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收录时间:2013-05-29来源:云南省统计局

2012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云南各族人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应对三年连续干旱和经济下行压力带来的严峻挑战,抓住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建设中国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重大战略机遇,把握稳中求进的主基调,按照“稳增长,冲万亿,促跨越”发展目标,积极推动发展方式转变,以推进园区经济、县域经济、民营经济发展“三大战役”为抓手,攻坚克难,开拓进取,全省呈现经济快速增长、社会安定和谐、民生持续改善、改革开放深入推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的良好局面,在努力全面建成云南小康社会和美丽云南新征程上迈出坚实的步伐。

一、 经 济 增 长

初步核算,2012年全省生产总值[2](GDP)达10309.80亿元,比上年增长13.0%,高于全国5.2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54.60亿元,增长6.7%;第二产业增加值4419.10亿元,增长16.2%;第三产业增加值4236.14亿元,增长11.4%。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5.9:42.5:41.6调整为16.0:42.9:41.1。全省人均生产总值(GDP)达22195元(折合3531美元),比上年增长12.3%。非公经济增加值实现4546.62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达44.1%,比上年提高2.0个百分点。全省经济总量突破万亿元大关,成功加入全国万亿俱乐部,实现了经济发展新跨越。

全省公共财政实力增强。全年财政总收入达2624.20亿元,比上年增长16.2%。全省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337.98亿元,比上年增长20.4%;其中增值税完成148.00亿元,增长 8.3%;营业税340.54亿元,增长22.6%;企业所得税135.82亿元,增长22.8%。全省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完成3573.41亿元,比上年增长22.0%,其中,用于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农林水事务和住房保障支出分别增长39.7%、13.6%、12.7%、26.1%和52.7%。

全年稳定物价成效明显。全省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为102.7,比上年上涨2.7%,其中食品价格上涨6.2%;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2.1%,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0.7%;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1.4%;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4.6%,农产品生产价格上涨10.7%。

全年就业形势稳定。全省城镇新增就业人数29.3万人,新增转移就业的农村劳动力39.5万人次。年末全省城镇实有登记失业人数17.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03%。

二、农 业

2012年,全省农业总产值达2680.1亿元,比上年增长7.0%。其中,种植业产值1381.8亿元,增长5.4%;林业产值223亿元,增长10.0%;畜牧业产值929.70亿元,增长7.8%;渔业产值65.35亿元,增长14.1%;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80.27亿元,增长8.2%。

全年粮食总产量[3]达1749.1万吨,比上年增长4.5%。油料产量62.84万吨,比上年增长3.4%;烤烟产量111.05万吨,增长9.1%;蔬菜产量1472.66万吨,增长9.9%;园林水果产量510.72万吨,增长26.0%;茶叶产量27.17万吨,增长14.0%;鲜切花产量72.5亿枝,增长11.5%。

全年猪、牛、羊、禽肉总产量[4]达345.86万吨,比上年增长7.6%;牛奶产量53.69万吨,增长2.5%;禽蛋产量22.1万吨,增长2.2%。

表2   2012年云南省主要农产品产量及其增长速度(单位:万吨)

产品名称
产 量
比上年增长%
粮 食
1749.1
 
4.5
 
油 料
62.84
 
3.4
 
甘 蔗
2043.78
 
7.6
 
烤 烟
111.05
 
9.1
 
蔬 菜
1472.66
 
9.9
 
花 卉(亿枝)
72.50
 
11.5
 
园林水果
510.72
 
26.0
 
茶 叶
27.17
 
14.0
 
橡 胶
38.98
 
7.3
 
核 桃
41.48
 
33.8
 
咖 啡
9.18
 
41.0
 
水产品
68.01
 
23.9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3450.72亿元,比上年增长15.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5]增加值3084.96亿元,增长15.6%。在规模以上工业中,轻工业增加值1353.79亿元,增长17.1%;重工业增加值1731.17亿元,增长14.4%。

图3.2007-2012年云南工业增加值及其增长速度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中,烟草制品业增加值976.25亿元,比上年增长13.2%;电力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332.49亿元,增长10.1%。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1303.17亿元,比上年增长12.0%,其中,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9.6%、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17.1%、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0.1%、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5.6%、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19.7%、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下降3.7%。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发电量1533.94亿千瓦小时,增长14.5%;粗钢产量1526.69万吨,增长14.6%;钢材产量1600.40万吨,增长16.8%;十种有色金属产量286.46万吨,增长5.0%;水泥产量7793.66万吨,增长17.3%;卷烟产量768.23万箱,增长5.2%;成品糖产量205.93万吨,增长21.6%。

表3    2012年云南省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及其增长速度

产 品 名 称
单 位
产 量
比上年增长(%)
发电量
亿千瓦小时
1533.94
14.5
 其中:水电
亿千瓦小时
1038.11
30.7
     火电
亿千瓦小时
468.50
-12.3
铁矿石原矿量
万吨
2621.89
17.8
粗 钢
万吨
1526.69
14.6
钢 材
万吨
1600.40
16.8
十种有色金属
万吨
286.46
5.0
 其中:铜
万吨
44.92
2.6
    原铝
万吨
89.47
2.2
    铅
万吨
55.81
28.8
    锌
万吨
85.15
-3.4
    锡
万吨
8.68
13.5
硫 酸(折100%)
万吨
1210.55
1.0
烧 碱(折100%)
万吨
22.93
16.0
化 肥(折100%)
万吨
345.43
4.7
卷 烟
万箱
768.23
5.2
成品糖
万吨
205.93
21.6
精制茶叶
万吨
8.97
27.9
中成药
万吨
3.17
38.8
自来水生产量
亿立方米
4.53
2.5
机制纸及纸板
万吨
51.46
22.5
水 泥
万吨
7793.66
17.3
平板玻璃
万重量箱
848.44
48.6
人造板
万立方米
238.46
84.0
发电设备
万千瓦
71.23
13.3
变压器
万千伏安
1321.96
-17.2
汽 车
万 辆
10.90
12.1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实现利税1640.24亿元,比上年增长3.9%;其中实现利润507.71亿元,下降10.6%。

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968.38亿元,比上年增长21.0%。全省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完成总产值2386.4亿元,比上年增长27.7%;实现利润80.0亿元,增长25.2%;上缴税金80.0亿元,增长12.0%。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业

2012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达[6]7553.51亿元,比上年增长27.3%。分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143.13亿元,增长46.1%;第二产业投资2530.19亿元,增长29.3%,其中工业投资2526.41亿元,增长29.5%;第三产业投资4880.19亿元,增长25.8%。

表4   .2012年云南分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及其增长速度(单位:亿元)

            业
投资额
比上年增长(%)
    省
7553.51
27.3
农、林、牧、渔业
143.13
46.1
采矿业
368.33
40.4
制造业
1207.12
34.8
 其中:烟草制品业
36.09
-0.9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104.27
29.8
    医药制造业
35.18
39.6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158.75
21.7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85.00
-0.8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134.74
16.3
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950.96
20.0
建筑业
3.79
-38.3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804.63
-9.9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59.70
22.7
批发和零售业
230.59
-9.2
住宿和餐饮业
147.54
51.3
金融业
4.94
20.5
房地产开发
1782.14
39.2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52.30
32.4
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
30.49
-8.9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762.85
50.1
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
22.54
28.3
教育
184.92
46.7
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
70.46
24.4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114.23
15.8
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
117.54
-4.0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达1782.14亿元,比上年增长39.2%,其中,商品住宅投资1152.50亿元,增长30.3%;办公楼投资86.41亿元,增长87.9%;商业营业用房投资256.29亿元,增长54.9%。全省商品房屋施工面积14362万平方米,增长30.4%;商品房屋竣工面积1851.57万平方米,增长17.8%;商品房屋销售面积3237.75万平方米,增长0.5%,商品房屋销售额1362.83亿元,增长16.3%。

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显著成就。截至2012年底,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2900公里,位居西部第5位。石锁高速公路主线全线贯通,大丽高速公路等一批高速公路加快建设,南北大通道建设高速公路项目正式开工建设,丽江机场高速公路正式通车,结束了滇西北没有高速公路的历史;农村公路改造力度进一步加大;“八入省、四出境”铁路网建设加快推进,全省在建铁路里程1500公里;昆明地铁六号线通车运营,云南城市交通步入地铁新时代。泸沽湖机场正式开工建设,红河蒙自机场、沧源机场、澜沧机场建设前期工作取得重大进展。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试通水。交通、能源、水利等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大步向前推进,全国第4大机场—昆明长水国际机场投入运营,云南基础设施落后面貌显著改变,经济社会发展“瓶颈”制约得到有效缓解。

五、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2012年,全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41.60亿元, 比上年增长18.0%。按经营地统计,城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846.92亿元,增长18.3%;乡村社会消费品零售额694.68亿元,增长17.2%。按消费形态统计,批发业零售额397.19亿元,增长37.8%;零售业零售额2367.71亿元,增长12.4%;住宿业零售额39.02亿元,增长21.3%;餐饮业零售额473.33亿元,增长17.8%;其他行业零售额264.35亿元,增长53.3%。

在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7]零售额中,粮油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33.5%,汽车类增长13.1%,石油及制品类增长26.8%,日用品类增长56.4%,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11.2%,化妆品类增长34.1%,金银珠宝类增长45.5%,家具类增长1.3倍,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1.2倍,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29.4%。

2012年,全省外贸进出口总额达210.0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1.0%。其中出口总额100.18亿美元,增长5.8%,进口总额109.87亿美元,增长67.6%。全年对欧盟进出口11.09亿美元,下降38.0%;对东盟进出口67.6亿美元,下降13.6%;对南亚进出口5.76亿美元,下降46.8%。

全省机电产品出口16.67亿美元,下降17.8%;农产品出口20.39亿美元,增长16.1%;磷化工产品出口10.51亿美元,下降29.6%;纺织品及服装出口4.74亿美元,下降34.1%。在进口商品中,金属原材料进口33.37亿美元,增长26.8%;农产品进口15.81亿美元,增长46.3%;机电产品进口8.33亿美元,增长4.3%;木材进口2.86亿美元,增长29.3%。

全年共批准利用外资项目121个,下降25.8%,合同利用外资10.95亿美元,下降49.2%,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21.89亿美元,增长26.0%。

六、交通、邮电和旅游业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为239.62亿元,比上年增长6.6%。

全年货物运输总量7.59亿吨,比上年增长13.6%。货物运输周转量1164.8亿吨公里,增长8.9%。

全年旅客运输总量4.96亿人次,比上年增长7.8%。旅客运输周转量669.96亿人公里,增长9.7%。

年末全省民用汽车保有量达到334.95万辆(包括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7.68万辆),比上年末增长16.4%,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280.03万辆,增长18.8%。民用轿车保有量137.36万辆,增长19.2%,其中私人轿车122.99万辆,增长20.8%。

全年邮电业务总量[8]362.59亿元,比上年增长14.7%。其中,邮政业务总量18.25亿元,增长11.8%;电信业务总量344.34亿元,增长14.8%。年末固定电话用户524.29万户。其中,城市电话用户364.68万户,农村电话用户159.61万户。新增移动电话用户306.27万户,年末达到2895.78万户,其中3G移动电话用户571.79万户。年末全省固定及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到3420.07万户,比上年末增加290.45万户。电话用户普及率达到74.4部/百人。(固定)宽带接入用户375.52万户,移动互联网用户2027.06万户(含无线上网卡用户和手机上网用户)。

全年接待海外入境旅客(包括口岸入境一日游)886.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6.1%,实现旅游外汇收入19.47亿美元,增长21.0%。全年接待国内游客1.96亿人次,增长20.2%;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579.49亿元,增长32.1%;全省实现旅游业总收入1702.54亿元,增长31.2%。

七、金融、保险和证券业

2012年,全省金融业实现增加值548.05亿元,比上年增长17.6%。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达17966.38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7.0%,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7741.59亿元,增长16.3%;年末全省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达13848.10亿元,比上年增长14.3%。

全年保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271.13亿元,比上年增长12.5%。其中,财产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123.54亿元,增长13.2%;寿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116.24亿元,增长9.1%;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31.52亿元,增长24.0%。全年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100.11亿元,比上年增长25.3%。其中,财产险业务赔款64.22亿元,增长35.6%;寿险业务给付21.46亿元,增长6.8%;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赔款及给付14.43亿元,增长16.1%。

全年云南企业通过证券市场融资109.5亿元,比上年增加9.3亿元。其中,A股再融资(包括配股、公开增发、非公开增发、认股权证融资)99.5亿元,增加21.3亿元;上市公司通过发行可转债、可分离债、公司债融资10.0亿元,减少12.0亿元。年末全省有上市公司28家,总股本172.58亿股;总市值1982.0亿元,比上年减少128.3亿元。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14.63万人,比上年下降9.3%;在校学生51.22万人,比上年增长5.0%;毕业生11.89万人,比上年增长8.6%。各类中等职业教育招生22.26万人,在校生67.06万人,毕业生18.71万人。普通高中招生26.13万人,在校生70.62万人,毕业生19.62万人。初中招生67.40万人,在校生195.33万人,毕业生66.50万人。普通小学招生62.29万人,在校生406.70万人,毕业生72.28万人。幼儿园在园幼儿112.23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9.6%,小学毕业生升学率达93.3%。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24.3%,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71.2%。

全年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64.0亿元,比上年增长14.1%,占全省生产总值(GDP)比重0.64%。年末共有国家认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3个,省重点实验室35个,创新型(试点)企业192家。全年共登记科技成果928项,其中基础理论成果86项,应用技术成果803项,软科学成果39项,有10个项目获得2012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已建立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3个,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个。全年专利申请9260件,获专利授权5853件;认定登记技术合同2254项,成交金额达45.78亿元,比上年增长2.9倍。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业

年末全省共有各种艺术表演团体162个,文化馆148个,公共图书馆152个,博物馆85个。全省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96.0%和97.0%。中、短波转播发射台60座,广播电台11座,电视台11座,广播电视台6座,有线电视用户552万户。

年末全省共有卫生机构1.01万个,医院924个;卫生机构拥有床位数19.47万张,卫生技术人员16.48万人,其中医生6.69万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150个,卫生技术人员6433人;专科防治机构30个,卫生技术人员612人;妇幼保健院(所、站)147个,卫生技术人员5698人。乡镇卫生院1379个,床位3.98万张,卫生技术人员2.38万人。全年甲、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人数10.14万例,报告死亡1815人;报告传染病发病率218.86/10万,死亡率3.92/10万。

全年云南运动员在国际比赛中获金、银、铜牌19枚;在全国比赛中获金、银、铜牌63枚。

十、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全年水资源总量1670.92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12. 9%;人均水资源3608.09 立方米,增长12.9%。全年平均降水量 1087毫米,比上年增长 10.0%。年末全省水利工程蓄水总量69.62亿立方米,比上年末增长46.9%。全年总用水量 146.03亿立方米,比上年减少 0.5%。万元生产总值用水量[9] 141.6立方米,比上年下降13.1%。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74.05立方米,下降1.0%。全省人均用水量为316.97立方米,与上年持平。

年末全省各级环境监测站114个,环境监测人员1403人。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50.3%。城镇污水处理率达80.1%。全年化学需氧量排放量比上年削减1.1%,二氧化硫排放量比上年削减2.75%。

全年共完成营造林816.7万亩,启动实施4637万亩省级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383平方公里。截止年底,已确权集体林地面积为1801.4万公顷,其中发放林权证的面积为1787.3万公顷。

年末全省自然保护区159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个,省级自然保护区38个。自然保护区面积282万公顷,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147万公顷,省级自然保护区面积71万公顷。

全年在规模以上工业主要能源消费量中,原煤消费量8390.90万吨,比上年增长6.4%;洗精煤消费量1746.42万吨,增长2.9%;焦炭消费量1246.61万吨,增长7.5%,天然气消费量3.5亿立方米,下降7.2%,电力消费量853.28亿千瓦时,增长13.4%。规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比上年下降3.19%;

全年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1985人,比上年下降16.9%。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0.27人,下降29.6%;工矿商贸企业(不含煤矿)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236人,下降26.0%;煤矿百万吨死亡人数为1.06人,下降42.5%。全年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10]3941起,造成1768人死亡、5056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2880.60万元;道路交通事故万车死亡率为1.86,下降12.7%。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与社会保障

年末全省常住人口为4659.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8.0万人。全年出生人口58.7万人,出生率为12.63‰;死亡人口29.8万人,死亡率为6.41‰;自然增长率为6.22‰,比上年下降0.13个千分点。年末全省城镇人口1831.5万人,乡村人口2827.5万人,全省城镇化率达39.31%,比上年提高2.51个百分点。

表8    2012年云南省人口数及其构成(单位:万人)

 指   标
年末数
比重(%)
全省年末总人口
4659.0
100.0
其中:城镇
1831.5
39.31
乡村
2827.5
60.69
其中:男性
2417.6
51.89
女性
2241.4
48.11
其中:0-14岁
903.85
19.4
15-64岁
3387.09
72.7
65岁及以上
368.06
7.9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21075元,扣除价格因素,比上年实际增长10.2%;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3884元,比上年增长13.4%。全省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38908元,比上年增长10.0%。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417元,扣除价格因素,比上年实际增长12.1%;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561元,比上年增长14.0%。城镇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39.4%,农村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45.6%。

年末全省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364.4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1.65万人。其中,参保职工253.76万人,参保离退休人员110.71万人。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人数为882.39万人, 增加8.86万人。其中,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2]452.22万人,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430.17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农民工为23.29万人。全省参加失业保险人数为224.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7.25万人。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人数为2001.0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705.23万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为3468万人,增加12万人,参合率达96.5%,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累计支出99.35亿元,累计受益9000万人次。全省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居民为93.59万人,比上年增加0.59万人;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居民为437.61万人,比上年增加34.43万人。

年末全省共有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床位5.98万张,全年收养各类人员4.50万人。州(市)级儿童福利院23个,流浪未成年人保护中心6个。农村养老服务机构653个,床位3.80万张,收养各类人员3.07万人。各类社区服务设施1077个,其中,社区服务中心173个,社区服务站894个。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44.87亿元,筹集社会公益金14.65亿元,接受社会捐赠3.2亿元。

注释:

[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
[2]生产总值、三次产业增加值的绝对值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粮食总产量由国家统计局云南调查总队提供。
[4]肉类总产量、牛奶产量、禽蛋产量由国家统计局云南调查总队提供。
[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 万元及以上工业法人企业。
[6]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是指计划总投资 500万元以上的固定资产项目投资,其中包括房地产开发投资。
[7]限额以上批发企业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企业,限额以上零售企业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企业。
[8]邮电业务总量按2010年不变价格计算。
[9]万元生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按2010年不变价格计算。
[10]道路交通事故数由云南省交警总队提供。
[1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速度为扣除价格因素影响后的实际增速, 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和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的增长速度未扣除价格因素的影响。城乡居民收入数据由国家统计局云南调查总队提供。
[12]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包括参保职工和参保退休人员。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参保对象是不属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范围的城镇非从业人员。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