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塔山“欣经典”为何红不起来

2014-05-20来源:云南文山州广南县分公司八宝二合一服务站作者:段鑫

  在红塔山市场的诸多品牌里,恐怕没有哪一个品牌会像“经典”品牌一样,让烟企和烟民都如此纠结。

  去年 1月1日," 欣经典" 品牌在昆明高调 "回归" 的盛大场面还让很多人历历在目,一年里,"让经典闪光" 的广告见诸各种纸质媒体,作为10元的市场里2013 年唯一一张新鲜面孔,欣经典打拼一年半,销量共计3000余箱,在最终销量上排名第5,如果将销量十倍,以12 个月的销量看,甚至完全有可能超越2013 年销量排名第1的红河(硬88)共计19000余箱,这样的成绩似乎也算差强人意。

  但10元市场的残酷在于,这是一个"赢者通吃"的市场,销量排名第5的红塔山(欣经典)一年1800余箱的销量 "向上" 比的是红河(硬88)差距10倍有余," 向下 " 比却不到排名第6的红塔山(经典100)销量1700余箱。欣经典之下,已经是这个细分市场里失去统计意义的边缘品牌。

  数据不会说谎,欣经典去年的成绩单意味着自去年1月1日正式上市以来,这款被红塔集团寄予"第五次回归"重任的品牌,月均销量不足190余箱。新年伊始,卷烟进入传统的销售旺季,欣经典的2月的销量仅仅增加到300余箱。而长时间不断滑落的销量其实已经宣告欣经典定位 "经典恒久不息" 市场的失败,倒是应了一句话:"只有在市场取得成功,才是真正的成功。"

  在欣经典之前,红塔集团从上世纪 70 年代开始,经历过五次 "回归",一次是以当年软白塔山的模样,一次是以经典100的换标,一次是以经典100的升级,一次是以以磅礴姿态,为大时代铭刻经典印记。四次 "回归" 的结果,无一不是以本土市场反应惨淡收场,"经典" 在那些心中有着特殊情结的用户眼中,再也不复 "经久不衰,万世之作" 之名。

  在渠道建设上,红塔集团对 "欣经典" 一掷千金的豪气同样让观者惊叹,以文山为例,"黄帝鎏金"的"欣经典" 坐落在最显眼的零售店门口,欣经典宣传海报投资巨万(红塔集团承担),各家零售店里的墙壁上挂满了欣经典的宣传海报和象征着红塔集团标志的红塔,陈设的三脚架都是同一发放,柜台上独立真烟展示柜。走进柜台左右看,邻居则是大重九、玉溪(硬庄园)这样售价1000起、州内年销量供不应求的超豪华品牌,这样的展示方式,让人很难想象里面展示的只是10元的香烟。而那款被称为 "大经典" 的红塔山(大经典),售价也不过50元。

  可以说,红塔集团打造经典系列品牌,在"硬件"上已经做足了功夫。但"硬件"越是豪奢,则越让人担心品牌内涵的"软件"跟不上。红塔山以"经典"带"回归"的思路乍看之下非常符合 时下"中国怀旧情节",但事实却可能证明,在10元市场上,只有普遍的消费者偏好,而没有中国国情,尽管"经典"的身份曾经让红塔山(硬经典1956)在7元市场上占得先机,但很多人都忽略了经典1956本身就是经过市场考验的品牌,而"欣经典"虽然生来就是"经典",但这只"堂前燕"从来没有在市场里完成技术和品牌的积累,顶多是沾上了红塔集团历史的光环,否则也不存在全面停滞销售的历史。

  "经典"难通还在于,2013年”干部禁烟令”乡镇及学校不允许摆设烟灰缸的标准已经将中国烟草的品牌培育之路推进了一个极其狭窄、容量有限的细分市场,而觊觎着这块小蛋糕的,还有红云集团这样的"兄弟",在经典的指引下,更多的"经典系列品牌"成批出现已经是既定事实。

  更让人隐忧的是,尽管红塔集团在这次经典品牌复兴中明确了品牌的"档次",却没有进一步明确界定品牌的内涵,一句空泛的"让经典闪光",除了能引起过来人的些许共鸣,却也可能招来年轻一代人的反感—因为红塔集团所有的广告中所表现出的"经典",都是上一代人的价值观,全身的帝王黄,正面和背面的红塔山,这些由红塔集团经典符号转化而来、带着时代烙印的 LOGO,与红塔集团的竞争对手们在广告宣传中所散发的时尚、个性信息相比,已经很难俘获年轻用户的心。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