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丰收”的困惑与出路

2007-07-11来源:广东烟草肇庆市有限责任公司作者:程咏为
  2006年9月份,头顶“中国卷烟第一共享品牌”名衔出世的“大丰收”品牌在肇庆地区上市,在经历了上市之初短暂的供不应求、有价无市的喜人态势后,随着工业企业货源供应节奏的跟上,货源投放的迅速增加,“大丰收”的市场覆盖率和占有率却陷入了长期停滞不前的状态,终端消化速度缓慢。市场上不时听到消费者和零售客户这样评价“大丰收”:吸味偏重;香气不足,吸后易口臭;市场价格低迷,商家无心推介…等等。“第一共享品牌”的表现有失众望,如何才能打开“大丰收”品牌的局面?
 
  面对这样的困境,相信不少单位的品牌经理的第一反映是加强品牌培育措施,开展产品促销、加强向零售客户的推介,强化销售绩效考核,直至控制同档卷烟的货源投放。但笔者偏偏不赞同这样的做法,笔者认为:一个卷烟品牌的培育绩效(V),是一个乘法计算的过程,而卷烟自身品质(Q)是乘法过程的基数,品牌培育措施(P)是乘法过程的系数。表现为:V=Q*P
 
  因此,卷烟品牌培育绩效结果的正负决定于卷烟的自身品质;卷烟品牌培育绩效的数量大小取决于品牌培育措施。在培育过程中,品牌培育措施起到“放大器”的效用:对品质优良的品牌,起到品牌成长助推器的作用;而对品质不良的品牌,则加倍放大品牌的劣势,缩短品牌生命周期。因此,对一个品质优良、适合本地卷烟消费者口味的新品牌,辅以有力的品牌培育措施,能够促使它更快更好的茁壮成长,实现工业企业、商业企业、零售客户的三赢;反之,而对于口味不适合本地卷烟消费者的新品牌,如“大丰收”,假如还是采取强势的品牌培育措施,向零售客户做硬性推介或开展促销,肯定是要么损害商户的利益,要么就暂时的掩饰产品缺陷,揠苗助长,但最终无法改变产品不为消费者接受的形势,损害品牌的长久生命力。正是因为这种原因,对于“大丰收”的品牌滞销,就不能一味地通过加强商业企业的品牌培育措施入手,而要从产品品质的改善上去寻求解决出路。
 
  从2006年6月国家局推出“大丰收”品牌的目的来看,主要是为了改善低价卷烟的供需困难,满足广大城乡中低收入阶层消费者吸食卷烟的基本需求。“大丰收”作为共享品牌,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统一批零价格,在这点上,国家局做出了非常大胆和有益的尝试;但以一种统一的配方来满足全国消费者的口味需求,实在是有点勉为其难的味道。我国地域广大,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每个地区的地理环境、自然气候、饮食习惯,会导致卷烟消费口味存在巨大的差异,使得各地消费口味的特征差异非常显著。笔者身边一些来自华北地区的朋友,移民岭南地区多年后,从开始尝试,到最终完全习惯吸食广东地产卷烟,原因就在于他们对岭南地区湿热气候的适应过程中,改变了原来的卷烟口味需求,更偏好于香气略重、劲头适中、口味平和的卷烟吃味。事实上,“大丰收”进入肇庆市场后之所以遭遇水土不服的困境,主要原因就在于口味上的偏差。不单只在肇庆市的中心区听过零售客户对“大丰收”吸位的负面反馈意见,就是在外省劳工集中的三茂铁路小区,零售客户也反映不少外省民工尝试后都放弃转向选择和“大丰收”价位差不多的羊城、芙蓉(黄)、前门、飞马等老牌号。
 
  有鉴于此,笔者大胆建议,可否针对“大丰收”筛选若干种地区性的吸味配方,如山区或沿海配方、炎热或寒冷气候配方、干旱或潮湿气候配方、香气和劲头的不同组合配方,允许工业企业根据各地消费者的口味需求,选择相应的配方生产,以满足各个区域的消费者需求。
 
  在“大丰收”的品牌运作上,可选择地产置换品牌为辅助性副品牌,采用“主品牌+副品牌”的操作模式,作为品牌整合过程中的过渡性阶段产品。以充分利用地产置换品牌优质的市场口碑资源,加快“大丰收”的品牌培育进程,同时减轻地产品牌置换过程中的阵痛。
 
  以肇庆本区为例(广东地区类似),在“大丰收”销售不畅的另一面,是市场对“羊城”、“红玫”等地产低价卷烟的强烈需求,一些烟龄较长的卷烟消费者对地产低价卷烟有着比较强烈的刚性需求,特别是混合型吸味的“羊城”,由于风格独特,价格低廉,在农村和城乡结合部有大量的忠实消费者。因此,可考虑对广东地区生产岭南版本产品——“大丰收(羊城)”供应市场。在“大丰收(羊城)”的包装上,在烟盒的正面、背面和侧面都使用现有“大丰收”统一的色调和图案,在“大丰收”字体斜上方增加“羊城”的镂空字体,在烟盒的侧面上半部分增加“羊城”的商标图案(镂空图案,作为背景)。在吸味上采用类似“羊城”的吸味配方。商业企业对“大丰收(羊城)”的培育措施上,主要引导零售客户向“羊城”的习惯消费者重点推介“大丰收(羊城)”,利用“羊城”在岭南地区长期以来形成的优良口碑,以副品牌(羊城)带动主品牌(大丰收)的销售,加快“大丰收”品牌被消费者接受的速度;并逐渐压缩“羊城”的货源供应。在“大丰收(羊城)”市场成熟、品牌进入稳定成长的生命周期后,再统一去掉副品牌“羊城”的名称和图案,改用国家局统一的包装设计和品牌名称,但继续保留“羊城”的吸味风格。借助过渡性副品牌,使“大丰收”成为类似“555”一样的包装外观统一、内在口味因地而异的全国性大品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