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王”:燃烧的时尚

2013-05-31来源:湖南烟草作者:向卫东

  不管生活在什么地方,肤色语言有何不同,这个星球上的人类有一个共同点:总是对与情感有关的东西抱有亲近,而对理性的东西持辨别和筛选的态度,甚至排斥感。所以,凡是卓越的品牌,都是超越理性诉求的。赋予品牌符合人们情感诉求的元素和表现气质,或者干脆让情感诉求占主导位置。这是品牌塑造的一个基本原则和策略。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当咖啡被当成“货物”出售时,一杯可卖几元钱;当咖啡被包装为“商品”时,比如雀巢,一杯可卖一二十元;而当咖啡在加入了“服务”的咖啡店中出售,一杯最少几十元。最后,如果能让咖啡成为一种香醇美好的“体验”,一杯上百甚至几百元恐怕也没人反对。因为此时他们消费的不是“咖啡”,而是“生活”。

  这是一个由理性概念逐渐向情感世界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咖啡的价值被升华了。

  星巴克的故事是上述理论的最好注脚:当你走进位于世界任何一个角落的任何一家星巴克连锁店,都能享受到精致的氛围、优美的音乐和时尚的报刊。它高贵、时尚、浪漫的文化氛围,营造了一个除工作单位和家庭以外的新场所。于是,在星巴克驻足的人,不是在“喝咖啡”,而变成了一种品味和时尚,一种可以标志身份的生活体验。

  在更多时候,消费者所购买的并不是实实在在的产品,而是远离产品本身之外的其他情感需求,这种情感需求一旦被充分满足,就会变成永恒的品牌载体,成为通往顾客忠诚度的关键通道。

  要收获成功,先收获消费者的“心”。

  在打造品牌文化渗透力方面,“芙蓉王”也深谙这一点。近几年,“芙蓉王”已经成为“成功”人士的时尚标签。含蓄、低调、内敛、讲求品质是“芙蓉王”为成功人士提供的与身份相适应的品牌特点,同时还把自身的品牌内涵通过各种途径向消费者延伸,令消费者不仅可以在产品中得到完美的生理体验,还可获得情感与价值的双重认同。

  上世纪90年代中期,改革开放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已经成就了一批先行者,并且随着经济环境的逐渐改善,“越穷越光荣”的社会价值观也在慢慢发生变化。人们羡慕先富起来的人,也梦想着自己能富裕。对那个时代的人来说,财富就意味着成功,金钱就意味着社会地位。如此背景下诞生的“芙蓉王”,200元/条以上的价格,和“华夏瑰宝,一王情深”的广告语诠释,注定了它是富人的消费,财富的注脚。

  到了 90年代末,社会慢慢从浮华回归理性。赤裸裸追求财富的暴发户心态逐渐被主流价值观抛弃。此时,“芙蓉王”及时对品牌内涵进一步深化,将直接追求财富与权力演进为“创造获取成功”:成功是每个人都希望得到的,尽管目标不同,但追求成功的人都满怀着希望,因此成功属于拥有创造热情的每一个人。这是对当时目标消费者心态的准确共鸣,“芙蓉王”得到了更多的价值认同。

  进入新世纪后,中国迈进小康社会。含蓄、内敛成为价值追求的主流。审时度势的“芙蓉王”把品牌内涵再一次深化“传递价值,成就你我”:“芙蓉王”是每一个人追求成功路上的伙伴,其关注的不再是成功的结果,而是成功的过程。从而强化了社交用烟对人的祝福与良好期盼,使“芙蓉王”成为渴望成功、愿意帮助别人成功的代言,成为了积极向上的代名词,成为了传递价值的使者。

  在“芙蓉王”塑造品牌文化、情感内涵的过程中,尽管每个时期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但有一条鲜明的主线始终贯穿其中。那就是对“成功”的追求。并以清晰的发展脉络,符合了人们不同时期对成功的不同理解,满足了消费者的情感诉求。

  一旦消费者超越了纯粹购买的范畴,而是和品牌建立了无形的情感关系,信任、喜爱、文化氛围和一种实质拥有的感觉便成为品牌的巨大魅力。

芙蓉王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