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红楼卷):传承红学 诠释经典

2017-04-28来源:东方烟草报

  谷雨时节,万物生长。

  4月20日,谷雨,江苏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细支烟品类高端新品“南京”(红楼卷)面市,如同一粒种子,被播撒到希望的田野上。

  细支烟品类更加清晰

  重庆、南京、青岛、银川……全国10城联动,“南京”(红楼卷)同日发布上市;

  “湘云眠芍”“元春省亲”“黛玉葬花”……《红楼梦》中10个经典片段,在“南京”(红楼卷)的外包装上组成一幅精美的画卷;

  “南京”(炫赫门)、“苏烟”(沉香)、“南京”(细支九五)……“南京”(红楼卷)是第10款苏产细支烟。

  十全十美,是江苏中烟人对品牌的美好寄望;十全十美,更是江苏中烟人对品质的目标追求。

  从酝酿到面市,“三年磨一剑”。无论是品牌文化还是技术创新,无论是视觉表达还是产品品质,“南京”(红楼卷)的每一个细节都力求精致完美。

  当然,对于江苏中烟来说,“南京”(红楼卷)还具有更深层次的意义和价值。

  十几年来,苏产细支烟从最初的探索创新,到如今引领行业发展,逐步形成了“大格局系列”“红学文化系列”“南京都市文化系列”三大系列。

  过去几年,“红学文化系列”一直缺少高端引领规格。一方面是市场的需求,消费者需要一款体现红学文化的高端苏产细支烟;一方面是企业的需要,江苏中烟需要一款“红学文化系列”高端规格,进一步丰富和提升苏产细支烟的产品结构。在这个大背景下,“南京”(红楼卷)应运而生。

  在江苏中烟市场营销中心主任黄彪看来,“南京”(红楼卷)最重要的作用体现在填补了苏产细支烟“红学文化系列”高端空白。由此,江苏中烟的产品布局尤其是细支烟品类进一步清晰,从而进一步提升了苏产卷烟品牌的价值和内涵。

  可以说,“南京”(红楼卷)是苏产细支烟“红学文化系列”的扛鼎之作。

  “两轮驱动”更加有力

  扛鼎之作,需有卓越之处。

  “南京”(红楼卷)处处体现了江苏中烟一直传承的“两轮驱动”——文化内涵和科技创新。

  “在文化内涵方面,‘南京’(红楼卷)可谓展现红学文化韵味的集大成者。”江苏中烟市场营销中心品牌处处长荆志瑞说。

  两百多年来,每个时代都在用其时代文化去解读《红楼梦》,让红学文化绽放出无穷的光彩和无尽的韵味。

  江苏中烟研发团队从《红楼梦》原著中汲取灵感和养料,通过包装设计的创新,让“南京”(红楼卷)充分展现出红学文化的魅力。围绕“卷”的主题展示,他们将条盒设计成书盒样式。条盒一侧是一幅精美的画卷,“菊花诗社”“龄官画蔷”“宝钗扑蝶”等10个画面巧妙融合,将消费者带入故事中。条装的开启之处,犹如两只握在一起的手,暗含“金玉良缘”之意。开启后的条盒,可作为笔筒或藏品收纳之用。

  色彩上以紫色和金色的搭配为主调。在中国传统文化审美中,金色象征荣耀、紫色代表高贵,二者结合,搭配红学文化的暗纹,彰显了不同的气韵。

  科研创新方面,“南京”(红楼卷)在保留苏产细支烟核心技术成果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突破——

  首创前端竖打孔技术,提升了产品增香保润效果,彰显了江苏中烟一直追求的“细支烟要有粗支烟的效应”;

  围绕科技减害计划,精挑优质原料,深耕叶组配方,强化浓度、香气量等,在确保产品吸味不变的前提下实现了降焦减害的效果。

  与卷烟市场更加贴近

  与卷烟市场更加贴近,这是“南京”(红楼卷)的一大特点——既弥补了苏产细支烟高价位段的空白,又迎合了高端消费群体的需求,是一款源自市场需求、服务企业发展的细支烟。

  “我们的产品创新、技术创新一直立足于市场,始终倾听市场的声音。‘南京’(红楼卷)更加如此,整个研发阶段都是围绕市场需求开展的。”江苏中烟技术研发中心主任张映告诉记者。

  江苏中烟组织调研团队,专门就“南京”(红楼卷)设计风格、吸味特点、包装色彩等内容进行市场调查。团队成员深入苏产细支烟核心市场和潜力市场,来到零售客户店中,邀请消费者代表进行座谈,请大家畅所欲言,听取好的想法、好的建议。

  “原来的包装一面是金色的、一面是紫色的,消费者主张两者拼接,我们据此进行了多次调整,现在的效果在市场测评时得到了肯定。”黄彪介绍说,无论是外观还是吸味,这款烟的很多细节都根据市场反馈进行了反复调整。

  在今年全国春季糖酒会上,“南京”(红楼卷)凭借苏产细支烟十几年的品牌背书,以及全新的包装设计、优良的产品品质,被评为“中国烟酒十大匠心典范”,赢得了不少消费者的青睐、满足了零售客户的期望。

  “‘南京’(红楼卷)的文化表现力让我印象深刻。上柜后,我会把它摆在店面最醒目的位置。”采访期间,山东省青岛市零售客户蒋怡君对这款烟充满信心。而据了解,在此次同步发布的10座城市里,前来参加发布会的零售客户普遍看好“南京”(红楼卷)。

  作为中式细支卷烟的领军者,近年来,苏产细支烟一直“引领消费、领跑高端”。如今,被江苏中烟人寄予厚望的“南京”(红楼卷)上市,从某种意义上讲更像一个重要的历史节点,标志着苏产细支烟发展翻开了新的一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