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塔山”努力打造世界领先品牌

2009-01-14来源:中国烟草作者:黄雪琴
    改革开放30年,成就了中国卷烟品牌的“群体性崛起”,也成就了中国烟草的高速发展。在这些崛起的品牌中,有一个品牌倍加令人关注,它见证了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烟草行业的发展历程,经历了品牌意识的转变、品牌战略的转变和推进自主品牌国际化的过程,被姜成康局长誉为“烟草行业的标志性品牌”。
 
    这个品牌就是“红塔山”。
 
    它的名片是“烟草行业标志性品牌”,它的目标是“努力打造世界领先品牌”,它的灵魂是创新,它的路径是探索,它的精神是“山高人为峰”。它以波澜壮阔的发展史告诉人们:一个常青的品牌,除了传奇故事,还有着更多引人深思的东西。
 
实力成就“标杆”
 
    1958年,玉溪卷烟厂的工人们在土坯围砌的厂房中,用热水喷烟叶、铁锅炒烟丝、炭烘烟支、手工包装,生产出中国第一包“红塔山”。改革开放之后,玉溪卷烟厂利用对外开放的政策时机,在行业内率先引进具备国际先进水平的MK9-5卷接机,由此带来了产品质量和企业效益的双重提升。先进生产设备带来的另一个问题是——要有足够的优质原料为支撑,才能充分发挥其效益。于是,玉溪卷烟厂又确定了从原料抓起,把烟田作为企业“第一车间”的发展战略。由于抢占了原料和技改的先机,玉溪卷烟厂凭借着一流的原料供应能力和制造能力,成就了“红塔山”在中国市场上一枝独秀的传奇。
 
    上世纪80年代,“红塔山”通过体制机制、技术、原料等创新脱颖而出,实现了第一轮大发展,成为中国烟草的标志性品牌之一。
 
    90年代初,面对蚌埠卷烟厂的“黄山”等一批企业和地方名牌的挑战,“红塔山”依然凭借其原料和技术的“硬实力”保持领先优势。这一时期,“红塔山”的发展思路更为清晰连贯:做大规模、攻质量关、强调品牌意识。在短缺经济时代,“红塔山”给中国烟草乃至世界烟草带来了震撼:玉溪卷烟厂不仅生产卷烟,而且拥有一个强大的“烟叶王国”和制造工厂。1996年,“红塔山”单品牌产销量达到90万箱,玉溪卷烟厂创造利税204.5亿元。“红塔山”以其稳定的原料、精益的制造、科学的管理和日益攀升的品牌价值蜚声中外。1995年开始,“红塔山”连续7年被评为中国最有价值的品牌。
 
    90年代末期,红塔集团调整战略,把多元化的触角延伸到其他行业。多元化战略的实施,使原来集中在“红塔山”身上的资源和精力被分化了,更为突出的问题是:在以生产为主导的时代成长壮大起来的“红塔山”已经无法适应新的市场环境和消费趋势,它甚至一度偏离了行业发展的主流方向,陷入战略危机。2001年开始,国家宏观经济环境趋于利好,2003年,行业启动以工商分开为突破口的一系列改革,中国烟草开始走上持续、稳定、健康、快速发展之路。这一时期,市场环境净化了,地方封锁削弱了,外部环境趋好使一些大品牌迅速成长,而“红塔山”却似乎迟迟没有回升迹象。
 
    全行业都在着急:“红塔山”怎么了?
 
    此时的红塔集团正在实施一场重大的“手术”,即从基础工作着手,开始一系列改革调整工作。改革调整的不仅是领导班子,而且包括每一位员工。2002年,红塔集团实行了机构调整、减员增效和竞聘上岗,让置身企业内部的每一位员工亲身感受到竞争和危机。改革调整的不仅是企业战略方向(如回归主业、提质创新),更是根深蒂固的思想观念。当时,红塔面临的最大困难是市场,制约红塔发展的最大障碍也是市场。更新思想观念引导每一位员工从内心深处正确认识企业面临的形势,与企业共忧患,同时借助每一个人、每一个工作岗位的转型,把断裂的市场桥梁重新接上。在“急不得、拖不得”的改革措施的有力推动下,回归主业的红塔集团重新找到了与市场对话的感觉,“市场是第一车间”被企业奉为自“烟田是第一车间”以来的第二个响亮口号。历经8年调整,“红塔山”逐渐复苏,资金、原料、技术、品牌实力依旧不俗,营销实力可圈可点,单箱税利和其他指标恢复到历史最好水平。
 
    2007年,在成功推出“红塔山”(新势力)、“红塔山”(经典1956)的基础上,红塔集团又成功推出“红塔山”(经典100),实现销量突破100万箱的历史性跨越。“中国烟草标志性品牌”的称号再度回到“红塔山”手中。
 
    2008年,红塔集团三大品牌仍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势头, 1~10月,“红塔山”实现销量145.06万箱,同比增长46.87%。同时,集团成功推出备受行业内外关注的高端形象产品“红塔山”(大经典),标志着“红塔山”品牌发展跨上新台阶。
 
目标引领发展
 
    红塔集团董事长柳万东在回顾“红塔山”50年来的发展历程时说:“当企业能够得到比较好的发展,比较快速的发展,比较稳定发展的时候,在观念、思路上必定体现了先进思想的指引。”
 
    “红塔山”“以产品质量为龙头方向、以原料和制造为侧翼保障”的发展思路曾经是一种领先思路,所以“红塔山”能够在卷烟品牌竞争中脱颖而出。随着中国烟草市场化步伐的加快,其他地区企业也通过技改发展成为强势企业,红塔与其跟随者的距离逐渐缩小。当市场环境发生根本变化,竞争焦点转向适应市场、引导市场的时候,在夹缝中求发展的市场跟随者反而更能适应变化,更善于捕捉先机,更快地反应出下一步的发展方向。这一现象被许多学者称为“市场领导者的陷阱”。
 
    “红塔山”曾经踩过这个陷阱,所以当再度面临战略性问题时,它能够保持清醒。这种清醒体现在对环境与企业的双重认识上。柳万东说,在相同大背景下,企业要做得更好,必须根据企业实际寻找一条正确的发展途径。这个过程中,要不断理清思考中的模糊地带,不断加以调整,才有可能对环境的变化始终保持一个准确的判断。在战略这门课里,没有固步自封,只有适应环境,快速反应。“把政策吃透,把环境弄清楚,把战略定位做好,就能找出一个正确的方向。”柳万东说。
 
    正是对环境和市场有了敏锐的捕捉和深刻的认识,红塔集团的发展思路也更加清晰。在 “大市场、大企业、大品牌”战略进一步推进、“两个10多个”逐步明朗、按客户订单组织货源在全国推广的行业深化改革期,红塔集团确定了“做精做强玉溪、做强做大红塔山、做实做稳红梅”的品牌发展战略。为了实现品牌战略,红塔集团把省内三厂、五个省外控股企业的品牌、原料、技术、营销等资源都放在一个盘子里整合。2006年, “阿诗玛”、“恭贺新禧”、“美登”、“国宾”等六大护卫品牌全部退出市场,三大主力品牌统领红塔集团所有资源。
 
    时不我待。大刀阔斧的品牌整合意味着红塔正用今天的快步伐去争取明天的大市场。事实证明,“红塔山”的“加速度”已经使它在行业百牌号销量排行榜上从20名之外跻身前20名,后又突破前10名,如今已稳居前7名位置。
 
    时不我待。为了抓住明天的机会,除了要加快节奏进行调整,还要快而不乱,有章法,有步骤,更重要的是要把今天的能量储备与明天的竞争优势对接起来。当谈到行业下一轮的竞争焦点时,柳万东肯定地指出:是创新。
 
    面对“打造世界领先品牌”这个新目标,“红塔山”将如何持续创新,如何准确发力?
 
创新把握未来
 
    创新若要有好的结果,必须找准方向,持续深入。
 
    长期以来,红塔始终把迎战国际竞争作为己任,以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勇气在国际化道路上不断探索。1995年,红塔集团成立。同年的另一件大事是“红塔山”进入美国市场。这标志“红塔山”的国际化经营实现了突破:不仅出口发展中国家,而且进军发达国家。质变的实现源自量变的积累。此前,玉溪卷烟厂早已涉足国际化经营。初期主要是向东南亚国家出口卷烟,同时有针对性地开发“混合型”卷烟,产品“东渡”韩国、日本。1992年,玉溪卷烟厂在新加坡委托英美烟草公司加工卷烟。红塔集团成立后通过重新设计CI,成立香港红塔国际公司、红塔瑞士公司,以境外生产加工的模式开拓海外市场,同时在行业内较早开展与跨国公司的品牌合作。
 
    打造世界领先品牌,“红塔山”树立了新的发展目标,这是任重道远的新征程,红塔集团上上下下正在积极求解、创新求变。
 
    红塔集团总裁李穗明强调:“要深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创新。”红塔集团正在以实现“五个领先”(思想观念领先、体制机制领先、管理水平领先、科技实力领先、优秀企业文化领先)为方向,以构建红塔创新体系、增强“两个实力”(品牌竞争力为核心的“硬实力”和先进管理体系、管理思想为核心的“软实力”)为途径,推进思想大解放、观念大更新、促进大发展。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进一步完善企业内部法人治理结构,着力构建以客户订单为主线的管理体系,以体制机制的创新,使企业发展更加充满活力。发挥集团重点骨干品牌的作用,加强品牌输出的质量管理,确保品牌扩张稳步推进。全面提高集团化管理水平,为打造世界领先品牌打牢管理基础。
 
    放眼世界,“红塔山”的“圈地运动”也已经悄然启动。根据规划,红塔集团将开发适应国际卷烟市场的卷烟品牌,尽快从一般贸易向境外实体运作转变,进一步加快红塔品牌的国际化进程。其中老挝和越南将作为集团未来拓展东南亚市场的重要生产点和原料供应基地;阿根廷作为中南美洲生产和销售基地,销售网络辐射整个中南美洲市场;积极拓展罗马尼亚市场,作为开拓欧洲市场的一个先期阵地。
 
    打造世界领先品牌,“红塔山”承载的梦想正是中国烟草的梦想。在行业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红塔山”再一次以先锋军角色,向国际市场进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