烤烟三段式烘烤工艺的基本要求及几个关键点

2006-02-06来源:《2005年中国烟叶生产实用技术指南》
  一、三段式烘烤工艺各个阶段的基本要求       

  (一)变黄阶段      
 
  变黄阶段要达到两个目的,一是要使烟叶实现变黄,二是要使烟叶适量脱水实现变软,这是变黄阶段操作技术的核心。       

  烟叶变黄阶段通常分两步:第一步,烟叶装满炕后,要封严天窗地洞,点火后,以每小时升温1℃的速度将烤房温度升到34~38℃(西南和南方烟区34~35℃,东北烟区35~36℃,黄淮烟区36~38℃),保持湿球温度比干球温度低1~2.5℃,直到底棚烟叶80%以上变到八成黄左右,即除叶基部、烟筋和烟筋两边为青色外,叶片呈黄色,且叶片开始发软。第二步,将烤房温度升高到40~42℃,保持湿球温度36~37℃。通常要适量打开天窗地洞进行排湿,使烟叶达到既变黄又变软,即黄片青筋微带青主脉发软。此阶段要特别重视使烟叶主脉变软,防止出现烟叶只变黄不变软的硬变黄现象发生。       

  整个变黄阶段要稳烧小火,对于水分大的烟叶要敢于大胆排湿,保持干湿球温度差可以比正常烟叶扩大1~2℃;对于水分小的烟叶,除了严密保湿外,必要时还可以向烤房内加水补湿,并大胆提高烟叶的变黄程度。湿球温度过低,不利于淀粉、色素、蛋白质的转化,甚至会出现烤青烟。       

  (二)定色阶段       

  定色阶段的主要目的就是使叶片干燥,从而将黄色固定下来,同时要防止出现褐色。因此要逐渐加大烧火,逐步开大天窗、地洞,不断加大排湿量。房内温度在以平均2~3小时升温1℃的速度提高到54~55℃,湿球温度缓慢升高并保持在37~40℃。烘烤烟叶水分大时,湿球温度应控制在37~38℃。       

  需要特别指出,在46~48℃左右,烟叶要达到黄片黄筋且勾尖卷边至小卷筒。在此温度之前,升温速度宜慢(平均3小时左右升温1℃),湿球温度应控制在37~39℃,使烟筋充分变黄;此后升温速度可加快到1~2小时升温1℃,湿球温度保持在37~40℃。在54℃~55℃要延长足够的时间,一方面要使烟叶达到大卷筒,也要特别注意使叶背面灰白色变为黄色(主要是较厚的烟叶)。此阶段湿球温度过高将导致烟叶烤坏,过低既不利于烟叶质量,也会造成燃料浪费。       

  定色阶段要大排湿时,必须开大天窗、地洞,烧大火;小排湿时,要关小天窗、地洞烧小火;气温高的白天,开大天窗、地洞,火力减小;气温低的晚间(尤其凌晨)进行大排湿时,尽可能加大烧火,维持需要的温度和湿度指标;但在火力已加足,仍然不足以使温度上升,且湿球温度也降低时,可以关小地洞,减少通风量。整个定色过程升温速度快慢,要根据烟叶在变黄阶段的变黄快慢掌握,凡是变黄快的烟叶要快升温,快排湿,快定色;对于变黄慢的烟叶则必须慢升温,慢排湿,慢定色。烟叶定色过程要避免干球温度猛升猛降。       

  (三)干筋阶段      

  以每小时升温1℃的速度使烤房温度提高到67℃~69℃,其间要逐渐关小天窗、地洞(先关小地洞,减小通风量,以利于提高温度和节能),以保持湿球温度41℃~42℃为准。湿球温度过低将不利于改进烟叶颜色和色度,也造成燃料浪费;过高又会形成烤红烟。干筋阶段一定要防止烤房温度降低,以免出现阴筋阴片。       

  二、三段式烘烤的几个关键点       

  实施三段式烘烤技术要把握几个重要温度段烟叶变黄与干燥的协调。       

  (1)35~38℃左右烟叶大量变黄同时,叶片要失水凋萎,表现为发软(失水量20%左右)。       

  (2) 41~42℃叶片完成变黄,叶片充分发软塌架,主脉发软(失水量30~40%)。      

  (3) 47~48℃烟筋变黄,勾尖卷边,部分烟叶小卷筒(失水量50%左右)。       

  (4) 54~55℃烟叶大卷筒,叶背面灰白色消失变为黄色(失水70%~8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