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烟草业市场结构实证分析

2006-02-15来源:烟草在线作者:何游飞

  烟草业市场结构是指在烟草业市场中烟草企业(在本文中主要指烟草工业企业,下同)之间在数量、份额、规模上的关系以及由此决定的竞争形式。决定市场结构的主要因素有:市场份额、市场集中度、企业规模、产品差别化、空间分布、市场进入与退出壁垒等。另外企业和产业发展、市场变化、经济发展等也对市场结构具有一定影响。作为产业组织理论的基本范畴,市场结构在产业组织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在传统的市场结构(structure)、市场行为(conduct)、市场绩效(performance)(简称SCP)分析范式中,市场结构是决定企业行为,进而决定市场绩效的基本因素。因此,对中国烟草业的市场结构进行分析,有利于我们找到提高烟草业市场绩效的对策。本节以此为出发点,通过分析中国烟草业市场集中度、空间分布及产业进入与退出壁垒,阐明中国烟草业市场结构的现状,为我国烟草业改革提供参考。

  1、我国烟草企业市场集中度

  市场集中度是指某一特定的市场或产业中,少数较大的企业(或消费者)所占市场份额的大小。它主要反映市场垄断程度或竞争程度的高低。在本文中笔者将考虑生产集中度。

  衡量市场集中度的高低有两种方法:一是绝对法,二是相对法。绝对法直接计算前几位企业在市场中的份额,用以测定产业中少数企业对市场的控制程度,包括绝对集中度(CRn)指数、赫希曼—赫芬达尔指数(HHI)和因托比指数(EI)。相对集中度是反映企业规模分布的集中度指标,主要用经济学中常用的洛伦茨曲线(Lorenz curve)和基尼系数(Gini coefficient)表示,另外也可用赫芬达尔指数(Herfindahl index)和厂商规模的对数方差(Variance of the logarithm of firm size)表示。

  这里,我们主要介绍CRn指数,CRn指数是直接计算前几位企业所占市场份额之和,记为:

  通过计算可以得出:近几年,随着我国烟草企业并购重组,我国烟草业的市场集中度在逐步提高(如表1)。但是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市场集中度则显得偏低。美国烟草行业烟草市场的前三家企业,其市场占有率达到90%以上,其中奥驰亚集团一家就接近49.8%;比起美国而言日本烟草公司的市场份额达到了72.9%。与美国、日本类似的英国、德国等发达国家,英国的烟草市场主要被帝国公司和加拉赫集团占有,合计占有90%,其中帝国约占52%,加拉赫集团占38%;德国烟草市场基本被菲莫国际公司、帝国烟草公司、英美烟草公司三家公司垄断。

  美国经济学家贝恩最早运用绝对集中度指标对产业垄断和竞争程度进行了分类研究,他将集中度类型分成6个等级,并依据这种分类对20世纪50年代美国产业的集中度进行了测定(如表2)。

  在他对美国产业的分析中,烟草被划分到极高寡占型,按照贝恩的分类方法,我国的烟草产业则属于低度寡占型。

  2、企业规模 

  烟草行业的规模效益比较明显,世界各国烟草工业发展趋热的相同点就是企业的规模化和集团化。我国烟草工业近年来的企业平均产量如表3:

  目前,我国烟草单一企业规模明显扩大,组建大型烟草企业集团成为行业发展的重点,品牌逐步趋向集中化。企业规模化发展的同时,以著名品牌为龙头的烟草集团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一些资金雄厚、市场销售好的烟草企业通过各种方式对外进行资本扩张,并购其他企业,进行资产重组,组建了各种形式的烟草集团。近年来烟草企业数量不断减少(如表4),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大,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产量小于30万箱的企业的数量减少较快,与此同时大企业的数量产量大于50万箱的企业数却逐渐增加(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国家局的政策所致)。2005年底,烟草工业企业共计44个。产量在200万箱以上的企业5个;100~200万箱的10个;50~100万箱的16个;50万箱以上的企业总产量占全国总产量91.53%。

  与此同时烟草企业的卷烟产量明显增加,2000年前十家工业企业的总产量占全国企业产量比重为32.18%,而到2005年前十家工业企业的总产量占全国企业产量比重则达到了44.52%。

  3、产品差异化及空间分布

  产业组织理论认为产品异质是导致同类产品不完全替代的主要原因之一,因而提供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成为企业提高市场地位、构筑进入壁垒的重要手段。卷烟产品的物理性差别不大,造成产品差别化的主要原因有消费者的主观差异、地理位置差别、促销活动的差别等。

  我国卷烟产品在包装形式上的差别很小,仍以84mm的盒装为主。目前,有些企业也推出了特殊型的高档包装,如铁盒、木盒,但总量很少。从卷烟的品种上看,近年来品种不断增多,新增了一些不同包装、不同口味的卷烟产品。地理位置差异也是造成差别化的主要因素。首先,烟草行业由于历史的原因,地域性分布明显,消费者选择时受该地区内品牌的限制。其次,消费者消费卷烟一般是在零售店进行的。店内卷烟的品种也限制着消费者的选择,而店内卷烟品种则易受地方烟草公司的影响。虽然全国卷烟品牌的集中度很低,但是区域市场的卷烟品牌集中度很高,呈现明显的区域特征。这一点可以从重点企业卷烟销量比例可以看出(如表5),从表5可以看出32家重点企业中,除红塔集团、曲靖卷烟厂、红河卷烟厂、昆明卷烟厂、上海烟草集团、黄果树烟草集团外,其他企业在省内销售其卷烟的比例都占其销售总量的59%以上,有19家企业省内销售比例在70%以上。虽然近年来国家局为建立高效、顺畅的烟草流通市场作了不少努力,但是烟草消费的区域特性并没有太大的改变,这也是一些小品牌得以存在的根本原因。

  在企业的区域分布上,在中国34个省级行政区内,除青海省外,其他省份都有卷烟工业企业。由于烟草的高利税及其在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地位,这导致了各地方纷纷发展本地烟草企业,运用各种经济的、行政的手段来促进地方烟草的发展,同时也加大了对外地烟草的拦截,从而促成了地方保护主义的产生。

  对于卷烟品牌来说,由于国家局品牌政策的实行,和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的签订,树立品牌、增强品牌竞争力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各卷烟企业加大了品牌整合的力度、速度和深度,一些销量比小市场需求不大的品牌退出了市场,这给大品牌发展挪出了市场空间。经过几年的品牌培育,目前我国卷烟品牌有了长足进步,品牌集中度有所提高,品牌牌号减少(如表6),大品牌增长强劲。2005年卷烟生产前十品牌集中度进一步提高,达到26.44%,比2004年提高4.74个百分点。品牌发展呈现出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趋势。
表6:

  4、市场壁垒

  市场壁垒包括进入壁垒和退出壁垒。进入壁垒是指新的企业进入该产业时所遇到的不利因素与限制。进入壁垒是市场结构中与集中度和产品差异化并列的另一个主要因素,在关于市场结构的研究中,对集中度和产品差异化的分析侧重于考察产业那已有企业的市场关系,反映的是市场中实际存在着的竞争企业的数量和竞争程度。而对于进入壁垒的分析,则是从新企业进入市场的角度来考察市场关系的调整和变化,考察产业内已有企业与准备进入的企业间的竞争关系,反映的是市场中潜在的竞争强度。

  烟草行业的进入壁垒主要包括规模经济壁垒、巨额资金壁垒、技术壁垒。烟草行业是资金、技术密集型行业,机械化程度较高。在我国由于实行的是国家专卖专营,所以说烟草业的进入壁垒主要是政策壁垒,国家对烟草实行高度的监管,从烟叶的种植、生产设备购买、烟草收购、卷烟的生产销售等工作国家都进行严格的控制,这也使得这个行业的进入壁垒十分高,不可能有其它资本形式进入生产领域。似乎进入的方式只有一种——违法。

  退出壁垒,主要是指妨碍企业退出的因素。以前由于政府干预,主要是政府对利税的关注,使得一些小企业即使是年年亏损,也仍旧生产不允许破产,从而造成生产能力过剩,加剧了“退出壁垒高”这一特征。如今中国烟草围绕“深化改革、推动重组、走向联合、共同发展”为中心任务,着力于完善体制机制,优化资源配置,增强竞争实力,全面提升水平,推动企业间的联合重组,这使得小企业的退出壁垒要小得多。

  5、企业间的竞争

  烟草属于国家垄断行业,烟草行业限制其他行业参与该领域竞争,包括国外竞争者。相对于其他行业来说,烟草行业是“处于温室中”的企业之间的竞争。以前由于存在卷烟生产指标在各省间的分配问题以及特殊的税收体制,使得各省争指标,争计划,对外实行封锁,这种情况下,烟草企业间的竞争演化为了地区之间的竞争,使各地区实际上已成为一个个利益整体。2003年来由于国家局的品牌政策和行业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再加上入世的影响,封闭的地方竞争显然不能符合市场的需要,同时也会阻碍行业健康稳定发展。于是企业间的竞争上升到企业品牌间的竞争,品牌的建设和发展成为了各烟草企业的重要课题,如何做大做强品牌成为企业在未来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的关键。

  6、结论

  从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近年来我国烟草业市场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1)中国烟草市场企业数目变少,企业规模变大,企业的集中度增加;
  (2)品牌数减少,品牌产量增加,品牌的集中度提高,不过品牌的区域特性还比较强;
  (3)市场化程度:国家局的一系列市场化改革使得国内市场长期存在的地区封锁得到有效缓解(从表5可以看出,大部分卷烟企业省外销售烟的比例有所增加),使得全国烟草资源得以在更大范围内实现优化配置,使烟草行业的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烟草行业为国家垄断,主要存在政策壁垒。

  7、后记

  如前所述,市场结构的变化会对市场绩效产生影响。在2002年至2004年这三年中,卷烟工业总资产贡献率分别为53.2%、54.0%和60.8%,年均提高3.8个百分点;成本费用利润率分别21.3%、23.9%和35.1%,年均提高6.9个百分点。由于资源配置效率不断提高,中国烟草行业每年实现的税利总额也大幅增加,其中2000年为1050亿元,2003年为1650亿元,2004年为2100亿元,到2005年达到2400亿,年均增长率高达17.98%。

  数据分析表明,市场结构的变化使得我国烟草行业的市场绩效明显提高,这也正说明中国烟草业市场结构正在进一步优化。未来推进卷烟工业企业战略性调整,在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推动企业联合重组,加大卷烟品牌整合力度,优化企业组织结构和产品结构,组建大企业,树立大品牌,开拓大市场将是烟草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