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en to my legend:红塔山的传奇讲述

2014-11-13来源:红塔时报

  倾听关于“红塔山”的传奇讲述,其实一切都和一个字息息相关,那就是——梦。有了梦,在造梦的工厂里面,书写传奇的翅膀,才能带着“红塔山”不断的向上飞翔。

  时间缓缓流淌,岁月无声无息地换了几代消费者。大部分品牌有如昙花一现,短暂辉煌过后就再难觅身影。但是优秀的品牌,却犹如佳酿,历久弥新的靠一种特质吸引着需求不同的消费者,在老中青几代人中产生了巨大的品牌号召力,比如万宝路,比如骆驼,又比如我们中国引以为傲的民族品牌——“红塔山”。这样的特质,所能产生的巨大魔力是惊人的,究其根源,其实仅仅源自一个看似简单,实则难以持久坚持贯彻的传奇配方而已。

  传奇的配方=心力+品质坚持

  在创业初期,坚持品质其实是很容易的。这个道理不高深,为了打开市场,吸引消费者,创业的人容易保持热情,用心用时间用智慧去揣摩消费者的心思,步步为营地提高产品质量,以期望能在“三板斧”之内就迅速打开局面。所以这就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很多产品能够风靡一时,却又迅速消失不见。风靡源自品质,消失又是因为无法坚持。所以这样推算开来,成为传奇的秘方就很简单直白——用心去满足消费者,并坚持不懈地做下去。简单几个字,如大浪淘沙,留下的,都是传奇。

  “红塔山”做到了,六十年,六十度春秋,变的是厂房、设备、员工和市场等;不变的,却是从创牌第一天就开始的,对高品质永无止境的追求。“红塔山”品牌对品质的坚守是造就传奇的基石。

  传奇故事,要听三个数字。

  100年前,一片小小的嫩芽在阳光雨露和红土地的滋养下,破土而出,那时候的人们还不敢想,这片嫩叶对云南大地的深远影响。这片绿叶,欣欣然开启了华夏烟源,漂洋过海而来的传奇烟叶“大金元”,把中国烟草的种植,带入了新的纪元。

  60年,坚守品质取胜。“红塔山”从第一包,一路向上。国家最高荣誉、国家金质奖章等,都成为了“红塔山”品质的最好注解。简简单单的一包烟,却获赞“代表中国烟草实力与水平”,这是怎样的赞美?这样的荣誉背后,又藏有多少对品质孜孜不懈追求的坚持。从7元钱一包的“红塔山(经典1956)”到代表“红塔山”精神的“红塔山(大师)”,价格的不同没有改变红塔山的品质。这样的传奇品质,才造就了第一个年销量跨过300万箱的奇迹,并让“红塔山”的销量持续保持世界第二。没有对高品质的追求,“红塔山”就不会如此深得消费者的芳心,并保持了半个多世纪。

  最后一个数字,销量领跑中国三十年。这一跑,又为“红塔山”的传奇故事跑出了一个“红塔山”现象,为传奇的讲述,增加了不少跌宕起伏的情节。

  以我之姓,冠你之名

  “红塔山现象”的传奇,让同行深思,让消费者赞叹,让红塔人更加兢兢业业,不敢有丝毫倦怠。传奇不会拒绝“红塔山”的冠名,因为“红塔山”用三十年的销量领跑,用低谷中的勇敢再出发,让一切变得实至名归。30多年来,在历史的洪流中“红塔山”并没有湮没,相反,在来来往往的潮流中,“红塔山”爆发出惊人的力道。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红塔山”经历了极端的辉煌,成为了身份和档次的代名词,可是这样的辉煌,并未逃脱盛极必衰的命运。虽然造成低谷的原因很多,可是这样的失落对企业、对员工都进行了彻底的拷问。是就此沉寂,守着过去的传说,渐渐英雄迟暮,还是痛定思痛,走出困局,成为每一个人心头萦绕不去的问题。红塔人的选择,无疑只可能是后者。选择了重写辉煌,续写传奇,就要付出卓绝的努力和决心。“红塔山”用三十年去打了一场冠名的战役,传奇的故事,不接受任何带有遗憾的结局。

  2005 年,红塔集团逐渐从过去的光环以及后来的桎梏里走了出来,“红塔山”推出的“经典1956”开启了“红塔山”品牌发展的经典之路,为“红塔山”的复兴铺下了厚重的基石。“红塔山”在新时期,又陆续推出了“红塔山(欣经典)”、“红塔山(大师)”等作品,抓住了行业改革发展做大品牌的有利时机,重新赢得消费者和市场的尊重,走上了一条强势发展之道。从销量谷底的30 多万箱爬到百万箱高峰,“红塔山”用了3 年,从100 万箱增长到200 万箱“红塔山”只用了两年。红塔集团品牌产销规模从2005 年306 万箱提高到2010 年532 万箱,突破500 万箱大关,成为行业卷烟销售规模最大的集团。

  一时的璀璨,不是“红塔山”的追求,三十年的宽度,是一个有雄心的品牌应该撑得起来的辉煌。近30年,3000万箱,这是什么样的一个概念?15亿中国人,人均买走了5条!“中国民族工业的一面旗帜”,使得红塔山在中国烟草品牌中一马当先。以我之姓,冠你之名,“红塔山”的传奇,原来还可以有这样的一种浪漫的解读。

  倾听关于“红塔山”的传奇讲述,其实一切都和一个字息息相关,那就是——梦。有了梦,在造梦的工厂里面,书写传奇的翅膀,才能带着“红塔山”不断的向上飞翔。

  阅读传奇:那是一个造梦的工厂

  阅读传奇,追溯梦的开始,一切只为生存。1956 年,那时候刚成立的玉溪烟叶复烤厂,还是一个小厂。这个时候的中国百废待兴,物资奇缺。红塔人肩挑手抬、牛背马驮建起厂房,用于生产的,是从上海淘汰来的旧机器和零星配件,再加上有限资金和技术力量,让“生存”成为这个时期的主题。可是困难并没有阻挡红塔人的创业热情。技术不行,他们就自发搞技术革新,没有制丝设备,没有加温加湿器,就暂时用热水喷洒烟叶代替润叶过程,用铁锅、铁铲炒烟丝代替烘房;没有包装机,就用手工包烟,用糨糊粘一层纸包烟。在第一代红塔人的努力下,玉溪卷烟厂投产第一年生产总值就达2402 万元,向国家交纳税金936 万元,创造了令人刮目相看的成绩。

  有了这样的底气,红塔这个造梦工厂敢于把梦做得越来越大,开始酝酿发展之梦。上世纪80 年代初期,以质取胜的“红塔山”已经在全国走俏,可是原料品质的不可控,成为提升卷烟品质的最大瓶颈和障碍。有鉴于此,玉溪卷烟厂于1985 年正式实施“第一车间”战略,将烟田变成第一车间,确保原料品质和产量的不断提升,成为中国卷烟行业发展史上一次划时代的变革。玉溪卷烟厂当时的决策者还以无比的胆量和气魄引进国际最先进的设备和技术,老一代的红塔人依然记得,烟厂在1986 年竟以全部资产作为抵押换回一套莫林斯(MK9—5)生产设备。持续的技术改造和对烟田的巨额投入,使“红塔山在质量、口味等方面日臻完善,在市场竞争中遥遥领先。梦的阅读和实现,让造梦工厂的传奇听起来如此振奋人心。

  于是从强者到仁者,传奇的梦工厂里,演绎很多新时期的元素。2014 年,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目标的中国梦,鼓舞着全中国人民向更美好的明天奋进。今日的红塔人不再简单追求市场占有率这些数字,他们期望红塔可以担负起更多的责任,成为国际一流的烟草集团、世界领先的品牌和广受尊重的企业公民。这是红塔人的“中国梦”,是红塔这家以国家富强、社会和谐为己任的民族企业的真挚愿景。

  “红塔山”的传奇讲述到现在,很多80年代中国涌现的经典品牌,比如曾经红火的健力宝等等,现在都销声匿迹了。但是“红塔山”依然遍布大街小巷,用产品不断诉说着自己的传奇。因为坚持,因为努力,这样的传奇讲述格外令人信服,读起来,也清香满口,余味深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