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骨干品牌1-4月销售走势

2010-05-19来源:浙江云和烟草作者:小溪

  2008年3月,国家局首次提出了确立全国性重点骨干品牌的培育思路,并评定出“20+10”个在全国大市场中广泛流通,受广大消费者喜爱,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对行业的发展具有影响力和支撑力,自身具有较强的科技力、文化力、扩张力和竞争力的品牌。而20+10品牌与“两个十多个”战略、两个跨越战略紧密相关,同时推动品牌的整合重组,做大做强并最终形成全国性品牌。

  对商业企业来说,需要努力营造公平、公开的市场环境,不断加强“20+10”品牌的培育力度,利用品牌导入退出机制、货源的组织来提高 “20+10”品牌的销售比重。笔者以浙江云和市场1-4月份“20+10”重点骨干品牌的销售走势来分析“20+10”骨干品牌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20+10”重点骨干品牌1-4月市场表现

  由于近年来浙江云和县商业公司一方面对“20+10”主骨干品牌的导入,例如:“金圣”、“真龙”、“娇子”等规格卷烟的上市;另一方面对非 “20+10”主骨干品牌的整合重组,甚至退出,例如:“新安江”与“大红鹰”整合,“西湖雄狮”的整合、“石林(特制)”等卷烟的退出,使得市场在销卷烟中除“雄狮”、“大前门”、“牡丹”、“芙蓉”外基本为“20+10”品牌。因而五类烟、“雄狮”、“牡丹”品牌的销量低迷未影响“20+10”品牌卷烟的销量增长,类别卷烟销量实现全面持续的增长,除三类烟外,都保持10%以上的增速,整体增长速度达到12.22%,占总销量比例45.79%。

“20+10”品牌1-4月份销售明细表

  省产烟中“利群”、“大红鹰”为“20+10”品牌,“利群”品牌的主流销售规格20元档“利群”处于饱和状况,总量增长缓慢,目前主要依靠 “利群(软长嘴)”的爆发式成长来提升结构。“大红鹰”品牌则在十元档的激烈竞争中,面临巨大的挑战,销售难以实现预期的增长,进而使得省内烟的销量增长缓慢。“20+10”省外烟则借助“雄狮”货源紧缺的替代效应,销量进度明显加快。其中新品牌“真龙”、“双喜”、“哈德门”等增幅巨大,成为市场的绩优股与潜力股,受到货源增量扶植的“中华”、“红塔山”、“白沙”等品牌也表现突出,带动省外烟的发展。

  发展“20+10”主骨干品牌同时接轨“235”“461”品牌发展目标。目前而言,全国市场冲击2个500万箱销量的品牌为“红塔山”与“白沙”,2010年两大品牌的货源投放量明显改善,尤其表现在“红塔山(软经典)”。“红双喜(硬)”的货源供应缩减使得7元档替代品牌“红塔山(软经典)”销量激增,1-4月份“红塔山”系列销量同比增长65.57%。“白沙(精品二代)”持续吸收7元档的提升结构需求,市场消费逐步从年轻群体为主向老少适宜转型,并在与“大红鹰(新品)”的竞争中占据主动,月销量从10箱提高到15箱。“白沙(硬)”在“白沙(精品二代)”的带动下,销量也出现进一步的提升,1-4月份“白沙”系列销量同比增长26%,其中新引入的超高价位卷烟“白沙(和天下)”批条表现良好,受到市场的青睐,成为超高价位卷烟市场新的宠儿。“中华”为1个超1000亿品牌的最有力竞争者,而浙江省市场的一类烟销量远远高于其它区域市场,更是“中华”卷烟流入的洼地市场,并且仍保持饥饿状态。“中华”要实现超1000亿目标必须扩大销量,挖掘市场潜力,而浙江市场首当其冲。1-4月份“中华”系列销量同比增长42.8%。可以说,“20+10”主骨干品牌的发展动态成为未来“235、461”品牌落定的一种信号。

  “20+10”重点骨干品牌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20+10”主骨干品牌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发展“20+10”主骨干品牌拥有多项政策的强力支持,但也面临市场化改革挑战。

  挑战一:全面实现“卷烟上水平”要求卷烟结构快速提升,销售收入增长要达到5%以上,要求“20+10”主骨干品牌的销量比重稳步提升,这使得一二三类烟持续快速增长。而“20+10”主骨干品牌集中于一二三类烟。当然,“20+10”主骨干品牌的发展要求,给非“20+10”主骨干品牌设置无形的市场门槛,许多地市烟草商业企业为了避免争议,停止引入非“20+10”主骨干品牌,甚至提出退市或者控制货源的要求。非“20+10”主骨干品牌集中的四五类烟还面临货源调控收缩的困境,对市场做好品牌切换与消费引导至关重要。

  挑战二:国家局提出的“235”“461”品牌发展目标,为部分“20+10”品牌的做大做强提供坚实的后盾,甚至一些品牌将在未来获得更多的货源计划与政策支持。例如:“中华”、“红塔山”、“白沙”、“利群”等品牌将明显受益。当然部分“20+10”品牌做大做强,必要引起新一轮的品牌整合重组,市场品牌的波动将加剧。不仅“牡丹”、“雄狮”等非“20+10”品牌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竞争后,可能逐步退出市场。而且部分“20+10”的品牌也可能将面临市场份额被挤压抢占的状况。因此,对于零售客户应提前给予警示,鼓励经营品牌向多元化发展,向“235”“461”意想品牌靠拢。

  挑战三:国家局要求推动精准营销,加强品牌培育。精准营销不仅促使商业企业进一步提高的服务、管理、营销的水平,更将工业企业、零售客户、消费者的相关市场主体融合联结,为工业企业做大做强主导的“20+10”品牌创造良好市场条件。同时在品牌培育上,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培育全国性重点骨干品牌为重点,按照“巩固成熟品牌,置换滞销品牌,扩大潜力品牌”的总体原则,落实“三个置换”,即骨干品牌置换一般品牌,畅销品牌置换滞销品牌,高价位品牌置换低价位品牌。精准营销与品牌培育也难以避免的出现顾此失彼的情况,“20+10”品牌的区域性特征将更加明显,最终可能形成某一地区某品牌垄断的局面。因此,在精准营销与品牌培育时,注重与全国市场的联系,洞悉品牌发展的先机,力争快人一步。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