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中支”“中华”,一个“中”字,将卷烟的风格、品类和品牌串联起来、融为一体。
2016年12月,以“金中支”命名的“中华”新品问世。5个月后,“中华”(双中支)揭开面纱,进一步丰富了中支卷烟产品线布局。不到两年的时间,“中华”的中支系列产品以高品质、高结构所达成的品牌价值远比销售数据更有意义、更富含金量。
从“体型”上看,这个介于常规卷烟和细支卷烟之间的卷烟品类,正是源于“中华”新品的塑造,得到了业界认同和消费认可。从某种程度上讲,虽然中支卷烟并非“中华”品牌的首创,但是中支品类与细支、短支和爆珠共同架构起“细中短爆”新品类,却得益于“中华”的引领,称得上“中华”的首创。
审视2016年这个时间窗口,当行业品牌包括“中华”传统产品处于深度调整之时,“中华”中支产品的问世,颇具新旧动能转换的深意。从宏观经济运行到微观消费诉求,需求端的变化正一步步传导至供给侧。新一轮品类构建方兴未艾,“中华”品牌没有缺位。
当然,2016年的时间窗口,更多的还是水到渠成的选择。早在2011年,上烟集团技术部门就已经着手相关技术的研究,并完成了产品储备。而外在的“体型”取决于内在的“香型”,换言之,与其说是“中华”选择了中支,毋宁说是市场和中支选择了“中华”。
在历史上,“中华”品牌是我国创立的首个高端民族卷烟品牌,是首个过滤嘴卷烟品牌,是首个通过原产地标志认证的品牌,是首个推出高端低焦化产品的品牌。“首个”背后的逻辑,就是面对不同时代的命题做好传承与创新。
对于一个拥有60年历史的高结构大品牌来说,解题传承与创新,不仅是技术命题,更是战略考量,其中体现着做事的心态、能力的储备和时机的选择。
从需求端看,消费者一方面希望“中华”品牌能够有所创新,另一方面又在心理上不愿接受“中华”品牌的太多改变。这也是不少经典品牌发展中难以逾越的课题——如何超越自己。从这个角度上讲,“中华”品牌创新的难度系数要比其他品牌高得多。
中支品类同样是上烟集团在卷烟市场消费新趋势下解题传承与创新的产物。一脉相承的是“中和平衡”的风格特征,而从“中华”(5000)和“中华”(大中华)中汲取的经验,使得此次创新进一步拿捏好了取与舍的分寸感,兼顾了形与质的平衡性。
形与质的每一分考量都体现着匠心:秉承“中华”复合型“多地区、小比例”的原料配方理念,传承经典的天安门元素与logo,在保留正面经典中华红的基础上合理适度地使用金色,从消费者的拿捏习惯出发确定盒型尺寸,运用双铝包设计增添烟支的价值感。
“有支撑、成体系、能感知”并未过时,依然是行业品类构建的指导思想。尤其是在卷烟新品层出不穷的当下,其培育成功率并不高。而“中华”新品对于中支品类的开创和引领作用进一步彰显,新品的上市在技术储备上要有支撑,在系列布局上要成体系,在消费互动上要能感知。唯有如此,新品类的开创才有价值,新产品的上市才有意义。
“中华”中支新品的破题,不仅提升了“中华”品牌的高端价值,完成了中支产品在消费者中的价值认知,也奠定了行业中支品类未来发展的价位基调。
不同于细支烟肇始于二类烟的发展路径,中支烟从进入消费者视野之时就以高端烟的身份出现,在消费升级过程中无疑担当着更多的结构升级重任,这也是“中华”中支新品从一开始就被赋予的潜在意义。
“中华”中支新品盘活了沪产品牌高端集群的思路,也促成了一个开放的多元体系。当然,不是随随便便一包中支烟就可以自然而然有好结果,应通过确立中支品类标准,减少无序竞争,排斥简单模仿。当越来越多的企业有序地参与到中支品类的构建之中,以市场为导向的资源优化配置方能起到共同培育、发掘、分享市场红利的作用。
如今,“中华”品牌已经为中支卷烟做了深入人心的消费动员和品类普及,也为中支卷烟赋予了市场机遇和产品布局。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华”所贡献的不只是两款产品,更有中式卷烟的新品类以及中和平衡的方法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