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负时代赋予的崇高使命和历史责任,半个多世纪以来,“做中国人自己的最好卷烟”早已沉淀为一种匠心,熔铸于沪产卷烟品牌发展的血脉之中,一以贯之,一脉相承。
在细支烟布局上,上烟集团以宏观的视野、辩证的方法、审慎的态度,进行了全面观察、客观分析、精准把控,正确处理几对关系,确保了品类、品牌之间的健康协调发展。
早与晚的关系。
2016年,传统卷烟品牌“凤凰”在阔别13年后重回市场,成为沪产卷烟家族里第一款细支烟。
其时,中式细支烟已历经十年发展,尤其是在2015年之后呈现平均每年过百万箱的爆发式增长,各个品牌纷纷推出细支烟产品,意在提前卡位市场成长的空间。
从时间节点上看,“凤凰”的到来似乎有些晚。然而,早有早的先机,晚有晚的优势。这一优势,在于火爆之下的冷静思考、采撷众家之长的融合沉淀,以求创新突围、弯道超车。
如何避免拔苗助长、盲目跟从?如何权衡品牌选择、市场布局?在新“1+3”品牌发展战略指引下,上烟集团通过策略调整、资源调配,发力技术储备、市场研究,科学规划品类布局,精准把握品牌特性,最终推出了第一款沪产细支烟“凤凰”(细支)。
破茧之前的蓄势,只为成就更强的生命力。“凤凰”上市当年销量为2313箱,迅速在全国30多个省级市场铺开;2017年销量增至12113箱,同比增长427%。其增长速度之快,再加上结构上的后发优势,让人眼前一亮。
老与新的关系。
谈起老品牌,总离不开一份情怀。然而,单一的情怀消费往往是短暂的,在传承基础上的创新才是老品牌复兴的路径。指引创新的路灯何在?唯有市场。了解市场的真正需求,才能引领市场。
“凤凰”的复出,正是这一思考下的充分应对。
在品牌形象上,“凤凰”的优美姿态与细支产品的风格十分契合。在市场营销上,老“凤凰”历经时代淬炼,具有一定的消费基础和市场影响力,尤其是东北地区呼声较高,而东北恰恰又是细支烟的消费热地。在技术研发上,“凤凰”是我国第一款外香气味特征卷烟,这种香型不会因细支化而衰减。在品牌价值上,作为曾经的甲级烟,“凤凰”适合进入高档细支烟市场。
以市场为导向,消费语言与技术语言互译,传统基因与创新元素互融,造就了“凤凰”全新的品牌定位——“细语生香”,即细支卷烟、凤凰语意、品牌重生、外香气味。不同于常规细支烟84mm的纤细身形,前圆后方的薄型包装设计是它新的形象标签;而吸味上,通过卷烟纸加香技术还原“凤凰”独有的奶香味,延续了经典记忆。
2018年,沪产传统品牌“牡丹”也以新规格推出了细支卷烟,其全新的价值特色在消费市场上迅速赢得赞誉。“老品牌”转换“新活法”,变的是市场定位,不变的是价值品质,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这是一种对经典的致意,更是一份对市场的诚意。
大与小的关系。
从新世纪的“做精做强”,到近十年的“百万千亿”工程,乃至新时代“1+3”品牌布局图的绘就,大品牌战略始终是上烟集团持续发展所依赖的绝对基础。
面对新的市场变革,依靠软、硬“中华”打天下的单一模式已不可持续,中端转型某种程度上有承接高端、护卫高端的作用。正如“凤凰”“牡丹”等品牌,虽然总的销售盘子不大,却盘活了品牌资源,做好了结构文章,为中端转型开辟了全新路径,更为以“中华”为代表的大品牌调状态、集群化赢得了时间和空间。
不可否认,企业内大品牌与小品牌之间的良性互动,有助于整个产品链条协同发展,能够使品牌竞争着力点进一步向上拉升。
大浪淘沙、优胜劣汰,是当今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品牌发展不能陷于历史视角、囿于当下所得,而要不断去考虑未来的变革,抓住市场的变奏。
经过迅速膨胀后的细支烟市场也许将迎来洗牌期。如何既不坐失红利,又防止在单一品牌上用力过猛?除了前瞻性的战略判断外,还要在产业分工、产能布局、产品创新上进行深入谋划和调整。这既是上烟集团的未来之举,或许也是中式细支烟品牌需要思考和应对的课题。
市场竞争残酷却又公平,蓝海永远都有,只等待做好准备的那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