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 “新品扎堆” 想到 “粉丝胡吹”

2015-11-09来源:海晟传媒作者:陈海宾

  时隔十年,卷烟新品潮再度爆发。近月余仅福建一省,“七匹狼”首款 17mm 细支烟及另一款新品“行天下”,就通过微信,以征集名称和广告语的手法,在市面上掀起波澜。

  对于此番新品扎堆上市的原因,业者和专家归结了两大要素:一是多轮人事调整和年中提税顺价的“意外”刺激;二是市场化改革、任务压力、品牌创新、多元化需求满足等新常态下“长效”因素的汇聚。

  上个十年,“大品牌”思路所引导的品牌整合和资源集中,致使主导牌号急速扩张,出现过一波新品潮。虽说十年够一轮回,但历经品类混乱、结构提升的阵痛后,今年下半年的新品潮来得有点“功利”。之所以如此判断, 主要是因为这波新品潮中, 细支烟继续扩容, “短期见效” 的欲望超强。不过在控烟减害及新广告法施行的大背景下,这种“功利性”却折射出烟草品牌营销“向移动互联网战略转型” 的自觉。

  得益“卷烟禁止网购” 的先天优势,与一般传统行业遭遇互联网颠覆性竞争后的无措不同,烟草行业乐于接受互联网的“教化”,也取得了不错的互联网品牌营销业绩。进入以“人”为核心的移动互联网时代,“粉丝经济” 最可能引发品牌营销爆点,因此新品借微信等移动互联平台吸引“粉丝”也就顺理成章。

  其实“粉丝经济”并不新潮。例如许多老烟民习惯了一种吸味,数十年如一日抽同一款烟,成了某一品牌的“脑残粉”、“死忠粉”。除了建立品牌与粉丝之间牢靠的关系,“粉丝经济” 更神奇之处在于粉丝也能创造明星牌号。例如黄鹤楼十年前推出的 “1916” 。

  那么问题来了,当发觉移动互联网营销模式很靠谱时,效果真能如人所愿吗?今年5月提税顺价后,某些涨价的牌号不仅被市场自然接受,甚至得到消费者的热捧;而某些品牌趁机提结构,粉丝各种赞,却造成了消费者的流失。产品推陈出新无可厚非,想成功得从生理(品质如一)到心理(品牌营销)上满足消费者需求;倘若违背“粉丝经济学”的基本逻辑,认为粉丝是脑残的,把“死忠粉”用来消费,把“僵尸粉”的胡吹拿来广告,“粉丝经济”很可能成为品牌营销的爆炸点而不是爆发点。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