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大丰收”要处理好四种关系

2007-04-16来源:重庆市烟草公司永川分公司作者:张天金
  作为烟草行业第一个共享品牌,也是国家局着力解决当前低档卷烟供求矛盾的重要举措,“大丰收”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受到国家局领导、行业上下、工商双方的广泛关注。据悉,自去年6月份投产以来,半年时间生产“大丰收”87850箱,销量累计达到了33017箱,以单一品牌而言,其前景令人看好,但放在近一千万箱的低档卷烟市场空间且严重供不应求的大背景下,这个数字难言理想,自07年开年以来,“大丰收”有日见式微之势,市场前景堪忧。
 
  “大丰收”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市场潜力如何,下一步应当如何培育,笔者试以基层角度从四个方面对“大丰收”品牌进行探讨。要处理好消费需求与消费习惯的关系。低档卷烟的消费需求毋庸置疑,低收入群体的存在决定了低档卷烟的需求,但是既有的经验告诉我们,需求与消费之间并不能直接划上等号。从低档卷烟的消费习惯上看,消费者大多属于收入较低、消费承受能力较弱的群体,他们相对封闭,不易接受新鲜事物,对现有品牌(准确的说是产片)具有很强的依赖性。这就决定了低档卷烟市场现品牌具有很强的不可替代性;另一方面,“大丰收”面对的是多达几亿的消费群体,这是一个广泛而庞大的目标市场,吸食口味、消费习惯、品牌嗜好差异性极大,众口难调。“大丰收”入市以来,市场反映包装太“土”、吸味偏“淡”、和同价位卷烟相比竞争优势不明显等问题正是需求与消费之间矛盾的真实反映。消费需求、市场空间客观存在,处理好消费需求与消费习惯的关系,让消费者乐于消费,是“大丰收”填补市场空间、满足消费需求的基础和前提。
 
  要处理好产品价格与产品价值的关系。“大丰收”现在有2个规格,即“大丰收(盖)”、“大丰收(软)”,零售价格分别是2.5元/盒、2元/盒,这个价位放在卷烟市场整体价格体系中肯定是低,但和目标消费群的承受能力和消费期望两相比较,却并不见低。同样,这个价位,放在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肯定也低,但放在相对落后的西部内陆来看,这个价位也并不见低,这些地方,1.5元/盒价位甚至更低价位的卷烟都还相当有市场。低档卷烟并不是低劣的代名词,低档只是体现在产品价格的“低”,低档卷烟同样可以也应当拥有较高的产品品质,“低档而不低质”才是发展方向。在保持现有价位不变的前提下,如何降低产品制造成本,提升内在品质,提高产品价值,提高产品适应性是“大丰收”必须面对的现实课题,处理好产品价格与产品价值的关系,让消费者觉得“物有所值”、“物超所值”,是“大丰收”品牌获得生存、成长、发展的关键。
 
  要处理好共性需求与地域差异的关系。我们国家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卷烟消费也呈现出多样性、区域性、差异化的明显特征。作为第一个共享品牌,“大丰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任务和挑战,面对的是一个多样而复杂的目标市场,这是一条没有人走过的路,也是没有现成可以借鉴的经验。“一招鲜吃遍天”的时代已经结束,寄希望依靠单一产品、单一风格、单一设计去占领这样一个庞大的市场显然是不符合实际的。国际上,“万宝路”等上千万箱规模成熟品牌也不是靠一个规格、一种风格支撑起来。不同的目标市场选择与之相适应的细分产品和市场策略,在塑造出“大丰收”品牌显著主体特征和鲜明品牌个性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区域细分市场,对产品配方、风格设计等进行局部的、细节上的适应性调整,是“大丰收”适应市场的必然选择。
 
  要处理好产品开发与品牌培育的关系。“大丰收”从品牌构想、产品设计、产品生产、产品销售各个环节能够顺利推进,一方面,得益于国家局强有力的宏观调控;另一方面,也真实反映出低档卷烟市场的巨大需求。客观的讲,现在的”大丰收”还只能称之为产品,而不能叫做品牌,“大丰收”能否在市场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保持旺盛而持久的生命力,关键在于能否建立一套适应市场的长效品牌培育机制。这套机制要围绕产品生产、产品销售、市场维护、品牌培育等各个环节,涉及行业上下、工商双方,要建立在以市场为导向,以新型工商关系为平台,以品牌培育为中心,以满足需求为方向,以做大做强品牌为目标基础之上。同时,要建立专门机构负责协调、整合、推动品牌成长,这也是行业上下培育“大丰收”品牌的着力点和落脚点。
 
  “大丰收”培育非一日之功,不可能一蹴而就。培育“大丰收”不只是解决当前低档卷烟供求矛盾,承担烟草行业肩负的社会责任,更重要的是为中式卷烟品牌在烟草专卖体制下如何做大做强提供可以借鉴的经验。
大丰收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