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场上,硬盒包装的产品一般比软盒包装的在成本和价格上要贵,比如食品、书籍、礼品等莫不如此。但在高档卷烟市场却存在着一种奇特的现象——“软贵定律”,即软盒包装卷烟比硬盒包装的贵。这种现象应该说最早始于“中华”卷烟:自“中华”(软)比“中华”(硬)价格更贵之后,高档卷烟基本都遵循着这个规律。这究竟是为什么?近日,笔者有幸听到上海烟草一位退休的老领导谈起当年这段历史的前因后果,令人感慨不已。
二十多年前,上海卷烟厂计划将“中华”从软盒包装升级为硬盒包装。由于上海卷烟厂当时处于技改初期,生产硬盒卷烟设备比较稀缺,于是“双喜”等品牌的硬盒产品全部改为软盒,省下硬盒生产设备拿来生产“中华”,“中华”卷烟全部生产硬盒,软盒“中华”停产。
就在这个时候,市场上出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中华”(软)涨价了。有关工作人员向厂里汇报了这个情况,上海卷烟厂的决策者经过深思熟虑后,及时调整了策略:“中华”(软)涨价说明市场对其有需求,如果按原定计划停产,岂不是违背了市场需求?企业的目的是要满足市场需求,既然市场有需求,那就还要生产。同时,上海卷烟厂对市场情况继续关注,他们看到,“中华”(软)不仅有需求,而且市场价格越来越高。
上海卷烟厂的决策者明白,这是有人利用一些消费需求在炒作,但炒作对自己不是坏事,市场经济嘛,各种情况都会有。在这种情况下,上海卷烟厂走出了关键的一步棋:采取顺应市场的正向措施,改进“中华”(软)的产品质量,使其真正符合高涨的市场价格。当时能这样做的,上海卷烟厂是全国第一个。
怎样提高“中华”(软)的质量呢?一方面,改进技术配方,使其吸味更佳;另一方面,改进软盒包装,将制作条盒的白卡纸和制作小盒的商标纸先镀上一层铝箔,再印刷其他颜色,相当于比原来包装多了两层铝箔纸。这样有什么好处呢?传统软盒卷烟与硬盒相比外形不挺括、轮廓不清晰,改进软盒包装后,这个问题得到大大改善。同时,还有一个特殊的效果,那就是烟支水分保持得更好。卷烟吸味与烟支水分有很大关系,水分走失了味道就变了。所以,消费者有时候会觉得同一种烟换个地方抽味道就变了。而改进后的包装使烟支水分保存得比原来更好,所以消费者反映,“中华”烟在上海抽是这个味道,在广东抽是这个味道,到新疆抽还是这个味道。这些改进措施使“中华”(软)的质量有了一个飞跃,消费者觉得“中华”(软)贵得值得,由此品牌反响越来越好。这样一来,消费者更加认可“中华”(软),“中华”(软)的销售更好、价格坚挺。
面对良好的市场反响,上海卷烟厂没有得意和庆功,而是抓紧时间扩量占市场。因为他们充分意识到,创新的保鲜期时间有限,像食品、卷烟这种消耗品技术差异不会太大,你今天有的好方法,明天人家就学会了,如果不抓住时机发展,人家很快就会学会并超过你。所以,上海卷烟厂抓紧扩大产量销售,抢占高档卷烟的制高点。果然,后来全国都学习他们改进和推出高档软盒产品,形成了所谓的“软贵定律”。
按理说,硬盒的包装成本更高,更便于携带;而软盒烟放到口袋里容易掉烟丝,烟支易扭曲变形。照这个逻辑,硬盒应该比软盒高档。但是,为什么市场就认准了“中华”(软),进而形成“软贵定律”的呢?
有人从供求理论和吸食惯性上分析,认为“中华”(软)停产后产品稀缺,物以稀为贵;同时,消费者形成了吸食习惯,出于怀旧心理,对原来的产品更加推崇。
有人从消费体验上分析,提出拆包习惯、从烟盒拿烟的习惯以及放烟的习惯等都注定了软盒是不可被消除的产品。把软盒的条封拆开,用左手顶住底部,右手两指并拢敲击另外一侧,弹出一支香烟——这是一种令消费者享受的体验。
有人从消费心理进行分析。对于卷烟消费者来说,烟既满足本身嗜好需要,还有一种特殊消费需要——地位、社交、身份等的象征。很多人不喜欢把烟深藏在自己的口袋里,要把好烟摆出来让别人看到。软盒包装在口袋里容易压皱,自然而然要拿出来。于是软盒和高档就产生了联系。
还有人提出了长衫跟短打的理论。人们为什么穿长衫?因为长衫不利于劳动,所以是上等人的象征。人们为什么抽软包,因为软包容易弄坏,怕挤,所以是上等人的象征。能保持软盒烟的挺括整洁,可以作为一种身居高位或有闲阶级的标识,尽管这一符号远不如别墅名车那么显著有效,但因为它的廉价和高曝光率,还是颇受青睐。类似的例子还有需要上弦的机械手表、手动对焦的徕卡相机、现磨的咖啡……这些标榜高端的商品,绝不会以其产品简单易用、免于保养维护为卖点,这些卖点是留给大众消费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