一串串数字印证了“黄鹤楼”品牌的发展轨迹:2004年,“黄鹤楼”销量近7.5万箱;2005年,全年销量超过11万箱;2006年,销量为15.5万箱;2007年,“黄鹤楼”的销量达到25.35万箱。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黄鹤楼”异军突起,其淡雅香的风格逐渐深入人心。
     “黄鹤楼”品牌的快速发展对原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满足品牌发展的需要,湖北中烟积极在全国发展烟叶基地,培育适合品牌的特色原料,建立和完善原料质量体系,为品牌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根基,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发展烟叶基地 为品牌发展奠定坚实根基
      在鄂西北环神农架区域,有一片植被茂盛、土质优良的土地。在这块光照、温度和土壤特别适宜烟叶种植的土地上,生长着“黄鹤楼”使用的“金神农”烟叶。湖北中烟在这里建设的“金神农”烟叶基地使用有机肥料,采取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等技术,对烟叶采取个性化的培育措施,突出“优质、生态、安全”的特点。今年,这片“金灿灿”的土地将为“黄鹤楼”品牌提供2500吨烟叶。
      “湖北中烟着力发展品牌导向型烟叶基地。在稳定公司主流原料基地的同时,根据品牌鲜明个性的要求,建设了一些有自己独特风格的原料基地。‘金神农’烟叶基地就是我们的特色烟叶基地之一。”湖北中烟烟叶公司副经理章新军说。
       据了解,目前湖北中烟已建立年产8万吨左右的烟叶基地,分布在湖北、四川、贵州、福建、广东、广西、云南、黑龙江等10个省20多个优质烟叶产区,初步形成了以我国西南、中南为主,南北烟区布局兼顾的基地格局。除发展清江流域和环神农架地区特色烟叶基地外,湖北中烟还积极在四川凉山和福建三明建立特色烟叶基地,分别培育“红花大金元”和“翠碧一号”等特色烟叶。
      “我们在重点优质烟叶产区启动了‘黄鹤楼’品牌原料特性及拓展性研究、基地优质烟叶品种的引进与优化、特色区域筛选、综合配套农业技术开发等科研项目。”技术中心原料研究部的何结望说,“突出烟叶产区的创新主体地位,大力实施技术创新,通过项目带动,推广先进生产技术,并实行标准化生产。通过特色定位、区域定位和技术定位,初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烟叶区域定位生产技术体系,培育对品牌有突出贡献的特色烟叶。”
      以品牌对烟叶原料的需求为导向,湖北中烟进一步加强与省内外烟叶基地的合作,扩大省外基地范围和规模,进一步改进合作模式,深化和巩固与基地的合作伙伴关系。
      一方面,他们以资产为纽带,参股贵州、四川、云南、湖北、黑龙江等地的打叶复烤厂;另一方面,他们加大投入,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基地烟叶质量,帮助烟叶基地修建沟渠管网等水利基础设施、烟田公路以及烤房,参与公益事业,使烟农受益,真正落实服务“三农”和建设现代烟草农业的要求。
      湖北中烟还以各种形式对烟叶产区的烟技员进行培训。去年5月,湖北中烟组织了贵州、云南等地的200多位烟技员来到河南农业大学,对烟叶的生产过程以及国外烟叶生产情况进行了系统学习。
      “以前我从没有走出过大山,现在能坐在大学教室里,听着仰慕已久的教授讲课,心里真是说不出的高兴。我必须利用这次珍贵的机会好好学习,回去种好烟。”一位来自云南文山的烟技员激动地说。
      目前,湖北中烟已与全国20多个重点烟区和行业内外多家科研单位合作,建立了卷烟企业、科研院所、烟叶产区和烟农“四位一体”发展模式。他们正共同努力,不断提高烟叶质量,稳定企业原料来源。
建立原料质量体系 为品牌发展提供强力保障
      在稳定原料来源的同时,为保证烟叶质量,满足“黄鹤楼”品牌精益求精的需求,湖北中烟建立了原料质量标准体系,从多个环节把好质量关。
      湖北中烟从2005年起就建立和应用了工业企业原料质量标准体系。其中引用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20个,建立和完善企业标准48个,覆盖了原料产区质量指标定位、调拨、检测、分析、检验、质量控制、加工、配方打叶、储存和使用等各个环节,系统地为烟叶产区基地烟叶生产制定了具体的质量指标,并将原料质量标准体系的每一个环节都落到实处,有力地促进了品牌原料基地化工作,提高了原料核心竞争力,使原料生产工作进入科学规范的技术和管理轨道。
      在建立68项原料质量标准准则的前提下,湖北中烟分别对烟叶调拨、挑选、加工、储存和使用等环节实施了原料质量标准化管理,同时全面推广应用三级质量检验和“化学成分+感官质量”调拨烟叶质量控制模式,实施科学合理的片烟现场检测和验收模式,运用手提便携式近红外仪在原料调拨环节快速检测化学成分模式。
      “三级质量检验制的第一级是预检制,采购人员实行预检,检查烟叶合格率,包括外观、内在质量等方面;第二级是双检制,两位质检人员按照企业标准再次检查烟叶;第三级是巡检制,配方、质检等方面的骨干人员组成巡检组,再次抽检。”章新军详细解释了三级质量检验的内容,“公司要求对‘黄鹤楼’品牌的核心原料进行100%的抽检,保证每个批次的质量。”
      正是这种在每个环节都认真负责的精神,使烟叶质量控制工作收到明显成效,湖北中烟调拨烟叶质量等级合格率逐年提高。
      为了满足品牌发展需求,保证原料质量的稳定,湖北中烟也十分重视打叶复烤环节。
      近几年,湖北中烟在云南、湖北、广东、四川等地的复烤厂推广烟叶原烟配方分组打叶工作。“比如贵州和云南的烟叶,过去都是各自进行配方打叶,质量肯定有差别。现在我们把这两个地方的烟叶分在一个组里,一起进行配方打叶,质量更加稳定了。这起到了1+1﹥2的作用。”何结望说。在此基础上,技术人员结合“黄鹤楼”中式卷烟特色工艺需求和配方分组原则,在烟叶原烟配方分组打叶技术等方面力求形成有自己特色的核心技术,从而为进一步稳定“黄鹤楼”产品质量打下坚实基础。
      从2007年开始,“黄鹤楼”品牌的2.5万吨烟叶原料全部被统一进行了配方打叶。应用效果证明,这种技术在拓宽高档产品原料使用范围、提高原料质量稳定性和资源使用效率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
      据了解,今年“黄鹤楼”的产销量有望实现40万箱,品牌原料保障任务更加艰巨。章新军说:“我们一定竭尽全力,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烟叶基地建设,不断推动技术创新,提升烟叶原料的保障能力,推动‘黄鹤楼’品牌的持续稳定发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