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曾感慨:“大师之后再无大师。”其实,感慨的很大一部分指向是世间日渐缺乏的大师品格。
大师之品格,在于内修人格、外树德行;大师之品格,在于有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大师之品格,突出表现在其对人文的关注和经世致用的情怀。
如果把企业比作“大师”,那么这样的企业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品格呢?
创业50多年来,红塔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坚守着最初的信念、坚守着制烟的标准、坚守着产品的品质,始终以带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打造世界一流烟草企业为己任。
作为红塔集团精神和梦想的结晶,“红塔山”(大师)不仅仅是其“高端品质”和“高端形象”的典型代表,更迎合了当下人们对大师精神的呼唤……
大师之品格,是对信念的坚守。
信念的力量在于,即使遭遇困境,也能点燃希望的火炬。
古今中外,但凡成为大师者,无一不是在信念的支撑下,面对挫折而挺起坚强的脊梁——遭受耳聋之苦的贝多芬,经受变法失败打击的梁启超,承受双目失明之痛的陈寅恪……
衡量一个企业是否成功,不是看它到达顶峰的高度,而是看它从顶峰跌落谷底后的反弹力。
发展至今,红塔集团无疑始终坚守着这样一种可贵的品格。
“红塔山”作为中国烟草行业发展和进步过程中最具代表性的品牌之一,从上世纪50年代建厂初期的“质量第一”,到上世纪70年代末的“以质取胜”,靠着始终坚守“山高人为峰”、“敢为天下先”的信念,在历经了一次又一次蜕变之后,点燃起一盏又一盏希望火炬,征服了一座又一座发展高峰。
创牌于1958年的“红塔山”,被誉为中国烟草行业当之无愧的经典、卓越的标杆,凝聚了很多人美好而骄傲的记忆。
然而,受当时市场条件的影响,“红塔山”诞生之后,产销量增长十分缓慢。创牌20年后,年产量仅为千余箱。改革开放后,红塔集团才凭借思想领先、设备领先、原料领先等优势,推动了“红塔山”的迅速崛起。
1994年的一轮税制改革使市场格局发生改变,卷烟由卖方市场迅速转入买方市场。此后,由于不能很好地适应市场的变化,“红塔山”品牌卷烟销量从1996年最高峰时期的89.6万箱跌至2004年的31.6万箱,“红塔山”自此进入了艰难的调整期。
与此同时,中国烟草行业也正酝酿着新的变革。
在中国烟草“大企业、大品牌、大市场”的战略指导下,红塔集团果断地将“做强做大‘红塔山’”提到突出位置,实施品牌整合策略,重点突出主力品牌规模。在经历多年的艰苦调整后,“红塔山”品牌卷烟销量在2005年止跌回升,2007年销量超越历史最好成绩突破100万箱,2009年销量突破200万箱,2011年销量突破300万箱。时至2013年,“红塔山”已稳居全国卷烟销量最大品牌之列。
在这条光荣的荆棘路上,重重困难被红塔集团执着的信念打碎融化,最终化为推动其不断前行的强大动力,成就了“中国企业500强烟草行业第二位”、“滇企百强榜首”等辉煌荣誉……
数字虽然最能代表成绩,却不一定代表得了未来。
面对成就和荣誉上的一座座高峰,红塔人开始冷静地思考:下一步该如何谋划?发展的思路该如何调整?红塔还可以做得更好吗?……
“‘红塔山’如果以目前的产品结构简单地做大规模,即使发展到500万箱,其市场价值和对行业的意义也不大。”红塔集团高层直言不讳,对“红塔山”而言,仅有规模的大已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而恢复价值、提升结构,由规模效益型向结构效益型的转变已刻不容缓。
在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和危机感的驱动下,始终“坚守本色、果敢奋进”的“红塔山”,向着“恢复价值、提升结构”的升级发展之路迈出了坚定步伐。
品格的背后是品质。
对“红塔山”来说,中国经典不是它的一个宣传口号,而是一个牢牢建立在原料资源、科技创新和消费信赖之上的不争事实。
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红塔集团就始终坚持“立足原料,扎根清香”的发展思路。它充分运用玉溪烟区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生态环境,率先提出“烟田是第一车间”的发展思路,建立了60万亩的优质清香型烟叶原料基地,为清香型卷烟发展及行业清香品类的壮大奠定了坚实基础。
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品牌为核心,不断增强核心技术应用和持续创新能力。红塔集团加大对市场的研究和分析,认真研判消费结构发展趋势,不断主导和引领产品消费潮流。同时,加快世界先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成果转化,在战略性关键技术上取得创新突破,形成了红塔特色的中式卷烟特色工艺,构筑起红塔卷烟自主核心技术体系。
始终坚持消费者利益至上。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红塔集团毫不动摇地坚持“质量第一,以质取胜”的生产经营方针,坚持科技兴企,致力减害降焦,把最好的卷烟产品奉献给市场和消费者,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好评和青睐。
坚守烟草本色、打造顶级品质。对卷烟工艺的不断探索,对原料品质的不停超越、对装备先进性的不懈追求,“红塔山”(大师)新品的推出,充分体现了“红塔山”对制烟之道、卓越品质的“坚守”。
正是有了“坚守”这种品格特质和精神标签,加上时间的积淀,红塔集团才能饱经风雨,执着前行,再创辉煌;“红塔山”才能成为“行业标志性品牌”以及“中国民族工业的一面旗帜”,屡经沉浮、屹立不倒、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