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安徽省烟草商业一季度经济运行分析

2008-08-22来源:安徽烟草
  一季度,全省烟草商业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省烟草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组织转型为目标,以“两个主体”建设为主线,在“规范、效率、活力”方面狠下功夫,不断完善制度建设,努力增强整体竞争能力,经济运行继续保持稳定增长态势,实现了良好开局。
 
  一、指标与特征
 
  (一)主要指标
 
  卷烟购销存一季度,全省累计购进卷烟51.6万箱,同比增长6.1%。销售卷烟52.8万箱,同比增长1.1%、增销0.5万箱,销售完成率29.4%;其中省产卷烟41.6万箱、同比下降5.9%,省外卷烟11.2万箱、同比增长40%,占总量比重21.3%。全省11家单位销量同比增长,其中滁州增幅居首,达6.3%;6家单位(安庆、淮南、淮北、阜阳、铜陵、池州)同比下滑,其中安庆降幅居首,达5.5%。季末库存5.6万箱,存销比0.44。
 
  卷烟结构一季度,全省累计销售一类卷烟4.3万箱、比重8.2%;二类卷烟8.1万箱、比重15.4%;三类卷烟5.8万箱、比重11%;四类卷烟18.4万箱、比重34.8%;五类卷烟16.2万箱、比重30.6%。批发条均价62元,同比增长12.2%、增加6.7元。淮北条均价增幅最高,增长20%、增加10元。
 
  低档卷烟一季度,全省累计销售低档卷烟16.2万箱,同比增长15%,剔除红三环渡江影响(4.4万箱),同比下降18%;计划完成率26.9%,快于时间进度1.9个百分点。全省除皖北地区外,滁州、淮南、宣城都实现了增长,其中,蚌埠增幅高达145.9%。
 
  经济效益一季度,全省累计实现卷烟含税销售收入82亿元,同比增加9.7亿元、增长13.5%;实现卷烟销售毛利19.7亿元,同比增加2.9亿元、增长17.1%;批发企业发生期间费用3.7亿元,同比增长35%;实现利税19.7亿元,同比增长12.1%;其中利润15.8亿元,同比增加1.7亿元、增长12.3%。
 
  案件查处一季度,全省共查处涉烟案件8017起,同比9075起下降11.7%,其中案值10万元以上案件26起,同比基本持平;查处涉案卷烟4723件,同比下降0.2%,其中假冒卷烟3918件,同比下降2.6%;捣毁制、售假窝点148个,同比下降11%;判刑41人,同比增长64%。
 
  烟叶生产截止4月10日,全省烟叶育苗工作基本结束,皖南烟区开始移栽,移栽面积8.3万亩;皖北烟区烟叶移栽将在4月中下旬全面启动,预计全省可移栽烟叶面积14.2万亩。一季度,复烤企业投烤烟叶58万担,复烤烟叶产量38.8万担,增长4.2%;实现加工收入6180万元,同比增长50%;实现利润2691万元,同比增长90.4%。
 
  (二)主要特征
 
  与去年一季度销量6.9%、条均价17%、利润43%的增幅相比,全省卷烟销量、结构、经济效益三项主要指标增幅有所回落,经济运行突出体现了“稳”的特征。
 
  1、卷烟销量
 
  ——结果显示平稳
 
  全省季度销量1.1%的增幅低于全国平均水平(4.9%)3.8个百分点,也低于近几年的平均增长速度,总体上较为平稳。但从市场运行过程来看,卷烟销量节前下滑,节后剧增,供需总量的矛盾较为突出。
 
  一是货源短缺压力。节日期间,工业生产与消费不同步,供需出现错位,一些主销品牌,如铜陵市公司的“迎客松贵宾”、“锦绣盛唐”,阜阳市公司的“钟鼎新一代”等购进计划不同程度受到削减,部分市场畅销品牌如“红三环渡江”断货也达四天之久,对市场投放产生了一定影响。初步统计,一季度全省卷烟需求量超过订单量2.3万箱,其中,省产卷烟缺口1.8万箱。
 
  二是配送受阻压力。受雪灾影响,部分单位调拨、访送出现阶段性中断,尽管全省采取了多项措施抗击冰雪、满足供应,但销量下滑仍然十分明显。据测算,全省因灾减少销量(含自然增长没有实现部分)约为4.5-5万箱,灾情严重的安庆、六安两市节前影响大致为5100、4200箱。
 
  三是消费流失压力。根据部分市局(公司)的调查汇总,春节期间全省约30%的外出务工人员未能返乡,造成消费群体流失,消费量锐减,不少单位明显感受到近年来前所未有的销量压力。
 
  2、卷烟结构
 
  ——均衡性得到提高
 
  全省卷烟销售坚持“稳总量、优结构、促平衡”的指导思想,各类别卷烟销售增长相对均衡,局部地区显现了结构优化的良好态势。一是卷烟销售均价提升变缓,季度均价增幅由06年的13.7%、07年的16.9%回落至12.2%。二是类别结构振幅减小。尽管一季度全省各类别卷烟销量增幅的绝对差值仍然达到44.1%,但相比于全国65.1%的水平低21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65.5%的水平低21.4个百分点,波动幅度明显减小。三是结构提升表现出很强的区域性。皖北两端拉升,四类转五类、三类转二类的特征十分明显。四类转五类是红三环渡江价位调整的结果,三类转二类是黄山硬盒(三类卷烟)下降,黄山硬红、新制皖烟、贵宾松(二类卷烟)增长带动所致。皖南中间价位出现恢复性增长。主要是嘉宾松销量上扬形成的,该品牌同比增加2191箱、增长51%。
 
  3、低档卷烟
 
  ——适销性明显增强
 
  季度低档卷烟15%的增幅,改变了一段时期以来低档卷烟年初被动的局面。全省低档卷烟的增长与系统上下始终绷紧销量任务这根弦,主动营销、满足消费,尤其与品牌的适销对路是分不开。皖北地区及滁州、淮南的增长主要是红三环渡江的成长,价位的调整激活了市场、实现了转机、赢得了主动。一季度,全省销售红三环渡江4.4万箱,同比增销0.5万箱、增长12%。其中,蚌埠市公司红三环渡江销量达到1.7万箱,占低档卷烟总量的67%,淮北该品牌比重也达到61%。宣城在皖南地区低档卷烟大幅下滑的背景下仍然实现了一定程度的增长更是难能可贵。宣城市公司从长远发展的角度考虑省产低端品牌的替代问题,在发展方向上主要加大引进了人文地理相近、口味相投的雄狮和大前门,效果超乎寻常,仅一季度两品牌就分别增销了260、211箱。
 
  4、重点品牌
 
  ——开放性不断扩大
 
  今年以来,随着“按客户订单组织货源”的全面推广,全省市场环境不断好转,重点骨干品牌的发展空间逐步扩大,交易方式变革拉动重点骨干品牌发展的效应迅速显现。一季度,黄山、玉溪、红梅、白沙、利群、中华、云烟、苏烟、芙蓉王、黄鹤楼等品牌都实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其中黄鹤楼、利群、中华、云烟、芙蓉王增幅超过60%,黄鹤楼更是以195%的增幅位居前列。黄山品牌实现销量21.2万箱,同比增长20.3%、销量比重40.1%,中高端的新制皖烟、金皖同比分别增销了6528、1956箱,分别增长28.9%、51%。黄山品牌各价位的全面增长巩固了全省第一品牌地位;玉溪同比也增长了19%,销量规模达到1.1万箱,一举超越红塔山夺得省外品牌销量桂冠。
 
表1:全省销量前10位品牌增长情况

  同时,随着品牌结构的调整,全省卷烟供应厂商进一步分散,销量超过1%的供应厂商由去年同期的5个增加到9个。尽管销量增长相对分散,但效益贡献趋于集中,除省内工业外,沪、苏、浙、云产卷烟是全省卷烟效益增长的主要来源,四省份五厂商卷烟销售毛利占全省销售毛利比重28%,比去年同期(24%)提高4个百分点。
 
表2:主要供应厂商销售增长情况

  5、经济效益
 
  ——增长性逐步回归
 
  季度经济效益指标增幅,无论是与全国一季度利税19.9%、利润20%的增幅横向比,还是与去年同期利税41%、利润43%的增幅纵向比都有所减缓。经济效益的理性回归,一方面表明全省行业能够辩证认识前期经济的快增长,意识到坚持科学发展的重要性,从而主动降速,稳步着陆;另一方面,成本(费用)尤其是管理费用的居高不下也影响了增长的成果,构成了成长的隐患。一季度,全省发生管理费用3.6亿元,同比增加1.2亿元、增长50.3%;批发企业卷烟费用率5.1%,同比增加0.8个百分点。个别单位由于费用增长过快,经济效益不增反降,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同时,全省除固定资产收益率有所提高外,总资产贡献率、净资产收益率两项主要运营指标有所下调,分别减少6.1、0.3个百分点。
 
  6、市场管理
 
  ——控制力得到加强
 
  为进一步净化节日市场,提高市场控制能力,全省开展了“08-1”专项整治活动。各市局根据市场实际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专项行动,如淮北市局的“亮剑2008”、马鞍山市局的“冬日风暴”、合肥市局的“奋战100天”等。安庆市局顶风冒雪连破特大非法卷烟案件,一季度共破获7起10万元以上案件,其中“1.18”案件案值高达233万元。淮北、铜陵、淮南大要案件较少的地区一季度也取得了重大突破。淮北市局破获四起大要案件,案值168万元;铜陵市局破获三起大要案件,案值41.5万元;淮南市局破获两起大要案件,案值23万元。专卖始终保持高压态势,有力地维护了节日卷烟市场的稳定供应。
 
  二、形态与问题
 
  (一)价位形态
 
  1、价位的覆盖性
 
  ——高价位覆盖性高,中低价位个性鲜明,面临着品牌整合与满足区域消费的平衡问题
 
  与同期相比,全省品牌(规格)覆盖性明显提高。一季度,全省17个地区均有覆盖的品牌(规格)18个,同比增加6个、增长50%。省外品牌(规格)分布最广的要数沪产卷烟,几个主要品牌如中华、红双喜、大前门等经过长期的市场积累得到了广泛认可。另外,玉溪、黄鹤楼也颇受青睐,尤其是黄鹤楼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铺开,体现了较强的营销力和市场力。从价位区间看,覆盖性高的主要是零售价200元/条以上价位的品牌(规格),而覆盖性低的主要是零售价40元/条以下价位的品牌(规格),说明在市场相对充分竞争的条件下,高端价位已经形成了相对集中的品牌偏好,而低档价位在相对封闭的市场上形成了相对固化的口味习惯,区域倾向较为明显。
 
  2、价位的规格性
 
  ——中端价位过度集中,高端价位渐成热点,面临着市场选择和有序增长的平衡问题
 
  尽管全省在主要价位上初步形成了主销品牌、替代品牌的格局,尤其是零售价位25、50、130元/条主销品牌(规格)形成了较大规模,但价位体系没有体现有序竞争态势,部分价位过于集中,如零售价50元价位则集中了20个规格。尤其是当前行业在开发高端品牌(规格)上你追我赶,乐此不疲,竞争热点向更高端转移,全省零售价300元以上价位在销品牌(规格)达27个,比同期的20个增加7个、增幅达到35%。品牌(规格)增多,增加了消费选择余地,但同时也带来了品牌之间的激烈竞争。
 
  3、价位的成长性
 
  ——中高价位持续快速成长,低价位不断萎缩,面临着结构提升和满足低端消费的平衡问题
 
  近5年来,全省45元以上各价位近年来持续快速增长,其中300元以上价位年均增幅更是高达68.7%,5年增长了7倍。45-85元价位成为主流价位,5年增销了近10万箱;25-45元价位从高峰期06年一季度的14.4万箱快速回落到本年度的7.6万箱,年均减销3.2万箱。与全国30元价位下降、40元价位增长态势相反的是全省同价位卷烟全部下滑。需要引起重视的是,该价位卷烟不是没有市场,而是有效供给不足,全国性的供需缺口即是佐证。国家局监测数据显示,2月份全国零售价38-48元价位卷烟消费缺口量最大,达到5.6万箱。我省同价位主销品牌中的红三环、盛唐投放也大幅下降,一季度该价位两品牌仅投放5.2万箱,同比9万箱减销3.8万箱、下降42%。另外,少数单位在价位选择上过于简单,过渡性价位、替代性品牌过少,影响了消费价位的有序提升,直接影响销量增长。淮北市公司尽管近年来品牌整合快速推进,品牌集中度明显提高,但部分价位出现明显短板,25-45元价位销量仅609箱,比重仅占销售总量的4.1%。
 
表3:近5年一季度各价位卷烟销量情况

  从市场地位看,45-85元价位已经成长为全省的主流价位,市场份额达30.3%,尤其是50元单价位销量规模就达到10.9万箱、市场份额达21%。全省价位结构由04年的金字塔形演变为当前的纺锤形。

  4、价位的竞争性
 
  ——中高价位集中度明显下降,品牌竞争日益激烈,省产品牌面临着省内、外品牌双重竞争的平衡问题
 
  全省零售价300元以上、150-300元、85-150元价位前5位品牌规格集中度,分别由去年同期的94.7%、87.4%、81.3%分别下降为93.5%、86.7%、81.2%。300元以上价位由中华、苏烟牢牢把控;150-300元价位由云产玉溪、云烟两品牌占据1/3市场份额;85-150元价位省产品牌为主。从全国07年各价位前5位品牌比较来看,我省除300元以上价位前5位品牌与全国基本相似外,其他价位前5位品牌(规格)不能完全体现全国品牌的竞争态势。
 
表5 零售价300元/条以上价区前5个品牌的市场占有率

表6 零售价150-300元/条价区前5个品牌的市场占有率

表7 零售价85-150元/条价区前5个品牌的市场占有率

表8 零售价45-85元/条价区前5个品牌的市场占有率

  从全国各价位品牌发展态势来看,85-150元价位竞争最为激烈,前5位品牌市场份额均不超过10%,都没有建立绝对的领先优势。随着市场的进一步开放,今后几年全省该价位的品牌格局不可避免的将会发生较大变化。为引导有序竞争,我们根据市场份额及销量增长率两个维度对该价位各品牌进行分析。从分析的结果看,省内品牌(规格)如贵宾松、新制皖烟,省外品牌如云烟、利群、白沙、南京等4个品牌市场占有率较高、增长较快,可划定为明星类品牌;黄山硬红、黄山软红、娇子这类市场占有率高、但增长率偏低的品牌,可划定为金牛类品牌;七匹狼、帝豪等市场占有率不高、增长率较高的品牌,可划定为潜力型品牌;而黄果树、一品梅等市场占有率不高、销量下滑的品牌,可划定为待退出类品牌。

  基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近几年全省市场在价位变迁及品牌发展过程中,低端价位品牌(规格)进一步整合,但市场份额降幅不大;中端价位品牌(规格)整合速度很快,结构逐位上移,攀高倾向严重;高端价位新增品牌(规格)不断增加,竞争日益激烈,市场份额迅速扩大,经济增长对灰色消费和商务消费支撑起来高档高价位卷烟存在较高的依存度。全省各价位的主销品牌除零售价300元以上价位竞争相对充分,品牌格局与全国基本相似外,其他各价位与全国格局差异较大,市场份额前5位品牌均非全国相应价位的主销品牌,全省市场将会经历长时间的调整过程。
 
  (二)问题分析
 
  1、宏观经济存在不确定性
 
  受雪灾及国际经济影响,全国经济增长明显回落。据相关机构预测,一季度全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增幅将保持在10%-10.5%,比去年同期的11.2%下降近1个百分点。另一方面,在食品、原材料等价格增长的推动下,通胀压力越来越大,3月份全国消费价格指数(CPI)可能达到8.3%,宏观经济面临着“高通胀、低增长”的风险,给行业增长带来不确定性。主要表现在:物价的快速上涨一方面使经营管理成本增加,成本(费用)控制难度加大;另一方面,原材料成本的上扬将大大增加低价位卷烟生产成本,低价位卷烟有效供给能力将会削弱;其次,消费的实际购买力下降,导致吸食数量的减少和消费结构的可能降低。
 
  2、供求结构存在不协调性
 
  全省低价位卷烟供需矛盾是全国性供给不足的缩影。2月份,全国卷烟市场供求满足度93.3%,环比上升1.2个百分点。零售价48-58元卷烟消费需求量最大,对应社会销量也最大,为67万箱。零售价38-48元卷烟消费缺口量最大,达到5.6万箱,其中,30元、40元价位卷烟需求满足度较低,仅为91%和88.6%,比平均满足度分别低(93.3%)2.3、4.7个百分点。低价位卷烟的供需失衡,一方面在于低档卷烟考核导向、任务压力,产销环节想方设法挤压邻价位,尽可能为低档卷烟腾出市场空间;另一方面在于结构提升、效益驱动,产销环节不遗余力削减低价位,极力为中高价位产销提供计划支撑。高价位的拉升与低价位的萎缩严重影响中间价位的供求关系,对消费结构的有序升级产生极其不利影响。
 
  3、市场过渡存在不稳定性
 
  当前,全省市场结构处于省内品牌自身调整以及省外品牌对省内品牌替代的重要时期,如何保持市场的平稳过渡是重要课题。在市场开放问题上,步子大了不行——容易引起震荡;小了也不行——容易形成依赖。市场结构的调整必须遵循有序、均衡的原则。全省在贯彻“两个下降、两个兼顾”原则,推动全国大市场建设的过程中,表现出明显的执行差异。一季度,宿州以80.2%的增幅、马鞍山以12.2%的比重增量居各单位省外卷烟相应指标之首,而个别单位始终迈不开步伐,出现省外卷烟销量负增长、比重基本持平的现象。
 
  另一方面,就全省来看,省产品牌退出没能保证时序和价位的相对均衡。仅一季度,全省省产品牌总量就下降了2.6万箱,并且价位主要集中在30-40元零售价位。尽管以哈德门、雄狮为代表的中低端省外品牌的进入缓解了市场供需压力,但由于计划限制和口味惯性,省外品牌难以集中有效替代,市场的波动仍然较为明显。

大丰收销量走势图

都宝销量走势图
 
  4、品牌培育存在不持续性全省在品牌培育上仍然存在长期性、持续性不够的问题,一些品牌的增长往往陷入“快进快出”的怪圈。大丰收自06年在全省上市后,经过大力宣传、促销,全省月均销量一度达到1.1万箱,亳州曾作为全国的典型广为报道,但时过境迁,当前全省月均销量仅100箱,品牌影响力急剧缩减。都宝品牌04年以来销量波动尤为明显,4年时间经历了“两起两落”。大丰收的快速陨落和都宝的起落不定,有品牌形象、口味习惯等方面的客观原因,但不排除部分单位在品牌培育上冷热不均的主观因素作用。
 
  三、要求与对策
 
  当前,卷烟消费已经由峰态转入常态。尽管一季度的各项工作取得了全面进步,但面临的问题仍然很多、压力仍然很大,我们不能有丝毫的懈怠和松劲。全省烟草商业经济运行工作必须进一步贯彻科学发展观,主动适应市场化改革,在提升服务上下功夫、求突破;积极推进执法主体建设,在有效监管上下功夫、求突破;积极完善内控管理机制,在提高效率上下功夫、求突破,努力推动经济的“全面协调”和“持续发展”。各单位要在落实好年度主要任务的同时,着力构建供应链长效机制,推进工商协同营销;着力加强价位体系研究,推进梯次化管理;着力品牌培育机制完善,推进重点品牌成长;着力构建标准化的贯标体系,推进企业管理优化。
 
  1、构建规范化的链式关系
 
  按“订单组织货源”的试点,有力地推动了工商协同营销,全省工商互动取得了积极进展。但我们也看到工商协同的长效机制还没有真正建立,需要采取进一步措施加以规范。一是明确工商职能定位。工业企业更加关注产品质量、商业企业更加关注品牌。双方共同制订品牌培育方案,共同追踪品牌的市场表现,共同加强对重点培育品牌的激励、考核和日常引导。二是建立考核测评的长效机制。认真研究对供应厂商评价的方式方法,制定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开展互动“满意度”测评和货源供应、合同执行、信息服务等方面的综合评价。三是建立信息沟通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加强与工业企业的沟通,保持品牌的有序整合和结构的渐进提升,保证货源的有效顺畅衔接,稳定供求关系。
 
  2、构建梯次化的价位体系
 
  尽管当前行业卷烟价格实行统一集中管理的模式,价格调节供求机制作用不充分,但价位组合能否贴近市场是消费潜力能否有效释放的关键。基于价位的分析,目的就是要推动价位的梯次化管理,以价位主动选择品牌,而不完全是按品牌被动接受价位。梯次化管理首先明确当前的市场设立一个怎样的价区梯次,既能满足消费价位的选择需要,又能够保证价区之间不存在大的冲突;其次要明确价位区间内各价位之间的相互关系,确立主销价位、替代价位,确保价位梯次的有序提升。
 
  3、构建市场化的成长机制
 
  在3月份召开的全国经济运行分析会议上,姜成康局长突出强调了品牌的跨省整合,培育10多个重点骨干品牌的问题。作为商业企业,在此过程中的主要任务就是要为品牌营销提供公平的竞争环境,推动全国大市场的形成。全省要密切关注行业重点骨干品牌及主销品牌的市场波动情况,分析掌握消费者真实需求,准确把握社会库存及销售变化趋势,有效衔接、合理投放,确保销量与价格的稳定。在培育好黄山品牌的同时,坚持不懈地推进全国性重点名优品牌的培育和营销工作,不断提升重点品牌的市场占有率。
 
  4、构建标准化的贯标体系
 
  国家局正在全面推进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工作,目前全省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实施工作已完成第一次内审,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在结合实际,总结咨询、认证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将在全省范围内部署与实施。各单位要高度重视这项即将开展的工作,充分运用质量管理体系的理念和方法,不断优化流程、规范管理、提升服务。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