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烟草工业公司产品质量管控的“术”与“道”

2017-01-26来源:东方烟草报作者:王守国

  2016年12月5日,国家烟草专卖局通报了2016年下半年卷烟产品质量监督市场抽查情况,黑龙江烟草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出品的“哈尔滨”(老巴夺)和“林海灵芝”(8mg)分别荣获行业三类规格卷烟和四类规格卷烟综合质量总分第一名。

  就全国烟草行业而言,黑龙江烟草工业公司无论是在体量规模、生产设备还是知名度上,都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这样一个体量规模不够大、生产设备不够先进的行业中小企业如何面对各路强手勇夺两个第一?带着这样的问题,记者近日走进黑龙江烟草工业公司,从中寻到了一些答案。

  优“术”

  “质量是产品的竞争力核心,更是企业赖以生存发展的立身之本。”这句话,最近两年,对于黑龙江烟草工业公司所有干部职工来说,不仅仅是挂在墙上的一句标语,更是深深刻在他们心底的实践感悟。

  随着行业卷烟营销市场化取向改革的落地实施,加之控烟履约日趋严格、市场需求总量趋于饱和,卷烟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以往靠政策倾斜扶持、外延式卷烟增量拉升效益的道路越来越窄。这种态势,对于黑龙江烟草工业公司这样一个处于经济下行压力巨大的东北市场的行业中小企业来说,压力更为沉重。

  企业发展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作为卷烟工业企业来讲,在这种严峻形势面前,唯有严格卷烟产品质量管控,持续向市场输送优质产品,为企业于市场中开疆扩土筑牢品质保障,才能使企业在激烈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如何严格卷烟产品质量管控?黑龙江烟草工业公司从“术”入手,不断“寻术”“优术”。

  “术”,字典上的解释主要是技艺和方法。“寻术”“优术”也就是不断探寻优化质量管控的方式方法。

  质量管控之“术”何来?“来自于同行、来自于员工、来自于实践,来自于创新。”黑龙江烟草工业公司总经理马保军说。

  来自于同行,即借鉴行业成功质量管控经验。曾经立志于做中国卷烟工业企业中的“麦当劳”的黑龙江烟草工业公司,从2005年开始进行品牌联营加工,同云南中烟、江苏中烟、湖北中烟等行业优势工业企业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为了保证联营加工产品的质量,合作厂家都会提供一整套的质量管控流程,并安排专人监督实施。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些合作厂家都是行业内的佼佼者,他们的质量管理理念、举措,有太多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地方。”哈尔滨卷烟厂生产科科长贾宏亮说,联营加工为他们学习借鉴行业先进单位的先进经验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他们将这些厂家的质量管控流程拿过来与自身流程进行对照分析,取长补短,不断完善自身的质量管控方式方法。同时,他们还采取“走出去”的方式,到行业优秀卷烟工厂学习取经,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针对日常运行暴露的“短板”,重点学习行之有效的做法和举措。如2014年年底搬迁到新厂后,他们借鉴其他工业企业的经验,全面推行了数字化管理模式,对各条生产线的生产数据进行实时采集、分析,将产品质量管理由对结果的管理转变为对过程的控制。

  来自于员工,即向员工取经。在黑龙江烟草工业人看来,基层员工分布于卷烟生产各流程岗位,熟悉生产工艺流程、工艺技术标准、生产设备性能,长期的工作历练使他们成为各个岗位领域的行家里手,有着独到的质量管控诀窍。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窍门,在工作实际中往往有着突出的成效。也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近年来,他们积极搭建各种形式的交流学习平台,认真吸纳各种质量管控观点见解,总结发掘有益经验并推广运用,让好的经验做法于员工队伍中充分发散、手口相传,实现经验共享,互为促进,互为提高。

  如哈尔滨卷烟厂于2015年在全厂范围内开展了一次“百日质量大讨论、大竞赛、大升级”活动,广泛征求员工对质量管控的意见和建议。卷包车间在活动中征集到40多条员工意见、建议,并据此创新实施了“首件烟不立即入库制度”——每天开机后生产的第一件烟和设备维修完毕后生产的第一件烟不能立即入库,必须由巡检人员仔细检查,确认无任何质量问题后才能入库。实行这一制度后,车间质量抽检合格率提升了3个百分点,连续两年市场质量反馈投诉率为零。

  来自于实践,即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完善。实践出真知,也是检验工作举措是否有效的直接方法。推行的质量理念、质量管控模式、质量标准体系、质量激励机制是否符合企业生产实际,是否易于被全体员工认同接受,都需要通过工作实践来验证。黑龙江烟草工业公司把经过工作实践检验的有益举措,通过不同方式予以固化形成长效机制,使质量管控模式更加符合企业实际,质量标准体系更加具备指导性。

  生产“林海灵芝”(8mg)的海林卷烟厂卷包车间根据生产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六降速、四清理、二查看、三自检”的预防性操作规程,即早晨开机时降速、设备出故障需要观察时降速、产品连续出不良品时降速、换牌号时降速、卷烟机送丝不均衡及包装机上料时降速、机台缺人时降速,换牌号时必须对原牌号的所有辅料进行清理、必须对原牌号的半成品进行清理、必须对设备进行清理、必须对原牌号废烟支和垃圾进行清理,每天开班生产必须查看生产品牌工艺标准、查看辅料确认品牌,自检、自分、自做标记,形成预防与控制的统一体,将质量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杜绝质量事故的发生。同时,他们还完成了现场质量过程控制作业标准(SOP),标准对设备运行速度、辅助材料的确认、工艺质量标准、设备检测剔除功能、质量自检、操作规程都进行了细化和量化,使操作者一目了然。

  来自于创新,即向设备、制度的改革创新要质量。创新释放活力,激发内生增长,推进工作前行。黑龙江烟草工业公司在质量管控方面,积极搭舞台、建机制、出实招,释放全员创新动力,推动新技术在生产中得到更加广泛的推广运用,力促质量管理新观念、新思维和新方法不断涌现并落地运用,在创新中自我调适革新质量管控机制,弥补质量管理短板。同时,他们以科技项目立项实施、群众性QC攻关活动为依托,有针对性地开展质量攻关创新活动,促进攻关成果落地应用,着力解决一些长期瓶颈性问题,确保产品质量稳定。

  2016年春节过后,哈尔滨卷烟厂卷包车间发现由于压缩空气中细微杂物较多,经常导致高速电磁阀被异物堵塞,便立即组织人员成立课题组,立项攻关。最终,他们通过在机台管道入口处安装了一个过滤稳定装置,成功解决了这个问题。

  学习借鉴,广开言路,实践创新,一项项措施带来了一个个质量管控之“术”,众“术”合力,保证了产品质量稳定如一。

  明“道”

  道为术之灵,术为道之体;以道统术,以术得道。

  “大义为道,小技为术。这些质量管控的制度、方法似乎居功至伟,其实不然。不论什么制度和方法,要想发挥作用,最终还是要落实到人身上。严谨、认真、潜力、创造、习惯、合作,这些词汇并不是形容制度和方法的,它们的主体都是人,是为企业创造价值的员工。”马保军认为,企业质量管控不仅仅是术的问题,没有方向的支撑,企业的质量发展就缺乏持续性。在质量管理过程中,需要“道”“术”兼修,聚集了众多的“术”只是初始阶段,想更进一步必须明“道”。企业质量管控的“道”,就是企业的质量文化,就是员工的工作理念。

  在黑龙江烟草工业公司,明“道”就是打造企业精益求精的质量文化,就是培养员工事事精工的工作理念。

  打造质量文化、培养工作理念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黑龙江烟草工业公司把这些工作融入日常的点点滴滴之中。

  最近两年,黑龙江烟草工业公司每年年初都会组织一次规模较大的产品质量工作专题会。会上,公司层面要重点部署全年产品质量管理工作目标和重点任务;各卷烟厂要就如何做好全年产品质量管理工作进行表态发言。自上而下,压力层层传导,所有部门、所有员工都能感受到公司狠抓产品质量的决心和信心,对产品质量工作也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尤其是在2016年,黑龙江烟草工业公司及所属各卷烟厂均成立了产品质量管理委员会,加强各级管理层对产品质量工作的管理,并在全面总结各卷烟厂的各项质量管控制度后,提炼出了“公司监管—工厂自管—车间自控”三级产品质量管理模式。公司生产制造中心每月牵头组织,统一对各卷烟厂当月在产牌号的产品质量进行联合抽查检验,对联检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相关改进建议,并跟踪和查验整改落实情况。通过联检对每项工作、每个节点加强运行控制,形成各环节之间相互衔接、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运行链条。

  公司和领导层面的重视,也对企业质量文化的形成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黑龙江烟草工业公司采访期间,记者听到了两个故事:一个是关于公司总经理马保军的,一个是关于哈尔滨卷烟厂卷包车间主任丛佩琪的。

  关于马保军的故事是从哈尔滨卷烟厂生产科科长贾宏亮那里听到的。

  2016年一季度,江苏中烟组织人员到黑龙江烟草工业公司开展联营加工产品的质量巡检。巡检中,检查人员发现了一些质量问题,并进行了反馈通报。对这些问题,黑龙江烟草工业公司没有寻找任何借口,而是以此为契机,举一反三,全面查找产品质量管理短板,认真加以整改。马保军连续5周,利用每周一下午时间,组织哈尔滨卷烟厂及公司相关部门召开整改专题会,以问题为导向,以整改结果为目标,深究每一个细节,找原因定措施抓落实,最终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此后连续三个季度,联营加工企业的每次质量巡检,黑龙江烟草工业公司的生产质量都在所有联营加工企业中名列前茅。

  “这件事之后,全体员工进一步增强了产品质量意识。”贾宏亮说。

  关于丛佩琪的故事来自于哈尔滨卷烟厂卷包车间“老巴夺”机组挡车工王鑫和他的同事们。

  2016年4月,黑龙江烟草工业公司将公司的百年历史品牌“老巴夺”重新上市。哈尔滨卷烟厂引进了一套新机组,专门生产“老巴夺”。老品牌、新工艺、新设备,上市后的“老巴夺”供不应求。在加快生产进度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哈尔滨卷烟厂没有放松对质量的要求。在王鑫和他的同事的感觉中,丛佩琪就是他们机组的一员:每天都要到机台多次,了解设备运行情况,监督指导他们严格操作流程,严把产品质量,还多次亲自上手操作和调试设备。

  “丛主任是从基层一步步走上管理岗位的。他当过操作工,也当过维修工,对这些设备如何操作、如何调试了如指掌。领导如此重视产品质量,我们更不能怠慢。”王鑫说。

  从公司领导到车间领导,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全员重视产品质量的氛围日益浓厚,精益求精的质量文化慢慢形成。

  在黑龙江烟草工业公司,培养员工事事精工的工作理念和打造精益求精的质量文化是相辅相成、共同推进的。

  质量文化的熏陶促进了员工事事精工理念的养成,完善的制度在这其中的作用也不能忽视。

  王鑫和机组的同事们对机台产品质量追求到了严苛的程度,即使是面对采访,眼睛也要不时地转向机台,唯恐出现一点疏漏。“老巴夺”机台的操作工都是车间精选出来的精英,能在这个机台工作是一种荣誉,王鑫非常珍惜这一荣誉。要想保持这一荣誉,工作中就不能出现疏漏,因为这一机台的操作工并不固定,质量不达标,就有可能被调整到其他机组。能者上、庸者让是车间的选人用人制度。“只要你工作出色,产品质量控制好,就可以调整到先进机台。”丛佩琪说,这一制度实施以来,所有员工都鼓足干劲,加强学习,规范操作,确保自己的工作质量。车间内形成了浓厚的学习氛围和竞争氛围。

  哈尔滨卷烟厂卷包车间的这一制度只是黑龙江烟草工业公司质量管控激励机制的一个缩影。最近两年,黑龙江烟草工业公司通过不同形式的奖惩手段激发出员工队伍的主观能动性,保证质量标准严格实施:他们把质量与员工切身利益紧密相连,推行质量效益型的工资分配模式,将员工队伍关注的重心转移到产品质量控制方面;他们敢于亮短揭丑,对存在的质量问题不遮掩,通过缺陷产品实物陈列、典型质量缺陷和质量事件挂网通报等方式,把存在的问题逐一暴露出来,让当事者知耻而后勇,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补救,让其他员工从中吸取教训,避免同样问题重蹈覆辙……一系列的举措,让事事精工的工作理念在员工心中落地生根。

  精益求精质量文化的形成,员工事事精工工作理念的养成,有效提升了产品质量。2016年,黑龙江烟草工业公司实现了产品质量的“六率一零”:行业抽检合格率100%,公司月度监督抽检合格率100%,合作品牌质量目标完成率100%,公司创优与对标工作质量指标完成率100%,公司制度执行率100%,质量问题处理及时率100%,全年卷烟生产重特大质量事故零发生。

  保持“质量就是生命”的精神和态度的“道”,结合先进质量管控的“术”,“道”“术”合二为一,是黑龙江烟草工业公司实现“双第一”的根本所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