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德门”:岁月悠悠故事多

2006-08-25来源:东方烟草报作者:罗敏 唐亚钰
    “哈德门”,一个拥有80多年历史而经久不衰的品牌,它开创的一个个营销奇迹被同行誉为“‘哈德门’现象”。翻开“哈德门”的历史,其中最吸引人的莫过于关于它的一个个动人故事。
 
    烟名波澜
 
    1923年建厂的青岛卷烟厂历史上拥有诸多知名品牌,如“壹枝笔”、“红锡包”、“哈德门”等,其中,以“哈德门”的品牌知名度最高。早在1919年,“哈德门”就由英美烟草公司注册。当年为创立“哈德门”品牌,财大气粗的英美烟草公司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对“哈德门”进行宣传,因此“哈德门”一投产,就迅速风靡中国。“哈德门”的走红一直持续了40多年,几代人口碑相传,使其成长为当时中国烟草市场的强势品牌。
 
    1963年,青岛卷烟厂突然接到上级命令,认为“哈德门”品牌“带有殖民色彩”,“不宜做人民牌号”,必须停止生产。“哈德门”从此被打入冷宫。
 
    为什么会有“殖民色彩”
 
    我国以地名为烟名的卷烟品牌有很多,如“大前门”、“中南海”、“天安门”等,断言“哈德门”之名有殖民主义色彩的依据,缘于一个多年流传的故事:英国为纪念本国“庚子事变”中阵亡的哈德将军,威逼清政府将北京崇文门改名为“哈德门”,因此,“哈德门”便被视为“国耻”。然而,这是一个讹传的故事。
 
    据考证,“哈德门”这一名称早在元朝时便已出现,元代称崇文门为“文明门”,俗称“哈德门”。根据北京地名历史考证,前三门之一的崇文门可谓赫赫有名,然而它却曾有好几个名称。“哈德门”应为“哈达门”才对,“达”、“德”音近致讹。为什么叫“哈达门”呢?元末《析津志》:“文明门即哈达门,哈达大王府在门内,故名。”原来“哈达门”得名于元朝的哈达大王。后人不明其原委,讹传成“海岱门”了。《甲申小记》:“吴三桂子应熊为额驸,赐第海岱门内。”因为地名是人们口头上说的,传来传去,失其本源,多为音近所致。
 
    从目前掌握的资料来看,这种说法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人们把“哈德门”与克林德纪念牌坊这一真正的“国耻”混为一谈了。克林德,清代光绪年间德国驻华公使,1900年义和团起义时,因为枪杀20多个义和团成员,被清军击毙于“哈德门”大街,引起轩然大波。八国联军进京后,把对克林德后事的料理作为同清政府议和的先决条件。1901年9月,又在《辛丑条约》中明确规定清政府在克林德被杀地点建立牌坊。1902年,纪念克林德的石牌坊在“哈德门”附近正式落成。这座牌坊被百姓称为“克林德门”,并视为国耻。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中国政府才将这一牌坊拆掉,将一部分石条移放在北平中山公园,改名为“公理战胜碑”。了解这一段史实后,就很容易理解当年为什么人们会误解距离克林德牌坊很近的“哈德门”了。
 
    20世纪90年代,颐中集团青岛卷烟厂开始关注“哈德门”的“历史问题”,并专门组织人员查阅相关文献资料,遍访史学家,历经周折,这才澄清误传。1992年9月11日,休眠了29年后获得重生的“哈德门”卷烟,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宣告了自己的再生,并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独具魅力的品牌个性,在大江南北一炮走红。
 
    如今,北京崇文门已在城市改造中被拆掉了,而“哈德门”作为品牌名称却一直流传下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