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铸就经典黄鹤楼—品牌竞争归根到底是顶级人才的竞争

2009-12-07来源:湖北日报

    品牌是一种可以改变产业格局的力量。

  黄鹤楼淡雅香的成功,就是一个最好的证明。

  短短数年间,成功晋升“中式卷烟”高档品牌“四大天王”,开创全新品类,助力企业跨入行业关键少数重点骨干行列。

  以黄鹤楼品牌为代表,“湖北制造”,声威再起。

  “异军突起的代表”、“中国烟草行业发展进步的象征”,为何是黄鹤楼?奇迹背后,又有多少鲜为人知的秘密。

  走进黄鹤楼科技园,人们茅塞顿开。

  以专业博士、海归学子和技术带头人领衔的研究团队汇集于此,2000多名植物医学、烟草化学、生物学等专业的顶级人才汇聚于此,挥洒着智慧的激情与汗水。

  正是他们,开创了黄鹤楼品牌的新时代,续写了黄鹤楼神话的新篇章。

  经典,在他们手中铸就;传奇,在他们手中不断延续。

  总经理彭明权说:“品牌的后面是科技,科技的后面是人才,人才的后面是团队,团队的后面是顶级人才。品牌竞争归根到底是顶级人才的竞争。”

  传奇平台,聚才融智

  栽下梧桐树,凤凰群来栖。

  每当夜色渐深,城市回归平静,街道上只有微弱的路灯灯光时,“黄鹤楼科技园”的灯光就显得格外明亮。

  曾经,科研人员寥寥数人;如今,自有科研人员形成老、中、青三代传承的人才梯队;曾经,顶级人才如此短缺;如今,硕士、博士成为自有人才的主力;曾经,英雄用武之地狭窄;如今,科研人员身兼多职、一专多能。

  一系列鼓励创新的制度,吸引着一颗颗扑向事业的心。

  让我们近距离看看吧,将奇迹背后的秘密看个透彻。

  韩焕章,中国烟草史的传奇人物、中国卷烟行业的“活化石”,独创“韩式三角理论”模型,奠定了黄鹤楼品牌经典配方的坚实基础。

  古稀之年的韩老仍诲人不倦。大师风骨,耀泽后人,创新火种薪火相传。“徒弟”李丹现任湖北中烟技术中心副主任、黄鹤楼科技园总工程师。

  29岁的海归博士王娜,风头正劲,带领团队冲锋在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研究第一线。

  26岁的华中科大硕士熊国玺,风华正茂,一心扑在多种高端品牌配方开发上。

  10多个学科领域、上千名优秀人才在这里碰撞思维,在这里激荡智慧,在这里开出绚烂的花,在这里结出丰收的果。

  是什么有这么大的魔力将他们“一网打尽”?“事业平台。”科技园天然植物烟用国家重点研究实验室的负责人熊宏春博士说,“这里尊重知识,发展前途光明。”

  56岁的郑寿良,仅有大专学历,但开发产品市场表现好,同样被委以重任。

  的确,在这里,他们的智慧有了翱翔挥洒的空间。

  院校合作,成果共享

  才气内引外联,智慧全面闪光。借助造诣深厚的外脑力量,开展研究,黄鹤楼科技园建园伊始,就能拥有更高的创新起点。

  这里汇聚了89岁的朱尊权、李培根等5名院士;这里汇聚了方念伯(美籍华人)、曾繁典、冯钰琦等上百位各个专业的专家、教授、博导……

  与中科院共建重点实验室;与华科大共建博士后产业化基地;与武大共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联合培养研究生;与华中农业大学、湖北中医学院、郑州烟草研究院等共建开放性实验室……

  与40多家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长期技术合作关系,黄鹤楼科技园成为了一个以产学研联盟创新体系为前提,集合科研力量、实施创新活动以及科技成果转化为一体的基地。

  多领域、深层次、高水平、全方位的合作,以风险共担、成果共享等灵活方式,在短时间内实现创新成果市场化。

  黄鹤楼科技园的“知本”和“智本”,令同行业的其它企业艳羡不已。

  它们的确该艳羡。

  不过,更应艳羡的是黄鹤楼科技园,这个独特的创新平台。

  借用外脑,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拘泥形式的聚才融智,超越了实验室的传统概念,敏锐的根须得以伸向了营养丰富的社会土壤。

  顶级人才荟萃云集,知本、智本、资本的完美聚合,聚变出一批批占领行业至高点的核心标准;催生出580多项专利技术;裂变出1916·黄鹤楼、感恩、漫天游、论道等一个个风靡市场的高端产品。

  在商业经济进入分享、互动、协作的时代,善于集成企业内外部的优势资源,为我所用,才是真正的智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