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类烟的时、市、势

——从“红梅”的发展历程说起

2013-03-20来源:中国烟草作者:钟鸣

  它一度红极一时,以至于有着“但凡有烟店就有‘红梅’烟”的说法;它曾经创造了中国卷烟品牌的多项纪录,是卷烟市场知名度最高的“大众卷烟”。而如今,尽管依然“香如故”,但在部分市场上消费者却难觅其踪影。

  在卷烟品牌的发展过程中,时代、市场与局势始终伴随左右。在一定程度上,“红梅”品牌曾经的发展历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卷烟品牌的发展,而它今天的处境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前四类烟在整个卷烟市场生态中的位置与选择。

  起于“时”与“市”

  以花为名,在卷烟品牌中并不鲜见,“红梅”算得上其中瑰丽灿烂的一朵。红梅花斗雪吐艳、凌寒留香,是坚贞、高洁、真诚的象征,深受人们喜爱,“红梅”卷烟即因此而得名。

  1972年,“红梅”正式在玉溪卷烟厂投入生产。得益于玉溪优质的烟叶原料,“红梅”以其“烟丝光泽油润、香气丰满充实、烟味协调纯和”等风格特点,迅速获得了消费者的认可。

  成长初期,玉溪卷烟厂领导班子就敏锐地意识到质量和市场的重要性,一方面狠抓管理、严格工艺操作、提高质检工作的权威性,在生产中切实贯彻“质量第一”的方针,同时高度重视市场营销,厂领导亲自带头到主要销区走市场、站柜台,让消费者免费品吸,听取意见、捕捉市场信息,这一切,都为“红梅”品牌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时间进入20世纪80年代,乘着改革的春风,玉溪卷烟厂“睁眼看世界”,将目光盯向了世界一流生产设备,由此在烟草行业率先进行了大规模、高起点的技术改造。生产装备和技术能力的提升带来了卷烟品质的大幅度提高,作为玉溪卷烟厂重点品牌之一的“红梅”由此获得了快速发展,整个20世纪80年代,“红梅”卷烟产量猛增60倍,产品知名度、美誉度不断攀升,先后获省优、部优产品称号,深受消费者喜爱。

  在人们翘首迎接新世纪的20世纪90年代,“红梅”依然势头不减,并终于在2000年实现了年产销量100.5万箱,成为21世纪中国烟草行业第一个年产销量超过100万箱的品牌。

  2003年,烟草行业确立了“大市场、大企业、大品牌”的行业发展战略,其中最根本的还是发展大品牌,红塔集团相应地提出了“做大红梅”。正当行业进行企业联合兼并重组和品牌整合之时,一些卷烟生产企业纷纷调高品牌结构,而红塔集团站在战略高度来考虑,从切实维护国家利益和消费者利益的角度出发,依然决定“做大红梅”。在继续培育和维护好“红梅(黄)”的同时,相继开发生产了“红梅(醇香)”和价位较低的“红梅(白)”,以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求。

  烟草行业的联合兼并重组以及品牌整合使“红梅”获得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2004年,“红梅”成为全国3个百万箱卷烟品牌之一,也是联营加工数量最多的百万箱品牌。2007年,“红梅”品牌销量达到了215.21万箱,不仅再创新高,而且再次登上了全行业销量第一的宝座。

  《考工记》有云:“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回顾“红梅”品牌曾经创下的辉煌,“合此四者”可以说是最为恰当的总结。

  落于“市”与“势”

  时代、市场、局势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它可以促成一些品牌的发展壮大,也带来了一些品牌的更迭与衰退。就在再次登上行业销量第一宝座的同时,随着红塔集团的战略调整,“红梅”品牌的发展也开始了转折。

  2007年,红塔集团调整和深化品牌发展战略,将原有的“做精‘玉溪’,做强‘红塔山’、做大‘红梅’,以‘国宾’、‘美登’、‘阿诗玛’、‘恭贺新禧’为护卫”战略调整为“做精做强‘玉溪’,做强做大‘红塔山’,做实做稳‘红梅’”新的品牌发展思路。通过“巩固高端、提升高档”,红塔集团确定了努力把“红塔山”打造成为“行业标志性品牌”的战略,并全面提升品牌竞争力和企业适应市场的能力。

  很显然,这一战略调整意味着红塔集团将集中更多的精力和优势资源用于“玉溪”和“红塔山”两大品牌上,而对“红梅”的发展不再只追求规模上的不断扩大,转而追求稳扎稳打,逐步推进。从“做大‘红梅’”到“做实做稳‘红梅’”,从此,“红梅”不但产量在逐年下降,结构也开始逐步退出三类烟以上市场,集中于四、五类烟市场。

  红塔集团的战略调整也是行业整个品牌竞争发展格局发生转变的反映。在品牌发展进入“大对大、快对快、强对强”的新时期,2009年,国家局提出“卷烟上水平”的战略方针和基本任务,并由此确立了“532”、“461”的知名品牌发展目标,在这一战略的指引下,红塔集团不断调整品牌发展规划,并最终确定了到2015年,“红塔山”品牌规模要达到500万箱,商业批发销售收入达1100亿元以上;“玉溪”品牌规模达到200万箱,商业批发销售收入达到1000亿元以上。

  无论是500万箱的“红塔山”,还是上千亿元的“玉溪”,对于红塔集团而言,这都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但是,要实现这个目标,必然会进一步挤占部分“红梅”品牌的计划指标和市场空间,可以想见,“红梅”品牌未来的发展也将更加趋于萎缩。

  综合平衡才有“好生态”

  回顾“红梅”品牌曾经的辉煌,可以说它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一段中国卷烟品牌的创业发展史,而“红梅”今天的处境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前四类烟在整个卷烟市场生态中的位置与选择。

  曾几何时,作为大众消费的基础价位,零售价在3~5元/包的四类卷烟品牌是何等风光,它们大多是年销量规模超过百万箱的代表品牌,四类卷烟的畅销也是该品牌产销规模能够达到超过百万箱的重要基础。“红梅”之外,还有“白沙”、“红河”、“黄山”、“七匹狼”、“红旗渠”等代表品牌,他们的年销量规模都达到或者超过百万箱、200万箱甚至更高。这些代表品牌的四类畅销产品也分别是各自销量规模的重要基础支撑。

  然而,在全国卷烟消费水平不断升级的大背景下,今天的以“5元档”等为代表的四类烟已经从中档烟的“代名词”渐变为低档烟的“代名词”,这是四类烟逐渐被边缘化的市场基础。

  另一方面,随着“卷烟上水平”的全面推进,行业卷烟品牌竞争格局也发生了新的变化,在“更大对更大、更快对更快、更强对更强”的格局下,品牌竞争已经从规模效益型向结构效益型转变,在“市”与“势”的双重压力下,被定位为“低档”的四类烟面临着新的发展抉择。

  除了少数规模型品牌将其原有四类烟产品转为品牌整合对象,与时俱进地提升结构外,大多数品牌都根据企业品牌发展需要,逐步控制四类畅销产品的销量规模,导致四类烟发展空间日益萎缩。在多重因素的合力下,昔日风光无限的“5元档”正在成为各大规模优势型品牌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非主流”价位段,这也进一步加剧了四类烟不断被边缘化的“尴尬”处境。

  然而在大格局之下,市场仍需综合平衡。近两年卷烟结构快速提升的市场变化已经显现出来,一方面是三类烟及以上卷烟销量规模增长趋于放缓,另一方面是四、五类卷烟供应出现偏紧情况,这反映出的正是三类烟及以上卷烟与四、五类卷烟整体发展需要考虑综合平衡——在保证三类烟及以上卷烟销量规模平衡增长的同时,需要更多关注四、五类烟的整体发展,特别是关注不断被边缘化的四类烟的整体发展,如此才能保持行业经济运行的平稳发展,营造出良好的“市场生态”。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