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吴兴区国民经济和经济发展统计公报

收录时间:2013-02-15来源:吴兴区统计局

  2009年是建区以来形势最严峻、任务最繁重、发展最困难的一年。一年来,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保增长促转型的巨大压力,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争创经济强区、建设和谐吴兴”的目标,千方百计保持经济增长,坚定不移推进转型升级,始终坚持改革创新,竭尽全力改善社会民生,全力以赴维护社会稳定,较好地完成了区二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一、综合

  据初步核算,2009年全区生产总值为233.00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0.4%。第一产业增加值13.90亿元,增长1.8%;第二产业增加值112.24亿元,增长7.6%,其中工业增加值96.78亿元,增长8.5%;第三产业增加值106.86亿元,增长14.6%;一、二、三产业比重为6.0∶48.2∶45.8。人均生产总值为50195元,增长11.3%,折合7348美元(按年平均汇率计算)。

  全年财政一般预算总收入18.57亿元,增长10.2%,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9.62亿元,增长12.4%。预算内财政支出7.94亿元,增长27.3%,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0.98亿元,教育支出2.76亿元,农林水事务支出0.75亿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0.39亿元,医疗卫生支出0.66亿元。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99.2,比上年下降0.8%,其中服务项目价格下降4.1%,消费品价格上涨0.4%。八大类商品和服务价格“四升四降”: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价格上涨3.6%、烟酒及用品价格上涨2.0%、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1.9%、食品价格上涨1.0%;交通和通信价格下降0.8%、娱乐教育文化用品价格下降4.0%、居住价格下降5.9%、衣着价格下降1.0%。

二、 农业和农村经济

  2009年,全区大力推进新农村实验示范区建设,全面统筹城乡发展,农业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增长的良好态势。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2.05亿元,同比增长2.2%。其中,农业产值9.00亿元,增长0.3%;林业产值1.93亿元,增长4.3%;牧业产值5.70亿元,增长8.1%;渔业产值4.53亿元,增长1.6%;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0.89亿元,增长8.6%。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44.13万亩,同比下降1.2%,其中粮食播种面积23.54万亩,增长0.9%。生猪出栏14.14万头,比去年增加1.3万头,增长10.1%,家禽出栏1678.64万羽,基本与上年持平,蚕茧产量1252吨,下降32.2%。水产养殖面积4.41万亩,增长2.9%,水产品产量4.10万吨,增长1.3%。

  都市型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农业五大特色主导产业收入17.2亿元,占比提高到66.5%;新增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4个。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农业龙头企业75家,实现销售收入21.4亿元,建立农产品生产基地17.65万亩。农村改革稳步推进,新增土地流转面积2.7万亩,启动农村宅基地确权发证试点,林权制度改革“一平台三中心”投入运行。加大集体经济薄弱村扶持力度,创新脱贫项目异地集中开发模式,集体经济薄弱村全部脱贫。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步伐加快,培训农民1.5万人次,转移就业率达到88.7%。

三、工业和建筑业

  2009年,全区工业经济企稳向好。一是工业生产逐季回升,全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34.79亿元,同比增长10.6%,其中轻工业产值147.09亿元,增长11.5%,重工业产值187.69亿元,增长12.8%;纺织业、金属制品业、黑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六大行业分别完成产值94.16亿元、42.72亿元、38.07亿元、31.75亿元,比上年增长4.9%、17.6%、-4.4%、1.7%。工业用电量增长明显加快;二是工业经济效益向好态势明显。2009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利税总额24.5亿元,利润14.98亿元,分别增长19.7%和24.2%。非金属采矿业、纺织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金属制品业六大行业实现利润超亿元,分别为1.17亿元、3.55亿元、1.09亿元、1.58亿元、1.62亿元和1.30亿元,比上年增长54.4%、3.8%、29.3%、7.4%、45.2%和54.7%。全区主营业收入超亿元且利税超千万元的企业68家,比上年增加10家。

  全区年末拥有建筑企业56家,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75.06元,比上年增长33.9%,其中建筑工程产值140.50亿元,增长34.1%;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450.09万平方米,增长51.7%,其中新开工面积793.19万平方米,增长48.1%,竣工面积246.88万平方米,下降44.7%。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

  2009年,全区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8.67亿元,增长21.6%。其中,限额以上投资完成117.85亿元,增长21.7%;第一产业完成投资额1.27亿元,增长85.8%;第二产业完成投资额66.69亿元,增长20.1%,其中工业性投入完成66.61亿元,增长20.2%;第三产业完成投资额60.71亿元,增长22.4%。全年施工建设项目共640个,同比增加285个,增长80.3%,其中限额以上项目271个,同比增加140个,新开工项目475个,同比增加207个。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努力改善人居环境和投资环境,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以及电力、燃气、供水等行业的投入明显增加,全区完成基础设施投资24.23亿元,占全社会投资总量的18.8%,比上年提高2.0个百分点,同比增长48.0%,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良好态势。

  在中央和地方一系列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利好政策影响下,全区房地产市场回暖显著,商品房销售强劲反弹。全区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23.47亿元,竣工面积89.12万平方米,增长31.4%。商品房销售面积116.74万平方米,增长153.0%,销售额52.64亿元,增长187.7%。其中,现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分别为44.87万平方米和16.50亿元,增长240.5%和234.8%。期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分别为71.87万平方米和36.14亿元,增长118.0%和170.3%。

五、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2009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19.58亿元,增长15.2%,保持了连续多年的稳步增长势头,其中批零贸易业零售额103.63亿元,增长15.8%,住宿餐饮业营业额14.39亿元,增长11.8%,其中: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业营业额3.14亿元,增长4.3%。从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商品分类来看,汽车消费增长迅猛,全年销售额7.17亿元,增长119.8%;食品饮料烟酒类、日用品类、金银珠宝类和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销售额增长较快,增幅分别为10.8%、14.5%、30.0%和18.6%。

  2009年全区累计完成进出口6.61亿美元,同比下降22.5%,其中,出口4.69亿万美元,同比下降36.7%,进口1.92亿元美元,同比增长71.3%。从出口主体看,民营企业出口3.93亿美元,同比下降40.5%;三资企业出口0.76亿美元,同比下降4.4%。从贸易方式看,一般贸易出口4.41美元,同比下降37.5%;加工贸易出口0.28亿美元,同比下降16.1%。

  全区外贸经营权备案企业数量和新增出口企业数量均稳步增加。全年新备案外贸企业81家,较上年增加34家;新增出口企业35家,较上年增加4家。外贸企业境外市场拓展热情不减,境内外参展企业数量大大增加,全年达到100多家次,为历年最多。

六、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人才四百工程”扎实推进,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实施市级以上科技项目40项,其中省重大科技专项10项;新增国家重点扶持高新技术企业9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2家,省级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实现突破,吴兴科技创业园通过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认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25%。入选“南太湖精英计划”项目4个,引进各类人才2136名,其中高层次人才103名。荣获省级知识产权示范创建区荣誉称号。

  全区共有各级各类学校53所,在校学生60466人。其中:小学28所,专任教师1961人,在校学生39175人,小学入学率和巩固率均分别为99.9%和100%;初中16所,专任教师1380人,在校学生21291人,初中入学率和巩固率分别达到99.9%和100%,初中毕业生升高中阶段比例达到95%。全区中小学标准化学校覆盖率达到87%。农村成人技术培训学校9所,教职工36人,其中专职教师27人。幼儿园42所,在园幼儿16004人,专任教师926人。

七、文体、卫生和社会保障

  文体事业加快发展,推进“吴兴之星”文体活动“五进”工程,成功举办区首届农村文化节、校园文化节和第二届社区文化节,农村有线广播实现“村村响”。文化市场管理得到进一步加强。全民健身运动深入开展,新增体育基础设施向自然村延伸50个,埭溪镇成功创建省级体育强镇,妙西镇成功创建省级“东海明珠”工程,朝阳街道碧浪湖社区被评为全国城市体育先进社区。

  坚持把防控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等作为事关人民健康的头等大事来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率达100%。全力推行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和信息化建设,创新财务网络集中化管理和慢性病防治移动随访服务,“六位一体”社区卫生服务内涵得到提升。城乡居民医疗保障水平稳步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到96.9%,受益面居全市首位,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计生优质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两免”工作全面推进,计生符合率达98.5%。

  深入开展就业“三送一扶”活动,新增就业1.02万人,无新增城镇零就业家庭,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1%。健全劳动保障联合执法和劳资纠纷调处机制,规范劳动用工管理。“五统一”新型社会救助力度不断加大,发放救助资金2162.9万元,救助困难群众2.1万人次,1000户低收入农户顺利脱贫。启动实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八、城镇建设与社会公共安全

东部新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平台功能得到提升,宜居环境初步显现。完成投入9.7亿元,累计达到64.9亿元,新增道路面积31万平方米、绿化面积16.8万平方米。农民社区建设和征迁安置全力推进,创新融资方式,推行“多层+小高层”安置模式,开工建设农民社区131.3万平方米,东部新区织里、八里店、环渚区域完成农房征迁3016户。西部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埭溪镇城镇面貌得到明显改善,东林镇完成小城镇综合改造,妙西镇积极推进镇区环境整治。农民违章建房整治长效机制初步健全,拆除违章建筑3万平方米。积极配合杭宁城际铁路、特高压电力线路、川气东输、长湖申航道改造等重点工程建设,全力做好征地拆迁和维稳工作。

街道社区服务业加快发展,新增服务业实体7家。社区基础设施得到完善,新建社区“一站式”事务中心13个,完成省、市确定的社区办公服务用房达标任务。老社区改造步伐加快,完成10个老社区和背街小巷整治改造,新建社区文化广场2个,超额完成路面整治、绿化改造、楼道白化年度目标。完成眠佛寺街旧城改造项目,定安街改造拆迁有序推进。特色创建不断深化,市级和谐社区创建实现全覆盖,飞英街道、朝阳街道碧浪湖社区成功创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街道、示范社区。

平安创建扎实推进,以国庆安保维稳为重点,深入开展“矛盾纠纷化解百日行动”,成功调处各类矛盾纠纷4264起,调处成功率98%。健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防控体系,扎实开展“打黑除恶”专项行动,摧毁涉黑恶团伙50个,人民群众安全感明显增强。人民调解、社区矫正等工作得到新推进。充分发挥乡镇街道公共安全监管中心作用,扎实开展安全生产“三个年”活动,“三项控制指标”实现零增长。建设“平安吴兴”取得阶段性成效。据调查,2009年全区群众安全感满意率达到96.25%。

九、人口、人民生活和环境保护

  全区年末户籍人口46.25万人,其中男性22.98万人,女性23.27万人,分别占总人口的49.7%和50.3%;农业人口23.21万人,非农人口23.04万人,分别占总人口的50.3%和49.7%。全年出生人口3270人,出生率7.07‰;死亡人口3577人,死亡率为7.73‰;全区人口自然增长率-0.66‰。

  2009年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242元,增长6.5%;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1900元,增长9.0%。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4561元,增长2.3%,年末人均住房面积31.5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总支出11326元,增长13.4%,其中生活消费支出7138元,增长12.5%,年末人均住房面积51.6平方米。

  创建市级“全面建设小康示范村”4个;全面完成11个集镇环境卫生整治;新增安全饮用水受益人口9600人,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吴兴工业园环境整治通过省级验收,埭溪镇成功创建省级生态镇,新增市级生态乡镇1个、生态村6个;矿山整治、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河道清淤取得新成效,水环境质量得到改善。节能减排“十百千万”行动扎实推进,关、停、并、转高能耗、高污染企业10家,117项重点项目全面实施,省、市“飞行监测”达标率综合排名列全市首位。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下降2.9%,二氧化硫排放量实现零净增。

注:1、本公报部分数据为快报数;

  2、生产总值、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人均水平有关数据均按户籍人口计算;

  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指年销售收入500万元及以上工业企业;

  5、限额以上贸易企业指年销售总额在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贸易企业、年销售总额在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贸易企业;

  6、限额以上投资指计划总投资500万元以上的投资项目和全部房地产开发投资;

7、本公报数据除教育、文化、卫生部分指标外均不含湖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湖州太湖旅游度假区。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