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定县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收录时间:2013-09-02来源:平定县统计局

2011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扣转型跨越这一主题,围绕实现“两大”目标、打造“三大”基地、推进“四县”建设的总体思路,凝心聚力,埋头苦干,县域经济触底反弹强劲增长,新兴产业孕育成长不断壮大,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健康发展,民生福祉加速提升明显改善。

一、综 合

初步核算,2011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61.66亿元,比上年增长14.2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89亿元,增长14.61%,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69%;第二产业增加值33.96亿元,增长17.76 %,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5.07%;第三产业增加值24.81亿元,增长9.95%,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0.24%。第三产业中,金融保险业增加值2.94亿元,增长8.0%;批发零售及住宿餐饮业增加值5.39亿元,增长13.92%;房地产业增加值2.65亿元,增长5.0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8343元,比上年增加3042元。

全年全县财政总收入10.1亿元,增长33.93%。一般预算收入4.03亿元,增长35.15%。其中:税收收入3.16亿元,增长32.8%,非税收收入0.86亿元,增长44.51%。一般预算支出11亿元,增长30.24%。其中:农林水事务支出1.34亿元,同比增长36.64%,教育支出3.56亿元,同比增长44.55%,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4.29亿元,同比增长18.56%,医疗卫生支出11.16亿元,同比增长71.43%,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0.15亿元,同比增长17.84%,公共安全支出0.69亿元,同比增长13.3%,节能环保支出0.38亿元,同比下降8.42%。科学技术经费支出0.08亿元,比上年增长7.56%。

年末全县从业人员146641人。分产业来看:第一产业53329人、第二产业48978人、第三产业44334人。其中,全县年末单位从业人员18389人。年内积极落实就业再就业各项扶持政策,全县新增就业3200人,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3196人。

二、农业

全县农作物总播种面积达22944公顷,比上年减少59公顷,下降0.26%。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2220公顷,比上年减少113公顷,下降0.51%;经济作物和其他农作物播种面积723.9公顷,比上年增加53公顷,增长8.06%。

全县粮食总产量10.75万吨,比上年增长40.16%,其中:小麦总产量为0.04万吨,比上年减产33.33%;秋粮总产量达10.71万吨,比上年增长40.74%。

全县造林面积3920公顷,比上年增加21.25%,当年育苗500公顷,比上年增长2倍多。四旁植树150万株,比上年增加1.35%;林产品产量558吨,比上年减少6.22%。

全县大牲畜存栏2679头,比上年减少32.92%;生猪饲养量122534头,比上年增长23.6%;家禽饲养量107.14万只,比上年增长3.17%;羊饲养量19928只、比上年增加11.84%。全年肉类总产量5973吨,比上年增加20.69%,其中:猪肉增长25.1%,禽肉增长25.3%,羊肉增长27.9%。奶类总产量2516吨,比上年增长8.0%;禽蛋总产量10790吨,比上年增长17.92%。

全县水产品产量420吨,比上年增加47吨,增长12.6%。

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52.65万千瓦,比上年末增长2.77%。机械耕地面积1.72万公顷,比上年增加0.58%;机械播种面积1.66万公顷,机械收获面积0.17万公顷,分别比上年增长5.06%和21.4%。

三、工业和建筑业

年末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3家,全县完成全部工业增加值27.57亿元,比上年增长16.3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3.64亿元,比上年增长30.8%。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销售产值65.13亿元,比上年增长42.98%,产销率为96.46%。

全年全社会原煤产量206.39万吨,比上年增长82.23%,发电量达到795260万千瓦时,比上年下降6.15%。水泥产量23.20万吨,比上年增长26.29%。

全年工业企业产品销售收入完成63.65亿元,比上年增长42.55%;实现利润总额-2.34亿元;实现利税0.71亿元。

全年全县建筑业产值20328.4万元,比上年增长39.83%。建筑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723.8万元,比上年增长142.58%;实现利税679.5万元,比上年增长18倍。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82800平方米,比上年减少20.4%。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5.07亿元,比上年增长51.4%。按城乡划分,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4.65亿元,比上年增长78.8%;按三次产业划分,其中:第二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4.61亿元,比上年增长77.38%,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7.36亿元,比上年减少1.42%。全县基础设施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7.32亿元,比上年增长52.82%。商品住宅投资5.36亿元,增长53.14%。

2011年,全县80个重点工程项目中,有56个项目开工建设,开工率70%,有42个项目竣工,累计完成投资52.4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84.42%。重点工程项目完成投资占全县全社会投资的比重为80.53 %。

五、能源

全年全县一次能源生产折标准煤128.65万吨,比上年增长59%;二次能源生产折标准煤97.73万吨,同比下降13.24%。

全年全县向省外运输煤炭132.06万吨,比上年增长75.49%,外运煤炭占原煤产量的比重为63.98%。

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11年能耗情况:消耗汽油581.52吨,消耗柴油5699.24吨,消耗煤气1470万立方米,消耗天然气4310万立方米。全年全社会用电总量45500万千瓦小时。

六、国内贸易和旅游

全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51亿元,比上年增长17.99 %。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额13.06亿元,增长19.85%;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8.45亿元,增长15.26%。

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完成17.55亿元,比上年增长20.22%;限额以上贸易企业完成7.05亿元,比上年增长57.14%;限额以下及个体户贸易业完成10.49亿元,比上年增长3.82%;餐饮业零售额完成3.6亿元,比上年增长8.99%;住宿业零售额完成0.36亿元,比上年增长10.04%。

全年全县共接待游客12万人次,比上年增加9.1%,旅游业收入120万元,比上年增加13.21%。随着“文化旅游名县”战略的实施,娘子关、冠山、药林寺等旅游景区开发建设步伐加快,全县旅游景区基础设施普遍得到进一步完善。

七、交通和邮电

截止2011年末,全县公路通车里程2211公里,与上年持平。全县汽车拥有量为4418辆,比上年末减少7.9%。

全年全县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41亿元,比上年增长4.54%。其中,邮政业务总量0.16亿元,与上年下降23.16%;电信业务总量1.25亿元,同比增长9.4%。全县固定电话用户56727户,比上年减少3.81%;全县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到24.5万户,比上年末增加10500户。固定电话普及率达17.95部/百人,移动电话普及率达77.51部/百人。全县互联网用户达到37282户,比上年增长15.52%。

八、金融、保险业

2011年,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113.1亿元,比上年增长18.54%;其中:城乡居民存款余额76.48亿元,同比增长13.13%。全县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达51.27亿元,同比增长18.47%。

2011年,全县保费收入1.69 亿元,比上年增长2.42%。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0.45亿元,比上年增长7.14%;人身险保费收入1.24亿元,比上年增长0.81%。全年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0.42亿元,比上年增长13.51%。其中,人身险给付支出0.17亿元,比上年增长6.25%;财产险赔款支出0.25亿元,比上年减少25.0 %。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年末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37所,其中:中学25所,小学111所,教师进修学校1所;年末全县在校学生人数44675人,比上年末减少1233人;全年各级各类学校招生数10460人,比上年减少1164人;年末全县教师数3211人,比上年末减少31人;年末全县共有幼儿园76所,学龄儿童入学率、小学升初中升学率均达到100%。成人高等教育和多种形式的实用技术培训进一步深入。

年末全县科技三项经费支出570万元,比上年增长7.55%。全年组织实施各类科技项目58项,比上年增加10项,其中:省级4项,市级10项,县级44项。年内完成星火项目23个,完成项目总投资6746万元,新增产值13217万元。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县共有艺术表演团体3个,演出场910次场,收入260万元;全县共有公共图书馆6个,总藏书量60万册;年末全县有线广播电视用户5.1万户,广播综合覆盖人口32万人,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100%;有线电视综合覆盖人口26万人,有线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90%。全县广播电视传输网络干线总长1750公里。

年末全县共有卫生机构108个,比上年增长5.88%,其中:医院 卫生院15个;全县共有病床床位711张,其中:县医院拥有366张,乡镇卫生院拥有235张;全县共有卫生人员1162人,比上年增长3.11%;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069人,比上年增长0.94%。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达标率达到90%以上,县财政用于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支出逐年增长。

全年我县共举办各类运动会29次,参加运动会运动员人数4600人。全县体育达标人数达到55300万人。全县拥有体育场馆330个,公共体育场馆面积累计达到459000平米,人均公共体育场馆面积1.45平米。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据2011年人口抽样调查,年末全县常住人口为33.6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16万人。全年出生人口3534人,人口出生率为10.51‰;死亡人口2252人,死亡率为6.7‰;自然增长率为3.81‰。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06:100。

全县总户数(公安户籍户数)为13.47万户,比上年末增长4.34%;全县总人口(公安户籍人口)为31.61万人,比上年末减少0.32%。全年全县出生人口(户籍) 2301人,出生率为7.28‰;死亡人口(户籍)1818人,死亡率为 5.75‰;人口自然增长率1.53‰。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6944元,比上年增长18.54%;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0078元,增长11.09%。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204元,增长17.39 %;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5257元,增长26.64%。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即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的比重)30.99%,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38.65%。县城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建筑面积)达到31.73平方米,比上年减少1.4%(因调查人口变化的因素)。农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28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45%。全县农村每百户拥有洗衣机90台,每百户拥有电冰箱51台,每百户拥有摩托车43辆,每百户拥有彩色电视机109台,每百户拥有家用计算机34台,每百户拥有移动电话186部。

全面加强社会保障,年末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达23万人,参合率为98.6%,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农民12.32万人,全县社会保险综合覆盖率达到95.6%。

年末城镇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20730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为29285人;参加失业保险的人数为14120人;参加工伤保险的人数为23716人。

全年全县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数30753人,比上年增加2889人,其中:农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数22061人,比上年增加2491人;全县五保对象每人每月新增特殊救助金100元,城、乡低保对象每人每月分别提高25元和22元,全年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5300万元。其中:农村发放2943万元,比上年增加1296万元;全县现有各类社会福利企业12个,共安置残疾人405人。各项惠民政策全面落实,集中供热、校舍安全、城乡低保、农业补贴等财政惠民支出达到2.15亿元。

继续实施城乡特困居民住房安居工程,县城廉租房建设稳步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步伐加快,全年新开工保障性住房500套,全年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群众廉租住房租金补贴共发放172.6万元。年末全县共有养老院敬老院13个,共收养老人193人。全县享受伤残怃恤人数213人;享受定期补助人数1195人。低收入群体生活得到进一步保障,各项民生质量指标均有不同程度提高。

十二、环境保护

全年全县环境空气质量Ⅱ级以上天数总计达到349天,城乡居民生活环境逐年改善。

年末全县工业废水排放量1933100吨,排放废水达标率为100%;全县工业废气排放总量2242573万立方米,工业废气排放达标率为92%;二氧化硫排放量6510吨,排放达标率为45%;烟尘排放量5220吨,排放达标率为50%;工业粉尘排放量2626吨,排放达标率4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60%。

县城集中供热面积280万平方米,集中供热率达68.3%;县城集中燃气用户达21500户,燃气普及率为82.9%。

公报注释 :
1.本公报部分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据。
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
3. 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4. 2011年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统计标准由过去的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提高到200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起点由项目计划总投资50万元提高到500万元;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是指年销售额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企业和年销售额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企业。
5. 2011年起,邮电业务总量(包括邮政业务总量和电信业务总量)由之前的以2000年不变价计算调整为以2010年不变价计算。
6. 2011年起,保险公司保费收入按行业新确认口径统计。
7. 部分指标由于统计口径变化,与上年公报指标有所差别,以本年调整数据为准。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