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喜强势挺进百万大箱品牌阵营

2007-09-07来源:南方都市报
    广东卷烟工业的成功重组为全国烟草行业推动卷烟工业企业联合重组探索出一条成功之路。
 
  昨日,笔者从广东中烟工业公司获悉,今年全省自产卷烟产销量将达到200万箱,可实现税利140亿元。其中,仅1-8月份,广东卷烟工业的当家品牌双喜系列的产销量已超过80万箱,比去年同期增长38%以上,占全省卷烟总产量一半以上的份额。
 
  据了解,双喜系列今年将首次突破百万大箱规模,产销量可达到120万箱,可创税利85亿元以上。
 
  广东模式与广东速度
 
  经过4年的变革,广东卷烟工业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2003年广东虽有7家烟厂,但资源分散,未能形成合力。在云南、上海、湖南等烟草强省面前只能算是“小字辈”,与广东经济大省的地位极不相称。由于烟草行业的特殊性所限,各烟厂产量受到国家计划指标限制,仅仅通过市场手段做大广东卷烟工业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因此,业内有识之士开始将目光投向“内部”。
 
  2003年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张德江对广东中烟工业公司制定的全省卷烟工业改革与发展规划做出重要批示:“广东是烟草消费大省,销大于产,而生产又很分散,形不成有效的规模和有竞争力的品牌。如果不进行改革,不加快整合,现有的烟厂将面临险境。广东有条件成为烟草工业大省,出路在于调整结构。”随后,一场酝酿已久的广东卷烟工业改革正式拉开帷幕。
 
  回顾当年,主持全省卷烟工业重组的广东中烟工业公司总经理李根基认为,“险境”二字准确地勾勒出当时广东卷烟工业的困境所在,对“出路”的准确判断为广东卷烟工业的改革指明了方向。
 
  这场自上而下的改革虽然仅用了不到三年的时间,却成功地跨出了“两大步”:2004年1月,广州卷烟二厂、广州卷烟一厂、南海卷烟厂合并重组为广州卷烟二厂,关闭湛江卷烟厂廉江分厂实现第一步整合;2005年1月,广州卷烟二厂、韶关卷烟厂、梅州卷烟厂、湛江卷烟厂合并重组为广东卷烟总厂,广东中烟工业公司与广东卷烟总厂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管理体制,初步完成第二步整合,全省卷烟工业握成一个有力的拳头。将全省卷烟工业合并成一个法人实体,广东中烟在全国卷烟工业体制改革浪潮中又一次走在全国前列。据业内人士称,由于目的明确、部署周密,刀斧之力深入骨髓。去年底,广东中烟与总厂合并成一个法人实体,进一步理顺了广东卷烟工业的资产和管理体制。按照原先计划,第三步则是推进跨省联合重组。随着上个月深圳卷烟工业改制工作的顺利完成,广东中烟作为两大股东之一,跨区域合作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
 
  从“七变四”到“四合一”的二次企业重组,相伴而来的是对资源、品牌、人力、市场的有效整合,广东卷烟工业成功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一个法人多点生产的管理模式,这种做法被誉为中国卷烟工业改革的“广东模式”。2005年,全省卷烟工业生产卷烟183万箱,实现税利103亿元,整体实力跻身全国行业前列,广东卷烟总厂一举夺得广州市纳税百强之冠。正如国家烟草专卖局局长姜成康评价:“广东卷烟工业在行业的联合重组中走在了全国的前面,在重组中保持了稳定,促进了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广东卷烟工业航母的起航,成为中国烟草工业版图上一股新力量。有评论甚至将“粤烟系”成为继“云烟系”、“沪烟系”、“湘烟系”后中国卷烟工业版图上崛起的第四极。
 
  双喜将成为百万箱大品牌
 
  此前,广东中烟“三步走”的发展战略被业界普遍认为是广东卷烟工业战略调整的“三级跳”。公司总经理李根基曾表示“这不仅是简单的企业规模整合,更是资源的整合。”合并重组之后,广东中烟集中资源做精做大自身优势品牌,进一步提升了广东卷烟工业的整体竞争力。通过有效整合,使广东卷烟工业的潜力和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自从广东中烟成立后,“双喜”、“五叶神”、“红玫”、“椰树”、“羊城”五大主导品牌被国家局列入重点发展的全国卷烟“百牌号”目录中。此后,广东中烟将生产资源大幅度向这些主导品牌倾斜,从而在卷烟产量同比基本持平,销量同比仅微增的情况下,经济效益大幅提高。随着全省卷烟工业联合重组的顺利完成,双喜等品牌的市场发展潜力得到了有效释放。据统计,2006年广东卷烟工业生产卷烟186万箱,实现税利116亿元,在产量增幅不大的情况下,税利增幅比改革前的2003年提高了近80%。
 
  作为广东中烟的主打品牌,今年“双喜”突破百万标箱规模已不在话下。今年上半年,公司卷烟销售总量近110万箱,比去年同期增长15%。其中,双喜系列达63万箱,同比增加38%,超过产销总量的一半以上。
 
  据悉,随着全国烟草系统“按客户订单组织货源”改革的推进,广东中烟在保持省内强势、稳固周边市场的基础上,今年强势进入山东、山西、北京、内蒙等地市场,目前“双喜”已经覆盖全国29个省(市、区)。“今年在湖南、广西等地卷烟销售可达10万箱以上。”广东中烟有关人士透露,在江西、海南、福建、辽宁等地的销量也呈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业内分析,自广东卷烟工业改革重组到现在,双喜品牌的年产销量已经从2003年的40多万箱,迅速发展成为现在的百万箱以上规模,短短4年的时间,产销规模整整增长3倍多,跻身全国为数不多的百万大箱烟草品牌行列,正逐步打破区域性品牌的局限,实现向全国性品牌的跨越。
 
  对此,李根基进一步阐述了品牌建设的意义:“广东卷烟工业的发展,要逐步从‘广东制造’转向‘广东创造’。”他认为,只有这样做,才能应对国内、国际的竞争压力和挑战,才能使粤烟的品牌进一步发展壮大,也才能实现国家利益的最大化。
 
  双喜瞄准全国性大品牌
 
  广东中烟认为,双喜品牌能否做大做强,直接关系到广东中烟的持续健康发展。据悉,广东中烟正集中一切有效资源,力图把双喜品牌从区域性强势名牌打造成全国性强势名牌,计划用二到三年时间把双喜发展成为200万箱规模的全国性大品牌,通过做大做强主导品牌,从而实现企业由大变强目标。
 
  广东中烟有关人士指出,双喜要走向全国,企业要由大变强,跨区域合作将是解决计划资源制约的重要途径,必须紧抓机遇,积极创造条件,按照国家局的部署,不断深化改革,积极探索联合重组的管控模式及企业和品牌共同发展的途径,实现企业实力与品牌规模的大幅跃升,加快企业由大变强。
 
  目前,双喜品牌已被越来越广泛的消费者所认同,双喜品牌从区域性品牌发展成为全国性的卷烟品牌已经具备了充足的条件。
 
  据了解,广东中烟将进一步完善双喜产品的结构体系,加强双喜高端产品的研发,增强品牌的核心竞争力,在稳固原有消费群体的同时,不断挖掘新的高端消费群体。
 

  ■名词链接
 
  双喜现象
 
  “双喜”品牌是广东卷烟工业的重点骨干品牌,也是中国烟草的百年品牌之一。2006年,双喜品牌产量超过95万箱,比重组前的2003年产量增长130%,进入全国卷烟产销十强,已成为全行业同类产品中产销量最大的卷烟品牌,今年将超过100万箱,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作为近些年来在全国烟草行业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快速成长起来的品牌,目前“双喜”正在从原来的区域强势品牌向全国性大品牌快速迈进。
 
  国家烟草专卖局有关负责人专程来到广东调研后认为,“双喜”品牌的发展实践了国家烟草专卖局“大企业、大品牌、大市场”的战略,并指出在“双喜”的发展过程中,广东中烟特别重视对于始终追随“双喜”的老顾客的维护。通过对市场深入的分析研究,准确地把握了消费者对卷烟产品风格、吸味的需求和发展变化,关注和尊重消费者的意愿,不断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和发展变化,对产品进行持续的完善和提升,进一步提升既有消费人群对品牌的忠诚度。目前,“双喜”的消费群体超越年龄、身份、阶层的界限,遍及工薪阶层、商人、高收入阶层、政府工作人员等,从而形成其他高档或中档卷烟品牌所不备的独特的“双喜现象”。
 
  粤烟模式
 
  广东卷烟工业3年多来改革重组的成功举措,被业界称为中国卷烟工业改革的“粤烟模式”。专家认为,该公司的做法为全国烟草行业推动卷烟工业企业联合重组探索出一条成功之路。正如国家烟草专卖局局长姜成康评价:“广东卷烟工业在行业的联合重组中走在了全国的前面,在重组中保持了稳定,促进了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省委、省政府领导也都曾对广东中烟的改革成效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分别作出重要批示。2006年3月21日的《南方日报》曾经刊登《中国卷烟工业改革的广东模式》一文,评价这种模式“更为全国烟草行业推动卷烟工业改革重组探索出一条成功之路”。这一概念后被业界多次引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