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系烟农———记赤峰市烟草公司松山区烟叶分公司

2008-12-26来源:赤峰网

  为民想为民做,科技服务全;民高兴民感激,种出优质烟。

  这是松山区烟叶分公司办公室墙上一面锦旗上的内容,落款是松山区太平地镇两间房村村委会。

  近年来,松山区烟叶分公司秉承为政府纳税、为农民增收、为烟农服务的宗旨,积极推进烟叶产业化,将小小的金叶做成松山区农业经济的支柱产业,以内蒙古种植计划最多、种植面积最大、经济效益最好成为烟草行业的金字招牌。

  以合同为主线 化解市场风险

  为了规避风险,让烟叶市场沿着健康有序的轨道发展,烟叶系统提出要计划种植、稳定规模。松山区烟叶分公司引导烟农顾全大局,严格执行上级的指导方针,将烟叶生产的各环节纳入合同范畴,做到凡是种植烟叶的农户必须签订合同、凡是烟叶收购必须执行合同、凡是没有合同的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擅自种植烟叶。

  在合同签订过程中,公司对上级下达的指令性种植收购任务进行分解,由站长和包片技术员负责合同签订,村组负责人和协管员组织烟农按指定时间、地点签订合同。烟站工作人员按烟田面积及核定单产与烟农签订烟叶种植收购合同。签订的合同录入微机后,合同副本存档,合同详情张榜公布。

  合同签订之后,公司通过对烟苗供应的控制,加强合同的落实。全区实行集约化育苗,统一供苗,供苗不供种,这样就杜绝了无计划、无合同、超合同种植。烟苗发放过程中,公司人员每天实地指导检查,严格监督,发放烟苗精确到株,一家一户验收。做到技术员包户、包面积、包产量、包基础设施建设质量、包技术服务和政策宣传,保证不超株数、保证株行距正确、保证服务技能、保证不超产不超收,同时做到包片经理检查指导到位、站长工作职责到位、行政股室服务意识到位。

  以科技为手段 为烟农服务

  近些年来,松山区烟叶生产发展迅猛,形成了生产有基地、销售有市场、流通有渠道的产业化格局。为了提高烟叶质量,松山区烟叶分公司以科技为手段,积极为烟农提供优质服务。“季节未到抓培训,季节到了抓现场,现场过后抓落实,落实以后比质量。”每年春节过后烟农们就要畦烟苗了,公司除了留下值班的,领导和职工全部下乡,为烟农们发放生产资料,帮助烟农科学畦苗,科学移栽,科学施肥,科学管理,直到烟叶从烤房中出来,收购到仓库,他们才松了一口气。

  育苗是烟叶种植的基础,而集约化育苗又是近两年现代化烟叶生产的基础工作。2008年,该公司全面推广集约化育苗,集中培育了7100多平方米健壮的母苗,提高了烟叶的质量。烟叶烘烤是烟叶出售前的最后一个关键环节,为了提高烘烤质量,公司大力推广密集烘烤技术,松山区现有密集式烤房545座,烘烤能力达到9800亩,占种植面积的66%。

  今年,该公司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烟农提供服务,共打机电井8眼、沟渠4515米,建密集式烤房168座,工程总投资630多万元,其中申请上级补贴资金550多万元,烟农投工、投劳、投资84万余元,受益烟田面积4916亩,受益烟农358户。基础设施的建设改善了松山区烟叶生产条件,降低了烟农生产成本和劳动强度,提高了烤烟生产整体水平。

  在整个生产过程中,松山区烟叶分公司将科技培训贯穿始终,由公司技术科培训技术骨干和重点种烟村,技术骨干带领技术员轮训所有烟农。技术员们既是政策宣传员、技术指导员,又是烟农服务员和信息联络员。他们利用书籍、挂历、简报、光盘、电视以及烟叶样品实物等多种形式进行教育,及时制订技术实施方案,利用示范村、示范田和示范烤房等方式,以点带面,用生动的事实教育启发烟农,激发烟农学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公司还逐步展开烟叶生产专业村富民工程的试点和创新烟叶组织模式的试点,培养专业村和职业烟农,加快现代烟草农业建设步伐,确保烟叶产业持续发展。

  公司细致周到的服务赢得了烟农的信任和欢迎,在烟区,哪里有烟农需要哪里就有公司的技术人员,哪里有技术人员的身影哪里就有烟农舒心的笑声。

  增产增收 实现双赢

  为确保收购质量和烟农的利益,松山区烟叶分公司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

  他们首先利用会议、广播、黑板报等方式大力宣传有关法规政策,让烟农自觉维护交售秩序;其次推行收购预检制,提高等级纯度,严把收购质量关,各烟站挂样收购、公开价格,严格查验烟农合同,接受社会监督。在收购过程中,经过严格培训的预检员、验级员、保管员、开票员、微机操作员等各司其职,公正、公开、公平地按照规范程序,将烟农待售烟叶编码,按照国家规定的烤烟标准组织封闭收购,保证等级质量,保障收购秩序,减少收购过程中的矛盾。

  经过烟农和公司的共同努力,2008年全区共收购烟叶71350担,完成收购任务的97.3%,烟农收入3876.63万元,销售收入达6820万元,实现利税4025万元。烟农每亩平均收益2678元,较去年每亩增长673元。

相关时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