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民族品牌“双喜”传承时代幸福感

2011-12-30来源:南方日报

    12月23日,第300万箱“双喜”成功下线,“双喜”的核心生产基地广州卷烟厂正式投入使用。与此同时,广东“双喜”与上海“红双喜”签署合作发展框架协议,中国第一大卷烟品牌花落“双喜”……

    此次两大品牌的成功牵手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是相同的品牌文化内涵将两家企业联系在一起。”业内人士指出,这种强强合作,开创了中国烟草以文化融合为核心驱动的品牌合作新形式。“双方的合作,不是以资产为纽带,这种以品牌文化为纽带的整合新模式,为中国烟草业提供了一个走向联合、共同发展的产业资源整合新思路。”

    纵观广东中烟改革发展之路,在完成了初期的内部文化融合后,又经历了品牌和技术管理的输出,目前,国内第一大卷烟品牌“双喜”正踏上从品牌融合向文化输出跨越的新征程。

    链接

    “双喜精神”传播记

    2005年 双喜出资1300万元,与共青团中央成立“喜愿基金”,用于关爱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2006年 捐资100万支持“重走长征路 喜愿传中国”活动,沿途资助了2000名贫困地区的学生,同时捐资修缮了部分长征遗迹。

    2006年 发起“缘定天路 喜传天下——双喜世纪婚礼”,并于2007年、2008年、2010年分别在北京、台湾、郑州连续举办“喜传天下”世纪婚礼。

    2008年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双喜组织“双喜·心灵重建计划”行动小组,对灾区人民进行心理辅导。

    2010年 “中国喜传天下——《音乐先锋榜》2009年度颁奖典礼”在广州举行,双喜借助音乐形式向消费者传递喜悦。

    2010年 双喜推出“快乐足球 喜传天下”,体育盛事与喜悦传播首度结合。

    2011年 20名共青团员扮演“爱心父母”,与10名始兴沈北村的留守儿童组成了10个“爱心家庭”,带领他们在广州欢度了一个喜悦的儿童节。

    强强联手开启文化融合新探索

    早在广东中烟成立之初,一条以品牌输出带动文化输出的企业发展之路就已清晰。

    2003年11月18日,广东中烟首次启动粤烟工业史上大重组,将广州卷烟二厂、广州卷烟一厂、南海卷烟厂重组为新的广州卷烟二厂。

    2005年1月,广东中烟再次将省内4家烟厂合并,广州卷烟二厂、韶关卷烟厂、梅州卷烟厂、湛江卷烟厂正式合并为一个法人企业即广东卷烟总厂,广东中烟率先在全国烟草行业实现全省卷烟工业联合重组。

    至此,广东中烟完成了组织架构的“大一统”,实现了企业内部结构的融合。然而重组前企业内外都曾担忧,需要整合的7家卷烟厂已经形成了各自独有的企业文化,要想融合为一个整体需要较长时间的磨合过程。如何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内部企业文化的融合?广东中烟高层敏锐地注意到这个问题,随即一句极有个性的语句逐渐流行开来:“由了解到理解,由客气走向默契。”

    见证广东中烟重组发展的老员工告诉记者,从全省属下的7家烟厂到第一次重组后的4家企业,再到一个卷烟总厂,公司高层都十分重视企业文化的融合,一开始敢于承认文化差异,求同存异、取长补短,科学整合文化资源,整合不久,一个团结包容、互相理解、日益默契的员工团队就迅速集结。

    而这只是广东中烟融合战略的起点。此次牵手上海“红双喜”,广东“双喜”在全国首创以品牌文化内涵为纽带的品牌整合新模式,业内评价,广东“双喜”与上海“红双喜”同根同源,皆由创牌于1906年的中国民族卷烟品牌“双喜”传承而来,品牌基因相同,文化血脉同宗,两者的跨区域合作,不是兼并与被兼并的关系,而是彼此融合诞生一个全新的“中国双喜”,将成为中国烟草行业强强联手进行品牌整合的范例。

    企业公民助建“幸福广东”

    从企业内部整合到跨区域品牌整合,广东中烟有关人士告诉记者,“双喜精神”是贯穿其中的精神内核。正是基于敢为人先、勇担责任的“双喜精神”,广东中烟才在8年的企业整合创新中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也正是在勇担责任的“双喜精神”的召唤下,从2003年成立之初,广东中烟从未停止过回报社会的步伐。

    来自广东中烟的一份数据显示,从2003年成立至今,广东中烟社会捐款总额已达1.5亿元,年均捐款金额近2000万元,涵盖救灾、扶贫、教育、文化、老区建设等各个方面。在去年首个“6·30广东扶贫济困日”系列活动启动仪式上,广东中烟向广东省慈善总会捐款人民币1000万元,用于在全省范围内开展“扶贫济困,教育助学,灾害救助”等相关活动,帮扶贫困地区困难群众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其自我发展能力。

    “目前,16个项目价值1000万元款物已全部落实到位,项目覆盖省内10多个市县的贫困地区和困难群众。”广东中烟有关人士说。

    韶关始兴县沈所镇沈北村是广东中烟对口帮扶单位。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开展扶贫开发“双到”工作的部署和要求,广东中烟投入260万元专项资金帮扶该村进行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村庄整治、技能培训、危房改造及民生保障等,2010年帮扶34户贫困户、128人实现脱贫。

    “这不是给一点钱的问题,捐助是希望通过产业扶贫,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从‘输血’变为‘造血’。”广东中烟纪检组长刘依平说。

    与此同时,广东中烟还在内部发起倡议,号召青年团员每月捐10元钱给团委,用来给贫困地区的孩子买学习用具和书籍。“让他们喝上一杯鲜牛奶,这个要求很低,一直在坚持。”

    广东中烟工作人员告诉记者,2011年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广东中烟再次捐赠1000万元,其中部分款项用于为全省贫困村贫困老人购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资助全省不具备生产生活条件的贫困村搬迁安置工作,其他帮扶项目也已落实到位,将“幸福”送到每家每户,共建“幸福广东”。

    “双喜精神”传承中创新发展

    “品牌兴之于社会,就要哺之于社会,这是品牌的社会价值,也是品牌的社会责任。”知道的人说,这样取之于社会、回报社会的理念是广东中烟“双喜精神”的核心要义所在。

    过去100年间,“双喜”发展轨迹与中国的兴衰紧紧相连,国运兴,则品牌兴。从创牌之初,“双喜”就以积极乐观的精神与外国烟草公司顽强抗争,到上世纪80年代,“双喜”以通俗易懂的品牌语“人人欢喜”向公众传达品牌主张。

    “100年来,很多东西变化了,‘双喜’的乐观、快乐从未改变。”让无数广东中烟人自豪的是,100年来的历练、沉淀,使广东“双喜”有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人文精神和品牌境界。

    随着“双喜”品牌规模的不断扩大,“双喜精神”也在传承中不断创新。通过对“双喜”品牌历史文化的发掘,和对品牌内涵的重新审视,“中国喜,传天下”成为“双喜”新的品牌内涵。

    “‘中国喜,传天下’不仅强调了‘喜’的理想和祝愿,而且突出了‘传递喜悦’的责任,不仅拓展了‘双喜’品牌的广度与厚度,更提升了它作为百年民族卷烟品牌‘负责任’的形象。”广东中烟工作人员表示,今天的“双喜”,已经担起了“真心传递喜悦”百年民族卷烟品牌的重任,“双喜”将根深植于中华民族深厚的“喜文化”之中,正是这种“喜悦、包容”的品牌个性,使“双喜”成为中国第一大品牌,也为它的发展创造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