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巫山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收录时间:2013-03-12来源:巫山县统计局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巫山经济发展环境复杂多变、面临困难较多的一年。一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城乡居民增收为重点,全面实施“生态立县、产业富县、文化育县、科教兴县、民生稳县”战略,积极应对新情况,及时化解新问题,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全面进步,实现了“十二五”规划良好开局。

一、综合

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34201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8.5%。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41795万元,增长5.4%;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25654万元,增长20.8%;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66752万元,增长24.2%。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7.3%、34.6%、58.1%,分别拉动经济增长1.4、6.4、10.7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比为23.5:32.2:44.3。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5.3%,比上年上涨5.3个百分点。分类别看:食品类价格上涨14.1%,烟酒及用品类价格上涨3.7%,衣着类价格上涨1.3%,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价格上涨2.2%,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价格上涨2.0%,交通和通讯类价格下降0.9%,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下降1.1%,居住类价格上涨3.7%。

二、农业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25470万元,比上年增长6.5%,其中:农业产值107862万元,增长4.4%;林业产值19972万元,增长17.0%;牧业产值93757万元,增长7.6%;渔业产值749万元,增长10.1%;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3130万元,增长9.9%。

农村经济主要产品产量

指标名称
单位
产量
增长(±%)
粮食
233926
2.7
油料
13696
2.9
蔬菜
187077
4.5
茶叶
280
21.2
水果
 44010
26.5
坚果
1959
18.9
烤烟
8179
26.5
出栏生猪
488330
3.7
出栏牛
 4180
0.0
出栏山羊
114723
10.4
出栏家禽
1708124
67.0
出栏兔
252781
562.8
肉类总产量
40816
7.1
禽蛋
4313
1.2
蚕茧
491
139.3

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90582公顷,比上年增加3043公顷,增长3.5%。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62708公顷,增长2.9%;油料作物播种面积10989公顷,增长1.3%;棉花播种面积146公顷,下降0.7%;麻类播种面积20公顷,下降9.1%;烟叶播种面积4274公顷,增长14.6%;药材播种面积2221公顷,增长15.0%;瓜果类播种面积290公顷,增长0.7%;蔬菜播种面积8600公顷,增长3.6%;其他农作物播种面积1334公顷,下降0.6%。

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农业机械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全年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258212千瓦,比上年增长2.7%,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达25.77%;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20925吨,增长11.2%;农村用电量8220万度,增长1.9%;农用排灌机4891台,增长3.9%;收获机63台,增长14.5%;机动脱粒机2058台,增长9.8%;农产品初加工动力机械8257台,增长6.9%;农产品初加工作业机械8688台,增长13.6%;畜牧养殖机械33385台(套),增长3.9%;农用运输车1905辆,与上年持平。

涉农企业快速发展。全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57家,其中:市级龙头企业9 家。固定资产在1000万元以上的19家,500万元至1000万元的11家,500万元以下的27家。年销售收入在1000万元以上的15家,500万元至1000万元的5家,500万元以下的37家。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39861万元,比上年增长33.3%;实现工业增加值140358万元,比上年增长21.3%。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5家,实现工业总产值159061万元,增长46.5%。其中:轻工业11965万元,增长46.4%;重工业147096万元,增长46.5%。从所有制看:集体企业7662万元,增长33.9%;股份合作制企业99598元,增长34.6%;其它经济类型企业51801万元,增长79.7%。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51034万元,增长49.9%;产品销售率96.3%,提高1.2个百分点;实现利税总额18001万元,增长28.2%;实现利润总额2411万元,下降10.8%;亏损企业6个,亏损面24.0%;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67.9%,提高24.7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89619元/人,增长34.9%。

全年生产原煤330万吨,增长9.9%;水泥23.8万吨,增长7.2%;发电量15608万度,增长16.3%;供电量36502万度,增长8.4%;天然气供应量673万立方米,增长23.5%;自来水生产供应量390万吨,增长8.3%。

全年实现建筑业总产值306648万元,比上年增长70.2%,其中:16家三级以上本地建筑企业实现产值77653万元,比上年增长128.2%。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85296万元,比上年增长20.3%。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34140万元,比上年增长21.7%。其中:建设与改造投资499714万元,增长18.5%;房地产开发投资34426万元,增长100.7%。在建设与改造投资中,工业投资170647万元,增长47.7%。按三次产业分,第一产业投资68287万元,下降28.3%;第二产业投资197083万元,增长67.2%;第三产业投资268770万元,增长19.1%。按登记注册类型分:国有投资340154万元,增长23.2%;私营个体投资16716万元,下降73.6%;其他投资177270万元,增长78.4%。按城乡投资分:城镇投资345438万元,下降2.5%;农村投资188702万元,增长123.3%。

重点项目完成情况。全县69个重点建设项目,实际完成投资46.3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91.2%。其中:中小河流域治理、蔬菜项目、信息化、第二高级中学、加油站建设、官渡垃圾污水、森林工程、县福利中心、煤炭资源整合开发等46个项目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土地开发整理、220KV线路、农网改造升级、幼教工程、三星以上酒店建设项目和农副产品交易中心等项目未完成年度计划任务。

重大前期项目推进情况。巫山神女峰机场已正式通过国务院、中央军委立项批复;隆鑫三峡国际旅游度假天堂已于11月26日正式奠基,各部门正按照要求加快推进项目前期工作;风力发电、移民生态工业园区、马垭口隧道、官渡中学新校区、大宁河综合开发、造船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正有序推进。

五、交通运输、邮电和旅游

全年完成货运量705万吨,比上年增长12.4%。其中:水运328万吨,增长11.9%;公路377万吨,增长12.9%。完成客运量1625万人次,增长3.9%。其中:水运234万人次,增长1.7%;公路1391万人次,增长4.3%。客货运总周转量436297万吨公里,增长40.9%。全县实有公共汽车86辆,出租车110辆。年末全县公路通车里程4482公里,其中:等级公路里程3778公里。

全年实现邮电业务总量21338万元,比上年增长9.5%。年末拥有固定电话用户56593户,下降12.7%,其中:私人电话用户53892户,下降3.1%,占95.2%;移动电话用户286538户,增长8.7%。互联网用户25066户,增加4486户,增长21.8%。

旅游经济持续向好。全年新增小三峡豪华双体、仿古游船6艘,新增小三峡游船停靠趸船2艘;新增神女溪画舫个性化游船10艘,新增县城至神女景区长江接待游船2艘;小三峡游船公司国庆期间推出大宁湖观光游,新购置豪华旅游接待车10台。成功举办中国重庆长江三峡第五届巫山国际红叶节,实现了巫山旅游淡季变旺季的华丽转型。农家乐旅游方兴未艾,蓬勃发展,星级农家乐由去年的5家增加到8家,城郊农家乐达到50家,增长势头强劲。全年接待旅游者393万人次,同比增长26.8%,其中:国内旅游接待369.2万人次,增长26.8%;入境国际旅游接待23.8万人次,增长25.9%。小三峡(小小三峡)景区接待旅游者151万人次,大昌古镇接待13万人次,神女溪、神女峰景区接待19万人次,移民新城游82.8万人次,小小三峡环漂、梨子坪森林公园、大庙龙骨坡巫山人遗址、乡村农家乐等接待90.2万人次。旅游直接收入3.1亿元,同比增长27.6%,创社会综合经济效益15亿元,同比增长25.0%。

六、国内贸易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0410万元,比上年增长19.0%。其中: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75157万元,增长65.4%;限额以下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118708万元,增长2.2%。按行业分: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193865万元,增长20.0%;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26545万元,增长11.9%。全县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和个体户38家,住宿餐饮企业和个体户21家。

七、财政金融

全年实现地方财政收入86875万元,比上年增长108.9%。其中:一般预算收入50451万元,增长51.0%。在一般预算收入中:增值税5651万元,增长44.5%;营业税6810万元,增长21.2%;企业所得税2207万元,增长30.1%;个人所得税1174万元,增长47.3%;房产税409万元,增长15.2%。全年地方财政支出297976万元,比上年增长55.5%,其中:一般预算支出244710万元,增长38.5%。在一般预算支出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3068万元,国防及公共安全支出11090万元,教育支出41642万元,科学技术支出444万元,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2516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4518万元,医疗卫生支出21456万元,环境保护支出21117万元,城乡社区事务支出8891万元,农林水事务支出42896万元,交通运输支出11826万元,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支出3324万元,商业服务等事业支出6638万元,住房保障支出11016万元。

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881650万元,较年初增加146142万元,增长19.9%。其中:单位存款余额311528万元,较年初增加53213万元,增长20.6%;储蓄存款余额526161万元,较年初增加104811万元,增长24.9%。各项贷款余额301972万元,较年初增加34099万元,增长12.7%。其中:短期贷款余额86067万元,较年初增加5405万元,增长6.7%;中长期贷款余额208394万元,较年初增加27353万元,增长15.1%。全年现金净投放39736万元,存贷比为34.3%。

全年保险承保总额33218324万元,比上年增长56.9%;保费收入12678万元,增长17.1%;已决赔款4180万元,增长43.5%。

八、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事业成果丰硕。全年征集下达一般科技计划项目35项,下达重点科技计划项目21项,投入应用与研发资金50万元。落实13个农业重点科技项目,引进新技术5项、新品种20个;推广实用新技术23项、新品种24个。登记的6项科技成果得到了转化应用,转化率达100%。继续实施科技特派员行动,接收市级公益型、企业型和创业型科技特派员8名,在农业、畜牧、生物、食品等领域为全县提供服务。下派30名县级科技特派员,服务范围达12个乡镇、20个村,服务农户7000多户;承担重点科技项目16项,建立科技示范点7个,开展技术培训50余次,共培训农民21066人次,其中培训农民技术能手1086名,发放各类技术、科普资料2万多份(册),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农户1.25万户。认真开展科普及科技宣传,发放科技资料、科普图书、科普光碟共计1万余册(份)。组织农、林、畜、医等行业科技人员,开展科技下乡活动,累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书籍8万余份(册)。知识产权工作进一步加强,全年专利申请24件,其中发明专利9件、实用新型14件、外观设计1件;专利授权6件,其中发明专利1件,实用新型5件。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年末拥有各类学校260所,其中:普通中学20所,小学237所;专任教师4928人;在校学生95885人,其中:普通中学在校学生38305人,小学在校学生51273人;在园幼儿数12086人,适龄幼儿入园率达到78%;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9%。两基得到巩固提高,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比例达到92.1%,高中阶段在校生万人平达到336人。适龄残疾儿童入学率达到85%。其中城镇学生占全县学生比例达64.7%。教育的人口聚集效益显著增强,推动了城镇化进程。小学教育质量多样化评价机制不断完善;中考优生率保持在30%以上,全县普通高中统招录取线超出全市联招线;全县参加高考人数3155人,上线总人数2994人,上线率达94.8%(本科上线率达65.9%),高出全市平均上线率20多个百分点。职教中心学生升学上线242人,其中重点本科32 人,名列全市前茅;巫山师范98人参加“3+2”转段高考,上线98人,居全市第一。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取得新成绩。重大文化设施项目快速推进,博物馆主体工程已完成,现正进行陈列布展及装饰装修,环境附属工程已经启动;演艺大厅装饰装修工程已竣工;江东地面文物复建主体工程已完工;滨江路文化雕塑建设项目已进入泥稿翻模阶段;文化馆顺利提档升级为国家二级馆;电影院建设项目完成招投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图书馆、文化馆、25个乡镇文化站、308个农家书屋、924个文化中心户(农家书屋外借点)已完全建成投入使用,6月1日起实现对外免费开放;全面完成25个乡镇、308个行政村“响通工程”,实现广播行政村全覆盖;有线电视入户率26%,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7%;累计完成4.7万套直播卫星接收设备;完成4655台建卡贫困户电视机赠送工作。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大,《神女传说》、《背二哥号子》、《巫山山歌》进入全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加强对《龙骨坡抬工号子》、《邓家踩堂戏》、《三峡皮影》、《巫音》等国家级、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挖掘传承。深入开展文化进乡镇、社区、学校、农村活动,完成送戏37场、电影5471场、展览9场、图书4500册、故事17场、春联400余幅,不断丰富了基层人民群众文化生活。

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十二五”重大卫生项目规划的制定和申报顺利完成。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提档,投入2380万元完成2010年度下达的国债县人民医院医技楼建设任务;成功争取世行贷款8000万元、划地60余亩新建江东新区中医院,全力打造库区“三甲”中医院;水上120急救船通过论证并纳入国家三峡后扶项目;县中医院、县人民医院、县妇幼保健院先后成功创建成为国家“二甲”医院。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提速,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实施、三年任务、一年完成”的总体目标要求,筹集资金2324万元强力推进,全年共启动8个标准化乡镇卫生院建设项目,完成铜鼓、庙宇等6个乡镇卫生院业务用房扩建项目。村卫生室建设提质,按照“县聘、乡管、村用”的原则,扎实推进村卫生室分级管理,308个行政村卫生室全面推行乡村一体化管理,标准化村卫生室累计达109个,合格村卫生室实现全覆盖。中医药事业健康发展,县中医院康复理疗科等科室成功创建为市级特色专科,启动治“未病”中心建设,新创建中医药特色乡镇卫生院5个,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立中医诊室、中药房达标率100%。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参合率)96.95%,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5.03‰。全县拥有卫生机构32个,其中:医院、卫生院27个;卫生机构床位数1234张;拥有专业卫生技术人员1240人,其中:执业医师(助师)643人,注册护师、护士358人。

体育活动广泛开展。除龙舟赛等重大体育赛事以外,在机关,全力推广第九套广播体操;在学校,深入落实“中小学生每天坚持1小时锻炼”的要求,大力实施“阳光体育运动”和课间操运动,将学校体育课增加到每周4节;在社区,举办了一系列体育健身活动,充分调动起广大群众参与体育健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了全县人民参与全民健身的热情;在乡镇,积极指导落实“健康巫山”建设。体育竞技水平进一步提高。三峡库区“移民杯”乒乓球邀请赛,获得女单第二、女团第三;“双利”杯体育舞蹈大赛暨全国部分城市邀请赛,获得32金34银36铜;重庆市渝东北老年人乒乓球邀请赛,获得女团冠军、女单第二;重庆市第二届体育舞蹈锦标赛,获得34金30银20铜;重庆市青少年射箭锦标赛,获得4金2银2铜;重庆市大众跆拳道锦标赛,以3金2银4铜的成绩获得团体冠军;在法国巴黎举行的2011年世界举重锦标赛男子69公斤级的争夺中,巫山籍运动员伍超代表中国队斩获1银1铜。

十、人口、社会保障和人民生活

人口总量不断扩大。年末全县户籍人口637654人,比上年增加5984人,增长0.9%。其中男性334710人,占总人口的52.5%;女性302944人,占总人口的47.5%。非农业人口146299人,农业人口491355人。18岁以下142475人,占总人口的22.3%;18岁至35岁154106人,占总人口的24.2%;35岁至60岁的246876人,占总人口的38.7%;60岁以上的94197人,占总人口的14.8%。全年出生9701人,出生率15.36‰,其中男4979人,占出生总数的51.3%;女4722人,占出生总数的48.7%。全年死亡2527人,死亡率4.00‰;人口自然增长率11.36‰。全年常住人口48.99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5.47万人,城镇化率31.58%。

社保工作再上新台阶。全年城乡劳动者新就业2850人,城镇新增就业1546人,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就业再就业1316人,小额贷款发放1.85亿元,城镇登记失业率3.58%。依托劳务外派机构,劳动力有序转移,全县新增转移就业9306人,实现劳务经济收入15.2亿元,同比增长21%。新批准成立庙宇、骡坪等7个公益性组织,开发公益性岗位172个;新创建充分就业社区2个、充分就业村25个,保持达标21个。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179697人,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参保563393人,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参保19468人,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27780人,生育保险参保14351人,失业保险新增扩面2730人,工伤保险参保23811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征收1180万元,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基金征收12991万元,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征收3500万元,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征收完成8945万元,生育保险基金征收完成147万元,失业保险费征收362万元,工伤保险费征收1926万元。基金征收总量达到2.9亿元。

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年末全县在岗职工人数20819人,比上年增长21.1%。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35023元,比上年增加6889元,增长24.5%。其中:国有经济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36937元,增长27.4%;集体经济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38868元,增长65.6%;其他经济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29974元,增长12.7%。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770元,比上年增长15.1%,其中人均工资性收入9583元,增长11.3%。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0151元,比上年增长12.0%,其中:食品支出3796元,增长11.9%;衣着支出1240元,增长11.6%;居住支出882元,增长24.7%;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571元,增长14.2%;医疗保健支出931元,增长8.9%;交通和通信支出1177元,增长8.5%;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1288元,增长7.9%;其他商品和服务支出263元,增长22.3%。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867元,比上年增长24.0%。工资性收入和家庭经营收入是农民纯收入的主要来源,全年人均工资性收入1546元,占人均纯收入的31.8%,增长17.0%;人均家庭经营纯收入2796元,占人均纯收入的57.4%,增长28.0%。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959元,比上年增长30.0%。其中:食品支出2027元,增长25.0%;衣着支出278元,增长34.0%;居住支出453元,增长9.0%;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325元,增长55.0%;医疗保健支出169元,增长33.0%;交通和通信支出456元,增长93.0%;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212元,增长7.0%;其他商品和服务支出40元,增长94.0%。

十一、生态、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生态建设步伐加快。全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0平方公里,完成退耕还林还草2166公顷,累计完成退耕还林还草67513公顷,新增育苗面积160公顷,造林22399公顷。森林面积达1508平方公里,森林管护面积达184134公顷,森林覆盖率达51%,森林蓄积总量达525万立方米。筹积资金3.3亿元,完成森林工程年度建设任务35万亩,其中:长江两岸森林工程15.86万亩。工程以大溪乡、巫峡镇等七个乡镇的长江两岸绿化、高速公路两侧景观林建设、城区朝云、暮雨两个公园建设、抱龙、官渡等乡镇荒山绿化为重点。新建绿化长江万亩生态林示范片和千亩柑橘示范片各1个。

市政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全县建成区面积达6.5平方公里,建成区绿地率达到 39.0%,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9.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2.2平方米。全年升级改造人行道10.8万平方米,启动城市道路白改黑19.1万平方米,新建人行天桥一座;开展消灭无灯区行动,安装路灯235盏;开工建设朝云和暮雨两大城市公园,新增城市公园面积37.9万平方米;城市排水管网整治17.3千米,彻底解决祥云路、神女市场等区域污水横流现象;广东中路、市政广场、移民广场城市商圈店招改造450个,繁华窗口地区市容环境明显改观;公厕和垃圾收集点布局不断优化,新建城市公厕5座、改造5座,新建垃圾收集房45个,缓解市民如厕难、倒垃圾难;清理化粪池243个,检测桥梁3座,确保设施安全运行;高级中学龙门校区市政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安装路灯84盏,新建排水管网1300米,实施精品园林绿化,打造园林式精品校区。

环境质量明显提高。全年空气环境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22天,超额完成全年315天的目标任务;长江巫山段、县境5条一级支流断面水质均达标,全县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为53.7分贝,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为66.1分贝,两项指标均低于2010年平均值。县城污水处理厂日平均处理量达1.88万吨,较上年提升约0.5万吨,全年处理污水686万吨,年消减化学需氧量111.8吨,氨氮63.6吨。全县划定41个饮用水源保护区,实行了一源一档,并设置了保护区界碑;所有饮用水源保护区内没有排污口,没有肥水养殖和畜禽养殖现象。

十一、移民和扶贫

移民工作整体推进。全年完成移民投资10亿元,搬迁城乡移民1213人,复建房屋11.3万平方米。全县12个移民乡镇、240家迁建单位完成了财务总决算报表填制及编制说明,通过市移民局审核。移民稳步增收致富步伐加快,兑现农村移民后期扶持直补资金660万元,累计兑现2930.8 万元;发放城镇移民困难补助资金1267万元,累计发放3914.57万元;多方筹资130.7万元,救助特困移民及大学生982人次。全年举办移民培训班 167期,培训移民劳动力10090人次,资助移民子女就读中职学校189人,经二、三产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的移民劳动力就业3688人,就业率达93%,移民收入形势明显好转。

扶贫工作成效显著。全年投入扶贫资金6373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5143万元,社会帮扶资金1230万元。巩固退耕还林生态搬迁和后续产业资金1577万元,县内外捐款捐物折资1400万元,比上年增长40.0%,累计9350万元,实施项目530个。全年减少贫困人口12618人,解决农村贫困人口饮水困难8000人,新建和改造乡村道路293公里,生态扶贫搬迁4150人,各类扶贫培训9665人,15个村达到整村脱贫标准,新发展以金银花为主的中药材5.2万亩,实施了万亩中药材产业示范园区和望天坪片区扶贫综合开发建设招商引资签约资金1.8亿元,新启动28个贫困村互助资金社运转。

 

备注:

1.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数,正式数据以《巫山统计年鉴—2012》为准。

2.地区生产总值、农业总产值用现价,增长速度用可比价。

3.户籍人口为公安局年报数,常住人口为重庆市统计局反馈数。

4.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口径为计划总投资500万元及以上的建设项目。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