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硬天都):中国气派 匠心天都

2015-12-23来源:安徽中烟作者:嘉木

  人在山中,山在心中。山水精神,是中国山水画家基本的心灵态度,是最为超然的一种创作境界,也是“黄山”(硬天都)这一产品所体现出来的人格涵养。

  ——题记

  2012年,“黄山”系列以黄山三大主峰之一的天都峰为名,推出“黄山”(天都),其融名山、名画、名纸、名烟于一身,打造出“黄山”典范“焦甜香”品类和中式卷烟文化代表品牌的新名片。

  “黄山”(天都)手工装裱,细节考究,深受消费者青睐。其中,“黄山”(硬天都)以国画大师黄宾虹的画作为蓝本,突出品牌的文化底蕴。

  外师造化:黄山山中人 天人合一

  黄山山中人,是画坛巨匠黄宾虹一枚印章上的称谓。

  画贵有静气,人贵有匠心。

  观先生笔下的黄山,近看线墨淋漓,仿佛不成物象,远观,则山峦松木俨然,前后云海变化,气象万千,满纸生动。于黑白之处见黄山,于白黑之外见胸怀。

  于书中见心,于画中体味。

  大器晚成的黄宾虹九十岁画技登峰造极。在“黄山”(硬天都)上,黄宾虹先生的绝世之作《黄山汤口》在典雅扇面上气韵生动。整幅山水画雄伟峻峭,墨色淋漓尽致,笔锋更显浑厚。云壑、山林入心,经一番艺术剪裁后,左侧长松、下方桃花溪的笔触苍劲有力。

  除画作之外,黄宾虹所书之字,亦由画中来,字之散锋、破锋皆来自画作技法,其画中随拾一笔,便是书法中一画。静观先生的书、画、印,仿佛看见一位身穿白袍的老人傲然于世。“黄山”(硬天都)背面择其所书“前后云海,一松一石无不入画,抚琴动操,欲令众山皆响”及先生著名的“黄山山中人”印,与诸君共赏。

  中得心源:典范焦甜香 技近乎道

  坚守纯粹的技术,潜心于单纯的手艺,点滴之间蕴含微言大义。黄宾虹临终前曾吟道:“何物羡人,二月杏花八月桂;有谁催我,三更灯火五更鸡。”“技近乎道”的美学追求,使得大师之作匠心独具。

  “技近乎道”,匠心通达,同样是“黄山”(硬天都)的品质追求。

  据《安徽省志·烟草志》载,休宁、黟县出产的徽州烟丝以其“金黄油润,易燃灰少”的特质,一直被选为“贡品”和“官礼”,蜚声海内外,至今仍有徽州贡丝“红方印”留存于世。乾隆年间,文坛领袖纪晓岚就对徽州烟丝爱不释手,赞叹曰:“物华徽州草也宝。”

  携着历史人文传统一路走来,安徽烟叶在其发展历史过程中又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天赋之力,自然章法。从地理属性来看,皖南以黄山为核心的周边地区,钟灵毓秀,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其沙壤土、温度、光照、降水条件等与津巴布韦最为接近。这成为皖南之所以盛产极品烟叶,并最终打造出世界级“焦甜香”烟叶的前提条件。

  2013年,“黄山”“焦甜香”品类通过行业鉴定,这个曾经是津巴布韦烟叶专属、贵为“本香之冠”的名词,最终成为“黄山”品牌的品质标志。

  天赋灵犀,贵胄血统。古有徽州贡烟“红方印”,今有“东方津巴布韦”“焦甜香”,皇家贡烟的尊贵传统与世界顶级烟叶品质,共同成就了“黄山”(天都)的品质。

  时代在发展,“黄山”在进步。虽然传统叶组配方不可复制,消费者需求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但“黄山”(天都)研发团队反复试验,最终以“东方津巴布韦”皖南小产区生态烟叶为原料,将传统工艺、经典配方与现代科技融为一体,再现和升华了配方的精髓。

  珠联璧合:徽烟遇仙草 赋物新生

  安徽,襟江带湖,北接中原,南跨吴楚,沃野千里,历来物产丰饶。纪晓岚所言“物华徽州草也宝”中的宝草,就是徽州烟草。

  除了赫赫有名的徽州烟草,在安徽大地上,更有一味草药闻名遐迩,那就是素有“健康软黄金”美誉的霍山石斛。

  霍山石斛一名,见载于清代赵学敏所著的《本草纲目拾遗》。书中记载:“霍石斛出江淮霍山,形似钗斛细小,色黄而形曲不直,有成球者,彼土人以代茶茗,霍石斛嚼之微有浆、黏齿、味甘、微咸,形缩为真。”

  一方水土一方物,素有“金山药岭名茶地”之美誉的安徽霍山,属大别山脉分支,主峰白马尖海拔1777米。这里层峦叠嶂、怪石嶙峋,霍山石斛正生长于此。

  据《本草纲目》记载,石斛甘平无毒,主治伤中,除痹下气,强阴益精。现代科学研究也证实石斛中富含多糖、氨基酸和石斛碱等十多种生物碱,能有效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延缓衰老,抗突变、抗肿瘤。

  “黄山”(硬天都)加有独具一格的石斛香珠,不仅让“黄山”品牌在文化上实现升级突破,而且给消费者带来全新体验,成为“黄山”(天都)的特色之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