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的菜蔬,在同等烹饪条件下,不同厨师做出来的味道、境界是不同的。
如果把细支烟看成一道菜,那么在这一“菜肴”的烹制上,江苏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可谓厨艺精湛。
技高质完美。
要赋予卷烟产品完美品质,除了采备优质原辅材料外,还需要有精湛的工艺技术。
道理显而易见——同样的菜蔬,在同等烹饪条件下,不同厨师做出来的味道、境界是不同的。
如果把细支烟看成一道菜,那么在这一“菜肴”的烹制上,江苏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可谓厨艺精湛。
凭借江南智慧,江苏中烟从独辟蹊径推出“梦都”,到埋头苦干研发出“南京”(炫赫门),再到技术突破推出“南京”(十二钗)、“南京”(雨花石)、“苏烟”(沉香),绘制出了一幅动人心弦的中式卷烟细支品类画卷。
从2005年着手研发“梦都”算起,江苏中烟已在细支烟画卷上用“技术之笔”心无旁骛、矢志不渝地描绘了近十年。
大师厚爱 鼎力支持
细支烟,相较于普通卷烟,体量小。如何在小体量上做出不逊于普通卷烟的消费体验,成为江苏中烟人绕不开的问题。
想在有限空间里,做出大空间才能有的境界,只能在技术上想办法。
增加细支烟的上部烟使用比例成为一种选择。但这种选择也意味着更多、更大的挑战:上部烟虽然劲头、浓度大,但其配伍及加工技术却要求高。
处于探索中的江苏中烟人,得到了大师的厚爱。
在细支烟开发中,郑州烟草研究院朱尊权院士对细支卷烟叶组配方中提高上部烟使用比例给予了精心指导。
援引大师智慧,江苏中烟突破了技术难关,通过叶组配方设计,提高了细支烟的上部烟使用比例。
江苏中烟技术中心常务主任张映说,运用适宜技术,使用上部烟既能改善消费体验,也能避免其自身不利因素,实现有机融合。
朱尊权对苏产细支烟的馈赠,远不止破解上部烟使用难题这一项。
2005年,几乎与江苏中烟试水细支烟同步,朱尊权带领郑州烟草研究院的科研团队启动“海洋生物在烟草中的应用研究”,对海洋生物活性成分提取及其在卷烟中运用展开全方位系统研究,吹响了行业向海洋植物研究进军的号角。
2007年5月,郑州烟草研究院科研团队提取出了品质优良的海洋生物活性提取物,并得到行业专家广泛认可。
江苏中烟选择了通过将活性提取物应用到细支烟产品中去,提高细支烟的内在品质。
江苏中烟南京卷烟厂品质管理处处长甘学文说:“我们决心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探索丰富提高细支烟内在品质的技术方法。”
从走出实验室到进入细支烟配方,海洋生物活性提取物的运用并非轻而易举。江苏中烟和郑州烟草研究院的科研人员又奋战了3年,终于将海洋生物的活性提取物有机融入了细支烟。
时间雕刻 充分酝酿
卷烟可以说是时间酝酿的作品之一:从一粒烟种到一片烟叶,从一捧烟丝到一支卷烟,时间在卷烟上雕刻下存在而不显露的印痕。
江苏中烟深谙时间的秘密,在细支烟烟丝加工上,巧妙利用了时间的魔力。
真空回潮工序是制丝生产的关键步骤。回潮质量又和回潮工艺、回潮时间密不可分。一般而言,大部分卷烟企业在制丝工艺流程上是先对片烟进行真空回潮,然后进行松散回潮,将烟块松散开来后,送入下一道工序。
江苏中烟大胆创新,将回潮顺序调换,先松散回潮,将烟块充分松散,再真空回潮。如此一来,不仅回潮时间缩短,而且回透率高、回潮效果好,更重要的是能尽可能地去除青杂气等不良气息。
卷烟在真空回潮时,一般只用一个周期或两个周期,只有少数高档卷烟使用三个周期。苏产细支烟都执行三个周期,充分剔除烟叶杂气,保留烟草本香。
在滚筒内,在真空里,在热蒸汽中,烟叶组织结构发生改变,细胞张开,杂气释放,为之后充分吸收糖香料做好了充分准备。
经过滚筒陶冶、蒸汽淬炼的烟叶,变得愈加温柔、纯粹、开放,它们等待着新的考验与升华。
“细支烟加工质量要求高,原料有轻微杂气,到成品里就会表现得很突出,所以每一道工序我们都是千雕万琢,力求完美。”江苏中烟南京卷烟厂品质管理处工作人员王光耀说,“中式细支烟是一个全新领域,没有经验可循,我们只能屏声静气,埋头探索,要做到出类拔萃,更要付出超常的努力和心血。”
“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这一做药古训,用在江苏中烟雕琢细支烟上,亦贴切。
潜心琢磨 掌控温度
烟香,是烤出来的、炒出来的。
烘丝即烤烟丝、炒烟丝的过程。一般工业企业都是运用滚筒式烘丝,烟叶在180度左右的铁板上接受温度的调制。江苏中烟则独树一帜,运用HXD技术,提升细支卷烟烟气纯净度和饱满度。
HXD是高温气流式叶丝干燥设备,目前在工业企业并不鲜见。不过,江苏中烟纯熟掌控HXD设备的技艺,难能可贵。
江苏中烟人运用HXD设备,潜心琢磨,掌握了温度的奥妙,进行“大火快炒”,使得细支烟香气具有非同寻常的透发性、纯净感。
烟丝在干燥管中,与200多度的热气流均匀地接触,充分快速地吸纳热量,促进烟叶细胞发生奇妙化学反应,进一步去除杂气。
“我们的烟丝要在200多度的干燥管里烘5秒钟左右。”甘学文说,“温度不能太低,低了炒不出烟叶的潜力,炒不出浓郁香气;温度也不能太高,高了会把香气炒掉,把烟叶炒焦。”
经过“大火快炒”,烟丝最大限度保持了烟草自然香气,烟草中的青杂气、土腥气等多种杂气进一步被剔除。
“丝好,烟才是真的好;丝香,烟才是真的香。”张映说,“温度的把控看似简单,其实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曾经为一个参数,苦苦摸索了3年!”
苏产细支烟有今天之境,没有真本领、真功夫怎么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