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击与对峙:河南控烟波澜不惊

2005-09-21来源:经济视点报作者:陈媛媛
  8月28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上正式批准了《烟草控制框架公约》(以下简称《公约》)。舆论界认为,此举标志着《公约》在国内正式生效,《公约》将在国内产生深远而重大的影响。“这对我国烟草业的影响是全局性的,全面的烟草行业改革也将随即展开。”烟草经济专家预言。

  然而,记者调查发现,作为国内重要的卷烟大省,河南的控烟市场却波澜不惊。在河南,控烟《公约》远非有关媒体所预测的那样,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公约》的实施,在河南还未出现较大的波动。”8月2日,面对记者的采访,河南规模最大的烟草企业之一郑州卷烟总厂销售公司策划部经理王生学如是说。

  同时,河南省税务部门提供的信息表明,尽管《公约》生效的时间表早已排定,但相应的烟草税收市场变化不大,烟草市场也波澜不惊。

  各种迹象表明,河南控烟之路,依然任重而道远。

  控烟《公约》利剑出鞘
  据了解,《公约》是在世界卫生组织主持下达成的第一个具有法律效力的国际公共卫生条约。《公约》生效后,缔约国必须严格遵守文件规定的下列条款:提高烟草的价格和税收,禁止烟草广告,禁止或限制烟草商进行赞助活动,打击烟草走私,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香烟,禁止使用自动售烟机,在香烟盒上标明“吸烟危害健康”的警示,并采取措施减少公共场所“被动吸烟”的问题等。

  其中相当重要的一条是,烟草广告管制将越来越严。

  此前,河南对烟草广告一直加以限制。“中国的烟草广告仅能以公益广告、赞助冠名等形式出现,烟草企业对烟草产品或企业形象进行宣传已受到很大的制约。”河南省烟草局某工作人员介绍。

  但按照《公约》新文本关于烟草广告的条款,限制将更趋严格。所有形式的烟草广告都要完全禁止,包括因特网和所有印刷品,且不许将烟草作为礼品、礼券、折扣及竞赛等的奖励品。

  “也就是说以往在中央电视台出现的‘鹤舞白沙,我心飞翔’、‘红河雄风’等琅琅上口的广告宣传语将和人们说再见。”该人士认为。

  如果按照《公约》的标准执行,目前存在的公益广告、冠名赞助等形式将被取消,中国烟草企业有限的宣传渠道也将被阻断。这对烟草生产企业来说,其严峻性不言而喻。

  除了对烟草生产企业带来一定的影响外,《公约》的实施,对我国的税收也将带来一定的影响。

  众所周知,烟草行业是我国的缴税大户,《公约》实施后,对税收带来多大的影响,成为众多人士关注的焦点问题。烟草专家周阳敏认为,根据《公约》提高了烟草的税率,实际上是提高了税收,故对于国家财政来说是有利而无害的。

  河南市场风平浪静
  在不少人的意料中,控烟《公约》对卷烟大省——河南省将产生同样重大的影响。
  2004年,河南省卷烟销量居全国第一。
  河南烟草历史悠久,烟叶有360多年的历史,卷烟有100多年的历史。毛泽东曾赞誉过河南的“烟叶王国”,曾有金芒果、帝豪、红旗渠等7个牌号获国优。烟草行业已经成为河南经济的支柱产业,实现税利多年居全省各行业前茅。
  河南省统计局提供的数字表明,近年,河南常年种植烟叶面积在125万亩左右,收购量在350万担上下;卷烟年产销量在300万箱左右,年实现税利在45亿元上下。
  但是,记者从各方了解的信息表明:《公约》的实施,在河南还未引起大的波动。
  “从全国范围内讲,河南烟草在媒体上打广告的很少,尤其是在全国性的媒体上。”王生学说,相反,如果那些做惯广告的企业,不能很快地转变观念,那么对河南的烟草企业还能创造一些机会。
  王生学进一步解释道,相对于有些地方烟草商以高额资金投入媒体打广告,河南的烟草企业更倾向于低成本的落地推广,即在目标销售群体中自然而然地进行落地推广。
  “因此在产品推介上,对河南烟草企业带来的影响是微乎其微的。”王生学说。
  另一方面,由于我国烟草行业的激烈竞争,致使目前我国的卷烟包装都比较唯美,“吸烟有害健康”的警语一般不是很明显,面积也非常小,基本上不影响卷烟包的整体设计,而《公约》则规定要扩大警语面积,最少占总面积的30%,甚至外包装上还要印制恐怖的患病器官血淋淋的图片。
  对于上述规定,王生学认为,现在烟草厂商都未遵照此规定执行,倘若有一家企业率先将警语印大,会不会因为“它的不同寻常”而吸引更多的人去关注,从而促成消费者购买呢?
  但对于包装的改变,也有人士认为,由于烟民都有“尼古丁成瘾”综合征,很难因视觉的刺激而即可戒烟,当然效果也会有的,特别是对初吸者来说。
  据了解,目前《公约》对河南省税收也未造成任何影响。据河南省国家税务局计划统计处处长阎西伟介绍,10年来,河南省烟草年产量始终未低于292万箱,卷烟量未发生变化。而今年烟草消费税与增值税的增长比例有所降低,但这主要是由于农产品价格上涨,增加了烟草的库存量造成的,与《公约》没有任何关系。

  尴尬中的出路
  一方面是媒体和专家热火朝天的预测,一方面是市场的现实波澜不惊。《公约》似乎在中间充当了一个尴尬的角色。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公约》在河南遭遇的阻力主要是,一些地方政府的经济收入对烟草税收存在着极高的依赖度,烟草行业的利税甚至达到了财政收入的1/10。在增加政府财政收入的强力驱动下,地方政府一方面充当着控烟者的角色,另一方面又充当着鼓励扩大烟草生产的角色。
  “这两种角色可能隶属不同的部门,但在税收最大化或政绩最大化以及‘财政收入’压倒一切的施政倾向下,‘控烟者’的角色难免显得力不从心。”郑州市烟草专卖局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官员说。
  事实上,在控烟的过程中,许多地方政府及其相关部门,也确实面临着两难的选择,烟草业这块肥肉对于地方税收的增加可想而知,甚至在一些地方,烟草种植也是当地农民主要的经济来源。按照公共选择理论所确定的政府“经济人”来看,这样的双重身份无疑会使政府的控烟角色失去依据。
  河南省烟草专卖局副局长秦留拽曾表示,2004年,河南省种植烟叶面积125万亩,种植烟草的农户达33万户,卷烟零售商户27.8万家,这对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卷烟零售户生活水平,意义重大。
  “再如,河南省‘两烟’实现税利从1996年的44.4亿元上升到2004年的83.5亿元;自1997年以来,河南省烟草行业累计实现税利425亿元,为国家财政资金积累、促进河南省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秦留拽说。
  其实,作为吸烟人口大省,河南既要对烟草业的发展实行严格控制,又要加以合理的引导,也即既要考虑到吸烟与健康的矛盾冲突和河南的国际形象,又要考虑到河南市场目前对卷烟的需求量仍然很大,烟草是河南重要的经济支柱产业。
  如何把握两者的平衡,是摆在有关政府部门面前的一道难题。
  一位评论家的话不无道理,《公约》将要遇到的阻力是巨大的,这种阻力不仅仅来自于烟草生产厂家,更多的是来自于我们当前的控烟体制。
  有人士建议,对于地方政府与烟草行业和企业的紧密关系,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制度创新斩断这些千丝万缕的关联,让政府回归宏观调控的角色,把控烟的一些具体行动,比如说监督权和协调权赋予非政府组织。他认为,非政府组织作为一支相对独立的社会力量,应该是参与控烟博弈的一个关键角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