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烟叶生产专业新村 提升烟叶核心竞争力(下)

------烟叶专业新村发展规划规划

2007-08-06来源:荆楚网-湖北日报作者:杨树钟存高袁国林王昌军
    原则:1、坚持科学发展观,优化烟叶生产布局,加强基层建设,发展现代烟草农业,全面提升湖北烟叶核心竞争力;2、坚持“市场引导、计划种植、主攻质量、调整布局”的指导方针,发挥规模效应,发挥村委会依托作用,以产业带动新农村建设;3、坚持以人为本与和谐发展,加大投入力度,提高专业化、社会化服务水平,降低烟农劳动强度和技术难度;4、坚持发挥湖北烟叶自然、品种优势,走湖北特色的发展之路,稳定省内市场,积极开拓国内市场,适当扩大国际市场。
 
 
 
  规划目标:1、“千村千亩”:种烟村由现在的2481个调减为1036个。其中恩施615个、宜昌151个、襄樊166个、十堰104个。2、烤烟单产140公斤以上,上等烟率35-45%,上中等烟率90%左右。3、种烟农户控制在13万户左右,其中:烤烟7万户、晾晒烟6万户。
 
 
 
  生产投入补贴、基础设施建设、收购站组布局和集中投入,要围绕1036个专业新村开展,2006年围绕已具备条件200多个村集中投入和规划,力争在“十一五”期间完成“千村千亩工程”建设任务。
 
 
 
  基本烟田规划:基本烟田200万亩,种植烟叶100万亩,收购烟叶300万担。其中,恩施州120万亩,襄樊市30万亩,宜昌市30万亩,十堰市20万亩。共涉及21个县市,147个种烟乡镇,1036个专业新村;以旱地为主,平地和缓坡地占86.2%,烟区壤土面积占总植烟面积的80%以上,一类或二类烟田占85%。
 
 
 
  基础设施建设规划:遵循“加强领导,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加快进度,多方投入,强化管理”的原则,重点加快基本烟田的水利设施、烤房或晾房、小型农机具推广、基层站、基本烟田道路建设。按照“突出重点,成片开发,加快进度,分步实施”思路,优先考虑最适宜区、示范区、基地区,实行整村推进,连片开发,提高建设水平和规模效益。
 
 
 
  专业新村队伍规划
 
 
 
  1、烟叶技术队伍:技术队伍配备按收购量1千担或种植面积400亩配备1名技术员;收购量在1万担以上的基层站配备1名助理农艺师或农艺师;收购量在5万担以上的县公司和收购量在20万担以上的地市级分公司配备3-5名农艺师或1名高级农艺师。其中烟叶生产技术部门配备至少5名以上具有农艺师或技师任职资格的技术人员。
 
 
 
  2、烟农队伍:产区公司和各级政府组织专项资金用于高素质烟农队伍建设,帮助解决漂浮育苗、平衡施肥、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摘分级、烘烤、晾晒等先进实用技术培训。用专业化、系列化的服务为烟叶生产各个关键环节提供技术培训和指导,及时解决生产中的各种问题。在县市、乡镇、村组各层面建立健全烟农培训制度,着力推进职业烟农培育进程。
 
 
 
  投入规划:建立政府、烟草行业及烟农全方位的投入机制。针对限制湖北烟叶生产发展的主要问题,其资金投入主要用于烟叶生产的物资补贴、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烟田基础设施建设、烟叶种植自然风险的合理补偿和烟叶技术队伍与烟农队伍的培训、奖励。
 
 
 
  运行机制和保障体系
 
 
 
  1、烟叶生产专业新村运行机制(1)土地集约化:积极探索土地承包经营权依法、自愿、有偿流转的经营模式,实现适度规模经营,提升烟叶产量和质量。
 
 
 
  (2)烟区生态化:建立基本烟田保护制度,选择适宜的烟草轮作制度,完善水、机、路、房等配套设施,实行新一轮沃土工程,加速区域小环境的综合治理,改善生态环境,保持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
 
 
 
  (3)烟农职业化:建立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的烟农队伍,培育职业烟农,扩大烟农种植规模,不断发展烟叶生产专业大户。
 
 
 
  (4)种植标准化:工商联手,实施科技入户工程,探索与推广GAP管理模式,建立健全技术推广服务体系,生产全过程实现规范化种植,标准化生产。(5)管理企业化:实行全面合同管理、责任目标管理、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管理,优化业务流程,实行科学管理,建设好烟叶生产的第一车间,全面提高烟叶生产管理水平。
 
 
 
  2、烟叶生产专业新村保障体系
 
 
      (1)政策保障体系:加大以工哺农、以商哺农的政策力度;捆绑使用各种资金支持烟叶生产专业新村建设;逐步建立烟叶税利益分享机制,省委、省政府已经明确将烟叶税的10%主要用于烟叶基础设施养护。
 
 
 
  (2)建立保险保障体系:由烟草工商企业共同出资2900万元,建立烟叶生产风险保障基金,对烟农因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给予适当补偿,保护烟农合理利益。建立合理的养老激励保险体系。
 
 
 
  (3)技术队伍保障体系:形成具有高、中、初级技术职业资格的栽培、调制、分级技术员梯次结构,形成市(州)、县(市)、基层烟站合理的烟叶技术推广队伍。
 
 
 
  (4)建立社会化服务保障体系:提高专业化社会化服务水平,推进烟叶生产专业新村建设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培育和壮大村级新型社会化服务组织。
 
 
 
  (5)组织保障体系:拟定切实可行的规划和实施方案;签订责权明确的责任状,建立互动协调机制,制定全面高效的宣传方案,营造合力共建的良好环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