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烟草病虫害综合防治取得显著成效

2006-05-11来源:云南省烟草科学研究所
      我省对烟草病虫害的防治工作,通过广大科技人员的不断努力,采取了多种多样的防治手段,有效的控制了赤星病、黑胫病、野火病、炭疽病、烟蚜、烟青虫、地老虎等烟草主要病虫害对烟草的进一步危害,采用培育无病虫壮苗、烟田轮作与深耕、摘除底脚叶、适时封顶早打杈、人工抑芽等保健栽培措施;设立病虫观测点、用测报指导防治,建立病虫害综合防治样板、以点带面促进综合防治技术的推广应用,保护和利用病虫害天敌生物资源及应用生物制剂防治主要病虫害,认真淘汰病苗、拔除重病株、摘除重病叶、人工捕杀害虫等一系列的防治技术与措施,取得非常显著的成绩。
  1、确定了烟草病虫害种类及危害情况

  上世纪90年代初,完成了全国烟草侵染性病害调查研究和全国烟草昆虫调查研究。发现我国烟草上侵染性病害68种,有害生物有600余种,云南发现的烟草病害有60多种、虫害200多种,这些烟草病虫害的发生与危害,严重制约着烟草农业的生产及可持续发展。在云南烟区,每年对烟叶产质量造成较大危害的主要病害种类有烟草病毒类病害(TMV、CMV、PVY、TBTV)、赤星病、根结线虫病、炭疽病、黑胫病、野火病(角斑病)等,主要的虫害有烟蚜、烟青虫、地老虎、斜纹夜蛾、金龟子及蛞蝓等,这些病虫害严重影响烟叶的产量与质量,每年对烟叶的生产造成巨大的损失,成为烟叶生产的严重障碍。

  据估计,我省每年因病虫害造成损失的农产品损失约13%,烟草每年因病虫害的损失达总产量10~15%,并且害虫发生面积以每年3~5%的速度上升。根据2003年的调查结果表明,全省每年因赤星病、野火病、黑胫病、根结线虫病、花叶病(TMV、CMV)、丛顶病及烟蚜、烟青虫的危害造成烟叶损失20多万担,产值损失1亿多元。
  2、明确了一些重大病虫害的动态规律

  完成烟草赤星病、烟草黑胫病、烟草细菌性病害、烟草白粉病、烟草根结线虫病、烟草丛顶病、烟草病毒病、烟蚜发生发展规律系统调查和研究。明确了影响其发生消长的关键因子,病虫发生防治关键时期,气候因素和耕作栽培技术对病虫消长的影响。提出了群体产量损失测定方法和防治指标,组建了中期预报模型,建立了以农业措施为基础、烟苗床处理为重点,结合对发病中心田块重点喷药的综合防治体系。
  3、 提高了关键防治技术水平

  筛选出一批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品种进试验示范。抗蚜威、吡虫啉、菌核净、甲霜灵—锰锌、农用链霉素等大面积应用,使烟草赤星病、烟草黑胫病、烟蚜、烟草细菌性病害得到有效控制。化学抑芽剂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土壤熏蒸剂溴甲烷和斯美地大面积应用,近年来漂浮育苗大面积应用,其本实现无毒烟苗培育。筛选出一批综合抗性较好的品种,如G-28、K326、NC82、云烟85、云烟87等。在生产上应用发挥良好的抗害减灾作用。
  4、 烟草病虫预测预报及综合防治体系初具规模

  根据国家烟草专卖局国烟科技[1998]第58号文件和云南省烟草专卖局(公司)1998年云烟专卖第44号文件精神,我省地级烟草病虫害预测预报及综合防治站达到14个,县级测报站达69个,系统观测点61个和普查观测点共有417个,共518个观测点。组成的云南省烟草病虫害预测预报及综合防治网络和各地州市网络。购置了必要的设备,确定测报人员。已开展了测报调查研究工作,预测主要病虫害的发展趋势及其防治对策,及时编写“云南省烟草病虫害情报”,从98年至今向全省14个主要种烟地州市及其主要种烟县市发放1000多份。各地州市及主要种烟县市也结合本地情况,将病虫发生情况及防治方法编入有关生产简报和“病虫动态”,并应用于指导生产上对主要病虫进行综合防治,从而使烟农不失时机地对烤烟病虫害进行了有目的的防治,提高防治效果,降低防治成本,增加收益。由三级站组成网络体系:云南省烟草专卖局(公司) 成立“云南省烟草病虫预测预报及综合防治网站”。省站负责对,并对下级站进行业务指导,省烟草公司烟叶处负责对省站管理工作、省烟科所负责技术及“测报网”进行日常管理工作;地州市站负责对本地区“测报网”进行日常管理工作,并对下级站进行业务指导。

  县(市) 站:各地州市根据实际情况,主要生态和烟草种植的不同而设立数目不等的烟草病虫害预测预报及综合防治站及测报点。完成烟草赤星病预测预报技术、烟蚜预测预报技术、烟青虫预测预报技术研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