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克石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收录时间:2013-01-17来源:牙克石市统计局

2011年,在新一届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市上下认真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齐心协力打好“十二五”开局之战,各项经济社会事业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取得了“十二五”首年开门红。

一、综合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经济总量稳步攀升。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53.9亿元,可比增长20.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31.0亿元,可比增长 11.5%;第二产业增加值 68.2亿元,可比增长33.1%;第三产业增加值54.6亿元,可比增长13.5%。三次产业比重分别为20.2:44.3:35.5。

劳动就业保持稳定。全年城镇新增就业5051 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 2952人;城镇就业与再就业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人数达1481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4.14%。

社会保障工作成效显著,进一步扩大了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覆盖面。年末全市养老、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91995人、51980人、42035人和 50895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 246759人。共发放失业、养老、工伤、生育、医疗等保险费 8.1亿元(含养老保险转移支出138万元)。

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继续加大监督与动态管理力度,年末城镇低保对象为45236人,累计发放低保资金 1.34亿元;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1110人,累计发放低保资金109万元。

财税收入快速增长,再创历史新高。地方财政总收入10.1亿元,比上年增长32.8%;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6.2亿元,增长53.4%。国税收入1.5亿元,下降11.1%;地税收入4.9亿元,增长24.5%;非税收入3.7亿元,增长87.6%。财政支出21.1亿元,增长19.5%。

二、农牧业

农牧业产业化进程稳步推进,农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成效,农业生产喜获丰收,粮食产量再创新高。全年农作物总播面积173.3万亩。粮食产量 10.1亿斤,增长17.4%。全市农林牧渔业现价总产值31.0亿元,比上年增长11.5%(可比价)。

畜牧业平稳发展。年末牲畜总头数 35.2万头(只),比上年增长 14.9 %。其中:奶牛5.6 万头,增长3.5 %;生猪存栏 2.8 万口,下降12.5%。肉类产量3万吨,增长30.4 %;牛奶产量 25.2万吨,增长51.8 %。

农牧业机械总动力40.9万千瓦,比上年增长6.13%;农用拖拉机9484台,基本持平;农村用电量 2094 万千瓦时,比上年略有增长。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快速发展,效益明显提高。地方规模以上工业现价总产值168.0亿元,比上年增长102.1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5亿元,增长70.4%;产品销售率98.7%,提高0.1个百分点。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势头强劲。其中地方系统固定资产投资100.1亿元,增长66.7%。在总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 87.4亿元,增长 67.1%;房地产开发投资12.7亿元,增长 63.8%。

四、邮电和旅游

邮电业稳步发展。年末拥有固定电话用户5.2万户,移动电话用户24万户,宽带用户33488线。邮政业务收入1768.9万元。

旅游业健康发展。2011年共接待旅游者13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4.6%;旅游业总收入15.3亿元,增长5.9%。

五、内外贸易和招商引资

商品销售稳中有增,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5亿元,比上年增长20%。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为 508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4.8%。

招商引资力度进一步加大。全年共实施招商引资项目70个。实际引进资金72亿元,完成呼伦贝尔市下达任务的102.9%,同比增长33.8%。其中:引进国内(区外)资金64.5亿元;引进区内(市外)资金7.5亿元。

六、金融和保险

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22.5亿元,比上年增长5.1%;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81.4亿元,增长12.1%。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38.6亿元,增长14.3%。

全年寿险保费收入1.81亿元,办理理赔案件4444件,理赔金额2342.6万元;财产险保费收入3602.8万元,办理理赔案件2051件,理赔金额1220.4万元。

七、科技、文化、教育、卫生

2011年科技事业取得新成绩。全年争取到自治区级项目2个,资金70万元;呼伦贝尔市级项目7个,资金36万元;市本级项目经费21万元。申报国家级项目2个,申请资金1590万元;申报自治区级项目2个,申请资金380万元。签订技术贸易合同4项,成交额完成2400万元。“科技惠农工程”逐步推进,全年各种科技培训活动共培训12375人次。

文化事业稳步发展。全市现有文艺表演团体1个,文化馆(站)19个,图书馆1个,电影放映单位1个,广播电台1座,电视台1座,有线电视台1座。全市电视综合覆盖人口33.5万人,广播综合覆盖人口33.8万人。有线广播电视用户46000户,其中数字电视用户2万余户。

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现有普通中学21所(含九年一贯制学校8所),在校学生13506人,专任教师1820人,职业高中1所,在校学生475人,专任教师69人;小学15所,在校学生10399人,专任教师1428人。

2011年,医疗条件进一步改善,公共卫生体系不断健全,医疗资源整合效果显著。现有卫生机构194个。其中:医院19个,卫生院1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17个,妇幼保健所1个,专科疾病防治所(站)2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医学在职培训机构1个,公共卫生监督所1个。卫生机构实有床位2836张,卫生专业技术人员3174人。

八、个体私营经济

全市私营企业802户,比上年增长12.6%;从业人员5340人,增长24.6%;注册资金11.3亿元,增长12.1%。个体有证工商户15020户,增长10.0%;从业人员30376人,增长10.1%;注册资金5.5亿元,增长12.5%。

九、人口

全市总人口366391人。其中:农业人口12706人,非农业人口353685人;市区人口148499人(包括东兴办事处),乡镇人口217892人。在总人口中,少数民族40652人。其中:蒙古族18377人,回族5999人,鄂温克族426人,鄂伦春族92人,其它少数民族15758人。在总人口中,男性185101人,女性181290人,性别比为102.1(以女性为100)。

全年迁入人口2241人,比上年下降48.3%;迁出人口6530人,上升20.1%。出生人口1094人,下降9.13%;出生率为3.81‰,下降0.22个千分点。死亡人口1457人,下降0.34%;死亡率为5.07‰,下降0.18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26‰ 。

十、人民生活

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在岗职工人均工资39851元,增长18.8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058元,增长 17.0%。农民人均纯收入 8195元,增长24.0 %。

十一、资源和环境保护

生态建设不断加强。全年共完成义务植树78万株,四旁植树15万株,落实禁牧10万亩,季节休牧30万亩,退耕还草12万亩。全年新增有效灌溉面积0.41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0.6万亩。

全年共审批建设项目125个,环评执行率达100%。单位GDP能耗下降3.2%。

注:本公报个别指标为快报数,涉及部门数据均为部门提供。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