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巴布韦:“湘商会”的互帮互助

2012-11-05来源:国际商报

  津巴布韦首都哈拉雷工业区的一个大院里弥漫着浓浓的烟草香气,这里是中国烟草总公司在津巴布韦的天泽公司自己的烟草收购场,一万多平米的收购场内一片繁忙,天泽公司的合同农户将金黄色的烟叶送入收购场。刚下车,周宁便沉浸在浓浓的香气中,那种芬芳让不抽烟的人也能产生一丝丝吸烟的冲动。

  周宁到这里是来找“许哥”的,他告诉记者:"许哥"是个神通广大的人物,来津巴布韦先找"许哥"已经是前来考察项目的商人的一种习惯了。”

  多番辗转,记者终于和“许哥”取得了联系。“其实,我没什么神通广大,承蒙大家厚爱,叫声"许哥"。”“许哥”告诉记者,他是湖南人,早在2004年就来到津巴布韦,算是这边的“老人”了,对于津巴布韦的基本政策、法律多有了解,政府部门和烟草行业也有些人脉。“2005年,津巴布韦的"湘商会"成立,当时我也出席了。当时,这是津巴布韦"向东政策"的实施期,津巴布韦政府对商会的成立很支持。”“许哥”说,他不是商会主席也不是副主席,但在商会里是“活跃分子”。

  “商会是民间组织,有互帮互助的功能。”通常,有“新人”到来时,“许哥”免不了接待一番,其中,十分重要的内容就在于市场考察。

  比如,周宁这次的到来就是希望购买津巴布韦的原烟叶,然后二次转手再销售。那么,和谁买?价格如何?若长期发展,谁是合作伙伴?一系列问题变得迫在眉睫。“许哥”作为“湘商会”的一员,发扬“老乡拉老乡”的互助精神,自是给了周宁一些帮助。

  “许哥”带周宁来到天泽公司的烟草收购场。“津巴布韦的烟农分为自由烟农和合同烟农。简单说,自由烟农就是种植的资金自己出,然后将烟叶放在市场拍卖售出;合同烟农是先与收购商签下合同,种植所需资金由收购商提供,用生产出的烟叶用来抵消资金。”“许哥”向周宁介绍道。

  “但是,津巴布韦的烟农常有"跑烟",就是拿了收购商的资金,却不能交出足够抵消资金的烟叶。如此,收购商的损失可想而知。”“许哥”针对周宁的实际情况建议他直接向自由烟农购买,资金投入不大,不用担心坏账情况,但是如果收购量巨大,采用合同制也是可行的。“许哥”还向周宁演示了购买烟叶的“津巴布韦方式”。收购场上,自由烟农的烟叶铺满地面,收购商若看好哪家的烟叶,便可以向烟农出价,一来二往的讨价还价后,双方确定价格。而后,收购商将价格写在一张纸上,交给烟农。烟农就会将指定数量的烟叶抬到收购场外,收购商指定的位置,烟农持“价格凭单”向收购商的会计兑换资金。如此,一番交易完成。

  当然,除了帮忙考察市场,“许哥”说,商会也有一些到警察局“捞人”的行为。“许哥”告诉我们,在津巴布韦,中国人总被称为“有钱人”,是不良警察“吃拿卡要”的对象。由于言语障碍,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理,不良警察每每得手。因为交通法规而被拦在路上,是常有的事;有时,在津巴布韦做小生意的中国人也会遭到骚扰,不良警察的理由也是五花八门。中国商人被请去警察局“喝咖啡”的事件也是常有的。如果商人寻求商会的帮助,商会自会出动当地聘用的律师前往警察局,开展“捞人”行动。“当然,如果是大事件,我们还是会寻求大使馆和经商处的帮助。”“许哥”最后表示。

相关时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