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感恩“问道”续香茗

2010-06-03来源:中国烟草作者:季哲

    当卷烟遇到香茗

    杭州,龙井村狮子峰,因盛产龙井茶而举世闻名。其被乾隆皇帝钦点的“龙井十八棵御茶”更是茶中精品,数百年来一直述说着属于自己的一段传奇。

    武汉,黄鹤楼科技园,因诞生“黄鹤楼1916”而享誉烟草行业。其被国家烟草专卖局确定的“淡雅香”品类已成中式卷烟的代表性品类,近年来“异军突起”的黑马本色令人瞩目。

    同为各自领域的代表性品牌,但直到2010年4月28日黄鹤楼“问道”感恩石碑落户狮子峰“龙井十八棵御茶”畔,我们方才明白,这茶中精品与烟中黑马,原来还有一段不为人知的偶遇之缘。

    时间回溯到2004年7月的一天,湖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湖北中烟)总经理彭明权等一行就品牌发展工作赴浙江烟草商业企业交流。在狮子峰下,浙江省烟草公司总经理钱锦根就黄鹤楼科技园推进技术创新、文化创新提出建设性意见建议,并亲自倡导、谋划黄鹤楼品牌的提质升级工作。副总经理于政雄讲述了“龙井十八棵御茶”的典故。

    乾隆下江南时踏足龙井山,兴所致便采起茶来。忽闻太后有病,急切间将茶芽放进袖带,跪探太后,言语间阵阵清香从袖口散发,太后闻香,神清目明,病好了许多。问及香自何来,乾隆想起袖内的茶芽,故感慨万千,遂钦点“龙井十八棵御茶”。彭明权及相关技术人员一行受此启迪,对“黄鹤楼”也来了个寻根溯源,于是开启了“1916·黄鹤楼”的传奇。

    随着“南洋烟魁一号”秘方的成功寻访和破解,湖北中烟在经过重新精心调配后,正式推出了“1916·黄鹤楼”。凭借其独特而又浓烈的品牌文化,“1916·黄鹤楼”迅速在卷烟高端市场上站稳了脚跟。

    “问道”感恩石碑落户仪式,一方面固然是湖北中烟饮水思源之举,另一方面也是湖北中烟文化营销的又一成功案例。

    当文化联姻技术

    对于卷烟品牌,文化是经,技术是纬。没有技术创新支撑的文化营销,最终只会剩下一个空壳,成为一个噱头,无法持久发展。

    在黄鹤楼科技园内,近年来已经累计开展各类技术项目2225项,探索形成以全叶精选、小锅小炒、木桶增香为代表的个性化工艺工序371道,申报各类专利590余项,其中授权专利281项,成功开发出天然本草单体香精香料480余种,实现黄鹤楼品牌90%以上、红金龙品牌50%以上香精由企业自主开发供应。尤其是“黄鹤楼”品牌在减害降焦和淡雅香型品类构建方面的储备,更为其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强的后劲。

    浙江烟草专卖局(公司)综合计划处处长李航对于“黄鹤楼”品牌近年来在浙江市场的发展这样评价:其文化营销所传播的高端理念,已经有效培育了一批潜在的消费者;其科技内涵所沉淀的淡雅香型,已经成功形成了一批忠实的消费者。

    当很多人对“黄鹤楼”的印象还停留在别具一格的外包装和深入心智的品牌宣传语之时,“黄鹤楼”在“低害低焦、高香舒喉”等技术方面的储备已经越来越厚实,形成了系列焦油量低至5毫克、3毫克、1毫克的产品技术储备。

    随着中国烟草深入推进“532”、“461”品牌发展规划,湖北中烟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和机遇。审时度势,湖北中烟与浙江烟草等烟草企业、社会专家及员工中召开多种形式的品牌发展规划论证会。在4月28日召开的浙鄂工商“黄鹤楼、红金龙”品牌发展规划专家论证会上,湖北中烟详细介绍了其贯彻落实“卷烟上水平”的主要任务的思路及举措,重点就落实国家局局长姜成康所指示的发挥好行业改革发展生力军、主力军的作用,提出了具体的实施意见。

    在彭明权看来,下一阶段,在国家局的正确领导和重点帮扶下,在全国各烟草同仁大力支持和倾心帮助下,湖北中烟将紧紧围绕“卷烟上水平”的主要任务,练好内功,持续创新,切实转变发展方式,保持好生力军、主力军的状态,努力实现黄鹤楼、红金龙品牌统筹发展,相互促进,相互推动,支撑企业朝着“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更高目标迈进。

    在浙江烟草商业企业看来,随着沿海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黄鹤楼”若能紧紧抓住其“文化”和“技术”,不断提升“黄鹤楼”品牌的文化力和科技力,那么在未来更加激烈的卷烟市场竞争态势下,“黄鹤楼”必将走出像“龙井茶”这般的辉煌之路。

    龙井,先是泉名,后为寺名,再为茶名,所谓因泉建寺,因寺种茶。真正的品牌,既要饮水思源,也需勇于超越。对于 “黄鹤楼”而言,往昔或者仅为“天下第一楼”的楼名,将来或许成为世界知名卷烟品牌,我们充满期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