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烟叶烘烤技术指南

2005-10-21来源:烟草市场作者:梁永江 冯光群 叶建军
      烟叶烘烤是将烟叶在田间生长过程中形成和积累的优良性状充分显露和发挥出来,是生产优质烟叶至关重要的技术环节,同时也是我市烤烟生产质量和效益提高的技术瓶颈之一。随着烤烟生产的发展,当前烟叶烘烤的迫切任务不仅仅要将烟叶烤干、烤黄,还应在烘烤过程中通过有效的技术措施,促使烟叶后熟,将烟叶烤鲜、烤熟、烤香,提高烤后烟叶外观质量和改善其内在品质。近年来,通过全市烟草系统技术人员的大量努力,我市烟叶生产和烘烤水平得以较大提高,但仍然存在较多的烘烤技术瓶颈,为切实提高烟叶烘烤水平和质
量,笔者总结了历年来在气流上升式烤房、气流下降式烤房、散叶堆积式烤房等方面的烘烤经验,为烘烤优质烟叶提供一定的技术参考。
 
    成熟度是烟叶生产全程的技术重心,只有真正实现营养平衡的烟田,烟株个体和群体生长平衡,才能适时表现出成熟特征,使烟叶烤后能具有良好的外观质量和内在品质。
 
    对于生长正常的烟田,一般采取外观特征结合叶龄判断烟叶成熟度;为提高中、上部烟叶成熟度,要求推行两停一烤;要尽量减少采收次数,每次根据田间烟叶成熟度采收3—4片,以控制在5次左右采收结束。
 
    下部叶:一般在栽后60天左右,叶色稍退绿即可采收,成熟度档次为欠熟至适熟。
 
    中部叶:待下部叶采收结束后停7—10天采收,采收时烟叶青黄各半,叶脉发白,叶面有均匀浅色黄斑,成熟度档次为适熟至完熟。
 
    上部叶:中部叶采收结束后停10—15天采收,采收时叶色以黄为主,有明显黄斑,主脉全变白,支脉有2/3以上变白,有勾尖焦边现象,成熟档次为完熟至过熟。顶部4—6片可采叶要求推行一次性充分成熟采收。
 
    鲜烟叶分级:从田间采收的鲜烟叶,可分为不熟、欠熟、适熟、完熟和过熟五个档次,必须先按成熟度档次进行分类,然后绑竿和上炕,要求同一竿烟叶成熟度档次基本一致。
 
    绑竿:要求每束烟叶2—3片,叶背相靠,束间距2—3cm;其中散叶堆积式烤房不需绑竿,烤时一般使用烟夹夹烟。
 
    上炕:气流上升式烤房,遵循上生下熟、上密下稀的原则,每层烟叶稀密度一致,每竿相距20—25cm;气流下降式烤房与之相反。
 
    散叶堆积式烤房:不需要绑竿,直接将烟叶堆放于烟架上,叶柄向下、叶尖向上;装炕时要求同层烟叶稀密度均匀一致,且烟叶间无较大漏风口,保证所有烟叶均向同一方向倾斜(全部向装烟室端倾斜),以防烟叶踏架后倒伏方向不一致而出现漏风情况,使烟叶无法烤干;装烟密度以烟叶自然堆紧为宜(每平方米堆烟50—60kg),可稍微挤压以增加装烟数量。
 
    烘烤全程分为变黄期、定色期、干筋期三个阶段。
 
    起火温度32℃,以每小时升温1℃升至35—36℃(保持干湿温差1—2℃),稳温至烟叶发软塌架(一般下部叶需10—15小时,中部叶15—20小时,上部叶20—25小时);然后将温度升至38—39℃,湿球温度保持36—37℃,稳温至烟叶叶片全变黄,达黄片青筋,再升温至42℃,湿球温度37℃以内,稳温10—15小时进行提前排湿,然后升温转入定色期。  (变黄时间把握一般下部叶60—72小时、中部叶48—60小时、上部叶36—48小时。
 
    散叶堆积式烤房装炕结束后,首先应根据烟叶水分状况进行点火前处理,对于水分较大的下部叶或雨天采收的烟叶,先开启所有进、排风口,打开风机先行排湿2—3小时,然后关闭所有进、排风口后点火,对水分较少的烟叶可直接关闭所有门窗并点火;点火后开启风机并迅速将温度升到要求的温度,湿球温度把握低于常规烤房1℃左右,要求间断运行风机(每运行1—2小时停20—30分钟)进行内循环,促进烟叶内在成分转化充分。
 
    烟叶达黄片青筋、叶片发软后,以每2—3小时升温1℃的速度。将烤房温度升至45—48℃,排湿控制湿球温度在37—39℃,压火稳温促进烟筋变黄,烘烤至烟叶变化达黄片、黄筋、小卷筒(散叶堆积式烤房稳温至烟叶烟筋全黄);然后升温至50—52℃,保持湿球温度38—40℃,烘烤至烟叶勾尖卷边大卷筒,升温至54—55℃(湿球38—40℃)稳温12小时以上再升温,减少烟叶正反色差和促进烟叶烤香;散叶堆积式烤房湿温度把握以阶段要求最低湿度为准,且全程湿球温度都不能超过要求(准低不准高)。
 
    对于鲜烟叶素质差异较大的烟叶,要求在45—48℃尽量拉长时间,等烟筋全黄后再升温,以减少烤后青筋烟叶产生。
 
    烟叶达定色要求后迅速将干球温度升至60度以上,最高不能超过68℃,湿球温度最高不超过43℃,一般39—42℃,烘烤至烟筋全干熄火,——般30—40小时。
 
    对于散叶堆积式烤房闭火后,待烤房内温度降至40℃以下,为加速烟叶回潮,可在烤房地面加水实行强制回潮,加水量100k2左右,分3—4次加入,加水后开启所有进排气口,并运行风机回潮;也可在凌晨空气湿度较大时开启所有进排气口和风机进行回潮,回潮在2小时左右即可下炕,注意防止烟叶回潮过度。
 
    变黄期温度不能过低,不得低于35℃,防止烟叶硬变黄。
 
    36℃稳温,湿球33—34℃,目标:烟叶发软。
    38——39℃稳温,湿球36——37℃。目标:烟叶叶片全黄,黄片青筋。
    39—42℃稳温15小时以上,并提前进行少量排湿,控制湿球在37℃以内。防蒸片、烤黑。
    45——48℃稳温,湿球37——39℃。目标:烟筋发软变黄,达黄片、黄筋、小卷筒。
    50——52℃稳温(湿球38——39℃),目标:全炕烟叶勾尖卷边大卷筒。
    54—55℃稳温12小时以上,湿球保持39—40℃,减少烟叶正反色差和促进烟叶烤香。
     干筋期温度60—65℃,超过68℃,湿球39—42℃,最高不超过43℃。
 
    整过烘烤过程主要以湿球温度调节,干球温度切忌忽高忽低,以防烤坏烟叶,出现挂灰、烤青、倒汗、阴筋、蒸片等。
 
    干旱情况下采收烟叶的显著特点是烟叶含水量较低,在烘烤过程中不易变黄而易出现烤青烟。根据烟叶生长发育情况,可分为内含物积累丰富的旱地烟(或旱天烟)、干物质积累不够的早熟烟(早黄烟)和早烘烟(旱黄烟采收过晚)等几种,其中旱烘烟没有采烤价值。
 
    在正常采收烟叶烘烤技术的基础上,一是增加编烟、装烟密度,较正常烟叶多装10—20%;二是低温慢变黄,在变黄的第一阶段(32—37℃)应注意保湿,保持干湿球差1℃,当湿球温度偏低时应及时加水补湿;三是必要时(在低温条件下烟叶不脱水、发软)可将烤房内温度提高到39—41℃,待烟叶脱水发软后再保持较低温度促进烟叶变黄,应尽量提高变黄程度,促进烟叶内含物转化完全;四是烟叶变黄后要慢升温促进烟叶继续变黄,但要注意加强排湿以排走多余水分,或者在48—49℃保持适宜湿度尽量延长时间,等全炕烟叶和烟筋完全变黄后再转入正常烘烤。
 
    按正常烟叶装炕密度进行装炕,实行高湿快烤法。一是变黄稳温阶段所需温度宜稍高,一般控制在39—40℃,促使烟叶尽快脱水发软,同时增加炕内湿度,保持湿温度37℃左右;二是转火要适当提前,待烟叶基部叶片微带青、主肪尖部1/3左右发软时应及时转火,转火后缓慢升温(每2—3小时升温1℃),保持较高湿度(湿球温度38℃左右,湿度不够应加水补湿),以防止出现回青与挂灰,当干球温度达46—48℃,稳温促烟叶继续变黄,但当烟叶有内含物消耗过度出现烤黑倾向时及时升温至50℃以上,并加快排湿(保持湿球温度39℃左右)定色,烘烤至烟叶叶片全干后升温转入正常烘烤。
 
    此类烟叶主要包括下二棚叶、雨后返青烟、多雨地区和多雨季节采收烟叶等,其主要特点是烟叶含水量较大,内含物积累不充分或消耗过度,烘烤此类烟叶的原则是“高温变黄、低温定色”,“先拿水、后拿色”。一是绑竿和装烟宜稀不宜密,较正常烟叶少装10—20%;二是高温变黄,点火后迅速将烤房内温度升至38—40℃,并加强排湿(保持干、湿差3—4℃),等底层烟叶烘烤至5—6成黄、主脉尖部1/3左右变黄时及时转火定色;三是转火后升温不宜过快(每2—3小时升温1℃),并继续加强排湿,当升温至46—48℃时,保持湿球温度37℃左右(不能超过38℃),充分延长烘烤时间至烟叶主脉充分变软、勾尖卷边小卷筒,然后升温转入正常烘烤。
 
    暴黑烟一般是由于施氮过度或烟田水肥过度造成,烟叶含水量较大、内含物少,在田间不易落黄,烘烤中既不易变黄,又容易出现因内含物消耗过度而挂灰和烤黑等现象,烘烤操作较为困难。一般对于暴黑烟的烘烤仍可采取“高温变黄、低温定色”的原则,绑竿和装烟密度宜与正常烟叶基本一致,在烘烤工艺中则可采取含水量较大烟叶烘烤模式进行烘烤。
   
来源:中国烟草市场摘自遵义烟草
相关文章