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尊权院士谈原料保障等相关问题

2008-01-20来源:中国烟草
  烟叶收购政策亟需创新
 
  记者:朱院士,您好!我们2007年第19期刊登了专题《重点品牌原料保障——全局性、战略性问题》,谈到重点骨干品牌的快速发展对原料的数量、稳定性、质量、风格特色、收购价格、资源利用率以及与品牌建设的同步性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据说您对这一领域的问题也非常关注。
 
  朱尊权:没错,看了那期的报道,专家们对重点骨干品牌的快速发展过程中,优质烟叶数量不够、结构等级不合理、烟叶资源使用效率低、烟叶生产与卷烟尘产结构不尽合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以市场为导向进行改革、烟叶生产要结合卷烟生产的需要、业企业要发挥市场机制的引导作用等问题。这些也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在武汉召开的行业自主创新高层论坛上,我拟了—个提纲,在座谈会上简单介绍了我的观点。回来之后,我对这个问题义进行了梳理。我觉得,这是个大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科学技术创新确实必要,可以帮助解决生产技术方面的难题。但是,政策、体制方面的创新更重要。现在我们的某些做法还打着计划经济的烙印,也正因为这种限制使得—些技术创新由于影响烟农的利益而不能被推广。所以,我们亟需用真正的市场经济的办法来看待和处理这个问题。
 
  有几个例子可以说明情况。上世纪80年代行业曾经大力宣传推广提高烟叶成熟度,但实验结果是烟叶品质提高了,烟农收益减少了。典型的例子是上世纪90年代河南省宝十县开展与菲•莫公司的合作实验,这—合作进行了3至5年。当烟叶进入采收时节,技术人员却认为成熟度不够,必须推迟采收。于是,烟农们就按照要求推迟了采收时间。谁料这期间遭遇了持续的阴雨天气,烟叶发生了赤星病,出现了焦斑,残伤面积接近20%。如果按照我们已有的分级标准,烟叶残伤超过5%就不能被定为一级烟,超过10%就不能被定为二级烟,残伤接近20%的就成了等外烟。我们常规做法是价格和等级挂钩,定了等级就等于定了价格,等外烟只能卖几毛钱。而且,烟叶成熟度提高之后重量减轻,有了病害就更轻,更卖不上价钱。然而从工业可用性的角度来看,这些烟叶的质量还是非常好的。后来,我们通过与菲•莫协商,菲•莫以等外烟10倍的价格购买了这批烟叶。实际上,菲•莫在这笔交易中非常合算。烟叶残伤面积虽然大,但所占重量不到烟叶总重量的5%,而且这些残伤经过打叶就都被吹掉了,剩下的烟叶是质量非常好的,其实际价值能达到十几元每斤,这也就是说最终的片烟使用价值是倍增的。但这种合作方式只持续了一年,第二年就改由我方先分级后再出售给菲•莫公司,也就失去了学习更多经验的机会。
 
  在现行收购政策下,要把成熟度很好、工业可用性高但残伤超过标准的烟叶的收购价格提高,是行不通的。这就造成一些对工业企业来说可用性很好的原料由于分级标准的原因,被划分为低等或等外烟,工业企业也不敢用来生产中高档卷烟,最终也就导致优质烟叶资源的浪费。
 
  在生产技术上本来可以产出许多更好的烟叶,但在现行烟叶收购政策下,某些生产技术的要求与烟农增加收益的根本利益是相矛盾的,导致烟农不愿意这么做。比如,上世纪90年代,根据菲•莫公司的经验,成熟好的顶叶最适合低焦油卷烟要求,因而国内曾—度提倡采收上部烟叶时不可“成熟—片采收一片”,当烟株还有4—5片烟叶时必须等到最顶端的一片真正达到成熟度要求时再一起采收。此时,下面几片烟叶可能过熟,重量轻些,但其品质更好。这种好办法不能在烟农中有效推广也是因为涉及烟农利益问题,重量轻了,产量也就低了,能卖得的收入也就少了。据最近的凋查,上世纪90年代末期,美国白肋烟分级标准中,顶叶与上部烟叶已不再分组,同样等级顶叶与上部烟叶售价已略高于腰叶。而烤烟市场价格变化略有不同,凡成熟度好、组织疏松的上部烟价格已经高于腰叶,而成熟度稍次、组织较紧密者价格仍然低于腰叶。这足以证明菲•莫公司的观点已被行业所接受。
 
  在卷烟减害降焦的要求下,上部烟叶本应增大用量,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这也是重点牌号原料不足的原因之一。这些例子说明,造成以上矛盾的根源在于烟叶收购政策和分级标准。
 
  记者:由此看来,工业企业对原料的可用性和要求是主导的,重点品牌到底需要什么原料,哪些烟叶可用性高,应该是我们发展的方向。现有烟叶收购标准和体系应加以创新,使之更加符合重点品牌发展的原料使用要求。
 
  朱尊权:分级标准是依据烟叶内在品质与外观特征的相关性制定的,供购买者挑选,但由于生物的复杂性也不能百分之百地代表优劣。国外分级标准有100—200个等级,每个等级只有参考价,而实际价格是以拍卖形式由市场来决定的。20多年前,我们曾要求提高烟叶的可用性,抓好成熟度,既改进烟叶香味,又有利于减害降焦。实质上,可用性就是重点品牌对原料的要求。
 
  我曾经在相关会议上提出过这个问题,最后有关方面也采纳了我的意见,在烟叶分级中将一级烟残伤标准提高到10%,但还是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为它的本质不是烟叶残伤是5%或者10%,而是一个根本认识的问题、一个灵活掌握的问题。多种客观因素都会造成烟叶的残伤,其中一些因素如烟叶生长晚期赤星病等导致的残伤,只要烟叶真正成熟得好,伤残面积大些,只会影响产量而不影响其可用性。
 
  我们的创新思路要向体制改革、政策创新和管理创新拓展。地区差价、等级与价格挂钩是计划经济的做法,应当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方向改革创新。技术创新固然必须坚持,创新烟叶收购政策和方法更为紧迫。这些问题不解决,技术推广就达不到良好的效果。
 
  完善收购价格机制  保障优质原料供应
 
  记者:看来涉及收购政策体制方面的问题解决不好,很多先进的科学技术用不上,农民没有积极性。
 
  朱尊权:根本问题就是农民的利益问题。无沦种烟技术如何提升,最终都要通过烟农来实现。农民增加收益是天经地义的,如果新技术的推广影响他们的利益,他就没有推行新技术的积极性。
 
  记者:目前行业上下比较关注烟叶收购价格问题,我们近期也刊登了一些讨论烟叶收购价格的研究文章,很多人讲到由于当前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各种因素综合作用,当前烟叶收购价格中存在不合理的因素。
 
  朱尊权:根据河南省的一项调查,在1984年到2004年的20年问,粮食价格增长了6~10倍,蔬菜价格增长了8~10倍,煤价价格增长了22倍,卷烟价格增长了10~22倍,而烤烟收购价格只增长了3.7倍。
 
  过去我们研究烟叶收购价格,都用烟粮比价来衡量,这个依据现在也应该打破了。随着科技发展,粮食产量在成倍增长,而烟叶生产限于对品质的要求,其产量不能大幅增长,有些地区的烟叶亩产非但没有增长反而还有所降低。
 
  而且,多数粮农在播种之后可以外出务工,而烟叶种植技术要求烟农必须长期对其管理,所以,我们不应再单纯地依据粮食价格核定烟叶收购价格,要综合考虑亩产量、亩成本、劳动力成本、经济发展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我们总是强调烟叶是行业发展的基础,是“第一车间”,但实际政策,尤其是一些基层单位的做法还不理想。烟草行业近年来发展很好,但烟农利益增加相对较慢。从“两个至上”行业共同价值观和社会责任的角度出发,我们应该慎重考虑农工商三方利益的合理分配问题并作适当调整。现在烟草工业重视反哺农业,这是责任,是好事,但属于“恩赐”,应该要直接体现在农民的应得利益中。
 
  创新烟叶收购方式
 
  记者:上面谈到要提高烟叶的质量和工业可用性,必须创新烟叶收购政策和体制等,那么您认为可以从哪些方面改进呢?
 
  朱尊权:卷烟工业企业(或结合当地复烤厂)与烟区供需双方紧密结合建立基地;按烟叶部位交易;三方结合政策协商价格,卷烟工业企业指导复烤厂进行分拣。
 
  这样做的优点是:分级时省工;避免了收购中的议价争议及不正之风;避免有意无意的部位混淆(因中部烟价位高);卷烟工业企业可直接参与烟叶收购分拣,指导按重点牌号的需求进行分拣(如有特制精品,亦可同时挑出),可以保障其品质要求,余者可以根据情况分1—2个级别或者不分;烟农能够了解工厂需求,根据买力要求的品质特点采用相应生产技术,发挥市场经济的作用,生产工业可用性较强的烟叶;重点牌号吸味风格不同,工业企业指导分级可以引导农业生产,避免风格趋同化问题。
 
  天昌国际烟草有限公司2003~2006年与福建邵武、河南洛阳、济源市公司签订合同,共同实施“按部位分级收购”项目,实施面积约10000多公顷。烟农只需剔除黑糟、无使用价值的级外废品,按部位收购顺序分别交售,双方协商决定各部位收购价格;烤厂与烟厂技术人员指导分级,根据具体情况制订挑选方案,进而通过混配提高烟叶利用率,这样生产出的配方片烟附加值也得到提高。试行结果表明,与附近烟区相比,基地烟叶生产平均亩产值增加7.40%,节省分级挑选用工1.75个工作日/担,同时,配方片烟受到了一些工业企业的欢迎。天昌公司4年的试验证明,“按部位收购”具有可行性。
 
  每种卷烟都有其特性,作为烟叶使用者的工业企业应该是对配方掌握得最清楚的。卷烟工业企业直接参与烟叶收购工作,可以按照品牌要求制订分拣方案;同时收购交易在烟草公司的监督之下,可以避免失控。们此项改革创新,涉及一些政策法规、体制改革等,必须得到国家局领导的支持和批准。天昌烟草公司基本是按照国外大烟叶公司的经营做法,说明在我国按部位收购是可行的,而与我国为了保证大品牌的原料供应情况有所不同,具体的操作细则也需要进一步论证和验证。
 
  记者:这确实是一个需要深入探讨的课题。我们看到一份《烤烟按部位免分级收购试验报告》,文中也提到按部位收购烤烟有利于在复烤加工企业实行应用性分级,提高烟叶分级效率,能更好地利用烟叶资源;可为卷烟配方和加工技术改进提供便利,有利于卷烟质量的稳定,且降低成本;与国际标准接轨,有利于烤烟出口,适应国际和国内烟草市场的需求。
 
  规模化生产应推广步进式烤房
 
  记者:现在行业烟叶生产正在向现代烟草农业的方向转变,这个大的发展趋势应当是有利于实现重点骨干品牌对于原料提出的新要求。
 
  朱尊权:烟草农业现代化是解决重点骨干品牌快速发展提出的原料保障问题的重要举措。这里只有一点建议,即推广步进式大烤房是烤烟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的有利条件。在现有的小农经济式的种烟规模基础上,推广密集式烤房是合理的,但要实现真正的规模化生产则应推广步进式大烤房。
 
  郑州烟草研究院与河南省公司宝丰县公司合作的“步进式大烤房”研究项目于2001年通过了国家局组织的鉴定,与会专家们给予了允分肯定。大烤房温湿度均匀,烟叶成熟度可以掌握调节,提高了烟叶品质,具备节煤、节电、省工、技术易掌握等优越性。但由于一个烤房可供烘烤12~13公顷的烟叶,当时规模化生产不明显,烤房建成之后一年只有2~3个月时间烤烟,利用率较低因而未被重视推广。近年,平顶山烟草分公司对这种烤房继续加以研究改进,在叶县、郏县共建了6座步进式烤房,对烤房利用率进行试验。每年3月15日至5月10日在烤房内进行漂浮育苗,两年试验结果表明烟苗生长良好,纯收益3000元/年。烤烟后至春节期间在烤房内种植反季节蔬菜,试验纯收益6760元/年,烘烤烟叶纯收益10646.4元/年,三项合计20406.4元/年。
 
  经过步进式烤房烘烤后的烟叶品质有显著改善,结构疏松、油分充足,橘黄烟占85%以,上等烟平均提高10%,且挂灰、青黄烟极少。烟农收益比普通烤房增加100~150元/亩。据统计,1座步进式大烤房的烘烤能力可抵10个密集式烤房,用地可减少28%,建造成本减少17.6%,且只需1个技术人员。建议行业尽快组织专家鉴定、论证。
 
  记者:看来,步进式烤房适应烟叶产业化、规模化的要求,同时可以实现烤房资源的综合利用,有一定规模的种烟大户和烟叶农场适合建造该种烤房。您在上面谈到的这些问题都是重点品牌原料保障课题中一些具体而重要的问题,可能会对行业内相关部门及管理者有所启示。重点品牌原料保障工作可能还会涉及很多具体的问题,希望行业有识之士能够继续关注这一影响行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课题,建言献策、添砖加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谢谢您接受采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