筠连县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 计公报

收录时间:2012-10-01来源:筠连县统计局

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全县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拓展提升年”主题和“开辟发展空间,扩展工作效果,提升发展质量”工作基调,扎实有效地推进各项工作,及时破解经济运行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紧紧围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这条主线,着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全面提高经济增长的速度、质量和效益,全县呈现出经济加快发展、民生持续改善、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态势,全面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

一、综 合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经省、市审定,2010年全县生产总值666010万元,比上年增长27.6%,增速比上年高7.5个百分点,比全市高12个百分点。GDP总量是“十五”末的3.6倍,增长258.5%,“十一五”年均增长19.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0869万元,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450714万元,增长43.6%;第三产业增加值114427万元,增长8.9%。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3.1%、89.3%和7.6%,分别拉动经济增长0.9个百分点、24.6个百分点和2.1个百分点。从产业结构看,三次产业结构比由上年的19:60:21调整为15:68:17,第一产业所占比重下降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提高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下降4个百分点,经济结构呈现为“二三一”型,第二产业主导地位明显增强。人均GDP达20524元,是“十五”末的3.8倍,年均增长20.9%,比2009年增加5037元,增长25%。

民营经济发展势头良好,为全县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全年民营经济增加值414125万元,是“十五”末的4.1倍,比上年增长30.6%,比十五”末增长179.5%,“十一五”年均增长22.8%。民营经济占GDP 的62.2%,比“十五”末高7.8个百分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66.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9724万元,增长1.2%;第二产业增加值316636万元,增长41.8%;第三产业增加值57765万元,增长9.5%。

工业化进程加快。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65%,比上年提高7.3个百分点。

市场物价温和上涨。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3.2%。

二、农业和农村经济

以农民增收为核心,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农业持续增长,农村经济稳定发展。全年实现农林牧渔及服务业总产值164181万元,同比增长4.4%,其中:农业产值79288万元,增长2.7%;林业产值8049万元,增长2.0%;牧业产值73400万元,增长6.2%;渔业产值2809万元,增长8.9%;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635万元,增长7.3%。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00869万元,同比增长4.1%,其中:农业增加值54193万元,增长2.7%,林业增加值5940万元,增长2.1%,畜牧业增加值38378万元,增长6.2%,渔业增加值2028万元,增长9.4%,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330万元,增长14.6%。

农业内部结构逐步优化,主要农产品产量增加。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43316公顷,比上年减少1.87%,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5803公顷,比上年减少0.10%。蔬菜瓜果面积3077公顷,增长2.36%。全年粮食总产量172706吨,比上年增长 0.81%,其中:小春粮食产量29006吨,增长0.33%;大春粮食产量143700吨, 增长0.91%。主要农产品产量如下:

2010年 比上年±%
粮食 172706吨 0.81
#稻谷 47279吨 0.14
小麦 17031吨 -5.65
玉米 63799吨 0.69
油料 2020吨 3.17
#油菜籽 1100吨 6.69
烟叶 4883吨 -9.07
#烤烟 4760吨 -9.33
蚕茧 520吨 11.11
茶叶 5304吨 14.16
#绿茶 3872吨 6.90
红茶 100吨 0
苦丁茶 1332吨 30.08
水果 8502吨 17.67

林业生产持续发展。林业生态环境不断改善,营林、抚育、植树造林成效显著。全年完成造林面积1466公顷,更新造林267公顷,四旁(零星)植树83万株,育苗面积20公顷,幼林抚育实际面积2533公顷,成林抚育面积5333公顷,当年实施森林管护58260公顷,当年退跟还林200公顷,巩固退耕还林(包括配套荒山造林)6420公顷。年末实有封山育林面积2800公顷,全县森林面积达56799公顷,森林覆盖率达45.22%。

畜牧业稳步发展。全年出栏生猪43.18万头,比上年增长3.80%;出栏肉牛3.74万头,比上年增长9.42%、羊出栏0.98万只,比上年增长6.94%;兔出栏5.33万只,比上年增长6.39%;家禽出栏 360.95万只,比上年增长5.0%。肉类总产量达到45517吨,比上年增长4.53%,其中:猪肉产量35620吨、牛肉产量4221吨、羊肉产量127吨,禽肉产量5504吨。禽蛋产量1752吨,比上年增长2.70%。年末生猪存栏29.60万头,牛存栏5.82万头,羊存栏1.03万只,兔存栏2.52万只。

渔业生产稳定发展。全年水产品产量2128吨,比上年增长17.89%。

农业基础得到加强,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年内新增有效灌溉面积 0.3公顷,累计有效灌溉面积达到6.6 公顷,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1 公顷(本年新增1.5 公顷)。新增山坪塘 3口(累计 98口),新建引水渠道1 条 2公里,新建堤防1 公里。累计达到8.8公里。解决农村安全饮水人口 18.04万人(本年解决农村安全饮水人口 5.2万人)。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11.73万千瓦,增长7.03%;拥有农用排灌动力机械1785台。全县现有水力发电站79个,发电设备容量达33810千瓦 。全年农村用电量10026万度,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3994吨。年末实有耕地22484公顷,其中:水田6242公顷,旱地16242公顷。乡村劳动力资源数194088人,乡村从业人员193356人。

三、工业和建筑业

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加快项目建设,加大技术改造和招商引资力度,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年内有1家企业进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退出5家,全县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9户,其中煤炭企业达到49户。

工业经济快速增长。全县工业总产值964729万元,增长64.12%,是“十五”末的5.5倍,“十一五”间年均增长40.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903749万元,是“十五”末的10倍,比2009年增长64.82%;规模以下工业产值60980万元,比上年增长54.5%。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432700万元(根据新的统计方法制度,规上工业实行打折计算后汇总全县工业增加值数据),是“十五”末的6.9倍,比上年增长43.1%,比十五”末增长335.4%,“十一五”年均增长34.2%。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430526万元,是“十五”末的9倍,比上年增长45.69%,比十五”末增长467.8%,“十一五”年均增长41.6%。

全县工业主要产品产量如下:

        2010年 比上年±%
原煤 798万吨 42
结算过关煤 566.01万吨 45
水泥 86.15万吨 4.34
发电量 13000万度 -2.3
售电量 25276万度 14.8

工业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有46户企业年产值上亿元,新增销售收入上亿元企业35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收入885653万元,是“十五”末的10.1倍,比上年增长82.14%,比十五”末增长911.5%,“十一五”年均增长58.9%。实现利税199306万元,增长72.36%;实现净利润109273万元,增长85.01%。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277.5,比上年提高11.3个点

全县资质以上建筑企业6个,劳务分包企业1户,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2180 万元,是“十五”末的13.1倍,比上年增长617%,比十五”末增长1212.4%,“十一五”年均增长64.5%。房屋建筑施工面积48.8 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76 万平方米,其中:住宅面积0.34 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较快。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250423万元,增长45.54 %,增速比上年回落9.35个百分点。投资总量是“十五”末的5.5倍,“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40.8%。在全县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138960万元,同比增长39.63 %,更新改造投资95217万元,同比增长52.85 %,房地产开发投资9259万元,增长229.27%,农户投资5183万元,比上年下降3.79%,其他投资1804万元,同比下降12.21%。

二三产业投资增长较快,工业投资增势强劲。第一产业投资7308 万元,下降52.7 %;第二产业投资187047 万元,增长46.7 %;第三产业投资56068 万元,同比增长92.4 %。全县工业投资186736 万元,增长46.9 %,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为74.57%。

全年投资规模50万元以上的施工项目有102 个;施工项目计划总投资679716 万元。全年建成投产项目43个,项目建成投产率42.2%;新增固定资产92671 万元,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达到100%。

五、国内贸易、旅游和招商引资

2010年,全县大力实施“万村千乡”工程,努力培育消费增长热点,市场运行良好,交易活跃。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3306万元,是“十五”末的2.5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增长18.8 %,“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20.4%。其中:县的零售额96527 万元,增长19.42 %,县以下零售额46779万元,增长17.57 %。按行业分:批零贸易业零售 127966万元,增长18.81 %;住宿餐饮业零售15340万元,增长18.84 %。全县限额以上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也销售额4829万元,比上年增长5%。出口总额10万美元。全县外派劳务110人次。

招商引资履约项目41个,实际到位资金475272万元,是“十五”末的9.6倍,比上年增长106.64%,比十五”末增长859.1%,年均增长57.2%。其中省外资金170862万元,增长114.2%。

旅游业健康发展,全年旅游人数达425400人次,旅游总收入50424.27万元,增长218.99%。年末有星级饭店1家,星级饭店客房数50间。有名胜风景区和文物保护区16个,比上年增加5个。

六、交通运输和邮电通讯业

交通运输业持续发展。年末公路总里程1320.9公里,其中等级公路789公里,境内铁路营运里程27公里,有火车站1个。已通公路乡镇18个,通达比例100%,已通公路村243个,通达比例100%。公路旅客周转量10086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6.9%,货运周转量5721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2.2%。民用汽车拥有量40040辆,其中私人汽车拥有量21705辆。

邮电通讯业稳定发展。全年邮电业务总收入3278万元,比上年增长1.4%,其中电信业务收入2458万元,比上年增长5.4%。 年末拥有固定电话用户37556户,其中:住宅电话用户34158户,城镇住宅电话用户11308户,农村住宅电话用户24810户;移动电话用户88423户,比上年增长26.3%。

年末互联网注册上网用户11327户,比上年增长12.5%。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收支稳定增长。全县财政总收入103936万元,比上年增长22.9%,地方财政收入(含基金收入)32434万元,同比增长60.4%,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5364万元,是“十五”末的5.7倍,比上年增长52.74%,比十五”末增长469.3%,“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41.6%。其中各项税收收入19009万元,同比增长70.1%;财政总支出105279万元,同比增长20.7%,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97348万元,增长17.4%,对农业、科技、教育、公共卫生、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等的投入继续加大,农林水事务支出18533万元,同比增长48.1%,科学技术支出1088万元,同比增长255.6%,教育支出20761万元,同比增长9.9%,医疗卫生支出10665万元,同比增长56.7%。

金融存贷款规模稳步扩大,金融运行平稳。全县金融机构存款余额为37.25亿元,比年初增长29.0%,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20.19亿元,比年初增长25.3%。金融机构贷款余额为16.42亿元,比年初增长60.9%,其中中长期贷款10.51亿元,比年初增长62.8%,短期贷款4.05亿元,比年初增长54.4%。

八、科学技术、教育

科学技术事业稳步发展。认真组织开展送“科技文化法律卫生”四下乡活动和青少年科普教育活动。举办科技大集8场,培训农民2.28万人次;编印科普读物2.85万余册,直接参加学生2.26万余人次,发动学生制作“三小”作品236件。在宜宾市科技服务平台发布科技需求12项,同川农大签订科技合作3项,为瑞丰养牛场标准化肉牛养殖和肉牛疫病防治、团林苗族乡乌骨鸡品种选育、醒世公司“筠连红”茶、“醒世绿”苦丁茶解决了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全县共有科技示范乡镇6个,市级农村青年科技示范基地1个,市级科技示范园区1个,县级科技示范园区5个,科技示范户1.8万余户;成功申报市重点科技项目8个、县重点科技项目28个;对10个科兴农项目全面完成评审和验收工作。

教育事业协调健康发展。2010年,全县有各级各类学校205所(含社会力量办小学2所)。中小学在校学生70643人,其中小学39478人,初中21618人,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9224人,小学社会力量办学323人。“两全”工作进一步推进。小学招新生6814人,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小学在校生年辍学率0.01%,完成率99.8%;初中阶段入学率116.3%,初中在校生年辍学率0.87%,完成率98.9%。高中阶段教育规模进一步扩大。普通高中招生1699人,职业高中招生2106人。全县高考本科上线210 人,上线率19.16℅。幼教事业进一步发展。全县在园(班)幼儿7909人。民办幼儿园(班)48个。

2010年,全县投入改善办学条件资金4904万元。完成中央新增投资项目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8项,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72项,其中重建23项,加固49项。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工作获四川省三等奖。扩充学校用地6000平方米,改造危房6562平方米,新建校舍13000平方米。

九、文体、广电和卫生事业

文化事业取得新成绩。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举办了“玉壶之春”开幕式、闭幕式文艺晚会和春节系列娱乐活动,在宜宾市第三届酒圣节上,“筠州酒韵”获最佳表演奖和优秀组织奖,新创作编排舞蹈《苗寨春风》参加四川省第六届少数民族艺术节获优秀奖,同时获宜宾市第七届“酒都风情”民间文艺比赛二等奖和创作奖。举办了元宵节机关文艺调演,宜宾市2010“中央一号文件乡镇行”启动仪式暨腾达镇春风村第四届“李花节”开幕式。组织两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苗族大唢呐、苗族刺绣”参加中央电视台“寻宝”——宜宾启动仪式。完成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编撰工作并上报省非遗中心。“苗族大唢呐”申报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已通过专家评审。5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已建成,100个农家书屋已通过新闻出版总署的验收,完成100个农家书屋书籍、书架等的配送。组织参加宜宾市首届“农家书屋”讲演比赛中,我县选手演讲的《农家书屋送春风》获得一等奖,并代表宜宾市选送参加四川省首届“农家书屋”讲演比赛获优秀奖。创作完成各类文艺作品7件。积极做好筠州艺术团相关筹备工作,有序推进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全面完成了全县256个村、社区文物普查点的数据填报工作。文物保护工作取得新进展。上报了两处极具历史文化研究价值的文物点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现已通过省上审定,上报国家文物局待批;根据中央电视台“五尺道”考察团和我县“三普”成果,选出六处文物点提请县政府公布为我县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同时公布了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文化馆、图书馆“两馆”建设顺利进行,主体工程已完成。

体育事业不断发展。全县有各级各类体育协会15个,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172人,各类健身活动站点252个,学校施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施标率达到100%,达标率达到92.2%。举办“三八”健身操比赛,县职工运动会,川滇黔围棋邀请赛、县乒乓球友谊赛、川滇黔渝三省一市斗鸟比赛。组织参加了四川省门球锦标赛、宜宾市中学生田径赛,市职工运动会,宜宾市第三届老年人运动会,并成功举办了市老运会的钓鱼比赛。完成了村级老体协建立,承办了市第三届老年人运动会钓鱼比赛,取得了团体4金、3银、4铜,个人1金、1银、1铜的好成绩,并获得最佳组织奖和突出贡献奖。县门球队参加四川省门球比赛获得全省第一名的好成绩,将代表四川省参加2010年中国门球冠军赛。刘华英获得2010年全国重点业余体校射箭锦标赛的冠军,李国军获得四川省第十一届运动会拳击冠军。全年新增体育场地面积3000多平方米;投资15万元建成5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项目,1个农民体育健身路径,到目前为止,全县43个行政村已建成“农民体育健身工程”。

广电事业全面推进。突出新闻宣传主题,展示我县改革发展的新成果,以《筠连新闻》为龙头,推出了“聚焦两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西部开发十年 筠连经济新跨越”、“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 五十百千示范工程全域达标”、“弘扬春风精神”、“创建四川省文明城市”、“百村工程”、“定水河沿岸整治”“拓展提升年”、“学习贯彻经济工作会议”等主题报道,“劳动者风采”、“筠连历史事件回顾”等系列报道,制作了大型专题片《春风精神进百村》和筠连形象片《筠山定水竞风流》,固定时间段播出《荧屏透视》、《经济走廊》、《财富报道》、《身边的故事》等栏目,开设了“春风进百村”专题节目,制作了《文明花开别样红》《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专题片》《“五五”普法依法治县工作专题片》。完成了358个自然村共5390户“村村通”卫星直播国家建设任和春风村、联络村、双腾尖山子、腾达沐滩等5个MMDS数字微波发射基站的建设工作。新建了华鑫苑、筠山都市二期、胜小K2段、天地仁和居、天筠路返迁房等5个小区的分配网建设以及大雪山镇两江村、腾达冒水村、双腾沙坝4组、双腾沙坝8组、双腾鱼井5组、巡司温泉等6个村组的分配网建设,新架光缆8.2公里,安装集线器120台,乡镇有线电视机顶盒安装发放600多台。在仙人岩差转台实施的中央7台19频道无线传输覆盖工程已正式开播,以及原已正式开播的中央1台34频道,是国家广播电视“2+1”无线覆盖的重要工程。该发射台的有效覆盖半经达30公里,覆盖人口达10万人。共投入资金11万元,新建行政村广播室22个。投入资金10万元,通过共缆传输技术,完成了全县18个镇乡政府所在地的调频广播安装工作。

卫生条件继续改善,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年末有医疗卫生机构25个,床位数590张,卫生技术人员442人,其中,执业医师161人,助理医师56人。扎实开展“新农合”工作。全县参加“新农合”的农民331465人,参合率达92.16%,乡镇覆盖率100%,筹集合作医疗基金4658.38万元,住院医疗补偿18804人次,补偿总费用为3368.18万元。切实加强以鼠疫、霍乱、手足口病、伤寒、结核、艾滋病、麻疹、狂犬病、流脑、甲肝等为重点的防治工作,共报告乙丙类传染病22种862例,发病率207.66/十万,死亡4例,死亡率0.96/十万,无甲类传染病发生。其中乙类传染病15种695例,发病率167.43/十万,比0.23/十万,比去年同期下降20.85%。传染病发病位次:发病数在前五位的是肺结核(408例)、乙肝(119例)、淋病(3去年同期下降8.33%。丙类传染病7种167例,发病率49例)、痢疾(37例)、梅毒(37例)占乙类传染病发病总数的92.09%。艾滋病防治,共报告13例艾滋病感染者,对11例艾滋病感染者/病人进行了CD4细胞、1例艾滋病病人开展病毒载量监测,对5例艾滋病感染者/病人开展免费抗病毒治疗。全县0岁组儿童应建卡4511人,已建卡4511人,建卡率100%;儿童已建证4511人,建证率100%。

十、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环境保护力度加大。全县加大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力度,环境质量得到一定改善。全年工业废水排放量为731万吨,排放达标率79 %;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1533吨;化学需氧量排放量3258吨,氨氮排放量140吨,烟尘排放量311 吨,烟尘排放达标率100 %,工业烟尘排放达标率100%;工业粉尘排放量312吨,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45.4吨,三废物质综合利用率50.5 %,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60%。当年完成工业污染治理项目2个,其中省挂牌督办整治污染源工业企业1户,市挂牌督办整治污染源工业企业1户,本年环境污染治理完成投资额3162万元,建成污水处理厂1个,垃圾处理场1个。

安全生产状况稳步好转。全年发生各类安全事故101起,死亡19人,与上年相比,事故起数减少41起,下降28.87%;死亡人数增加3人,增长18.75%。全年亿元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0.29人,下降72.9%。

十一、人口、就业、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公安户籍统计显示:年末总户数110805户,总人口为415924人。其中,非农业人口52206人,农业人口363718人;男性人口218467人,女性人口197457人,男女性别比例为110.6:100。分年龄段人口:18岁以下105135人,占总人口的25.28%,18-35岁107165人,占25.77%,35-60岁152247人,占36.6%,60岁以上51377人,占12.35%。全年出生人口6969人,人口出生率16.76‰;死亡人口4408人,人口死亡率10.6‰;人口自然增长率6.16‰。符合政策生育率86.04%。

全部单位职工34252人,工资总额82770.4万元,年平均工资23624元。城镇单位职工13177人,城镇单位职工工资总额37330.8万元,年平均工资26822元。私营单位职工21075人,私营单位职工工资总额45439.6万元,年平均工资21517元。城镇新增就业人员3225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1213人,登记失业率3.35%,比上年下降0.22个百分点。

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增加,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 14829.63 元,是“十五”末的2倍,比十五”末增长100.7%,年均增长14.9%。比上年增加1946.63 元,增长 15.1%;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0800.17元,增长9.51 %。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40.14 %。

农民收入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5550.48 元,是“十五”末的1.9倍,比十五”末增长88.3%,年均增长13.5%。比上年增收793元,增长16.67%,其中,工资性收入2506 元,增收493.77 元,增长24.54 %;家庭经营纯收入2696.06 元,增加261.18 元,增长10.73 %;财产性纯收入71.58 元,增收2.77 元,增长4.02 %,转移性纯收入 276.84元,增收35.37 元,增长14.65 %。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395.32 元,下降8.55 %,其中,交通和通讯支出下降44.18%,医疗保健支出下降32.9%,居住支出增长21.87 %。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50.69%。

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01897万元,增长25.4%。

社会福利稳步发展。全年有各种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21个,社会福利性单位床位1226个。有8141名城镇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比上年增加734人,发放低保资金1681.58万元,比上年增加310万元;有15426名农村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比上那年增加4012人,发放低保资金1075.46万元,比上年增加181.55万元;农村传统救济7492人,比去年减少419人;发放医疗救助金709.11万元,其中农村399.33万元,城镇309.78万元。发放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5400万元,按时足额发放率达100.0%。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人数331465人,参合率92.16%。

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全年养老保险参保职工人数21776人,其中,企业职工参保人数21246 人;征缴养老保险费6169 万元。失业保险参保职工9000 人,征缴失业保险费143.5万元,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0300人,征缴医疗保险费1879万元。参加工伤保险职工8360 人,其中,农民工5550 人,征缴工伤保险费439万元。参加生育保险职工3990人,征缴生育保险费49万元。

注:
1、公报中生产总值及增加值指标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2、由于统计口径发生变化,原城镇在岗职工统计范围为现全县单位职工统计范围,包括现城镇单位职工和私营单位职工。
3、部分指标数据根据“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和“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数据进行调整公布。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