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做中国人自己最好的卷烟

2019-10-16来源:中国烟草

站在时代的高度回首来路,前行的脚步将更加坚实有力。

“中华”,新中国第一个甲级高级民族卷烟品牌,诞生于1951年。肩负“做中国人自己最好的卷烟”的特殊使命,成为民族品牌质量担当、国家形象担当、出口创汇担当。一路成长一路回响着民族卷烟工业艰辛求索、民族卷烟品牌奋力崛起的铿锵足音。

时光回溯。一个出身高贵、历经风雨磨砺而熠熠生辉享誉中外的传奇品牌,正从历史中阔步走来。

中华”问世

“现在制造的纸烟总比外国人制造的要差!”1950年,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如红日初升,万象更新,国家主席毛泽东却拿不出一支国产的高级卷烟招待外宾和客人。主席嘱咐食品工业部“要搞一种较好的烟出来,不用一个外国字”。

嘱托就是命令!中国卷烟一定要有叫得响的品牌!一定要全力以赴“做中国人自己最好的卷烟”。

作为近代卷烟工业的绝对中心,上海众望所归勇担重任,由华东工业部落实,刚刚被人民政权接管改造、从濒临倒闭而脱胎换骨的国营中华烟草公司负责做样烟,送中央领导评吸。

特殊的政治任务激发起澎湃的爱国热情,点燃了上海烟草人1950年的整个冬天,“中华”的传奇之旅也由此开启。

由时任厂务科科长王承翰牵头,朱尊权、丁瑞康等极具报国热忱的年轻专家负责叶组配方。从混杂的库存中淘漉、去各大烟区筛选,还托人购得一批“AAB”级美国最好烟叶。在临时辟出的一间六七平方米的小屋里,靠着一台小切丝机和一个用几块长方形小木条钉成的手工卷烟匣子,经过无数次试验、评吸、比对,配方终于确定。三个月夜以继日的奋战后,两箱白色样品烟送至北京,随后便决定批量生产。

甄选名称,“中华”二字人心所向。1951年2月,“中华”卷烟正式投放市场并一炮而红,成为消费者心中“高贵原料精制、烟味和醇”的“超高级”卷烟,从此打破了高级卷烟市场长期被英美烟草公司垄断的局面。

近代以来“大江南北,莫不以洋为尚”。自1902年英美烟草在中国高调登场,民族卷烟品牌只能在中低级市场的夹缝中艰难生存。傲慢的外国烟草公司甚至公然宣称,中国人根本没有能力制造出高级卷烟。“中华”的问世无疑是当头一棒,打击了洋烟的气焰,打出了民族志气和民族自豪感。

1952年,英美烟草黯然离去,其资产以协定的方式全部转让给中国政府,原英美颐中三厂改为国营上海卷烟二厂,即上海卷烟厂前身。8月,“中华”正式转入上海卷烟二厂生产并传承至今。

为国担当

特殊的出身注定不凡的经历。作为民族卷烟质量担当,“中华”初创,主要用于各重大宴会和外事活动,同时出口创汇。虽产量极有限仅千余箱,逢年过节,还是会少量投放市场。

1959年,商业部要求甲级烟首先保证特殊需要,一律停止市场供应。“中华”从此走上近30年的“特供烟”之路。

主要保证供应重大活动,作为礼品赠送外国友人,供给各驻华使馆,保障外轮公司及军需供应;同时完成临时特制任务,慰问抗美援朝志愿军,献礼“国庆”盛典,参加国际展会……

新生的共和国百废待兴,急需进口稀缺资源和先进设备,但外汇奇缺,卷烟成为当时少数能出口并换取较高外汇的商品之一。1954年,“中华”开始走出国门,为国创汇,展示工业成果,让世界了解中国,更成为海外华人华侨与祖国的情感纽带。

为适应国际标准,1959年“中华”开始探索过滤嘴烟。在辗转从德国虹霓公司购得机器却完全不会使用的情况下,研制人员硬是用一个月时间攻坚克难,于9月生产出中国第一支过滤嘴卷烟“中华(甲)”,使“中华”可以更好地走向世界。

卷烟工业作为新中国的重要税收来源,成为率先被改造的行业之一,与共和国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在国家最重要、最亟需的场合,“中华”时刻承担起中国卷烟“第一品牌”的崇高职责。

磨砺生辉

“玉不琢,不成器”“铸以为器,磨砺生光”。

1953年春天,发生了一起震动上海滩的质量风波。群众尖锐地指出“‘中华’牌香烟味道不好、包装不好”,还偷工减料。为此,有关部门派出专业检查组驻厂彻查。根源在原料和配方。因原料匮乏,两年间烟叶等级一降再降,配方变动达11次,质量怎能保证?

此次事件后,形成了“中华”生产的铁律。“中华”配方必须报轻工业部批准,厂里无权变动;每一道生产工序都必须严格工艺标准,不得随意更改;烟叶原料必须经过严格挑选;必须“以料定产”,有料即产,无料即少产或不产。“质量至上”从此成为“中华”的坚定信仰。

严把“中华”卷烟质量关的意识深深扎根员工心中

品牌总会被打上时代的烙印。

“中华”一开始还使用相当比例的美国烟叶,随着库存日渐告罄,又无法进口,唯一的出路是国产烟叶替代。按照朱尊权“三种香型”理论,根据香型与美国烟叶比对,博采全国各地烟叶精心配伍调制,形成“中华”独有的香型,替代烟叶找到了。

新的问题来了,陈烟缺乏成了又一道坎。烟叶需要经过两三年的醇化方能达到最佳品质,对于等米下锅的烟厂而言,两三年太漫长!1954年,在朱尊权等科研人员的努力下,成功开发出烟叶人工发酵技术,大大缩短了烟叶醇化时间,虽是权宜之计却解了燃眉之急,保证了“中华”卷烟的正常生产。

到1955年,“中华”卷烟配方里,美国烟叶占比仅1%,1957年已杳无踪影。尽管国产高级原料始终捉襟见肘,但真正实现了用国产烟叶生产中国人自己的最好卷烟。

市场的考验比短缺经济时代来得更加猛烈。

1978年,改革潮涌,激荡神州。上海烟草人逐渐开眼看世界,看到的是老旧的设备、陈旧的观念、落后的管理与欧美国家的巨大差距,同时也看到了机会。

20世纪80年代初,“中华”尚未告别“特供”,但上烟人已开始为其谋势。在贵州建立全国第一个烟叶基地,启动“七五”技改,在国家烟草专卖体制的助力下,顺利找到解决原料、技术两大关键难题的突破口。

1988年随着国家放开13种名烟价格,“中华”正式开始自主定价,从“特供”走向市场。做“最好卷烟”的使命从“满足特殊需要”变成了“到市场上去、到消费者中去”。从此,“中华”便在市场中搏击新的风浪,收获新的荣耀,开启新的逐梦征程。

传世梦想

历史长河奔腾不息,精神特质一脉相承。历经数十年特殊岁月风雨磨砺,“最好”,已内化为“中华”卷烟与生俱来的高贵气质、与国同行的责任担当、对品质的极致追求、敢为人先的魄力、迎难而上的勇气、海纳百川的胸怀、初心不改的坚守、创新超越的智慧,融入“中华”成长发展的基因,薪火传承、历久弥新,赋予其迎接市场挑战、追逐传世梦想的强大底气。

1988年,属于“中华”的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沿着历史的足迹,顺“市”而为,饱含“爱我中华”的深情,坚守做“最好卷烟”的初心,始终追求“和搏一流”。革故鼎新、蓄势待发。

进入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当行业“中式卷烟”大品牌蓝图徐徐铺开,“百万千亿”工程喜传捷报,“中华”从1988年的1万箱飞升至2012年的100万箱、销售收入破1000亿元,为“传世中华一百年”的梦想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新常态”下创新转型再升级,重在持续、重在提升、重在引领。已占据高端卷烟市场半壁江山、出口稳居行业第一、屡获殊荣的领军品牌“中华”,奔跑的脚步既动力十足又行稳致远。“中华新三包”之“金中支”“双中支”“金短支”则如新星闪耀,传承经典引领时尚,照亮“中华”逐梦百年传世的希望之路。

一路走来,做“最好卷烟”的信念代代相传、生生不息,伴随“中华”走过近70载峥嵘岁月,还将走向更加光辉的未来。

新时代新征程,百舸争流急,大潮逐浪高。传世“中华”已乘上中国烟草高质量发展的巨轮,秉承做“最好卷烟”的使命,引领“中式卷烟”驶向更加壮阔的航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