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问题,从更新观念开始

---- 三谈创新

2007-07-16来源:东方烟草报社作者: 张保振
      思想观念永远是个“总开关”。很多事情,不怕你做不到,就怕你想不到。前段时间,我们在山东召开老干部工作会议期间,参观了寿光的农业科技馆。看后惊讶不已。谁能想到,红薯不在土里生长而是挂在半空中生长!而且一棵红薯能有150公斤的果实。谁又能想到,一棵番茄能活3年,产量竟达3000公斤!这就是科技的力量,观念更新的结果。它能使不可能变为可能,无法中找到办法。这样的事太多了。如,你见过在城里盖大楼等于栽树吗?2002年的9月6日,在日本东京车站近前就有了这样的稀罕事:一栋高37层、总面积达16万平方米的“丸大楼”竣工,它不仅提供了优越的办公条件,而且能去除大气中的氮氧化物等有害物质,效果相当于栽了200株白杨树。因为这栋大楼所选用的材料为智慧型材料,叫“光触媒”。瓷砖中有了它,受阳光照射后就能发挥防污、抗菌和除臭的作用。
      观念更新,需要大胆想象。想象,永远是个最大的资源。只有想,才能够给行为提供动力和热情。想,是内因,带有主动性。
      想象,人人都有,人人都会。就看自己为不为。想,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还是一个孕育机会的过程。这种机会虽不是现实,但却具备了成为现实的可能性。如,2000年的下半年,日本搞了一次技术预测方面的问卷调查。有人想象在脑科学领域开发出一种能支持思考的技术,开发出一种只凭人的“想”就能获得正确信息的器械等。当时,我看到这个材料后,只觉得这种想法“浪漫”,甚至有点“离奇”。没想到,最近有媒体报道,日本的日立公司已经开发出了这项技术,只要动用大脑想一想,或者唱首歌,就能开关电视、启动玩具火车。这真是一个“思想有多远,就能走多远”的创新时代。
      毫无疑问,观念更新是一个过程。时代前进的脚步不会停止,观念更新的过程没有尽头。更新观念,就是要树立新的观念。在行业,尤其要注意树立以下五个方面的观念:
      一、要树立大企业敢大作为的观念
      最近几年,行业通过组织结构调整,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由过去的2000多家变为现在的728家。无论是卷烟工业企业或是烟草商业企业,“块头”都比过去大了,资产、资金也多了。企业的“块头”大,是个好事。因为可动用的资源多,具备能办大事的条件。特别是,创新需要投入。“小不点”的企业难以为继。而企业大了,资金多了,就具备了这个条件。
      应该看到,在科技创新的投入上,我们与跨国公司相比,是很有差距的。以2005年为例。这一年,菲莫用于科研产品类的资金为9.43亿美元,日烟为3.7亿美元,而我国烟草按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为8.06亿人民币,按当年的汇率,还不足1亿美元。而且,这个钱主要还是用于设备的购进。正由于投入不足,再加上创新的意识、专利的意识有一定的差距,到2006年底,我国烟草行业共获授权专利941件,其中发明专利仅有133件。而菲莫国际(不含美国公司),到2006年9月底,却获授权专利1800件,且多数为发明专利。
      还应该看到,从历史过程看,组织结构的调整是会促进技术大踏步发展的。如,1902年9月,美国烟草公司与英国帝国烟草公司联合,成立了烟草托拉斯——英美烟草公司后,不久,一种新的、标准式的、每分钟可生产1200支卷烟的卷烟机便出现了。
      后人总是要胜前人的。因为,科技更发展了,信息更发达了,可借用的巨人的肩膀更多了。可以断言,只要大家真正行动起来,我们行业企业组 织结构调整后的潜力会极大地迸发出来,科技创新的成果一定也会源源不断地涌流出来。有专家学者估计,今天社会在3年内所发生的变化,要相当于上世纪初30年内的变化、牛顿以前时代的300年内的变化、石器时代的3000年内的变化。如果真是这样的话,我们更有理由,更有信心,在自己行业的领域,有新的作为,新的发现,新的进步。在这个问题上,不妨树立“三种境界”:一是在国内搞创新,遍地是黄金,关键是要有去“拣”的境界。也就是说,一定要尊重我们自己本国的资源。因为我们烟草的资源量太大了,无论是烟叶,还是卷烟,均占到世界总量的30%左右,且地域广、气候悬殊、土壤结构多样、烟叶品种丰富,再加上我国独有的中草药及香精香料等,只要有心、努力,一定会有作为的。二是“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的境界。因为百讲不如一干,靠别人不如靠自己,靠别人“恩赐”不如靠自己动手。只有实践,才能创出新果、获得真知。三是“宁犯天下之大不韪而不为吾心之所不安”的境界,为追求“少害”、“低害”甚而“无害”、“有益”的产品,不怕冷遇,不怕不被人识,不怕被别人说长道短,低调做人,潜心做事,“无用之用是为大用”。
      二、要树立靠项目能带动大提升的观念。
      搞科研、搞创新,要出成果,要提高产品的品质,要提高服务的质量,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要靠项目带动。项目,可以使人力、智力、精力、财力相对集中,从而使梦想成真,愿景变实。
      成功的企业都不乏这样的事例。如,长沙卷烟厂自主设计的制丝线就获得了14项发明专利。这些专利的使用,不仅极大地提高了制丝质量,使卷烟的品质有了新的提高,而且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据测算,仅节约的资金两年半就可收回整个投资的成本。
      再如,南通醋酸纤维有限公司通过成立开发350孔项目组,共获得14项科研成果,其中有8项获得了国家专利,其在浆液精细过滤、高温闪蒸醋纤高密度喷丝、醋纤卷曲等技术方面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还如,青岛卷烟厂通过计算机辅助卷烟配方设计项目,用了7年的时间,积累了上百万个数据,把人的感觉转化为设备的感觉,获得了6项发明专利;武烟集团通过开发“黄鹤楼1916”品牌,一下子就获得13项专利,尽管多为实用专利,但却也有效地提升了这个品牌的知名度。
      实践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靠项目,能提高科研的有效性、发明的针对性、专利的增值性;靠项目,能带动企业品牌或服务增值,能带动企业竞争实力提升,能巩固并开发出新的市场。因为,靠项目,就像数学家解方程式一样,解题的“条件”和“因素”都较为充分,因而“答案”已就在解题的过程中。
      三、要树立“小人物”能作大贡献的观念。
      搞技术创新,不但需要发挥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而且也需要发挥广大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能认为“小人物”、“低级别”的人在创新上作不了大贡献。
      事实最具说服力。我们行业的不少小发明、小创造、小改革就是“小人物”、“低级别”的人攻克的。如,南纤的机械工程师陈永和,在1992年,针对从美国进口的纺丝罗拉由于转速高、轴承易热、造成断带的问题,开发出了四轴承改进型罗拉,从而避免了罗拉缠丝现象的发生,被“塞纤家族”命名为“陈氏罗拉”。目前,这种改进型的罗拉已在南纤、珠纤、昆纤和美国的塞纤公司全面使用。
      再如,西安市局(公司)后勤战线上的普通员工王兵,既是行业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先进典型,同时又是善于科技攻关的模范。他针对长期以来市局(公司)机关电话四人跟班、日夜值守、不能离开的难题,先后四次对公司所用的电话程控交换机进行改造,不仅扩充了内部电话容量,而且做到无人值守。这使西安烟草成为当地第一个使用250专网通讯技术的单位,为企业节约资金500万元。
      还如,我们当初引进的GDX500包装机组,在停机一段时间再开启时,2号轮部位的铝箔纸外窜现象十分严重,平均每班要停车10次,不仅耽误时间,而且造成浪费,使小包受损。上海卷烟厂二车间的包装修理工王伟勇发现这个问题后,大胆设计,小心论证,积极探索,在1号轮与2号轮的交接处加装了一个“铝箔纸吹风导向输送装置”,从而解决了这个问题,一年节约成本4万多元。他本人也获得了“全国技术能手”的荣誉称号。
      如果眼界再宽些,再远些,可以看到,历史上有不少对科技作出大贡献的,当初也是“小人物”、“低级别”的人。如爱因斯坦,当初建立相对论时,只是一家专利局的专利审查员;法拉第,在电磁理论中作出了杰出贡献,但却是一个订书匠出身、实验室的普通实验员;魏格纳,一个气象学家,却提出了大陆漂移学说。再比如,去年我国有三位工人、农民首次登上了国家科技的领奖台,摘走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这些事例都说明,在技术创新上,尤其是在产品和服务品牌的维护保养上,最有发言权、最具创造性的是大量生活工作在一线的员工。他们的创新,也许不改变产品或工艺的基本设计规则,只是对产品或工艺进行局部的改进,但在提高产品或服务的竞争力方面成效却十分突出。这样的创新,叫改良型创新;这样的成果,叫改良型成果,或者叫革新型成果。所以,必须高度重视并注重培养一线员工科技队伍,充分发挥这支队伍的作用,使“创新年”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
      四、要树立小差异能解决大问题的观念
      生产、生活中的许多事情,难题就在薄薄的一层窗户纸上。捅开这层窗户纸,就能解决大问题。我在上海卷烟厂调研时,一位长期搞香精香料配方的退休老师傅告诉我,他们使用的香精香料的细微程度已达到十万分之一。正是这十万分之一的差异,保证了“中华”烟就是“中华”烟,别的什么烟也取代不了它的领先地位。
      应该看到,有市场就有产品,有产品就有差异。差异就是不同,不同就是特色。特色就是优势,优势就是魅力。魅力无限,差异无界。差异既可在产品中,又可在服务中;既可在地域里,又可在信息里。
      差异虽无界,做好并不易。为此,就需要有好眼光。这个眼光,一是指战略之眼,能看清产品或服务的发展趋势,从而发现目标,认准目标,选对路径;二是指战术之眼,能发现市场的机会并把握过程的细节,以便瞄准目标,不懈努力,直至取得预想的效果;三是指定睛之眼,对所干之事,要专项、专注,专业、专长,不左顾右盼,不心猿意马,以便把产品和服务做得好些、更好些,精些、更精些。眼光是思想的结晶。思想无阳光,难有好眼光。所以,要有好眼光,就要不断学习、终身学习。
      还应该看到,在产品和服务的维护、保养、提升方面,小差异反映出大课题,小差异能解决大问题。我到青岛调研,听当地同志讲,老城区从来不积水。为什么?是当年所用的地下管道与我们现在所用的地下管道有差异。我们现在的管道,一般截面大多为圆形,而当年大多为上宽下窄的鸭蛋圆形;现在的管道或是陶土管,或是水泥管,而当年的管道上半部分为水泥,下半部分则在水泥上贴了层瓷瓦。上宽下窄,是为让污水无法积存在管内;在水泥上贴上瓷瓦,是为了防腐。正因为有了这样的“差异”,才使老城区能在百年内无论是天下多大的雨都不积水、且管道无损。
      类似的例子很多,只要细心,每个人恐怕都能发现并能讲出若干。譬如,现在的商场都提倡微笑服务。但有的服务员微笑自然,你会觉得舒心;有的服务员微笑僵硬,你会觉得别扭。微笑的这种差异,就会影响一个人在这个商场逗留时间的长短、购物情绪的高低、选择商品的态度等。这种小差异,如今被另外一句话所取代,叫“细节决定成败”。
      五、要树立记忆是认识之根的观念。
      我们的一切工作与生活都离不开原来的基础。我们的许多创新与发明也离不开原来的成果。这就需要记忆。记忆是认识之根。它既能反映出一个人的世界观,也能反映出一个人的价值观。如何认识以前,也意味着如何开展以后。比如,我们经常讲,要发扬过去优良传统。传统是什么?传统是我们先辈的创新。我们现在的创新,将来也可能会被我们的后人称为传统。因此,对传统,要有敬畏之心。换句话说,搞创新,既要有突破性,又要有传承性,还要有前瞻性。突破性,表明旧技术不能解决当前的新问题;传承性,表明旧技术在某些方面还管用;前瞻性,表明能作出可验证的预见。
      记忆,不是为了怀旧,而是为了创新。这就需要解放思想,突破成规。不仅相信眼睛所见,更要坚信记忆所记、心思所思。
      记忆不怕与现实冲突。没有冲突就没有突破。没有突破,就难以有新产品或新服务的呱呱坠地、响亮问世。
      记忆是认识之根,重要的是正确对待创新的成与败。创新的成功是什么?是对创造的奖赏,是劳动后的收获。但成功不等于成熟,一次成功不等于次次成功。所以,不能满足卷烟产品一次配方的打响、管理改进一次成功的赞美。对失败亦然。失败是什么?失败是通向胜利的阶梯,是走向成功的里程碑。失败,总有其独特的个性原因,找到并分析透彻这种原因,失败就能成为智慧之母,并可激发破题的勇气与智慧。
      记忆是认识之根,关键要正确看待创新的过程。创新永远是一个前进的过程。前进,就包含着探索;探索,就有失败的可能。这种失败不是错误,相反,是经验的积累。有的时候,看似错误的历程,也会有意外的发现、意外的成功。有个有趣的例子,据说,当年哥伦布提出他的探险 计划时,葡萄牙皇室是不同意的。原因是,葡萄牙的航海技术比西班牙更先进。他们明白,只有往东边走才能到达印度和中国,可哥伦布却是准 备从西边找印度和中国,按现在的说法是犯了“方向性的错误”。但没想到,正是这个错误,却使哥伦布有了一个伟大的发现:地球是圆的。这 使他可以毫无愧疚地向支持他探险的西班牙国王和王后汇报并名垂后世。同时,他还有了一个意外的小发现:世界上居然有一种植物叫烟 草。1492年10月,当哥伦布率探险队到圣萨尔多岛时,发现那里的土人正拿着火把和“草叶”在吸烟。而在这之前,除美洲印第安人外,全世界 几乎没有其他地方的人知道烟草,会吸烟。正是这错误的路径选择,使哥伦布一举成为目前全世界公认的首位烟草传播者。这样的例子很多很多。再举个大家熟悉的产品的例子。现在有不少人喜欢咀嚼口香糖,而且喜欢嚼“箭牌”口香糖。而这个“箭牌”口香糖,却是个“错”出来的成功。当初,这个牌子的创始人威廉·瑞格理是在芝加哥做肥皂生意的。后来,他发现发酵粉利大,就投入老本购进一批发酵粉。结果,他发现他错了,因为干这个行当的人特多,自己根本不是别人的对手。为了促销,他将错就错,把身边仅有的两大箱口香糖拿出“买一(粉)送二(糖)”,结果“柳暗花明又一村”,使经营出现转机。从这件事上,他看到口香糖的生意可以做。于是,他又改做口香糖生意,并用心去做:一是将口味进行改良,二是重新包装,三是办起了个口香糖厂,并于1883年正式推出自己的产品“箭牌”口香糖。但生不逢时,当时市场上已有十多个口香糖的品种。消费者对新生的品牌感到“眼生”,不予认可。于是,这个年轻人就背水一战,把全国各地的电话簿收集过来,然后照电话簿上的地址发货,每人寄4块口香糖和一份意见表,从而靠口口相传扩大了影响,站稳了脚跟。120多年过去了,当年靠寄口香糖发迹的办法,听说我们有的卷烟厂也在用,同样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这并非说搞创新就可以不谨慎,就可以随心所欲。绝对不是这样。今天的技术是过去难以比拟的,搞创新还是要遵循科学精神。这里想说的是,既要善于从成功中得到滋养,更要善于从失败中得到启示,让失败提供有用、管用的“知识”,让失败引导成功和胜利的降临。
      创新是一个大课题。“创新年”为行业的创新翻开了新的一页。谱写创新新篇章的,是行业内外的广大科技工作者,是行业内的50万员工,是我们的每一位领导者。领导者也是组织者。对创新活动组织不好,是难有好创新涌现的。希望大家通过探讨创新这个话题,能够多增加一点忧患意识,多增加一点创新观念,多解决一点创新难点,把“创新年”活动领导好、组织好,并能长期坚持下去,蔚成风气,以保证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