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档烟可持续发展——高档烟发展现状

2007-03-22来源:中国烟草作者:李保江 段红斌 霍晨 宋文标
    2006年4月,国家局出台了《中国卷烟品牌发展纲要》,《纲要》指出:“高档价位的全国重点名优品牌不仅是中国加入WTO后提升烟草行业整体竞争实力的主要力量,是行业提高效益、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领军品牌,同时也是行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是行业今后品牌培育与发展的核心。”高档烟(即不含税调拔价100元/条以上的卷烟)对行业而言,其贡献度举足轻重,研究高档烟品牌发展的成功经验,对于保持行业平稳发展,提升行业整体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06年6月~10月,国家局经济研究所高档烟课题组先后到湖北、湖南、上海、浙江、江苏、云南等省(市)对部分重点高档烟品牌进行调研,走访了部分商业公司,对高档烟发展现状、存在问题、成功经验等进行了归纳整理和集中分析。本组文章以2002年~2005年量本利数据为基础依据,分析行业高档烟近年来的发展态势,探讨部分高档烟品牌的主要做法与经验,剖析高档烟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加强宏观调控,控制无序竞争,不断提高高档烟品牌的竞争力和集中度,保障行业高档烟持续发展等一些建议和思考。
 
    烟草行业近年来发展迅速,高档烟(文中统计数字仅针对不含税调拨价100元/条以上的品牌或规格)同样得到较快发展。在全行业卷烟牌号数和规格数大幅度减少的情况下,高档烟的牌号和规格数却有不同程度的上升。2005年,在销高档烟牌号有83个,规格有203个,分别比2002年增加11个和57个。
 
    主要经济指标高速增长
 
    2002年~2005年,高档烟的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其他类别卷烟,其创造的价值对很多企业来说举足轻重,对行业发展的贡献度明显提升,主要经济指标均实现了翻倍增长。

    2005年,全国高档烟销量为130.8万箱,比2002年增加66.9万箱,同比增长1.05倍,单品牌销量和单规格销量分别由2002年的0.7万箱、0.4万箱上升到2005年的1.9万箱、0.6万箱。从价值量来看,2005年高档烟实现销售额471.7亿元,比2002年增加276.6亿元,同比增长1.4倍;实现工业税金239.9亿元,比2002年增加141.6亿元,增长1.4倍;实现工业利润156.7亿元,比2002年增加91.8亿元,增长1.4倍。
 
    优势地位更加突出
 
    相对而言,“中华”、“芙蓉王”、“玉溪”、“云烟”、“利群”和“苏烟”6个品牌的全国性特征比较明显,不仅销量大,而且市场布局范围较广,分布相对有序。2005年,“中华”实现销售23.7万箱,占高档烟总销量的18.1%,“中华(硬)”、“中华(软)”两个规格在高价格区域始终保持着相对领先的优势。“芙蓉王”实现销量23.1万箱,占高档烟总销量的17.7%,主要规格销量均有较大幅度增长,尤其是“芙蓉王(黄)”表现突出。“玉溪”实现销量15.8万箱,占高档烟总销量的12.1%,省外市场表现最为突出。“云烟”(指不含税调拨价100元/条以上的规格,以下均简称高规格)实现销量13.9万箱,占高档烟总销量的10.6%。“利群”(高规格)实现销量11.7万箱,占高档烟总销量的8.9%。“苏烟”实现销量4.1万箱,占高档烟总销量的3.1%。

    以上6个高档烟品牌(规格)销量达到92.3万箱,占全国高档烟总销量的70.6%。“利群”(高规格)以年平均50%以上的速度高速增长,“云烟”(高规格)、“芙蓉王”均保持年平均40%以上的速度增长,“玉溪”、“中华”以近20%的增速稳健发展。尽管高档烟牌号和规格仍在增加,但是2005年销量前十名牌号的集中度较2002年提高了两个百分点,前十名品牌(规格)销量增长56.9万箱,占高档烟增量的85%。
 
    部分地方性高档烟乘势做大
 
    随着企业联合重组的快速推进,以省内企业为主组合而成的工业公司加快了内部资源整合步伐,竞相推出高档烟,与全国性高档烟品牌争夺市场,成为部分重点高档烟大品牌的市场补充。
 
    一些工业公司借助所在区域内消费者较高的消费能力和强势的市场资源,积极拓展高档烟市场,涌现出了一些具有一定竞争力的新锐品牌,如高规格的“黄鹤楼”、“五叶神”等。受所在区域内消费者消费能力、消费习惯以及品牌发展中诸多因素的影响,2002年进入高档烟销量前十名的“皖烟”、“金圣”、“好猫”和“泰山”跌出榜单,逐步被高价位的“黄鹤楼”、“苏烟”、“五叶神”和“小熊猫”代替。“黄鹤楼”(高规格)从2002年销量不足2000箱增长到2005年的4万多箱。高档价位的“五叶神”几乎从零起步,2005年销量近4万箱。自2004年起,一度发展速度较快、表现优异的“大红鹰”(高规格)市场销售受阻,销量下滑,2005年销售5.4万箱,销量排名从2002年的第4位降至第6位。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