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和经济下行压力,全区各族人民在区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为统领,深入实施“生态立区、特色兴区”发展战略,按照稳中求快的工作总基调,紧紧围绕“打造宁南山区统筹城乡示范区、产业聚集核心区、生态文明先行区、民族团结和谐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幸福新原州、与自治区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奋斗目标,以12项重点工作和10件民生实事为抓手,疑心聚力优结构、真抓实干促投入、创新思路推改革、竭尽全力惠民生,全区经济呈现出整体平稳、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
一、综 合 经 济
初步核算,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7.9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2.2%。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3.06亿元,同比增长6.3%;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9.95亿元,同比增长16.1%;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44.98亿元,同比增长12.2%。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6.2:26.37:57.5调整为16.7:25.6:57.7。一、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9.3%、35.9%和54.8%。拉动GDP分别增长1.14、4.38和6.68个百分点。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8504元(按常住人口计算),同比增长14.9%
二、农 业
全区进一步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坚持用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用现代科技装备提升农业,生态农业稳步发展,优势特色产业不断壮大,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稳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农业经济稳步增长。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7.01亿元,同比增长6.5%。其中:农业总产值18.55亿元,同比增长4.9%;林业总产值0.85亿元,同比增长6.9%;牧业总产值6.18亿元,同比增长10.7%;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1.43亿元,同比增长10.3%。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3.06亿元,同比增长6.3%。其中:农业增加值9.55亿元,同比增长4.9%;林业增加值0.30亿元,同比增长6.9%;牧业增加值2.30亿元,同比增长10.7%;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0.91亿元,同比增长10.3%。
农业生产再获丰收。2013年全区农作物播种面积170.9 万亩。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86.02万亩,与上年基本持平。在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中,夏粮种植面积20.48万亩,同比下降 0.5%,秋粮种植面积65.54万亩,同比增加0.1%;全年粮食总产量达18.8万吨,同比增长1.6%,创近10年新高。其中:夏粮2.82万吨,同比下降9.5%;秋粮15.95万吨,同比增长3.8%。
特色种植再显风采。全区油料作物的播种面积为13.5万亩,同比下降41.0%,总产量1.5万吨,同比下降60.0%;蔬菜种植面积23.0万亩,同比增长1.1%,产量85.0万吨,同比增长11.8%;瓜类种植面积0.77万亩,同比增长79.1%,产量 1.66万吨,同比增长29.7%;枸杞种植面积7.99万亩,同比持平,总产量达0.72万吨,同比下降10.0%。
草畜产业稳定发展。围绕建设“宁夏肉牛基地县(区)”目标,按照以牛为主、多畜并举、扩大总量、提升质量的发展思路,创新产业发展机制,转变产业发展方式,强化基础母畜、基础设施和优质饲草料基地“三项基础”建设,加强牧草丰产技术应用、品种改良、饲草加工调制、科学饲养和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五项能力”提升,建成千亩以上牧草基地13个,完成牧草种植34万亩;新建青贮池2.8万立方米,完成饲草调制6.5万吨,实现了草畜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园区化转变。全年牛存栏 8.6万头,同比增长3.0%,出栏5.0万头,同比增长3.5 %;羊存栏33.8万只,同比增长19.9%,出栏30.3万只,同比增长11.1 %;生猪存栏4.0 万头,同比增长13.9%,出栏3.5万头,同比增长2.4%。家禽存栏 82.5万只,同比增64.5 %,出栏104.5万只,同比下降1.2%。全年禽蛋总产量达4080吨,同比增长106.9% ;肉类总产量1.76万吨,同比增长6.5%;奶类总产量2784吨,同比增长73.7%。
林业生态扎实推进。坚持生态立区战略,以建设美丽原州和生态宜居家园为目标,在退耕还林补植补造、生态移民迁出区生态恢复、城乡大环境绿化、荒山荒沟治理、优势特色产业建设、林业经济发展和森林资源管护等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全年新增营造林12.76万亩。其中:生态移民迁出区及荒山荒沟造林7.6万亩,飞播造林1万亩,封山育林3万亩,栽植各类苗木3383万株。全年完成退耕还林补植补造24.35万亩。其中:春季补植补造15.85万亩,夏季补播柠条4万亩,秋季补植补造4.5万亩。
农田水利得到加强。 全区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3万亩,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9.7平方公里,河道22.1公里,加固病险水库9座,建成农村饮水工程6处,有效解决了2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
农机化水平大幅提高。 购置各类农机具4297台,年末农业机械化总动力达到39.8万千瓦,比上年增加0.4万千瓦,同比增长1.0%;全年农药施用量45570吨,同比增长15.0%;农用塑料薄膜1072吨,同比减少5.0 %;农村用电量10238万千瓦时,同比增长2.4%。
二、工业和建筑业
坚定不移的实施“兴工强区”战略,不断拓展园区发展空间,优化服务环境,工业经济呈现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2013年,全区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12.25亿元,同比增长28.6%;工业对GDP增长贡献率达36.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5.09亿元,同比增长12.3%。工业销售产值16.32亿元,同比增长11.9%,工业产品产销率为93.9%。工业经济主要特点:一是内生增长动力增强。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增加值3.49亿元,同比增长13.2%,非公有制企业实现增加值1.59亿元,同比增长9.4%;二是轻重工业不够协调。全区重工业实现增加值3.86亿元,同比增长4.61%;轻工业实现增加值1.23亿元,同比增长46.1%,两者增幅相差41.5个百分点;三是主导行业贡献明显。从规模以上工业行业分布情况看,电力生产行业累计实现工业增加值3.35亿元,占全部规上工业增加值的69.7%,对规模以上工业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4.6%,是支撑全区工业经济增长的脊梁;四是规下工业发展迅速。2013年,全区规下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7.16亿元,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58.4%,同比增长40.3%,规下工业的快速增长是助推全年全区工业快速提升的主要因素。五是经济效益不断向好。在全区12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亏损企业4家,亏损面为36.3%,亏损企业的亏损额为2325万元,同比下降32.4%,实现利润1363万元,同比减亏2370万元,实现利税总额4328万元,同比增长3.6倍。
建筑业生产发展加快.全区具有资质以上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25家,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1.85亿元,同比增长13.2%。完成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20.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9.6%;完成房屋建筑竣工面积62.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8.3%。
四、固定资产投资
2013年,全区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1.78亿元,同比增长32.7%,投资增速连续3年在30.0%以上。其中:项目建设完成投资58.75亿元,同比增长6.9%;房地产完成投资33.02亿元,同比增长132.3%。固定资产投资的主要特点:一是项目投资小幅增长。2013年,全区项目完成投资58.75亿元,同比增长6.9%。一、二、三产业分别完成投资3.36亿元、16.52亿元和38.87亿元,分别增长19.5%、7.3%和5.7%。二是项目个数增多;2013年,全区施工项目共有145个,同比增加28个,增长23.9%。其中:本年新开工项目95个,同比增加12个,增长14.5%;三是房地产投资增势强劲。2013年全区房地产完成投资33.02亿元,同比增长132.3%,房地产投资的快速增长是助推全区投资快速增长的基石。
五、国内贸易和市场物价
消费市场运行平稳。2013年,全区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08亿元,同比增长14.5%。分城乡看:城镇市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5.61亿元,同比增长17.5%;乡村市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8.48亿元,同比增长9.4%,城镇消费市场快于农村8.1个百分点。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商品零售额19.39亿元,同比增长16.3%;住宿餐饮业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4.69亿元,同比增长7.5%,批发零售业增幅快于住宿餐饮业8.8个百分点。其中:批发业实现零售额5.60亿元,同比增长17.5%;零售业实现零售额13.80亿元,同比增长15.9%;住宿业实现零售额0.37亿元,同比下降18.3%;餐饮业实现零售额4.31亿元,同比增长10.5%。
价格水平继续上扬。2013年全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累计上涨3.8%,涨幅较上年高1.9个百分点,上升态势明显.其中:消费品价格上涨4.2%,服务项目价格上涨2.0%;食品类价格上涨7.9%,非食品价格上涨1.4%。构成居民消费价格的八大类商品及服务呈“六升一降一平”运行格局。其中:食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居住价格累计分别上涨7.9%、4.5%、3.9%、1.3%、1.3%和0.5%;交通和通信价格下降1.4%;烟酒价格基本持平。
六、交通运输、邮电和旅游
交通建设快速推进。2013年,全区公路通车里程2454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68.5公里。全年完成公路客运量935.27 万人次,旅客周转量82385.4万人公里。完成公路货运量2397万吨,货物周转量671974.89万吨公里。全区民用车辆拥有量11.05万辆。其中:载客汽车450辆,载货汽车 9657辆,其他汽车16856辆,摩托车52474辆,挂车1766辆。全区现有公共汽车线路135条;营运公交车156辆(包括乡道公交车辆),出租车2585辆。
邮电通信健康发展。全年实现邮电业务总量3.39亿元,同比增长8.7%。其中:邮政业务总量0.18亿元,同比下降18.9 %;电信业务总量3.21亿元,同比增长10.7%。年末城乡拥有固定电话用户8.55万部,同比下降22.9%;移动电话39.7万部,同比增长5.3%。国际互联网宽带用户27.25万户(包括手机联网用户),同比增长14.5%。全年邮政储蓄余额9.22亿元,同比增长30.7%。
旅游事业发展加快。坚持“完善规划、提升景区、优化要素、强化管理、持续推动”的发展思路, 围绕提升“丝路重镇、避暑胜地”这一旅游宣传主题,力促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切实提高旅游文化品位和文化内涵,大力推进旅游产品转型升级,创新宣传营销工作,2013年须弥山景区被全国旅游景区质量评定委员会评定为4A级旅游景区,增强了景区对外宣传的美誉度和知名度,有力有序的推动生态旅游业的健康发展。2013年须弥山景区全年接待游客21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52万元,同比分别增长24.0%和1.0%。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税收入稳定增长。2013年,全区完成地方财政收入2.33亿元,同比增长15.0%,其中: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2.33亿元,同比增长15.5%,在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完成1.31亿元,同比增长8.2%,税收收入占地方公共财政收入55.9%。全区地方财政总支出28.93亿元,同比增长22.5%,其中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27.38亿元,同比增长20.2%。财政支出更加关注和改善民生,政府投入向民生领域倾斜力度不断加大。全年用于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和农林水事务支出分别为5.65亿元、4.39亿元、1.37亿元和7.24亿元,分别增长26.9%、13.2%、5.0%和6.6%,全年民生开支占全部财政支出的64.5%。地方财力的增强对提高全区居民收入水平,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金融产业蓬勃发展。随着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等新型金融机构的蓬勃发展,我区的金融产业风生水起,“金融造血”功能逐渐显现。2013年,全区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127.34亿元,同比增长20.9%,增幅同比提高0.28个百分点。其中居民储蓄存款67.29亿元,同比增长16.3%。各项贷款余额97.78亿元,同比增长30.0%,增幅同比提高17.9个百分点。
保险市场发展良好。全区各有类保险机构9家。实现各类保费收入18052万元,同比增长47.6%。其中:财险保费收入12258万元,同比增长62.9%;寿险保费收入5794万元,同比增长15.6%。全年发生财险赔偿案件8322件。其中:已赔偿案件7342件,赔付金额6224万元,同比增长32.0%;寿险赔偿案件1477件,赔付金额1212万元,同比增长3.2倍。
八、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活动深入开展。积极开展农业科技创新,加速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组织申报了国家星火、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专项、自治区科技支撑计划、科技惠民专项、自治区财政厅“百家成长千家培育”、固原市科技计划项目24项,涉及我区马铃薯、冷凉蔬菜、小杂粮、节水农业、林果、生态移民等不同领域,申请经费3000万元。截至目前,共争取到国家、自治区、固原市级新建、续建项目11项,到位资金651.7万元。举办科技实用技术培训班55期,培养种植能手150人,培训农民1200人次。发放各种科技宣传资料3.8万余份、科技书籍1万多册。根据全区优势特色产业区域布局、发展规划和农业工作重点,积极组织科技特派员争取各类创业项目15个。全区128名科技特派员共投入资金9000万元,创建企业18家,领办合作社和专业协会7家,引进新设备22台套,引进新品种78个,推广新技术19项,形成了各具特色,优势明显,创业示范带动作用突出的典型。
教育事业均衡发展。继续深入推进教师能力建设,扎实开展师德师风活动,加强教师队伍和校长队伍建设,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2013年,全区共有各级各类学校259所,其中:完全中学2所,高级中学2所,初级中学10所(含民办2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小学167所,幼儿园75所(含民办49所);特殊教育1所,职业教育1所,教育点10个。有教职工5068人,其中专任教师4938人。在校学生100222人。其中:普通高中在校学生13594人,职业教育在校学生数2260人,初中在校学生24817人,小学在校学生45892人,幼儿园在园幼儿13557人,特殊教育在校学生102人。全年普通中学共输送本、专科生4523人,录取率83.3%;中考成绩稳步提高,平均分和及格率均居全市第一。全区适龄儿童入学率为100.0%,15周岁人口完成率100.0%,小学毕业率100.0%,辍学率0.01%;适龄少年入学率99.6%,17周岁人口完成率95.1%,初中学生毕业率99.9%,辍学率0.9%;残疾少年儿童入学率93.1%。青壮年非文盲率99.3%。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蓬勃发展。文化事业坚持“二为”方向、“双百”方针和“三贴近”原则,繁荣文化艺术事业,强力推进全民健身活动,文化惠民活动深入人心。重点围绕办好“一灯展、三比赛、一汇演”的工作目标。以推进全民广场健身为目的,举办了首届民族广场舞大赛及职工书法绘画大赛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先后组织文化下乡、进社区演出36场次。组织各种广场文化演出56场次。指导农村、社区自乐班、演出团体演出3800多场次。在人民广场搭建标准舞台,策划、创作、组织演出各类文艺节目42场次。全区现有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博物馆1个,影剧院 1个,文化站11个,农家书屋155个,社区书屋32个。
广播影视不断进步。扎实有效开展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工作,全年放映数字电影2794场,观众达35.7万人次。其中:在农村放映2244场次,观众达32万人次;在社区广场放映550场,观众达3.7万人次。积极发挥数字电影码流站作用,为固原所属县区拷贝数字电影113部,演出达12072场次。全区广播覆盖率达98.0 %,电视覆盖率达98.0%。有线电视入户率达85.0%。
卫生事业得到提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基本医疗保障力度进一步加大。年末,全区共有医疗卫生机构31家,专业卫生技术人员2294人,卫生机构医疗实有床位1510张。全年扩免及计划免疫“五苗”接种率在98%以上,居民合格碘盐使用率在90.66%以上,新生儿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分别为5.77‰和9.52‰。
体育事业全面发展。全民健身运动广泛开展,组织举办了庆元旦职工环城赛、庆“五一”职工运动会和柔力球比赛、庆“七一”职工第九套广播体操比赛、庆“十一”陕甘宁三省区羽毛球邀请赛和全市象棋邀请赛等“全民参与、人人受益”的体育赛事6次。举办了第五个“全民健身日”活动启动仪式暨万人健步走活动,组织开展乡村群众体育活动20多场次。组队参加自治区青少年田径竞标赛,获得金牌4枚,银牌4枚,铜牌4枚,团体总分名列全区第七名,固原市第一名的好成绩。
十、人口与计划生育
人口增长有效控制。据公安人口年报统计,全区年末户籍总人口为46.49万人。其中:女性22.93万人,男性23.56万人,分别占总人口的49.3%和50.7%;农业人口31.62万人,占总人口的68.01%;非农业人口14.87万人,占总人口的31.99%;回族人口22.59万人,占总人口的48.6%。;据2013年人口变动抽样调查数据显示,2013年全区常住人口41.87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6.43万人,占常住人口的39.25%,比上年提高了2.3个百分点。人口出生率15.55‰,比上年下降0.29个千分点;死亡率为4.98‰,比上年下降0.78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0.57‰,比上年提高0.49个千分点;符合政策生育率89.11%,比上年提高1.61个百分点。
十一、人民生活、创业就业和社会保障
居民生活持续改善。 据调查数据显示,2013年,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628元,同比增长11.8%,人均生活消费支出 14292元,同比增长14.46%。每百户城镇居民拥有家用计算机59.7台,洗衣机100.1台,冰箱75.2台,摩托车21.3辆,电视机107.8台,照相机20.5架。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7.2%,比上年下降7.3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为5464元,同比增长14.0%;人均生活消费支出5075元,同比增长20.6%。每百户农民家庭拥有洗衣机89台,比上年增加10台;电视机117台,比上年增加19台;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1.1%,比上年下降3.6个百分点。
创业就业工作成效显著。全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403人,城镇长期失业人员再就业266人,公益性岗位安置城镇特困人员就业241人。年末登记在册的城镇失业人员1197人,登记失业率为3.89%。组织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8.2万人,实现工资性收入10.47亿元;培育小企业202家,发展小老板529个,创造新就业岗位2997个,举办绿色商业创业能力、巾帼创业、清水河工业园区创业孵化培训等各类创业能力培训14期,培训人员459人,培训后当期自主实现创业185人,为656名创业者发放小额担保贷款6313万元,兑现贴息资金361.8万元。
年末境内各单位共有从业人员25208人,同比增长14.1%,累计发放工资总额12.01亿元,同比增长1.6%,人均年工资 47556元,同比增长1.4%。
社会保障功能凸显。2013年,新增城乡低保对象1115户2783人。其中:农村591户1406人,城市524户1377人。累计保障城市低保对象7928户19748人,保障农村低保对象17571户40645人,确保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全保。基本医疗保险全覆盖,2012年度全区城乡居民参加医保33.39万人。其中:农村居民参保26.92万人,城镇居民参保6.47万人,参保率为95.2%。参加社会养老保险人数为13.75万人,参保率为93.6%。为符合条件的731名失业职工按时足额发放失业保险金380.38万元,为1318名灵活就业的“4050”人员发放社会保险补贴298.54万元,向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84.36万元。
社会救助力度加大。城乡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能力明显增强。全年共救助城乡困难群众8374人次,发放医疗救助资金1359万元,下拨灾民临时救助金1139.8万元,发放优抚对象抚恤事业费305.5万元;实施优抚对象医疗救助162人(次),支付救助金18.6万元。对全区60岁以上农村籍退伍军人进行了全面普查,为311名60岁以上农村籍退役士兵发放补助金17.5万元。
老龄工作不断提升。对全区城乡60岁以上老人建立了老年人档案数据库,并对612名特困老年人给予每人每年800元的生活救助。为全区1216名分散供养和集中供养五保老人进行了一次免费健康体检。按月及时为城乡2893名80岁以上高龄老人发放高龄津贴962万元,使高龄老人得以安度晚年。
十二、节能降耗、生态环境和安全生产
节能降耗成效显著。按照“巩固成果、优化结构、建管并重、强化服务、综合利用、提高水平”的总体思路,突出抓好“建、管、用”三个环节,安装太阳能热水器1200台,投放节柴灶1065台,示范推广秸秆固化炉740台,实现了太阳能利用、省柴节能炕灶升级换代和生物质能开发利用新突破。经初步核定,全区单位GDP能耗为1.2995吨标准煤/万元,同比下降4.67%。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为2.821吨标准煤/万元,同比下降7.82%。环境保护取得新进步。2013年,全区饮用水和空气质量进一步好转。城市空气优良质量天气数337天,占全年总天气数的92.3%,区域噪声平均值52.4分贝,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65.8分贝。
安全生产持续向好。坚持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的原则,加强安全监管责任机制建设,加大责任追究和事故查处力度,安全生产形势总体良好。2013年,全区全年共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163起,同比增长44.2%,死亡18人,同比下降37.9%,受伤135人,同比增长50.0%,直接经济损失211.7万元,同比增长143.8%。其中:道路交通事故98起,死亡18人,受伤135人,直接经济损失17.89万元;火灾事故65起,无人员伤亡,直接经济损失192.7万元。
亿元国内生产总值安全事故死亡率0.35,工矿商贸企业就业人员10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3.33,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2.8,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为0,安全生产形势向好
注:(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据,最终数据以年鉴数据为准。
(2)本公报中地区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按年平均常住人口口径计算。
(3)人口数为公安部门统计的户籍人口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