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集团核心竞争力 推进云南卷烟工业可持续发展(上)

在2009年云南中烟工业公司工作会议上的报告(节录)

2009-05-18来源:云南烟草作者:张水长

    此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在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指引下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2009年全国烟草工作会议“烟叶防过热、卷烟上水平、税利保增长”的目标任务和姜成康局长考察云南中烟提出的“不断深化改革、持续创新,努力增强云南卷烟工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的要求,按照云南省委省政府"打牢基础、优化 结构、整合资源、科技引领、永攀高峰"的烟草工作思路,总结云南中烟2008年及成立以来的工作,分析形势,找准问题,部署2009年的工作任务。重点是怎样围绕品牌建设提升集团的核心竞争力,推进云南卷烟工业可持续发展。

2008年工作回顾与思考

    (一)全面落实“严格规范、富有效率、充满活力”的战略任务

    2008年,在国家局的指导下,云南卷烟工业紧紧围绕这一战略任务开展各项工作,努力在落实"规范、效率、活力"中不断取得进步。一是各项工作更加规范。全系统干部职工的规范意识不断增强,对规章制度的把握能力不断提高,内部管理的各项制度不断完善,生产经营活动和各项工作流程日趋规范。多项切实可行制度的出台,为规范工作程序和完善内部监督管理发挥了有效的制度保障作用;税收稽查工作的顺利完成,促进税收政策执行更加到位、生产经营行为更加规范、税企关系更加和谐;内部专卖管理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有效地配合商业做好专卖打假工作。二是工作效率不断提高。卷烟企业通过重组整合进一步优化了资源配置,逐步发挥出资源要素的最大价值;现代企业制度的进一步完善,规范了各集团董事会和监事会的工作,有效地调动了上下两方面的积极性;进一步完善了以ISO9000系列为核心的运行标准体系和"四大中心"建设,卷烟集团发挥出集中决策、统一指挥的优势;强化基础管理和开展节能减排活动,各生产点质量、生产、现场、安全等方面的工作基础得到有效劳实。二是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科技创新增强活力,重点科技攻关从研究领域己进入到成果转化应用,主要卷烟品牌的香气质不断提升,剌激明显减小,焦油释放量得到更有效的控制;机制创新带来活力,特别是资源的优化配置缓解了重点品牌发展的瓶颈,流程再造使企业的管理过程、组织结构及运营机制得以不断优化;"以人为本"激发了活力,持续推进的用工分配制度改革、多种教育学习培训活动和内容丰富的企业文化建设与文体活动,有效地调动了广大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动力。

    (二)经济运行健康稳定

    2008年,云南卷烟工业产、销、效稳步增长。完成卷烟生产715万箱,销售710万箱、增长1.68%。其中省内企业完成销量674万箱,增长1.17%,省外全资企业完成36万箱,增长12.29%。出口卷烟完成7.55万箱,低档烟完成70万箱。对外联营加工品牌198.3万箱,全年云产卷烟商业销售总量达到886万箱,增长6.8%。省内全年销售收入完成744亿元,增长12%。实现税利577亿元,增长12%,其中利润117亿元。四大重点骨干品牌(玉溪、云烟、红塔山、红河)规模与结构同步提升。重点骨干品牌省内生产累计完成444万箱,同比增长16%,产量占总产量比重为65.33% ,同比提高8.3个百分点。高端高档品牌竞争力提升取得新进展。省内企业一类烟完成销量77万箱,增长23%,占总销量的比重为11.41%,同比上升2个百分点;二类烟完成121万箱,增长205%,比重为总销量的17.95%,扣除价格调整因素,比重实际上升5个百分点。

    (三)体制改革稳步推进

    按照"更高层次、更高水平"推进联合重组的要求,根据企业发展的需要和自发要求,在充分征求意见、达成共识的基础上,成功完成了红云和红河、红塔和昭通卷烟厂重组整合工作。2008年11月8日云南卷烟工业重组整合大会的胜利召开,标志着省内卷烟企业在更大范围内、更高层次上实现了资源流动和共享,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红云集团与山东中烟工业公司的联合重组经过多次研讨和商谈已签定了合作协议并上报国家局。与中国烟草机械集团共同出资组建的云南烟草机械有限责任公司于2008年5月22日举行了揭牌仪式。对昆船瑞升公司的改制工作也正在顺利进行。

    (四)科技创新成果逐步转化为生产力

    多项具有前瞻性和推广性的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的研究,进一步提高了云南卷烟产品的核心竞争力。特色工艺日渐成熟,"真空加料工艺研究"项目正与昆船公司联合进行生产线中试设备的开发,预计今年3月样机可正式到红河卷烟厂安装调试。"烟梗膨胀工艺及应用研究"项目在完成生产工艺技术及小试生产线开发后,颗粒梗加入卷烟配方已进入应用研究。减害降焦成效明显,造纸法薄片生产线实现升级改造,特色再造烟叶已全面进入卷烟产品的规模应用,开发的功能性卷烟纸、滤嘴棒、水松纸、成型纸等材料已部分应用于卷烟产品。烟用香精香料研发取得突破,完成了部分重点特色香原料的提取和合成。科研综合实力稳步提升,搭建起新的烟草化学成分分析平台,并承担起中国烟草行业七项有害成分的检测工作。2008年云南卷烟工业共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1项,其中二等奖3项、二等奖8项。

    (五)原料差异化战略进展顺利

    实施原料差异化战略取得显著效果,完成"NC102"、"NC297"两个美引品种的工业认证,种植面积26.64万亩,收购烟叶79万担,为云南卷烟工业高档卷烟提升竞争力提供了坚实的特色原料保障。以种植区域优化为突破口,以"红大"、"K326"、美引品种三个品种系列为主导,完成了满足我省一、二类卷烟所需的282万担烟叶的优化生产,涉及48个县共264个乡镇,保障了烟叶质量的稳定与提高。通过与烟草商业公司的密切协作和总结提升成功探索出了烟叶生产的新型工商合作模式,实现"工商互动、共建品牌",为推进烟叶资源配置方式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六)治理整顿和基础管理不断深入

    "三项检查"工作是去年治理整顿工作的重点,云南中烟从布置、实施、整改进行了全面组织和落实。督促企业进行认真自查和整改,治理工作深入到重大决策、重要项目、重大人事任免和大额资金使用等方面。财务管理特别是预算管理得到加强,各集团以经营目标为基础,细化预算编制,加强考核,并把资本性支出、对外捐赠和广告费等纳入刚性控制项目。全面预算推行到每个生产点,成为加强生产经营管理和实施内部控制的主线。各集团严格按《公司法》的要求,预算经董事会审核、工业公司批准,预算的管控程度大大提高,逐步树立起"没有预算,不得开支"的观念,硬约束作用日益凸显。内部审计监督功能不断强化,通过对法人治理结构建设、重大经营决策、重大技融资以及资金安全状况的专项审计调查,保证了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规范,公司共完成合同审计3300余项,涉及金额33亿元,参与商务谈判和招投标479项,节约资金1.7亿元,加强了内部管理监督。国有资产的基础管理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各类权属关系更加明晰和规范,所属96户全资、控股企业完成了国有产权登记,办理完善省内所属企业士地权属204宗,涉及土地面积1.4万亩。

    (七)"走出去"战略取得新突破

    按照"整合资源、拓展渠道、重心外移、做实市场"的战略方针和"实体运作、重点突破"的发展策略,年度出口卷烟总量达12.51万箱,其中境外加工卷烟4.96万箱、境内生产7.55万箱。实现进出口总值1.75亿美元,其中出口总值8384万美元,进口总值9119万美元。各卷烟集团境外生产、销售项目实施取得新的进展,红塔集团品牌在控股的老挝案中红塔好运公司境外落地生产销售已步入实体运作阶段,授权越南升龙烟厂加工卷烟的项目进展顺利。红云红河集团缅甸果敢烟厂已恢复生产产品销售逐渐走上正轨,与缅甸其他烟厂的合作项目也在迅速推进。

    (八)队伍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取得新成果

    云南中烟按照干部选拔任用的相关规定以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的要求,调整了干部管理权限进一步明确了工业公司、董事会、经理层、监事会之间的关系,构建起完整的责任体系。同时,狠抓制度建设、文化建设和干部监督,强化对干部的党风廉政教育,完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全年举办了3期干部培训班,共有121名处级领导干部集中进行了脱产培训,全系统1530名中层以上干部接受了法律法规统一培训和考试。继续实施"一年一百三年三百"的骨干人才培养规划,建立严格的培训管理、教学管理和培训评估制度。举办了"三红杯"第三届烟机设备维修职业技能竞赛,28名选手荣获"云南中烟工业公司技术能子"称号,4名选手申报"全国烟草技术能子"称号。

    2008年继续深入开展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为重点的各类主题教育活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云南省委"解放思想大讨论"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干部职工政治理论学习和思想道德建设。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为重点,着重开展了"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科学发展"大讨论活动,创建"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机关活动,开展"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树组工干部新形象"活动,进一步提高干部职工的思想和政治素质。

    全系统以"两个至上"核心价值理念为主线,紧紧围绕打造"责任烟草、诚信烟草、和谐烟草"的愿景,全面推进企业文化建设。认真宣贯《中国烟草行业文化架构体系》,做好解读、释义、宣讲工作,加大检查落实力度。各企业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架构体系,与国家局的文化架构体系形成"整体协同、明确边界、共享核心、分层是位、各具特色"的格局。

    通过扎实的思想政治工作和丰富的文化建设活动,干部职工展现出团结合作、上下一心、齐头并进、激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在2008年抗击汶川地震中,累计向灾区捐款达3245万余元,还提供了许多抗震物资以及人员帮助,为抗震救灾工作做出了我们的贡献。在全国烟草行业第四届文艺汇演中,云南中烟工业公司以团结协作、拼搏进取的精神风貌获得了优异的成绩和全行业的好评。2008年全系统有5人获省级以上劳模称号,1家企业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多个集体和个人获省级专项表彰。

    一一我们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用发展统一思想,用发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

    在工作中,云南中烟始终把是否有利于发展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标准,用发展的观念统一干部职工的思想,用发展的手段解决前进中的问题,用发展的成果检验工作的业绩。在思想上,自2004年"做精做强做大品牌、做实做强做大企业"思路提出以来,得到全系统干部职工有效接受,从而思想统一、行动自觉,使云南卷烟工业获得了持续的发展。在手段上,始终以发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省内卷烟企业的重组整合涉及到多种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我们立足发展,通过做大"蛋糕",让各方面都享受到改革的成果。以"定基定比,共进同退"处理好地方关系,以效益提升、税利增加处理好企业关系,以工作稳定、收入增加处理好职工关系。几年来,云南中烟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实现税利从2003年的330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577亿元,年均递增近50亿元,以持续稳健的发展成果回报了国家和社会。

    一一坚持以改革促进发展,不断完善体制机制。

    改革是站在国家利益、整体利益上对利益进行的再分配和再调整,是与传统观念相决裂、实现思想、大解放的过程改革历来是保持云南中烟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和重要手段。从2003年底烟草工商分开到现在,云南卷烟企业历经"九变四"、"四变二"、"三变二",每一步的改革,既是企业做大做强的基础,又是提升集团竞争力和品牌持续发展的契机。历史证明,随着时间的推移,任何优势都将逐步减弱,任何满足现状、不思进取的思想都是危险的,如果不能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从而否定自己、超越自我,就不能取得持续而长久的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既是解决过去发展的办法,又是解决当前发展的手段,更是解决未来发展的钥匙。随着产权关系的理顺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逐步实现从"工厂制"到"公司制"的重大转变,企业运行机制的进一步完善、资源的合理流动为重点骨干品牌的成长提供了空间。正是有机制体制改革作保证、资源优化为基础,才有2008年"红塔山"品牌商业销量达165万箱、"云烟"品牌达123.4万箱、"红河"品牌达172万箱的新高。

    一一坚持以创新引领发展,不断增强竞争实力。

    结合烟草行业发展规划和省委省政府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精神,云南中烟制定并实施了《十一•五"科技创新规划》,重点开展了烟叶原料、特色工艺、减害降焦和烟用香精香料研发等科技攻关。正是通过原料、新材料和新工艺的不断研究与创新,并在一些关键技术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极大地促进了云南卷烟特别是高端高档卷烟品牌竞争力的不断提升,使云产一类卷烟占总销量的比重由2003年的5.1%提高到2008年的11.41 %。云南中烟自成立以来,全系统累计投入科技经费12.89亿元,其中公司共立项125项,自筹投入各企业科技经费累计2.18亿元。全系统累计申请专利204项,已经获得授权112项(其中申请发明专利137项,己经获得授权30项) ,共有117项科技成果获云南中烟科技进步奖,有41项荣获省部级奖励。实践证明,科技创新使我们的品牌和企业竞争力不断增强。

    一一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和谐发展。

    云南中烟坚持"以人为本",把维护国家利益和消费者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维持稳定和谐的内部环境,切实关心职工特别是离退休(内退)职工。

    关心在职职工,核心是为职工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和空间,使行业发展与职工发展实现和谐统一,进一步增强了认同感和使命感,充分调动了积极性、发挥出创造性。云南中烟按照劳动合同法和行业政策精神,进一步规范了企业用工行为,建立了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按照"分类管理、科学设岗、明确职责、严格考核、落实报酬"的总体要求,稳步推进用工分配制度改革试点工作,为实现全系统用工分配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打下了坚实基础。作为后续人才培养的第一批高级研修班的97名骨干人员已完成学业回到工作岗位,第二批137人也已进校学习。2008年云南卷烟工业共举办了各类培训班1056 期,18806人参加了培训,共培训42474人次,有效地提升了职工的思想素质、文化素质和技术技能水平。

    针对系统离退休(内退)职工较多的特点,不断加强离退休人员党支部建设,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及服务。认真贯彻落实老干部"两个待遇",组织慰问和发放慰问金,确保离退休(内退)职工的稳定性。在首届云南中烟工业公司离退休人员歌咏活动中,450余名离退休人员组成12支合唱队参加比赛,充分展现了离退休人员拥护改革、热爱生命的良好风貌。广大离退休职工还纷纷献计献策,为云南卷烟工业的改革与发展贡献力量。2008年全系统37件群众来信得到全部回复,6位来访群众有3位已办结信访诉求,4起不稳定因素在发生初期就得以排除。坚持"以人为本"使云南中烟获得了和谐的发展环境。

当前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云南卷烟工业未来的改革与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与困难同在。必须进一步认清形势、把握规律,以全球的视野、战略的眼光,思考问题,谋划未来,迎接挑战。

    当前面临的形势

    (一)宏观经济形势严峻,云南卷烟工业可持续发展的任务将更加艰巨

    自2007年9月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国际金融危机加速蔓延形成"金融海啸",并对实体经济造成巨大冲击,全球制造业迅速滑入低谷。这场危机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和冲击日益凸显,一些反映宏观经济运行的主要指标出现明显回落。经济发达的东部和南部地区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陷入困境,欠发达地区面临经济增长下滑、人员回流、就业困难的窘境,居民消费预期受到较大影响。

    在严峻的宏观经济环境下,烟草行业不可能独善其身,特别是高结构卷烟的需求弹性大,受宏观经济的影响更大。从云南卷烟工业发展现状来看,具有"两个为主"的显著特点,即"以省外市场为主",云产卷烟的80%以上在省外销售;"以结构提升为主",效益增量的80%以上来自于产品结构的提升。在宏观经济发展趋缓和消费者信心指数下降的形势下,高端高档卷烟销售肯定要受到影响,在省外的一些传统主流市场将受到较大冲击,在2009年下半年可能会更加严重。在计划产量增长有限的情况下,依靠提升产品结构维持发展速度将十分困难,云南卷烟工业可持续发展面临更大的挑战和压力。

    (二)《世界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履约工作逐渐深入,发展的外部环境日趋严峻

    自2009年1月1日起,国家明确要求在境内生产的所有非出口卷烟和国外进口卷烟的条、盒包装,必须30%以上区域印刷明显的健康警语。卷烟包装改版肯定会对高结构卷烟的礼品功能、商务功能带来一定影响,在宏观经济形势严峻的情况下进行卷烟包装改版更是一场重大考验。

    国内卷烟单支焦油含量的上限值到2009年将降到13毫克,2012年降为12毫克。今后行业还将逐步推进烟草成分及释放物的检测、控制和披露工作,烟草宣传和促销也将受到越来越多的限制,吸烟与健康以及食品安全问题不可避免地受到更为广泛的关注。在日趋严峻的形势下,卷烟品牌培育和市场推广的难度会进一步加大,云产卷烟要想在高端高档品牌上实现更大发展,必须在科技创新特别是减害降焦方面有新举措、新突破。

    (三)省外兄弟企业的竞争实力不断提升,对云产卷烟的市场拓展形成明显挤压

    行业目前已形成18家省级中烟公司和30家具有法人资格的卷烟工业企业,规模超过300万箱的企业己有4家,企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随着改革的推进,各省范围内的资摞要素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取得了明显成效,卷烟企业的竞争实力进一步增强,卷烟产品结构不断提升。同时在品牌方面也出现了一批异军突起的后起之秀,它们借助于挖掘文化内涵、加强技术创新、转变营销方式,完成了从区域性品牌向全国性品牌的转变,导致对市场资掘的争夺更为激烈。

    从单箱税利来看,2008年云南中烟省内为8564元、同比提高800多元,但仍比上海的14915元低6351元,比江苏的12711元低4147元,比浙江的11925元低3361元,比湖南的10094元低1530元,且差距在逐年扩大。从成本费用利润率来看,我省省内为43.54%,而上海为120.7%,江苏为77.16%,浙江为74.44%,湖南为70.13%,湖北为48.18%,说明我们与先进水平仍有较大差距。

    从一类烟来看,2008年虽然我们一类烟占总销量比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增速低于全国平均3.72个百分点。一类烟品牌中"芙蓉王"、"中华"以52.84万箱、47.7万箱的商业销量稳居一、二位,我省的"玉溪"、"云烟"品牌虽然以40.58万箱和27.15万箱排在第三和四位,但在数量上与前两位差距仍然较大。全国批发价290元/条以上的卷烟销量78.95万箱,云产卷烟仅2.74万箱,占总量的3.5%,可见我省一类烟总体处于行业高端品牌中的较低价位段。我省二类烟剔除调价因素,实际增长只有39.3%,低于全国平均52.42%的增长水平,说明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通过以上指标对比可以看出,虽然我们在发展,但部分省外卷烟企业借助改革动力,依托自身优势或本地较高的消费水平,大力培育和发展高端高档卷烟品牌,发展势头更为迅猛。随着市场竞争进一步向一、二类卷烟品牌集中,势必对我们高端高档品牌在省外的市场拓展形成严重挤压。

    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全球经济衰退,国内宏观经济环境比较严峻,将直接影响到我们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效益的提升,对我们的能力和水平都是一场重大考验。

    二是在"保增长"的压力下,各省特别是卷烟工业较强的省份,可能会出现新一轮的政府干预市场的行为和新一轮的市场封锁,对我省卷烟"两个为主"的营销现状产生较大限制,从而对市场营销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是由于计划资源紧缺,我们不得不选择在省外进行品牌加工,而品牌输出客观上存在贴品牌、贴原料、贴技术、补价差("三贴一补")的现象,对云南卷烟工业造成了极大负担。品牌输出不做不行,做了又举步维艰、左右为难,长此以往,难以为继。

    四是我们的卷烟品牌质量优势不显著,产品还需上水平;价格优势不明显,卷烟品牌调批差率不高;区位优势不具备,安排市场时间较长;管理水平待提升,成本费用控制还需进一步加强。以上因素导致我省卷烟品牌核心竞争力还不够突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